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3年12月,德国基民盟/基社盟与社民党组成了大联合政府,德国进入了"默克尔3.0时代"。新政府在其《联合执政协议》中表示将积极参与国际秩序的建构,由此德国外交政策呈现出从恪守克制文化转向推行积极有为的外交政策的新动向。本文首先论述了德国外交政策调整的内外背景,然后分析了其具体内涵和初步实践,指出了政府内部存在的灵巧地运用各种外交政策手段和扩大军事手段之间的意见分歧。文章在此基础上指出,德国外交政策的变化尚处在微调与手段变化之间的状态。最后,文章论述了德国外交政策成功转型所面临的诸多挑战。  相似文献   

2.
德国学者谈德国的外交政策、北约东扩及德中关系殷寿征1996年7月和9月,我在德国拜访了科隆大学的林克教授和波恩大学教授、德国外交政策研究所所长凯泽尔先生,他们就德国的外交政策、北约东扩以及德中关系发表了他们的看法,现介绍如下:一、德国的外交政策:凯泽...  相似文献   

3.
“文明国家”外交政策理论在德国的政界和学界影响很大。本文通过分析德国对外政策的实践评介了这一理论。德国“文明国家”外交政策的决定因素是国内稳定的市民社会和以市民社会价值观为主导的国家角色设计方案。在实践中 ,德国外交政策致力于多边主义原则 ,坚持“西方一体化”取向 ,推动国际关系的文明化和法治化 ,但它同时也受相互依存的国际政治现实的制约和影响。德国“文明国家”外交政策仍然有其发展的限度。  相似文献   

4.
过去几年中,德国的外交政策主要集中于欧债危机的应对,这种议题的狭隘化与德国在世界上影响力的与日俱增以及多数其他国家对德国的期望不相符合。因此,联邦总理默克尔和外交部长施泰因迈尔所推行的德国新一届政府外交政策谋求在国际事务中更加积极有为,以促进基于规则的多边秩序。德国在阿富汗的行动失败之后,不太可能加大联邦国防军的行动计划。随着乌克兰危机的影响,德国外交政策当下最重要的任务是重新确定与俄罗斯的关系,重塑岌岌可危的欧洲安全秩序。  相似文献   

5.
连玉如 《德国研究》2006,21(1):15-20
“德国的外交与欧洲政策”是女总理默克尔2005年11月30日向德国联邦议院发表“施政声明”中有关外交政策的提法,它将欧洲政策从传统的外交政策范畴中剥离,具有了独立地位。本文主要从欧洲联盟的发展及其性质、德国外交政策身份认同的演进、德国政治精英对施罗德政府外交政策的论争等方面入手,系统阐释默克尔政府对外关系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本文指出中德建交 30周年是一个成功的历程。回顾了二战结束以来 ,德国外交政策的变化 ,阐述了德国主张的“文明国家”的理念 ,对未来的中德关系 ,作了乐观的前瞻 ,认为仍将良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7.
今年3月,德国开始提出了"德国外交全球化"的说法。文章分析了提出这种外交政策的背景以及"外交全球化"政策已经并将在德国政治和社会领域内引起的相应变化:1,对联邦国防军进行改革;2,加强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的职能;3,举起维护人权的旗帜,在全世界树立自由、民主和人道的形象。  相似文献   

8.
德国正重新思考两德统一后的外交政策。它包括:强调欧洲的联合与统一、建立新的全欧安全体系、德国由欧洲大国走向世界大国。德国全方位外交的举措表现在加强与俄罗斯及东欧、东南欧地区的联系和开展积极的亚洲政策方面。灵活多变将是一段时期内德国外交政策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两次大战期间,法国对德国外交政策的基调是由强硬到软弱、最后追随英国屈服于法西斯德国。法国对德国政策的这种变化,是由法国自身的优势逐渐被削弱、德国由劣势而逐渐兴起以及英国对欧陆推行均势政策发展到绥靖政策等因素所制约。法国对德国政策的直接恶果是导致了法兰西共和国的灭亡,其教训是极其深刻的。  相似文献   

