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强  郑江淮 《创新》2011,5(6):49-54,127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十二五”时期产业发展的重点,但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处于不断变化中的,同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取决于其所处的技术环境。因此,很有必要从突破性技术创新来分析我国拟发展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相似文献   

2.
李三虎 《探求》2011,(1):14-18
广佛肇经济圈合作发展程度取决于产业协作深度,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必然成为三地未来区域合作新亮点。要利用国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这一契机,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合作作为提升广佛肇整体发展水平、提高区域国际经济竞争力的关键途径。广佛肇三地要坚持错位发展,提高整体性区域自主科技创新能力,在新能源、环保节能、新材料、新医药、农业生物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共同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和价值链。  相似文献   

3.
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来亚红 《创新》2011,5(3):47-50,127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后金融危机时期世界各国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共同选择。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概念的界定应突出"战略性"和"新兴性";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具备战略导向性、综合创新性、高速成长性、多重风险性、时空动态性、国际开放性和绿色低碳性等7大特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应具备经济、产业和资源等基础条件、科技创新条件和体制、政策和法制等保障支撑条件。  相似文献   

4.
选择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研究发现,中国各省(市、自治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主要集中在新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生物及相关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节能环保产业,且各产业集中度均在66%以上;而黑龙江省各市(地)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集中在新材料、新能源及生物和生物医药业.黑龙江省选择了具有比较优势条件的产业,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不仅需要在各产业领域和项目选择中规范和完善,还需要在产业培育中纠偏和校正.  相似文献   

5.
《社科纵横》2017,(5):32-37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国家重大战略选择。一个地区只有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才能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制高点。完善的技术链是支撑产业链形成、掌握产业发展主动权、实现可持续性的关键所在。在浙江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技术链与产业链之间存在严重失衡:一方面,技术链中核心技术与共性关键技术供给严重不足;另一方面,技术链与产业链相互脱离。本研究以民营经济为主的浙江省台州市为切入点,深入探讨台州市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链和产业链融合机制以及实现路径,以期为同类三线城市如何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构建了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解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理论框架,认为产品创新是引致战略性新兴产业崛起的重要概念,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利润率的特征影响资本运动,推动产业内涵型发展、外延型发展、蜂聚式发展。从国家的角度来看,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经济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通过数据分析,我们的理论判断得到了印证。本文进一步分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演进过程和制约性因素。基于这些讨论,我们认为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应着力扩大有合理回报的投资需求,为产业发展提供充足高效的要素资源,围绕产品创新构建科技支持政策体系,充分认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律,合理有序地把握政策进退时机。  相似文献   

7.
王瑞华 《学术交流》2012,(7):106-109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黑龙江省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的突破口。因此,必须把它作为统领和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抢占新兴产业制高点,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中心环节。鉴于我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存在着技术创新的制度化严重缺失、产业结构不合理且难以调整的实际,突破这样的关键性障碍,应重新审视和科学评价全省产业发展的成败得失,转变思维方式、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做好产业选择和定位。  相似文献   

8.
夏林 《求是学刊》2016,(1):80-87
长期的经济萧条可催生一系列的技术革新,而技术革新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又可培育与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基于技术-经济范式的发展逻辑,技术变革与新兴产业是一个不断协同和融合的过程,而这种协同与融合又会诱发新的技术与产业。通过分析可知,发展中国家在新兴产业演化的不同阶段面临的优势与劣势有所不同,而发展中国家的具有明显较强技术赶超能力的企业应选择在新兴产业演化的萌芽时期进入新兴产业,而发展中国家赶超能力相对较弱的企业则应选择在新兴产业演化的发展时期进入新兴产业。服务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技术-经济范式转换,不仅需尽可能地发挥"国家"在不同经济主体之间的协调作用,而且要在操作层面尽可能地尊重每个经济主体在实践过程中的相互协调行为,不断促进技术-经济范式由零星、小规模的自发行动转向有组织、大规模的全面性活动,且尽可能地推动各个部门的行动与技术-经济范式转换的要求相一致。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政府开始重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目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组织协调性不断加强,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研发投资力度不断加大,政府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这为新兴产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然而,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产业结构侧重传统行业、技术创新能力差、市场拓展能力弱等,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针对这些问题,我国政府应该明确自身位置,加大技术创新力度,而战略性新兴产业应该进行商业模式创新,并制定产业发展策略,以此摆脱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缓慢的困境。  相似文献   

