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估超声测量声门至隆突气道解剖结构的准确性。方法 2019年1~4月选择我院90例颈椎手术,术前应用超声测量环甲膜、环状软骨、C7横突水平皮肤至气管内壁垂直距离及气管横径,并与CT测量的数值进行比较。结果超声与CT测量的环甲膜水平、环状软骨水平和C7水平3个层面气管横径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 846(P=0. 000)、0. 801(P=0. 000)、0. 856(P=0. 000),3个层面皮肤至气管内壁垂直距离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 964(P=0. 000)、0. 971(P=0. 000)、0. 985(P=0. 000)。Bland-Altman分析超声与CT测量的环甲膜水平、环状软骨水平和C7水平3个层面气管横径平均差异分别为-0. 53、-0. 18、-0. 42 mm,皮肤至气管内壁垂直距离平均差异分别为0. 49、0. 42、0. 74 mm。Bland-Altman图显示绝大多数散点在差值±1. 96SD线内均匀分布,且均值线接近0,表明这2种测量方法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超声技术用于评估气管上段解剖结构,可较准确测量声门下皮肤至气管内壁垂直距离及气管横径。  相似文献   

2.
在处理困难插管时,有时需采用经环甲膜逆行气管插管方法.但此种插管方法可能导致声音嘶哑、血肿、皮下气肿、纵隔血肿和出血流入气管等并发症;而采用经环状软骨气管膜(简称环气管膜)逆行插管可避免大多数上述并发症,是一种更加安全的方法.环甲膜和环气管膜的应用解剖甲状软骨、环状软骨和第一气管环中线表面层次分别为皮肤、浅筋膜、深筋膜和气管前筋膜.环状软骨和甲状软骨由环甲韧带(膜)联接,后者主要由垂直结缔组织纤维组成,其长度约1cm,宽约3cm.声带位于此膜中点上方约1.25cm.左右两侧的环甲动脉(甲状腺上动脉分支)和静脉在此膜形成吻合.环甲肌起于环状软骨,  相似文献   

3.
超声横切斜平面扫描行胸段硬膜外穿刺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超声横切斜平面扫描辅助胸段硬膜外穿刺的准确性.方法 选择52例拟在胸段硬膜外阻滞下行上腹部手术的患者.采用超声横切斜平面扫描成像(变换角度使成像质量最佳,6 MHz凸阵探头)定位脊柱正中线、椎间隙并测量皮肤至硬膜外间隙的距离(超声深度UD),行硬膜外穿刺,记录成功的穿刺点,利用标记有刻度的Tuohy穿刺针和直尺测量经皮肤到达硬膜外间隙的深度(进针深度ND).通过一致性相关系数分析和95%一致性限Blan-Altman分析来计算UD及ND间的一致性.结果 患者UD为(4.82±1.02)cm,ND为(4.71±1.11)cm.超声辅助定位穿刺点成功率为86.5%,61.5%的患者不需调整进针方向.UD与ND之间的一致性相关系数为0.923,95%一致性限为-0.952~0.723 cm.结论 超声横切斜平面扫描定位胸段硬膜外穿刺点成功率较高,UD与ND的一致性较好.超声横切斜平面扫描法可以为胸段硬膜外穿刺提供可靠的引导.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术前超声联合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PTC)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LNM)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53例接受手术治疗的PTC患者,根据术后病理将其分为CLNM阳性组(n=75)和CLNM阴性组(n=78);比较2组患者术前超声及免疫组化检测结果,以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术前超声联合免疫组化预测颈部CLNM的价值。结果 组间患者年龄、病灶最大径、微钙化、纵横比、紧邻被膜及HBME-1表达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TC患者年龄≤45岁、病灶最大径>2.0 cm、微钙化、紧邻被膜及HBMI-1(++/+++)为颈部CLNM的危险因素;据此建立的logistic模型用于预测PTC颈部CLNM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823[95%CI(0.785,0.888)]。结论 术前超声联合免疫组化可预测PTC颈部CLNM;PTC患者年龄≤45岁、病灶最大径>2.0 cm、微钙化、紧邻被膜及HBMI-1(++/+++)均为颈部CLNM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经纳米微针导入0.5%氨甲环酸溶液对中国女性面部皮肤暗沉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募集60名无基础病的健康临床受试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名。生理盐水组:受试者全面部使用纳米微针导入生理盐水;0.5%氨甲环酸溶液组:受试者全面部使用纳米微针导入0.5%氨甲环酸溶液。两组受试者均每周接受1次治疗,共治疗2个月,每周两组受试者接受治疗前及治疗后72h都检测经皮水分丢失(trans-epidermal water loss,TEWL)、角质层含水量、红斑量、黑素及皮肤弹性,拍摄每组受试者治疗前后面部照片。通过皮肤状态问卷调查受试者满意度及不良反应,治疗结束后1个月、2个月复测TEWL、角质层含水量、红斑量、黑素及皮肤弹性。结果:生理盐水组治疗后72h经皮水分丢失、角质层含水量、红斑量、皮肤弹性与0.5%氨甲环酸溶液组无显著性差异;生理盐水组治疗后黑素数值显著高于0.5%氨甲环酸溶液组;生理盐水组受试者面部照片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0.5%氨甲环酸溶液组治疗后面部照片明显比治疗前肤色白皙;生理盐水组受试者及医生满意度显著低于0.5%氨甲环酸溶液组;生理盐水组及0.5%氨甲环酸溶液组皆无不良反应;0.5%氨甲环酸溶液组治疗后1个月的黑素值与初次治疗前的黑素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2个月的黑素值与初次治疗前测得的黑素值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纳米微针导入0.5%氨甲环酸溶液可明显改善中国女性面部皮肤暗沉。  相似文献   

6.
