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室穿刺及腰大池置管双向引流治疗铸型脑室内出血的优势及相应护理措施。方法对2008-09-2009-12 15例铸型脑室内出血患者行双侧脑室引流及腰大池置管双向引流的护理进行回顾性总结。护理措施包括术前护理、术中配合,术后引流管护理,并发症预防,用药护理等。结果 15例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配合新疗法采取及时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疾病患者行持续腰大池引流术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65例神经外科疾病患者行持续腰大池引流术的操作方法与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5例患者经持续腰大池引流和精心护理,除2例死亡外,无一例患者发生并发症。结论:精心围术期护理能有效降低行持续腰大池引流术治疗神经外科疾病患者的颅内压,改善脑脊液循环,对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腰大池穿刺体外引流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8例腰大池穿刺外引流患者引流期间加强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引流液的量、速度及性质,并积极预防感染。结果:18例腰大池穿刺外引流患者均痊愈出院,未发生护理并发症。结论:腰大池穿刺外引流期间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控制引流速度及引流量,积极预防感染,并及时拔管,保证治疗成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腰大池脑脊液持续外引流加鞘内注射治疗术后颅内感染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腰大池脑脊液持续外引流加鞘内注射治疗术后颅内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均痊愈出院,未发生脑疝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腰大池脑脊液持续外引流加鞘内注射治疗术后颅内感染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ICU腰大池引流患者合并颅内感染相关风险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6年1~12月在我院ICU进行腰大池引流的患者110例,随机将其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围术期精心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发生颅内感染的28例患者进行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脑脊液循环不畅和颅内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颅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中发现,ICU腰大池引流患者合并感染可能与置管前GCS评分、置管时间、置管次数和引流口脑脊液漏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ICU腰大池引流患者发生感染与引流口脑脊液漏、置管时间和置管次数相关,围手术期的精心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脑脊液循环不畅和颅内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颅底肿瘤切除术后脑脊液漏的诊断和处理措施。方法对25例颅底肿瘤切除术后脑脊液漏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大部分术后脑脊液漏患者经漏液糖含量测定即可定性,利用CT脑池造影或MRI检查确定漏口位置;约72%的患者经保守治疗和腰池引流于3-32d内治愈,6例(24%)并发颅内感染,1例死亡。结论术后早期积极腰椎穿刺引流脑脊液,是预防和处理术后脑脊液漏行之有效的方法;仅少数保守治疗无效者需行手术修补。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术后早期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效果。方法将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抽签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接受开颅手术。术后观察组行早期(术后1~3d)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对照组行延迟期(术后4~10d)腰大池置管引流。比较两组患者引流效果、临床预后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预后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植物生存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意识恢复时间、颅内压恢复正常时间、脑脊液红细胞廓清时间及头痛持续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颅内感染、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水肿等并发症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不良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术后早期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能显著缩短患者恢复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对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持续腰大池引流在脊柱肿瘤术后脑脊液漏患者中的应用与护理方法,以减少其在治疗脑脊液漏过程中的并发症。方法对17例脊柱肿瘤术后发生脑脊液漏患者行持续腰大池引流的操作方法与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引流7-11 d,平均(7.8±2.1)d。其中发生引流过度4例、引流不畅1例、引流管滑脱1例。全部病例的手术切口均获正常愈合,无一例并发逆行性感染。结论脊柱肿瘤手术后出现脑液漏可首选能降低局部脑脊液压力和促进硬脊膜损伤愈合的持续腰大池引流。采取严格规范的护理操作对提高其治疗效果、减少相关并发症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动脉瘤术后持续腰大池引流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0例动脉瘤术后持续腰大池引流患者分为对照组14例及观察组16例,比较两组腰大池引流管在脱落、堵塞及过度引流置管护理中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引流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动脉瘤术后持续腰大池引流的患者进行风险管理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提高护士的风险意识,降低护理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腰大池持续脑脊液引流在神经外科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09年9月,12例患者进行了持续腰大池脑脊液引流治疗,其中切口漏8例,术后颅内感染2例,脑室内出血2例。