10.
国有经济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动国有经济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发挥国有经济的战略主导作用,将国有大型优势企业培育成未来的先导性产业与支柱性产业,是"十二五"时期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所面临的核心问题。而国有经济具有的弥补市场失灵、提供基础服务、技术示范、控制支配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功能,也为其介入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了理论基础。可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之间存在着耦合关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主体自然是国有企业,这一点毋庸置疑。  相似文献   

11.
王征 《创新》2014,(3):16-20
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未来的产业发展格局中将会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昭示着我国未来产业发展的前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在产业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具有足够的前瞻性,同时大力加强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力度,以体制创新促进技术创新,以产业结构调整增强产业演进的内生动力,从而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来提升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新兴产业的战略性体现、相关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兴产业一直是各国产业发展的重点目标和主要方向,在国际竞争中承担重要作用.后金融危机时代,美国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的做法给世界各国很大的影响和启示,也拉开了全球新一轮竞争的序幕.我国以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选择新兴产业,对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低碳经济和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等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从这个角度讲,新兴产业在我国往往又被称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东北三省也同全国一样,借助国家有利的宏观政策,将新兴产业发展置于战略发展之中.但还应该看到,把新兴产业真正培养成战略性主导产业,在市场、成本、技术、保障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障碍,并需要多方采取办法和措施加以推进.  相似文献   

13.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有重要意义,也有多种风险.项目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载体,深入系统地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的风险,有利于人们正确认识风险、识别风险、面对风险、防范风险.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的风险有事故风险、技术风险、市场风险、效益风险、融资风险、管理风险.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风险存在的原因有:特性、天灾、人祸.某些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的事故风险一旦发生,其后果极为严重,如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灾难和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风险的防范需要建立健全风险的评价与设计机制、预测与预警机制、投资与救助机制、减灾与防灾机制、保险与赔偿机制、政策与体制机制、宣传与教育机制、监督与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4.
周权雄  罗莉娅 《探求》2013,(4):71-76
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坚持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实现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产业结构整体优化模式;二是深化产业加工程度和攀升产业链高端环节、推动产业高加工度化和技术集约化的产业内部结构优化模式。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路径要因产业发展特点而异。对于具有较好技术市场积淀和鲜明区域文化特色的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部分领域,要坚持以我为主、引领发展;对于目前发展水平偏低的生产性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要强化高端要素投入和政策扶持,促进生产性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互动;对于尚不掌握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的先进制造业、传统优势产业领域,要坚持两条腿走路,既要推动产业高加工度化和技术集约化,又要推进市场一体化,坚持走基于本土市场特点的产业破坏性创新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5.
2010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明确指出,把云计算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推进云计算的研发与示范应用.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云计算也将全面助力党校信息化建设,它不但可以大幅度提高党校信息化的建设水平,而且还将全面推动党校事业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6.
通过选择适合的古诺和斯塔克博格模型,对不同情况、不同条件下的地方政府间的博弈进行分析和比较发现,这两种模型达到纳什均衡时并不是社会总收益的最大化.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和发展有其自身特有的规律,其发展需要有相应的内外环境或条件,绝不可能通过低水平的、盲目的规模扩张来实现,而应在政府宏观产业战略布局、前瞻性规划指导下科学推进新兴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7.
《社科纵横》2018,(6):13-15
2016年底,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出台,标志着在"十三五"期间国家将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为此,通过对马克思产业思想研究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尤其是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方法论上的指导。  相似文献   

18.
《探求》2020,(3)
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广州率先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也是全面复工复产阶段推动广州经济"行稳致远"的现实需要。近年来,广州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发展规模、创新平台、重点项目、区域合作、产业集群、产业政策和营商环境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也存在集群影响力不高、旗舰型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较弱、高端人才集聚程度不高、科技金融和科技服务发展不充分等突出问题。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广州要围绕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培育龙头企业、完善协同创新体系、优化金融和人才服务等方面,进一步明确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9.
《探求》2015,(5)
在透视现代产业体系一般趋势和相关指标的基础上,立足区域竞合的理念,对穗、京、沪、津、深五市现代产业体系发展进行评价和比较分析,发现广州在第三产业比重、部分支柱产业发展等方面已形成明显的专业化优势和产业特色,但在产业结构偏离度、工业适度重型化、高新技术产业和自主创新能力、支柱产业发展不平衡等方面仍有待优化和发展,据此提出优先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先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和高端化发展、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增长点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念内涵与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海洋高新科技发展为基础,以海洋高新科技成果产业化为核心内容,具有重大发展潜力和广阔市场需求。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全局性、长期性、关联性、政治性以及高新科技性、发展潜力性、成长不确定性等特征。本文认为,科技创新是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源动力,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带有明显的"外部性"特征,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基础上,要充分发挥政府调控机制的引导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