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回忆治疗痴呆SpectorA,OrrellM,DaviesS,WoodsRT背景:回忆疗法的定义是将生活中的事件进行有声或无声的回忆,可以单独进行,也可以是两个人交谈,也可以一组人群共同回忆。有代表性的方案为至少每周1次的小组会议,会上鼓励每个参加者谈论过去的事情,可借助过去的照片、音乐、物品及影像。在痴呆治疗中几乎没有一致的心理疗法,大量的心理治疗是由热心的卫生保健人员在有一定刺激的护理工作中进行的。他们希望创造奇迹,但一次次的失败导致了这种方法的废用。为了确定不同疗法的有效性,对已有资料进行系统的评价是很重要的,在…  相似文献   

2.
阐述回忆疗法的来源、方法及形式,综述回忆疗法在痴呆症病人中的应用进展。指出回忆疗法作为痴呆症病人的非药物治疗方法,可改善病人认知功能和精神行为症状。但目前回忆疗法在干预时间、频率、开展的形式以及具体的量表方面尚缺乏规范性指南,多是小样本研究,临床干预时间较短。今后应进行多中心、大样本试验研究,开展长期评估跟踪研究,同时应考虑国情、文化背景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方建瑞  索仲  张渊 《护士进修杂志》2020,35(13):1231-1234
目的探讨结构化回忆疗法对肺癌患者症状困扰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内科于2018年1-12月收治的肺癌患者1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2例。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结构化回忆疗法。应用安德森症状评估量表和生活质量量表于入院时及干预2个月后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干预2个月后,观察组症状困扰和症状对生活的影响2个维度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和总体健康状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构化回忆疗法可以降低肺癌患者的症状困扰程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基于Massimo创建的淡漠症状模型,从患者、护理人员、环境因素对痴呆患者淡漠症状的影响进行综述,旨在发现现有研究的优势与不足,为临床工作者制定改善我国痴呆患者淡漠症状的有效非药物疗法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蒙台梭利法结合了痴呆患者现存技能水平和兴趣爱好,通过设计适合患者的日常生活干预方式,锻炼患者自主生活能力,满足患者生理和心理需求,缓解伴随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文概述了蒙台梭利法的发展以及其治疗老年痴呆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报告了该训练法对早中期痴呆患者的认知和精神行为症状有较好的效果,并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可成为治疗早中期痴呆患者认知和伴随症状的一种新的非药物疗法。  相似文献   

6.
紫外线照射充氧自血回输疗法治疗痴呆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紫外线照射充氧自血回输疗法(UBIO)治疗痴呆患者61例,总有效率达82%,治疗前后患者认知功能、精神情绪和躯体失调等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尤其是记忆力有明显的提高。UBIO对脑血管性痴呆疗效明显,有效率达94%,混合性痴呆次之,有效率为73%,老年性痴呆较差,有效率为62%。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对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施行3R护理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999年3月~2004年11月我科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56例,并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采用3R护理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法。并通过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R)度社会适应功能障碍调查表(FAQ)进行精神状态(定向力、记忆力、语言、回忆、注意力反计算力)以度社会适应功能障碍评定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入院8周后各因子项得分及症状改善情况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对照组没有明显变化。结论3R护理法在痴呆患者的康复护理疗效上具有明显的优势,能明显促进痴呆患者的认知能力及生活自理能力的改善,值得在护理领域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8.
何跃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2):4563-4565
痴呆是由脑部疾病所致的综合征,通常具有慢性和进行性的性质.出现多种高级皮质功能的紊乱,其中包括记忆、思维、定向、理解、计算、学习能力、语言和判断功能、智能明显减退,并常常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及生活质量。目前对于痴呆尚无有效的根治方法,且药物治疗疗程长费用昂贵,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而非药物疗法可以在痴呆的早期给予干预和治疗,对减轻痴呆症状延缓痴呆病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是一个很有发展前途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针刺对血管性痴呆颅脑MRI和临床症状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目的:探讨针刺对血管性痴呆(VD)患者颅脑MRI及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以针刺疗法对40例VD患者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颅脑MRI各项指标、长谷川痴呆修改量表(HD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精神状态速析表(MMSE)、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颅脑MRI各项指标变化不明显,但HDS、ADL、MMSE评分上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结论:针刺治疗不能改善患者颅脑形态指标,但可以改善VD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0.
总结了60例老年期痴呆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临床特点包括糖尿病特点不典型、感染发生率高、低血糖症状不明显以及健康教育执行难。分别从饮食、预防感染、运动疗法、健康教育和药物护理等5个方面提出护理对策,认为饮食护理、运动疗法、预防感染、药物治疗护理联合健康教育是护理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呈社会老龄化现象,老年期痴呆患者数量也迅速增长,给老人及其照护者、家庭、社会带来了身心多重压力和沉重负担。多感官刺激疗法可改善痴呆患者的认知水平和精神行为症状,促使其产生积极情绪,减少不良情绪发生,改善日常活动,提高生活质量等。笔者就多感官刺激疗法应用于老年痴呆患者进行综述,为临床推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认识路易体痴呆   总被引:5,自引:7,他引:5  
解恒革 《中国临床康复》2003,7(7):1146-1148
路易体痴呆是神经交性痴呆中仅次于Alzheimer病(AD)居第二位的常见类型,约占痴呆的15%-25%,已被公认为一个独立的疾病实体。与一般的单一疾病实体所不同的是,路易体痴呆包含了多种疾病的表现,其临床特征为波动性认知损伤,以视幻觉为主的精神症状和锥体外系症状,组织学必须满足大脑皮层及皮层下核团弥散分布的路易小体。由于路易体痴呆具有不同于其他交性痴呆疾病的病程、预后和治疗反应,因此准确的临床诊断和适当的管理措施如避免使用神经安定剂、合理正确的使用抗帕金森病(PD)药物是临床医师的重要责任、  相似文献   

