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塞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电击复律成功1例曹素艳袁重果用电击方法对1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患者复律成功。报告如下。1病历简介患者男,54岁,因胸闷、大汗1小时于1995年11月30日入急诊病房。患者于当日上午7时30分突然...  相似文献   

2.
电击复律是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一种重要手段。国外已于1952年即开始了这项工作,国内应用这种治疗手段也有十多年的历史,随着整个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今天应用电击复律来治疗病人已不再限于大城市、大医院,而是逐渐地向地、县,甚至乡村医院普及。一、电击复律的基础知识所谓电击复律就是利用高能量、短时限的脉冲电流电击心脏,使所有的心肌细胞在同一瞬间除极,从而消除折返激动,恢复窦性心律。这通常也称电去颤。根据电极板放置的位置,电击复律分为胸内电击和胸外电击。实验与临床观察证明,二者疗效一样,胸外电击更为方便,也不需开胸,故常用。目前应用直流电电击,它的合并症相对较少。此外,还可根据电击与病人自身心电R波的关系,将电击复律分为同步电击和非同步电击,非同步电击用于  相似文献   

3.
心律失常是心脏病中常见的临床表现,严重时可危及生命。直流电电击复律是七十年代发展起来的治疗心律失常的一种措施,它为心律失常开辟了一种新的治疗途径。直流电电击复律可分胸内、胸外;同步、非同步几种。胸内电击复律常用于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后复苏;胸外电击复律常用于治疗各种心律失常和紧急复苏;同步电击复律主要适用于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纤颤、心房震颤;非同步电击复  相似文献   

4.
我院今年4月以来,应用奎尼丁在房颤电击复律前准备和复律后窦性心律的维持中共5例,其中1例发生“奎尼丁晕厥”并MSOF,经电击复律54次,药物复律84次及综合治疗,抢救成功,主要护理体会如下。一、临床资料女,43岁,心悸气急13年加重2年,经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心三位片检查,诊断: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心房纤颤1年。于4月12日晚行房颤电击前准备口服奎尼丁,每次0.2,每日3次,共服4次奎尼丁0.8后,14日凌晨4时30分,解小便时,突然晕厥,意识不清,尖叫数声,历时2—4分钟后自行恢复;当天上午7时又口服奎尼丁0.2后行电击150Wsec,转为窦性心律,复律2小时后,出现意识不清,呼吸心跳停止,此时心  相似文献   

5.
胡昉 《浙江临床医学》2007,9(6):840-840
心律失常电击复律术要求麻醉平稳、苏醒迅速、对复律过程无记忆。作者于2004至2005年应用咪唑安定和氟马西尼用于心脏电复律治疗麻醉和复苏16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紧急应用直流电击复律43人次分析邹立丹,曹瑞林,张为民李迎春近六年来,我科电击复律43人次。现对电击能量大小对复律成败的影响,观察分析如下。一般资料患者均是在住院期间所发生的高危心律失常,经过心电图或除颤器心电示波记录而确诊。其中室颤28人次,室速6...  相似文献   

7.
作者成功抢救电击复律术诱发气道痉挛1例,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患者 男,76岁;体重81k。因反复头晕10余年,于2006年1月13日入院;患者有吸烟史30余年,发现血压升高20余年,1个月前发现房颤,入院后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2级;高血压心脏病;阵发性房颤;心功能2级。经抗凝治疗2周后准备在静脉麻醉下行电击复律术,术前未予抗胆碱能药物和镇静处理。  相似文献   

8.
心肺脑复苏成功的关键决定于心脏复苏。内科疾病中心脏骤停是危重症,如果抢救不及时,很快就会出现呼吸停止及意识丧失而且不容易恢复。只有不失时机地正确抢救,才可使患者心脏复苏、肺复苏、脑复苏。笔者曾对10例心脏骤停患者进行心、肺脑复苏,并获成功,现将体会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0例患者男8例,女2例,其中2例隐匿型冠心病,5例急性心肌梗塞,1例风心病,2例心肌病。2体会及时发现心脏骤停病员,立即进行胸外技压、电击除颤。心脏骤停经心电国证实为心室纤颤,用直流电击复律。电击复律在促进心跳有决定性的作用,电击能量为300瓦…  相似文献   

9.
《新医学》1976,(3)
本文报告用XQQ型心脏除颤起搏器对25纠28例次心律失常患者进行电击复律的初步体会。即时成功者26例次(93%)。根据体会,作者对适应症的选择、用电能量问题及转复前后用药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不同药物治疗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纤颤(Af)病人的疗效。方法观察预激综合征合并Af病人32例,回顾性分析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结果胺碘酮、心律平的疗效优于利多卡因;电击除颤转复率高(100%)。结论治疗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纤颤时应首选电复律,药物复律时应选用心律平或胺碘酮,慎用利多卡因。  相似文献   