德尔法淋巴结(Delphian node,DN)是指在喉或甲状腺手术中经常遇到的位于喉前或环状软骨前方的淋巴组织,具体指位于环状软骨和甲状软骨间的甲状腺峡部上方筋膜内、环甲膜和环状软骨表面的1个或多个淋巴结,通常称为喉前淋巴结、环状软骨前或环甲淋巴结[1]。DN通常为1~4枚,与甲状腺锥叶关系非常密切,是中央区Ⅵ组淋巴结的组成部分。DN接受来自甲状腺和喉部区域的淋巴回流。从甲状腺流出的淋巴液先流入DN,经气管前、甲状腺  相似文献   

7.
<正>德尔法淋巴结(Delphian node,DN)是指在喉或甲状腺手术中经常遇到的位于喉前或环状软骨前方的淋巴组织,具体指位于环状软骨和甲状软骨间的甲状腺峡部上方筋膜内、环甲膜和环状软骨表面的1个或多个淋巴结,通常称为喉前淋巴结、环状软骨前或环甲淋巴结[1]。DN通常为1~4枚,与甲状腺锥叶关系非常密切,是中央区Ⅵ组淋巴结的组成部分。DN接受来自甲状腺和喉部区域的淋巴回流。从甲状腺流出的淋巴液先流入DN,经气管前、甲状腺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超声进行气道评估对患儿喉镜暴露困难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需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择期手术患儿287例,男194例,女93例,年龄5~12岁,BMI 10~29 kg/m~2。根据年龄和喉镜暴露情况分为四组:5~8岁喉镜暴露困难组(DL5组)和9~12岁喉镜暴露困难组(DL9组)、5~8岁喉镜暴露容易组(EL5组)和9~12岁喉镜暴露容易组(EL9组)。记录术前改良Mallampati分级、张口度和甲颏间距,麻醉诱导前采用超声测量患儿舌纵截面积、舌宽度、颏舌骨肌长度和皮肤到会厌的距离,并计算出舌体积。采用ROC曲线评估超声测量指标预测喉镜暴露困难的有效性。结果 287例患儿中,喉镜暴露困难13例(4.53%)。5~12岁患儿改良Mallampati分级增加、5~8岁患儿张口度缩小、9~12岁患儿甲颏间距缩短对其喉镜暴露困难都有较好的预测作用;超声颏舌骨肌长度缩短(5~8岁,3.85 cm; 9~12岁,4.19 cm)和皮肤到会厌的距离增加(5~8岁,1.56 cm)都能较好地预测患儿喉镜暴露困难,以上指标ROC曲线下面积(AUC)均在0.7~0.9。结论超声测量颏舌骨肌长度和皮肤到会厌的距离均可有效预测患儿喉镜暴露困难。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全面部除皱术的组织分离、切除、缝合的对称协调问题,作者根据自己的体会,以面部的体表标志设计三线七点定位法。此方法简便易行,对点缝合及术后测量两侧相等距离,尤其对眉梢,鬓角、耳垂不会产生任何不对称性。此外,对除皱的解剖分离平面选择也略加讨论,提出对老年患者,尤其面颈部皮肤过度松驰者,可选用“SMAS”悬吊术。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全面部除皱术的组织分离、切除、缝合的对称协调问题,作者根据自己的体会,以面部的体表标志设计三线七点定位法。此方法简便易行,对点缝合及术后测量两侧相等距离,尤其对眉梢、鬓角、耳垂不会产生任何不对称性。此外,对除皱的解剖分离平面选择也略加讨论,提出对老年患者,尤其面颈部皮肤过度松弛者,可选用“SMAS’悬吊术。  相似文献   

11.
