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亚砷酸钠选择性诱导G2+M期NB4细胞凋亡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亚砷酸钠诱导NB4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DNA电泳和免疫印迹法研究亚砷酸钠对NB4细胞的作用。结果①亚砷酸钠作用的NB4细胞先阻滞在G2+M期,而后发生凋亡;②dUTPFITC特异性地标记G2+M期NB4细胞,而且发生在G2+M期阻滞后;③亚砷酸钠处理NB4细胞,周期蛋白A、E、D1、D2和D3无明显变化,周期蛋白B1表达随作用时间的增加而增加;④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在亚砷酸钠处理的早期(16h),有部分S期细胞表达周期蛋白B1,晚期大部分高表达周期蛋白B1的细胞处于G2+M期,有少量亚二倍体细胞高表达周期蛋白B1。结论结果提示亚砷酸钠选择性诱导G2+M期NB4细胞凋亡时,伴周期蛋白B1表达的升高。  相似文献   

2.
应用流式细胞仪(FCM)对94例急性白血病(AL)骨髓单个核细胞(MNC)进行了DNA含量测定。在47例初诊/复发AL中,50%(17/34)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及38.5%(5/13)的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VLL)检出DNA异倍体;47例AL完全缓解(CR)期患儿异倍体检出率为10.6%。14例非白血病患儿无异倍体检出。AL初诊病例的C_0/G_1%高于CR及对照组,S%及(S+G_2)/M%低于CR及对照组;复发病例(S+G_2)/M%高于初诊组;在AL-CR组,S%和(S+G_2)/M%均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20例AL的自身对照发现,11例初诊、复发时的异倍体在CR期消失。  相似文献   

3.
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的免疫表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AMKL)的免疫表型特点及其意义。方法 利用多种单克隆抗体对5例急性巨核白血病患的白血病细胞进行标记,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或流式细胞术检测各单抗的表达率。2例通过电镜观察血小板过氧化物酶的表达。结果 4/5例表达巨核系单抗,所有病例均不表达淋巴系相关单抗,但3例有髓系单抗的表达。HLA-Dr、CD34、CD38也表达于不同的病例。结论 AMKL可能起源于较早期的干细  相似文献   

4.
本病在国外有不少报告,学者们对本病的看法及其命名尚不一致,多数认为它不是一种独立的白血病类型。国内文献中迄今经病理解剖证实者仅广州中山医院报告2例。随着近几年白血病细胞表面抗原检测技术的普遍应用,以及白血病细胞形态学,尤其是原巨核细胞形态学的深入认识,新的白血病类型陆续被发现,如急性混合细胞系列白血病,急性巨核细胞性白血病等。最近,我们检出一例“巨核细胞性白血病”。现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患者,男,30岁,已婚,务农(云南打工为漆工),因乏力、面色苍白、关节痛3+月,复发加重2+天,以贫血原因待查…  相似文献   

5.
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一例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保才 《检验医学》2006,21(4):438-439
巨核细胞白血病(AMKL)是急性白血病中一种少见的类型。发病多为幼儿及青壮年,此病病情凶险,疗效不佳。近年来随着对巨核超微细胞化学及免疫细胞化学的深入研究,诊断技术不断改进与提高,对AMKL认识逐渐加深,本病诊断率在提高。但是以往文献报道的AMKL大多数只是进行文字描述,或强捌原幼巨核细胞缺乏特异的形态特征,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的原始细胞难以区别,只能利用电镜观察血小板过氧化物酶反应(PPO)和血小板特异的单克隆或多克隆抗体标记才能识别巨核细胞。本病例巨核细胞形态典型,我们将其描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中幼稚巨核细胞的超微结构特点,根据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回顾性分析11例急性巨核白血病患者骨髓巨核细胞的形态结构和血小板过氧化物酶(PPO)表达情况。结果表明:11例中7例例巨核细胞直径在20μm以内,其中2例细胞直径10-15μm,PPO阳性率50%以上,大部分细胞外形规则,大小均匀,表面突起少,核不规则,核质比大,胞浆颗粒细小,分界膜发育不完全,管道排列无规律;5例巨核细胞直径20μm左右,PPO阳性率在8%-22%之间,核呈圆形或马蹄形,异染色质不等,其中3例无幼稚分界膜和致密颗粒,2例偶见。11例中5例细胞直径在20-40μm之间,PPO阳性率16%-80%,大细胞表面有不规则突起,核质比不等,核不规则,异染色质多,核仁不明显,胞质有成熟分界膜结构、管道系统和成熟α-颗粒。结论:大部分患者巨核细胞以Ⅰ期分化阶段为主,少数病例伴有少量Ⅱ、Ⅲ期细胞;相同或不同患者骨髓中未成熟巨核细胞的发育程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巨核细胞白血病(AMKL)是急性白血病中一种少见的类型。发病多为幼儿及青壮年,此病病情凶险,疗效不佳。近年来随着对巨核超微细胞化学及免疫细胞化学的深入研究,诊断技术不断改进与提高,对AMKL的认识逐渐加深,本病诊断率在提高。但是以往文献报道的AMKL大多数只是进行文字描述,或强调原幼巨核细胞缺乏特异的形态特征,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的原始细胞难以区别,只能利用电镜观察血小板过氧化物酶反应(PPO)和血小板特异的单克隆或多克隆抗体标记才能识别巨核细胞。本病例巨核细胞形态典型,我们将其…  相似文献   

8.
观察具有CD34抗原表达和存在DNA非整倍的急性白血病(AL)的短期临床疗效。运用流式细胞仪,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CD34抗原;采用溴化乙啶荧光染色法检测DNA非整倍体,72例AL中,检出CD34抗原阳性32例,占44.4%,检出DNA非整倍体23例,占31.9%,各组病例中短期临床疗效有所不同,但统计学并未显示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显示,CD34表达和DNA非整体的存在并不能提示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寻一种通过脐血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获得大量巨核细胞的方法。方法首先将脐血单个核细胞在无血清培养液中加入TPO、SCF、IL-6、IL-3培养至14d行巨核祖细胞体外扩增,然后单纯加入TPO、IL-6再培养4d诱导巨核细胞成熟。结果单个核细胞数扩增了约4.8倍,CD41+细胞扩增了44倍,有核细胞形态学分析50%~74%为巨核细胞,巨核细胞中94%~96%为颗粒及产板型巨核细胞,绝大部分呈“核浆发育不平衡、胞核发育延迟”现象。结论使用这种两步培养法在体外可获取大量的脐血来源的巨核细胞以供研究使用。  相似文献   

10.
不同病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D34阳性细胞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APAAP法对34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外周血和(或)骨髓单个核细胞(MNC)CD34抗原进行检测。CML慢性期、加速期、急变期外周血MNC的CD34抗原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28%±3.59%(n=20),17.55%±1.92%(n=6)和21.25%±8.25%(n=8)。慢性期与加速期、急变期相比差异显著(P<0.001)。CML慢性期患者低、中、高危组外周血MNCCD34抗原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06%±2.01%(n=8).8.30%±2.16%(n=8),11.65%±2.35%(n=4),差异显著(P<0.05)。CML初诊者外周血MNCCD34抗原阳性率较马利兰治疗者高。外周血和骨髓MNCCD34抗原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