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以煤为原料,经纯氧连续气化得到焦炉气,焦炉气经净化、甲烷转化,合成甲醇的工艺流程。讨论了焦炉气中硫化物的存在对甲烷转化催化剂、甲醇合成催化剂活性的影响。采用湿法脱硫串干法脱硫的方法,以及两次催化加氢串两次氧化锌脱硫工艺,有效脱除了焦炉气中的H_2S、COS、CS_2、硫醚、硫醇和噻吩等硫化物,探讨了有机硫化物噻吩的脱除方法,并比较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2.
焦炉气加氢催化剂及净化工艺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晓奇  李军 《煤化工》2005,33(6):62-66
介绍了适合于焦炉气加氢催化剂及净化工艺的研究实验结果,实验表明,JT-1及JT-8型加氢催化剂均可适用于含高浓度CO和CO2气氛下原料气的加氢净化,且净化度高,副反应小,并满足以焦炉气为原料的甲醇厂的原料净化要求,可将原料气中硫化物脱除至总硫体积分数<0.1×10-6。  相似文献   

3.
《煤化工》2015,(6)
<正>四川鸿鹄科技集团成立于1995年,注册资本4018万元,主要从事气体分离与净化,节能新技术、新产品等高新技术研发、设计及技术服务等。公司已申请并被批准多项国家发明专利,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奖等荣誉。公司通过了ISO9001-2008质量和管理体系认证,被农行四川省分行评为AA+级信用企业。【焦炉气制天然气技术及装置】焦炉气常温二次脱硫净化技术,可将硫化物脱除至总硫≤10mg/Nm~3,且将所有硫化物(含有机硫)变成副产品硫磺回收,不产生二次污染;同时还  相似文献   

4.
低温甲醇洗贫作为甲醇合成煤化工中的重要一环,主要是脱除变换气中的硫化物和有机硫、二氧化碳,使得变换气得到净化,为甲醇合成工序提供合格的净化气。天溪煤制油分公司建厂时使用的是单吸收单再生系统,经过2014年和2017年的两次大规模技术改造,现在已经形成了双吸收单再生系统,在降低能耗的同时极大地提升了甲醇的产量。  相似文献   

5.
Shell-Paques生物脱硫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家铭 《化肥设计》2010,48(2):39-42
Shell-Paques技术是具有代表性的生物脱硫及硫回收工艺,其采用脱氮硫杆菌并使之在弱碱性溶液条件下吸收H2S,从含硫酸性气中脱除H2S,并在自然产生的微生物及空气的作用下,将所吸收的硫化物氧化成元素硫。该技术具有净化效率高、适应范围广、操作维护方便、环保效益好、副产生物硫磺等特点,可用于合成气、天然气、炼厂气等含有H2S的酸性气的净化过程。介绍了Shell-Paques生物脱硫技术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技术特点及其在国内外的应用概况。  相似文献   

6.
<正> 一、我省小氮肥生产脱硫现状1、硫的来源和危害我省中小型氨厂造气均以煤为原料,半水煤气中硫化物来源于原料煤。它包括无机硫化物和有机硫化物,无机硫化物形态为硫化氢(H_2S)等,有机硫化物形态为硫氧化碳(COS)、二硫化碳(CS_2)、噻吩(C_4H_4S)和硫醇(RSH)等。国内合成氨厂半水煤气生产测定  相似文献   

7.
严芳 《氮肥技术》2013,(4):31-33
简要介绍对该公司年产8万t合成氨装置净化工段甲烷化工序使用的J105型甲烷化催化剂快速失活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判断是由于进气中含有硫醇和噻吩硫化物引起的,采取的措施是将原用的T102精脱硫剂更换为EAC-6硫醇精脱硫剂。  相似文献   

8.
1 前言 生产甲醇过程中,原料气中微量硫化物是毒害物质之一,一方面必须设法净化,另一方面采用准确、可靠、快速、先进、自动化的分析方法也是相当重要的。 国内外测定硫化物的方法一般采用铂做催化剂用氢气还原法,使有机硫全部还原为硫化氢,再用化学分析方法测得总硫。此方法准确性差,灵敏度低、操作手续繁琐;微库仑法仪器容易损坏,重现性差;将硫化物  相似文献   

9.
张振坤 《小氮肥》2014,(3):24-25
山东兖矿鲁南化工有限公司东厂区硫回收装置设计能力年产14kt硫磺,采用南化设计院设计的两级克劳斯工艺技术,以净化Ⅱ、净化Ⅲ、净化Ⅳ装置的酸性气为原料,由于还有1套年产6kt二甲基亚砜装置,也需要高浓度H2S为原料气,故日常运行中一般以满足二甲基亚砜装置生产能力为主,硫回收装置主要处理净化Ⅲ装置来的酸性气和二甲基亚砜装置来的尾气。  相似文献   

10.
离线气相色谱仪在天然气领域中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通过使用离线气相色谱仪对中亚管输天然气中的硫化物和组分的检测,测定其硫化氢、羰基硫、甲硫醇、乙硫醇等硫化物的质量含量,以及二氧化碳、氮气和甲烷、乙烷、丙烷、丁烷等烷烃的体积含量,并对中亚管输天然气2014年全年气质进行分析以评定中亚管输天然气的品质优劣,确定其满足国家标准中所规定的一类气标准。  相似文献   