先天性肛门闭锁超声定位诊断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超声检查对先天性肛门闭锁进行定位诊断。方法 对25例先天性肛门闭锁患儿术前使用超声检查,测定直肠盲端与肛门隐窝皮肤之间的距离(P-P间距),并设立耻尾线(PC线),从而决定首次手术方式,并将超声检查结果与手术实际结果对比。结果 25例患儿均能准确地测得P-P间距,并能满意设立PC线,超声检查结果与手术基本相符。结论 超声检查应用于肛门闭锁术前定位诊断,具有准确率高、安全简便、可重复性强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术前纤维蛋白原/前白蛋白(FPR)和白蛋白/碱性磷酸酶(AAPR)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分析2019年12月至2022年1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甲状腺手术的400例PTC患者的临床资料, 依据是否存在颈部淋巴结转移分为转移组及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筛选影响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 并构建列线图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列线图模型预测价值。结果本研究共纳入PTC 400例, 其中206例(51.5%)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比值比(OR)=0.374, P<0.05], 被膜侵犯(OR=2.939, P<0.05), 肿瘤直径≥1 cm(OR=2.931, P<0.05), 中性粒细胞(OR=1.629, P<0.05), FPR(OR=1.578, P<0.05), AAPR(OR=0.001, P<0.05)是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 据此构建出列线图模型。FPR、AAPR及列线图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73.1%、76...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人体不同部位用不同体温计测量体温值的差异,为临床体温测量部位和工具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身同期对照设计,以手持非接触式红外温度计测量前额、颞部、颈部正中、颈部外侧、眼内侧角、耳垂后、耳道7个体表位置温度,分别间隔距离1.5cm、5.0cm进行测量,同时以水银体温计测量腋下温度作为参照。结果共纳入患者76例。非接触式红外温度计测得7个部位的体温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间隔1.5cm组与间隔5.0cm组,均P0.01),耳道温度最高,前额温度最低。非发热患者前额、颞部体温与腋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发热患者前额、颞部、颈部体温与腋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相差最大的前额温度与腋温差值可达0.62℃;耳道温度最接近腋窝温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道温度更接近腋温,推荐在发热筛查时以耳道作为测量部位。非接触式红外体温计与体表皮肤间隔5.0cm测量体温可以在保证准确性的同时减少接触风险,但测量耳道时可适当缩短测量距离以使测量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子宫肌瘤致腹壁皮肤热损伤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60例接受HIFU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对比52例治疗后出现治疗区域腹壁皮肤热损伤(皮损组)与208例无皮肤热损伤患者(对照组)的一般资料、肌瘤特征及治疗相关参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皮肤热损伤的影响因素。结果 组间腹壁瘢痕及皮下脂肪厚度、肌瘤T2WI呈高/混杂信号、治疗时间、辐照时间、治疗能量及声通道疼痛反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腹壁瘢痕[OR=2.956, 95%CI(1.460,5.986),P=0.003]和皮下脂肪厚度[OR=1.050,95%CI(1.015,1.086),P=0.005]、肌瘤T2WI呈高/混杂信号[OR=2.250,95%CI(1.164,4.349),P=0.016]及声通道疼痛反应[OR=4.670,95%CI(2.360,9.241),P<0.001]均为皮肤热损伤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HIFU治疗子宫肌瘤时,患者腹壁瘢痕及皮下脂肪厚度、肌瘤T2WI信号及声通道疼痛反应均为致腹壁皮肤热损伤的影响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超声测量出的皮肤声门间距(distance from skin to vocal folds, DSV)、颈部直径(d)以及两者的比值(R)预测患儿困难插管的效能。方法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患儿72例,男43例,女29例,年龄≤3岁,ASAⅠ或Ⅱ级,根据插管时Cormack-Lehane分级分为两组:Ⅰ—Ⅱ级,容易插管组(n=48);Ⅲ—Ⅳ级,困难插管组(n=24)。在诱导后面罩通气时,超声下测量DSV,测量计算d和R,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分析,比较三种指标预测困难插管的能力,并通过最大化约登指数计算临界值。结果容易插管组DSV明显长于困难插管组(P0.05)。R用于预测困难插管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为0.807,临界值为0.090,其敏感度为70.83%,特异度为83.33%。结论在年龄≤3岁的患儿中,应用超声测量并计算DSV与颈部直径的比值是一个优良的预测困难插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levonorgestrel-releasing intrauterine system,LNG-IUS)脱落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2月我科收治的124例宫腔镜下放置LNG-IUS的临床资料,114例LNG-IUS正常与下移为未脱环组,10例脱环为脱环组,采用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LNG-IUS脱落的影响因素。结果 124例中位随访时间11个月(1~18个月),脱环10例(脱环率8.1%),其中子宫腺肌病8例,子宫内膜息肉1例,子宫内膜单纯型增生1例,环脱落为术后1~10个月(中位数6.5月)。脱环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显示差异有显著性的因素包括:子宫长径、横径、前后径、子宫体积、术前使用GnRH-a(P值分别为0.017、0.020、0.010、0.034、0.01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使用GnRH-a是脱环的独立保护因素(P=0.015,OR=6.388,95%CI:1.437~28.393)。结论宫腔镜下放置LNG-IUS定位准确,尤其适用于既往有脱环史的患者。术前使用GnRH-a可减少脱环,大子宫是否增加脱环率需日后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7.
