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6 毫秒
1.
穴位,中药功效相似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王执中明言:“知针知药,固是良医”。古人还说:“《脉决》所以察证,《本草》所以辨药,《针灸》所以祛疾,非是三者,不可以善医。”中药及针灸均以中医的基础理论为指导。针灸处方以穴位为基础,中药处方以药味为基础,穴位和中药的功效必然有其相似之处。本文仅于此作一阐述。中药被载录以来,即有其功效的明确表述。穴位自被载录以来,一直是以主治病症来予以表述。主治和功效两者之间定义是有差异的。主治指可用于具体病症。如中极主治遗精、遗尿、尿潴留等。功效是主治病症规律性的系统全面的概括,指其具有的作用,如中极穴“…  相似文献   

2.
中药性能又称为药性,是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主要内容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等。对具体某药而言,其所包含的诸多药性因素,与其自身的功效、应用有密切联系。笔者以陈皮为例,简要论述其药性、功效及其临床应用。1陈皮性能特点与功效的关联性陈皮是临床常用药,为芸香科常绿小乔木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成熟果皮。陈皮味辛苦,性温。归脾、肺经。  相似文献   

3.
中药功效是药物作用于人体后产生的治疗作用,中药药性是功效作用的进一步概括,功效与药性之间存在必然的内在关系。该文提出以药性组合为基本单位,通过"药性组合-中药作用靶标-生物网络模块-功效"的研究模式,在整体层次上发现药性组合与中药功效、药效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温辛肝组合通过参与脂质代谢、血液凝固、血小板活化、血红素氧化、血小板脱粒、细胞凋亡、炎症反应等生命过程来达到抗肿瘤、抗血栓、抗心肌缺血和抗炎等药理药效,从而发挥其活血行气的功效。  相似文献   

4.
关于腧穴“功能”的提法,首见于上海中医学院1974年编写的《针灸学》,其后也有称为“效能”和“功效”等不同名称的。从它的内容来看,都是以概括各穴的作用,使学者提纲挈领,易于掌握和应用。但在具体描述时却不尽相同,对此目前尚未见提出讨论,笔者不避粗浅,略述管见,以就正于读者。历来对腧穴的作用都是概括论述其共性方面,如在现行的全国统编《针灸学》腧穴的作用中,分为近治作用、远治作用和特殊  相似文献   

5.
常林凤  刘改香 《陕西中医》2012,33(1):101-102
<正>中药的功效是中药治疗、预防、养生作用以中医药理论进行概括而形成的,是药物医疗作用在中医领域内的特殊表述形式,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药物疗效的发挥情况的体现。除了与辨证的准确与否、患者的情况等有关外,还与药材本身的诸多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6.
孙炳玉  马海萍  尹继全 《光明中医》2012,27(6):1259-1260
中药功效是对中药治疗作用的高度概括,中药药理作用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现代科技手段研究中药与机体相互作用和作用的机制.大部分中药功效与药理作用一致.中药药理作用的临床应用,必须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等理论指导下,与中药功效及配伍原则进行有机结合,才能发挥更大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药功效是对中药治疗作用的高度概括,中药药理作用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现代科技手段研究中药与机体相互作用和作用的机制.大部分中药功效与药理作用一致.中药药理作用的临床应用,必须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等理论指导下,与中药功效及配伍原则进行有机结合,才能发挥更大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药质量标志物是近年来提出的中药质量控制的新概念,是中药现代研究的热点问题。中药的功效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对中药治疗作用的高度概括,在此基础上发掘中药的功效标志物对中药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传统的基于中药宏观层面的单味药材和饮片研究,或者基于靶点生物学效应的药物研究策略与中药多种成分及对靶点的弱作用、低选择性的整体性作用特点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如何从分子层面选取代表性成分表征中药整体功效特点是建立中药功效标志物的研究难点。该研究将质量标志物的概念和方法引入中药功效研究中,以系统中药学的研究方法,以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为例,论述了中药功效标志物的内涵及其发现和确定的原则、常用研究思路和方法,为中药功效标志物的研究和发现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中药功效评价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功效是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的中药治疗作用的高度概括与总结,是中医应用中药辨证论治的主要理论依据之一,对中医临床用药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对中药功效的历史源流的分析,结合中药药理的研究成果,以及我们在中药功效评价中的研究结果,我们提出,中药功效的评价应在中药药理学研究的基础上,针对中药对证功效、对症功效、对病功效的不同,借助中药化学、药代动力学、生物信息学等现代科学技术与方法,采用不同的药理模型与评价技术方法开展中药功效评价,以体现中药功效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中药功效是对中药治疗作用的高度概括,中药药理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与机体相互作用和作用机制。绝大部分中药功效与药理是相统一的,少数情况下有时并不一致。在应用中药时,首先进行辨证,根据证型确定治疗原则。在具体选择药物时,首先选择符合中医药理论又经研究证实确有这方面药理作用的中药。少数情况下在组方时选用少量虽不符合中医药理论,但经药理证实确有治疗作用的中药,这样既未改变整方的功效,符合辨证论治原则,又可增强治疗效果。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中药功效作用为主,以中药药理作用为辅,二者有机的结合,必将使中药发挥更大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冬病夏治是中医治病的一个重要思想,方法很多,其中敷贴法和饮食疗法即简单又易行,坚持夏季治疗能大大缓解冬季的病情,有的病在夏季坚持治疗甚至可望根除。有上述疾病者,应抓紧时机向医生求医,或贴、或灸、或服、或采用饮食疗法,不要病情缓解就停止治疗,切莫错过大好治疗机会。敷贴治疗风湿病风湿病的中药穴位敷贴疗法属于中医外治法的一种,所选用药物均有祛风除湿、通经活络之功效。通过穴位经络或者局部给药,可以同时发挥药物和穴位的双重作用;药物通过透皮吸收,在局部达到一定的血药浓度,并且刺激局部经络穴位,发挥最大的全身药理作用;夏…  相似文献   