11.
胡育华 《气体净化》2007,7(B08):238-241
介绍了色谱分析仪分析测定合成净化气与再生气中微量硫的工作原理、条件、方法及其生产分析应用情况。该分析法解决了气体中硫化物快速、准确的测定问题,可为合成氨、尿素及联醇生产工艺控制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从全面取代合成氨、尿素、甲醇类化验室剧毒品工作出发,建立了气相色谱-双等离子体硫化学发光检测器分析甲醇中硫化物的分析方法,选择CP8575毛细管柱作为分离柱,样品回收率在85%~95%。待测浓度在0.5~150mg/L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0.999562,样品检测线0.5mg/L。能够满足低温甲醇洗装置对甲醇中硫化氢,净化气中硫化氢分析的定量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13.
1概述1996年,我厂建成了年产2万吨联醇装置。甲醇合成采用铜基催化剂,高活性铜基催化剂对硫化物十分敏感,只要有极少量的硫在其表面生成性质稳定的铜硫化物,就会使铜基催化剂活性降低甚至完全失去活性。放联醇生产要求醇前气中总硫(以流计算)不大于lrng/m3。我厂是以煤为原料制原料气,有机硫以COS为主,有少量CS2,经拷胶脱硫和变换脱碳后气体进入甲醇合成塔。在联醇设计过程中没有增加新的脱硫装置。开车后,分析醇前气中总硫,由于硫含量低,燃烧转化率低,使分析结果偏低,给生产造成错觉(总硫宕量大约为O·5~1·sma/"l3…  相似文献   

14.
前言 江苏华昌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煤为原料生产尿素,采用改进型CO2气提法工艺。CO2原料气中带有一定量的CO,H2,CH4,N2和硫化物等,既存在可燃气体爆炸隐患,又有硫对设备的腐蚀。经调研,选择了湖北省化学研究院开发的CO2精脱硫技术、HC-2型微量硫分析仪和TH-3型脱氢催化剂组成的CO2原料气脱氢技术。  相似文献   

15.
针对色谱法气析天然气中各硫化物组分含量过程中出现的分析误差较大、检测器脉冲速率异常的问题,系统探讨了硫化物分析准确度的影响因素,逐一分析了如何消除各因素对分析不准确的影响,制定实施改进措施,提高了分析准确度,为净化厂安全优质运行奠定可靠的分析检测基础。  相似文献   

16.
从低温甲醇洗技术原理、工艺流程出发,分析了低温甲醇洗工段在试车期间出现了净化气硫含量高的问题,主要对入工段原料气CO_2液化造成净化气硫超标进行了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17.
Shell—Paques工艺和Bio—SR工艺是两种有代表性的生物脱硫及硫回收技术,分别采用脱氮硫杆菌和氧化亚铁硫杆菌在弱碱性溶液或酸性条件下从含硫酸性气中脱除硫化物,在自然产生的微生物和空气的作用下将所吸收的硫化物氧化成元素硫并加以回收,具有净化效率高、适应范围广、操作运行可靠、环保效益好、副产硫磺等特点,可用于合成气、天然气、炼厂气等含硫酸性气的净化过程。简要介绍了Shell—Paques和Bio—SR生物脱硫工艺的基本原理、技术特点及在国内外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8.
低温甲醇洗工艺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温甲醇洗工艺是德国鲁奇公司开发的采用物理吸收方法的一种酸性气体净化工艺。该工艺使用冷甲醇作为酸性气体吸收液,利用甲醇在-60℃左右的低温下对酸性气体溶解度极大的物理特性,分段选择性地吸收原料气中的H2S和CO2以及各种有机硫等杂质。以渣油和煤为原料的大型合成甲醇装置大多数采用这种净化工艺。此外,该工艺还广泛应用于合成氨、羟基合成、工业制氢、城市煤气和天然气脱硫等生产装置的净化工艺中。目前,国内外已有百余套大中型酸性气体脱除装置采用该净化工艺。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气相色谱-硫化学发光检测器联用法(GC-SCD)同时测定车用汽油中噻吩、2-甲基噻吩、3-甲基噻吩、3-甲基苯并噻吩、5-甲基苯并噻吩含量的分析方法。选择甲基硅氧烷毛细管色谱柱作为分离柱,考察了色谱条件对车用汽油中噻吩类硫化物分离的影响,确定了合适的SCD检测条件,对噻吩类硫化物进行了准确定性分析。车用汽油中5种噻吩类硫化物的添加回收率在83.56%~115.1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0.54%~5.54%之间,各待测物在0.50~150.0 mg/L质量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在0.996 2~0.999 6之间,样品中各待测物检出限在0.17~0.36 mg/kg之间,能够满足车用汽油中微量噻吩类硫化物的定量检测需求。  相似文献   

20.
原油和煤中含有大量的硫化物,这些硫化物经过化工处理后有部分最终形成SO2排入大气,对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需进一步净化以减少排放.以某硫回收项目为例,介绍了氨法脱硫工艺的工艺过程及设备布置,并重点总结了SO2尾气处理工艺流程及设备布置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