前交叉韧带股骨等距点影像学测量与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前交叉韧带股骨等距点的个体差异. 方法对100名健康受试者的膝关节侧位片在PX电子系统下找到股骨等距点(i点),测量i点到髁间窝后缘过顶点(OT)距离,先用2×2析因分析探讨四组年龄段(20~30岁、30~40岁、40~50岁、>50岁)中年龄、性别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再用SNK-q统计学方法对这四组年龄段进行组间对比.结果 i点至髁间窝后缘过顶点距离为7.5~15.1 mm,平均(10.5±1.4)mm.不同年龄组间i点至OT点距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43,P=0.042),不同性别间两点距离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F=4.245,P=0.042),而年龄与性别这两因素之间无明显交互效应(F=0.456,P=0.714).20~30岁组与>50岁组、40~50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0~40岁与20~30岁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40岁、40~50岁、>50岁组这三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等距点的测定应有个体差异,术前X线片测量及术中双监视法有助于准确定位等距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超声测量舌骨-会厌距离预测喉镜显露困难的有效性。方法选择择期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72例,男40例,女32例,年龄18~90岁,ASAⅠ—Ⅲ级。麻醉前测量张口度、甲颏距离,评估改良Mallampati分级,并在"嗅花位"下超声测量患者舌骨-会厌距离。患者麻醉后在相同体位下行气管插管,根据Cormack-Lehane分级分为两组:Ⅰ和Ⅱ级为喉镜显露容易组(n=53),Ⅲ和Ⅳ级为喉镜显露困难组(n=19)。比较常规评估气道方法和舌骨-会厌距离与喉镜显露困难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项指标预测喉镜显露困难的效能。结果与喉镜显露容易组比较,喉镜显露困难组中男性比例、BMI值和改良Mallampati分级明显升高(P0.05),甲颏距离和舌骨-会厌距离明显缩短(P0.05)。BMI值、甲颏距离、张口度、Mallampati分极和舌骨-会厌距离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4、0.63、0.71、0.67和0.84,舌骨-会厌距离临界值为1.4 cm其敏感性为79.0%,特异性为83.0%。结论超声测量舌骨-会厌距离可较好预测喉镜显露困难。  相似文献   

19.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术前超声特征诊断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8月廊坊市人民医院经病理确诊为PTC的患者160例,根据术后病理颈部淋巴结是否发生转移分为转移组(72例)和非转移组(88例)。计算术前超声特征诊断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方法统计PTC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术前超声对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6.1%(62/72)、90.9%(80/88)、88.8%(142/160)。单因素分析显示,纵横比>1、微小钙化、皮质回声、与甲状腺被膜紧密接触方面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与甲状腺被膜关系紧密、微小钙化、皮质回声为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针对此类患者,术前超声医师应采取更多手段明确淋巴结转移情况,以便外科医师制定更精准化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参考不同平面在偏突颌畸形伴高低眼患者手术模拟设计的对称性差异。方法 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 天津市口腔医院正颌外科偏突颌畸形患者15例, 男3例、女12例, 年龄18~26岁, 平均23.8岁。分别建立3种不同三维参考平面系统;选取软硬组织解剖标志点并测量各标志点距离正中矢状面的距离, 用镜像技术定性分析颅骨对称性。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评估3种参考平面在偏突颌伴高低眼患者手术模拟对称性的差异。结果定性分析:通过镜像技术可见, 在3种测量平面中用方法3参考平面进行手术模拟的骨组织对称性最佳, 方法2与方法1对称性较差。定量分析:头颅硬组织测量指标中用方法3建立的参考平面各标志点距离正中矢状面的距离(1.65±1.19) mm与方法1、方法2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37±1.58)、(3.26±2.36) mm, P<0.05]);方法1、方法2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软组织测量结果与硬组织保持一致, 同时各软组织标志点在方法3距离正中矢状面距离非常小, 平均误差<0.5 mm, 与临床面诊结果一致。结论数字化模型外科技术可辅助正颌外科进行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