12.
中药功效是对中药治疗、预防、养生作用以中医药理论概括的特殊表述形式。药物使用后,其疗效的发挥情况,除与临床辨证、患者个体差异等有关外,还与药材本身的诸多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3.
阐明中药学术语是中药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对学生理解掌握具体知识有重要作用。教学过程中,应恰当处理中药临床应用术语中抽象概括与具体描述之间的关系,注重运用药性理论,从不同角度阐明中药功效及其作用特点,以诠释相关术语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4.
中药功效是对中药治疗、预防、养生作用以中医药理论概括的特殊表述形式[1].药物使用后,其疗效的发挥情况,除与临床辨证、患者个体差异等有关外,还与药材本身的诸多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5.
中药功效是对中药治疗、预防、养生作用以中医药理论概括的特殊表述形式[1].药物使用后,其疗效的发挥情况,除与临床辨证、患者个体差异等有关外,还与药材本身的诸多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6.
中药功效是对中药治疗、预防、养生作用以中医药理论概括的特殊表述形式[1].药物使用后,其疗效的发挥情况,除与临床辨证、患者个体差异等有关外,还与药材本身的诸多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7.
中药功效是对中药治疗、预防、养生作用以中医药理论概括的特殊表述形式[1].药物使用后,其疗效的发挥情况,除与临床辨证、患者个体差异等有关外,还与药材本身的诸多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8.
中药功效是对中药治疗、预防、养生作用以中医药理论概括的特殊表述形式[1].药物使用后,其疗效的发挥情况,除与临床辨证、患者个体差异等有关外,还与药材本身的诸多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9.
中药功效是对中药治疗、预防、养生作用以中医药理论概括的特殊表述形式[1].药物使用后,其疗效的发挥情况,除与临床辨证、患者个体差异等有关外,还与药材本身的诸多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0.
穴位主治实质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陈尚杰 《中国针灸》2004,24(11):789-791
目的:为了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穴位主治的实质及其规律.方法:学习<关于针灸教材中穴位主治表述的探讨>一文,并分析了穴位主治的直接理论基础、穴位作用的对象、归纳的广性和特性,教学的模式等.结论:照搬中药的功效来表述穴位的主治将造成更大的混乱,会阻碍针灸的发展及针灸思维的形成;对穴位主治的表述应分清主次;掌握穴性才能真正做到巧记而非死记,达到不记而记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