11.
两种不同电复律方式转复持续性房颤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前—前位置复律与前—后位置复律对持续性房颤患者的复律成功率及安全性的比较。方法选择2004-01~2005-11于我院心内科住院的持续性房颤患者71例,分别进行前—前位置复律与前—后位置复律,观察各组的复律成功率及成功转复为窦性心律所需的电击次数、总用电量以及复律后12 h血清心肌酶的变化。结果前—前位置复律与前—后位置复律成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67.6%vs 75.7%,P>0.05),但前—后位置复律具有比前—前位置复律更少的放电次数和总用电量(放电次数:1.8±0.8次vs 2.2±0.7次,P<0.05;总用电量:291.9±197.7 J vs 388.2±193.5 J,P<0.05)。两组间心肌酶学改变无差别,肌酸激酶的水平增加,而其同功酶仍在正常范围内。肌酸激酶水平随着复律电量的增加而升高。结论前—前位置复律与前—后位置复律对持续性房颤患者的复律成功率相同,但后者在放电次数和总用电量上优于前者,两者在对心脏的损伤方面同样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体外直流电复律对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复律后左心房大小和容量的影响以及左心房大小与功能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房颤患者68例,按心脏复律的方式分为直流电复律组36例,药物复律组32例,应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其左房内径和容积,计算左房主动、被动排空容积及左房射血力。分析左房内径和容积变化与左房收缩功能的关系。结果房颤时所有患者的左房扩大,而恢复窦性心律后直流电复律组和药物复律组的左房上下径显著降低(P<0.05或P<0.001)。直流电复律与药物复律组比较,左房最大和最小容积显著增大(P<0.001或P<0.01)。左房机械功能正常患者与25例左房机械功能异常患者比较有较强的左房射血力;左心房机械功能降低的患者左心房内径和容积分别与左心房射血力呈负相关(r=-0.73和-0.78,P<0.001),而且左心房主动排空分数降低,管道容积却增加。结论体外直流电复律后许多患者出现左心房功能降低,心房收缩功能延迟恢复与持续的左房扩大有关;而药物复律患者的左房射血力较强与恢复窦性心律后左房容积明显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3.
谷云飞  惠杰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24):4172-4174
自从Lown等[1]将直流电除颤引入室颤治疗后,电击除颤的发展日新月异。1996年,在用于植入性心脏复律除颤器的双相波除颤效率及安全性都得到很好证明后,美国FDA批准了第一个双相波体外自动除颤器(AED)——ForeRunner应用于临床。自此,双相波的除颤复律研究成为热点,本文将就双相波的放电波形特点、复律及除颤的效果、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电击复律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心房纤颤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但常规量安定静脉麻醉部分患者效果不佳,现就其原因进行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电击复律术在国内外临床上虽已应用多年,但其中若干课题,比如适应症的合理选择、复律后窦性心律的维持以及电复律究竟会不会引起心肌损伤等,至今未能圆满解决或是缺乏一致意见。本文在分析1979~1982  相似文献   

16.
曾玲  林敏  朱晓红 《华西医学》2012,(3):124-125
目的总结经胸体外直流电复律治疗心脏瓣膜置换加双极射频消融术后复发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2011年1月行心脏瓣膜置换加双极射频消融术,出院后复发心房颤动的26例患者其体外直流电复律治疗的护理措施。结果通过严密监测和有效护理26例患者均安全出院,其中24例复律成功转为窦性心律,2例复律失败。结论做好电复律前的护理准备工作,严密观察电复律对心房颤动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既能促使电复律达到满意的效果又能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转律并维持窦律和控制心室率治疗对患者焦虑状态的影响。方法:50例PAF患者中22例经电击/可达龙/莫雷西嗪/心律平转律治疗后恢复并维持窦性心律为心律转复组,其余28例给予β受体拮抗剂和/或钙离子通道拮抗剂和/或洋地黄类药物控制心室率为控制心率组。对两组患者入院时及随访6月后进行评分。结果:两组阵发性房颤患者入院时均有明显的焦虑,6月后心律转复组与控制心率组比较,焦虑明显改善(P〈0.01)。结论: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积极转律并维持窦律能显著改善患者焦虑状态。  相似文献   

18.
<正>先天性心脏缺损直视修补术后早期的连结区心动过速(JET),因引起心室充盈时间不足,房室收缩不同步和心肌耗氧量增加,导致严重的心血管功能损害,对抗心律失常药、心外膜超速抑制以及电击复律效果较差,死亡率较高。现报告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2002年7月~2005年8月6 100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者中,29例心脏术后JET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9.
埋藏式自动复律除颤器(ICD)可以在心律失常发生10~20s内释放电击除颤,能有效终止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从而减少心律失常性猝死的发生。传统的做法是开胸植入。我科自2008年以来采用介入法成功为8例恶性心律失常患者植入ICD,因其无需开胸、损伤小、出血少、患者痛苦小、并发症少,均取得满意效果。现将其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近一年来,我科应用多种抗心律失常药物联合转复13例次不同病因的自主性室上性心律失常,疗效较为满意。现就一般资料报告如下.病例选择本组10例均为男性,都经病史、体格检查、化验、心电图等检查,确定病因及心律失常类型;都经单一药物治疗无效;1例电击复律后复发,1例二尖办分离术后半年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