结果持续腰大池脑脊液引流治疗脑脊液漏、颅内感染及脑室内出血的治愈率为91.66%,无颅内感染及脑疝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腰大池持续脑脊液引流是一种安全、有效、简单的治疗脑脊液漏、颅内感染及脑室内出血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改良式中心静脉导管腰大池和侧脑室持续交替引流术治疗脑室出血的疗效.方法 将118例脑室出血患者随机分成2组,改良组(59例)采用改良式中心静脉导管腰大池和侧脑室持续交替引流术,传统组(59例)应用传统腰椎穿刺术结合侧脑室引流.结果 改良组3例(5.1%)死亡,7例(11.9%)发生梗阻性脑积水;传统组8例(13.6%)死亡,15例(25.4%)发生梗阻性脑积水.改良组脑室出血清除速度显著快于传统组(P<0.01);改良组疗效也明显优于传统组(P<0.05).结论 改良式中心静脉导管腰大池和侧脑室持续交替引流术治疗脑室出血可明显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伤残率,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内镜下经鼻切除颅底肿瘤术中高流量脑脊液漏的处理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2016年1月使用内镜下扩大经鼻入路(EEEA)切除的48例术中出现高流量脑脊液漏的颅底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肿瘤切除后采用含带蒂鼻中隔黏膜瓣(HB瓣)的多层颅底重建技术,术后予以腰大池置管引流、抗感染等治疗。结果上述病例术中以鞍上池开放最为常见,第三脑室开放17例;颅底硬膜缺损位于蝶骨平台至鞍底42例,鞍底3例,斜坡3例,缺损面积均大于2 cm2。术后发生脑脊液漏4例(8.3%),并伴随颅内感染,1例予以延长脑脊液引流时间和加强抗感染后治愈,余3例再次内镜下修补,原因分别为带蒂鼻中隔瓣移位和部分坏死,其中成功2例,死亡1例。术后随访5个月~3年,颅底组织愈合良好,无脑脊液漏、颅内感染发生。结论采用含HB瓣的多层颅底重建技术是一种有效的处理内镜颅底外科手术中高流量脑脊液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持续腰池引流46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总结持续腰池引流在神经外科应用的护理体会。方法:对46例患采用持续腰池引流。操作前向患及家属说明治疗的必要性、方法、治疗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使患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同时取得家属的配合与支持。置管后患绝对卧床休息,教会患床上翻身、卧床进食及大小便。置管后密切观察患的神志、瞳孔;妥善固定引流管;准确记录24h引流量;防范引流并发症。结果:46例神经外科患经持续腰池引流治疗后,症状逐步改善.治疗周期及并发症时间明显缩短,后遗症减少。结论:加强围手术期护理能保证在神经外科应用持续腰池引流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介入治疗后早期持续腰大池引流对脑血管痉挛(CVS)的影响.方法:对60例Hunt-Hess分级为Ⅲ级的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行介入治疗,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24例,观察组给予早期持续腰大池引流,对照组给予间断腰穿释放脑脊液,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脑脊液红细胞和压力参数等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脑脊液中红细胞计数和脑脊液压力从术后第3天开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VS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动脉瘤介入治疗术后早期持续腰大池引流可有效防治CVS,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术后早期脑脊液引流对术后早期并发症的疗效。方法将70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并接受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行术后早期脑脊液引流,B组术后1周行脑脊液引流,比较2组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组交通性脑积水、脑血管痉挛、切口脑脊液漏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A、B组的颅内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开颅患者于术后早期引流脑脊液可降低脑积水、脑血管痉挛、切口脑脊液漏等并发症发生率,疗效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小脑延髓池安全穿刺深度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CT测量50例(男30,女20)头颅小脑延髓池安全穿刺深度和头最大长、眉间点至枕外隆凸点长,作了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 小脑延髓池安全穿刺深度为男3834±369mm,女3553±339mm,由头最大长和眉间点至枕外隆凸点长推导出推算小脑延髓池安全穿刺深度的男、女两个回归方程。结论 临床上用头最大长和眉间点至枕外隆凸点长可推算出小脑延髓池安全穿刺深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腰椎术后自体血回输引流和单纯引流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以本院骨科2018年8月~2020年9月住院行腰椎后路开放内固定+融合术的患者为对象,按术后采用的不同引流方式分为自体血回收引流组:从术后采用自体血回输装置引流的患者中随机抽取50名;单纯引流(对照)组:从术后采用引流袋引流的患者中随机抽取50名。回顾性比较分析2组患者的术后引流量、术后实际引流、总显性失血量、总自体血回输量,以及术后d1、d3、d7的贫血指标、感染指标及白蛋白水平。结果 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耗时与手术节段具有可比性(P>0.05),术前Hb、Hct、ALB、WBC、NE%以及术中出血量、术中自体血回输量及术后实际引流量相近(P>0.05);术后d1、d3、d7的Hb、Hct、ALB、WBC、NE%、CRP,以及术前与术后的Hb、Hct、ALB差值,术后与术前的WBC、NE%、CRP差值均无明显差异(P>0.05)。自体血回收引流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引流量(mL)及总显性失血量(mL)分别为554.40±176.82 vs 337.80±102.43,1 048.40±282.87 vs 791.80±277.02(P<0.05)。结论腰椎术后采用自体血回输引流较单纯引流增加了患者引流量,而对患者贫血、白蛋白及感染等指标的改善不明显;患者腰椎术后不宜常规使用自体血回输装置引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外伤性张力性气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按发病急缓、积气部位以及是否合并颅内严重损伤将患者分为三组,并依此分别采用保守治疗(9例)、钻孔引流(8例)和开颅手术(8例)进行治疗.结果:保守组和引流组分别有8例和7例在3周内积气消失,另各有1例无效者在2周后中转鼻内镜颅底修补痊愈;开颅组8例经排空积气、清创并修复颅底缺损后治愈.无术后颅内感染、脑脊液漏、脑膜脑膨出及手术死亡等发生.结论:按发病急缓、积气部位以及是否合并颅内严重损伤来对外伤性张力性气颅进行诊断和分组,并依此选择保守治疗、钻孔引流和开颅或鼻内镜手术进行治疗能获得良好治疗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