10.
李乐曾 《德国研究》2008,23(2):4-10
德国大联合政府的对华政策在保持连续性的同时发生了一些明显的变化。本文试图以新政府的外交政策调整为引导,阐述默克尔政府调整对华政策的国内因素,重点为联盟党的对华政策战略。本文的主要关注点还包括联盟党与社民党对华政策分歧以及对中德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德国外交部根据外交部长弗兰克-瓦尔特·施泰因迈尔的倡议启动的"回顾2014"项目,旨在2014和2015年间对"德国外交政策的前景进行自我解读"。该"回顾"不仅涉及德国外交政策的重点和目标,而且还致力于研究如何组织外交政策和实施外交政策行动。对这些问题的思考的结果是制定出一份行动计划,它包括"成为强有力的外交部所需的7个核心目标",即提高危机预测能力并有针对性地应对危机;确立促成一种和平、公正的国际秩序的推动力;把欧洲映射更加深入地扎根于德国外交政策之中;为外交部成员进行战略反思提供更多的空间;改善对内、对外沟通;加强总部和驻外代表机构的开放程度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网;更加全方位地动员外交部成员。这些目标需要在2016年年中前完成,为此,外交部已建立起了精简的结构。本文将对计划开展的各项措施进行介绍和评价,最后对其实施前景予以展望。  相似文献   

12.
德国是世界的重要国家。人们十分关注新政府内政和外交的政策走向。众所周知,导致德国今年提前大选和政府换届的基本动因是德国国内的经济问题。大联合政府成立后,它所面临的主要任务也在内政方面。题为“以勇气和人性共同为德国努力”的大联合政府执政协议为我们提供了理解德国内政与外交政策的政治框架。 如同执政协议指出的那样:“德国面临重大挑战是:失业、财政赤字、人口结构变化和全球化变化所致的压力。”面对这一现实,新政府将减少失业看作是首要任务:为了刺激经济增长和提高就业率,新政府将在任期内提供总额为250亿欧元的资…  相似文献   

13.
顾俊礼 《德国研究》2005,20(4):14-18
文章论述了德国提前大选的背景,第16届大选对德国宪政的影响;分析了各政党在内政方面政策主张的特点,并对新政府外交政策的走向作了预测.  相似文献   

14.
德国对华政策透视李乐曾内容提要受国内政治因素的影响,新亚洲政策推动下的德国对华政策在人权问题上出现了危机。如何在亚太地区,特别是在中国实现德国经济、政治及安全的长远目标,是德国全球化外交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对统一的德国应采取怎样的外交政策,德国国内...  相似文献   

15.
梅兆荣 《德国研究》2005,20(4):11-13
本文作者针对德国新总理默克尔所面临的内政形势、改革任务及外交政策等问题,拜访了一些德国前政要、资深议员及著名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与之坦诚地进行了交谈,将相应看法和观点尽可能作了梳理归总,以期为探析德国新政府的态势提供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16.
初期的俄国外交政策首次在形式和内容上被迫适应正发生的变化和变化着的现实。俄国外交政策不可避免地反映出俄国社会经济发展走哪条路的内部斗争和上层派别及个人之争。外交政策未来之争往往成为这些斗争的手段。于是对外政策成了各种因素的倾向的综合反应,它们所受到的评价也不尽相同。 突变的效应在过去,取而代之的是对新的现实和倾向的理解及反  相似文献   

17.
德国的对外文化政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德国的对外文化政策是德国外交政策的三大支柱之一。本文试图论及德国对外文化政策的历史发展、政策原则、组织实施及其作用等方面,以期达到介绍德国对外文化政策概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分析介绍了"哈尔斯坦主义"的概念形成、发展以及它对50、60年代德国外交政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王琛 《东南亚研究》2020,(1):69-88,156
战略文化对一国的外交政策有着深远的影响。印尼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古代深受印度教和佛教等宗教文化的影响,这其中就包含"曼陀罗思想"的影响。"曼陀罗"是指一种同心圆的结构,由核心与边缘组成,其变化由核心决定,并延伸具备了一种战略文化的内涵。本文对印尼自建国至今历经的外交政策进行整体分析,认为其外交政策变化深受"曼陀罗"这一战略文化影响,在其历经的苏加诺、苏哈托、后苏哈托等不同时期形成了不同的"曼陀罗"结构,并且由于不同时期外交政策的核心不同,其边缘也发生了变化和延展。从战略文化视角对"曼陀罗思想"等进行理论和案例分析,不仅有利于理解印尼的外交政策,而且能够为中国对印尼政策提供相关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20.
杜涛 《德国研究》2002,17(4):42-46
德国的国际私法在世界上具有独特地位 ,尤其对中国清末民国时期的国际私法立法产生了很大影响。但是长期以来 ,德国 19世纪末的国际私法立法过程始终不为人所了解 ,导致人们产生了一些错误的观点。实际上 ,德国 1896年的国际私法立法受到了德国当时的外交政策的巨大影响 ,在此过程中 ,始终贯穿着外交部和司法部在政治上的斗争。德国 1896年国际私法立法没有采取萨维尼所提倡的“多边”冲突规范 ,而是一种折中的产物 ,并具有明显的单边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