13.
正常老人神经功能不同于青年人。为了将60岁以上病人的正常变化与需要干预的病理症状相鉴别,必须注意衰老或疾病是如何影响以下4种神经功能的。 认知能力的变化 人30岁时开始记忆力减退,至80岁时难以掌握新概念。一般来说,即刻回忆困难提示抑郁,延期回忆困难(5min后)提示痴呆。通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对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施行3 R护理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999年3月~2004年11月我科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56例,并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采用3 R护理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法.并通过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R)及社会适应功能障碍调查表(FAQ)进行精神状态(定向力、记忆力、语言、回忆、注意力及计算力)以及社会适应功能障碍评定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入院8周后各因子项得分及症状改善情况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对照组没有明显变化.结论 3 R护理法在痴呆患者的康复护理疗效上具有明显的优势,能明显促进痴呆患者的认知能力及生活自理能力的改善,值得在护理领域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5.
余梅  谢兰芬  费佩佩  尤李蓉  陆韵斐 《全科护理》2021,19(19):2623-2626
阐述芳香疗法的概念、芳香精油的种类及作用,综述芳香疗法应用于血液透析病人症状管理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分析总结应用芳香疗法的注意事项,并指出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临床医护人员对血液透析病人的症状管理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有效治疗多发性梗塞性痴呆的方法。方法:将紫外线照射充氧自箅回输疗法(UBIO)和低能量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疗法(ILIB)交替应用治疗多发性梗塞性痴呆患者26例(治疗组),观察治疗前,治疗11天,治疗28天后患者血浆内皮素(ET),红细胞变形能力(RCD)、HDS评分及临床疗效,并与多发性梗塞性痴呆常规治疗组11例(对照组)比较。结果:UBIO与ILIB交替治疗能显著降低多梗塞性痴呆患者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门诊痴呆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与药物治疗的情况。方法 采用自制的调查表与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对门诊164例痴呆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不同类型的痴呆临床症状以认知功能障碍及精神行为症状为主。药物治疗中,抗精神病药物使用前三位依次为利培酮.奋乃静、奥氛平;益智药主要为双益平、尼莫地平、喜得镇;抗焦虑药主要为舒乐安定、佐匹克隆、氟硝安定。结论 门诊痴呆患者的临床症状无明显差异,药物治疗以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与胆碱能药物为主。  相似文献   

18.
<正>当今社会老年人群日益庞大,老年相关的疾病也逐渐增加。老年期痴呆作为老年期的常见疾病逐渐引起重视。此类患者认知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逐渐减退,晚期患者因功能严重受损,需要消耗大量的社会卫生资源进行医疗及护理。而老年期痴呆患者常伴有明显的精神行为症状,如幻觉、妄想、情感症状和激越攻击等,因此造成护理难度的明显增加[1]。1痴呆的精神行为症状1.1概念痴呆的行为和精神症状(BPSD)也被称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龄老年性痴呆(AD)者临床特点及病情加重原因。方法:对49例高龄AD者因其他原因住院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高龄AD者痴呆症状加重的原因中感染居多,脑梗次之。治疗诱因后痴呆症状改善率83.7%。结论:高龄AD者感染、脑梗等诱因加重痴呆症状且院内感染的发生率高,积极治疗并预防诱因,可减缓其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20.
对模拟家人在场疗法的概念、理论基础、类型与实施步骤及其在痴呆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综述,以了解该护理干预措施在痴呆护理领域中的应用现状,为痴呆照护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