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贾鹏 《科技新时代》2008,(11):54-54
作为一家由托马斯·爱迪生所创设的公司,GE曾经是灯泡、医用X光机、人造钻石、商用喷气式发动机等一系列创新产品的发明者。1994年,毕业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陈向力加入了GE,在美国研发中心从事激光加工技术的研发工作。上世纪90年代GE在印度建立了研发  相似文献   

2.
在跨国公司研发国际化和科技资源国际流动日益频繁的发展背景下,外资公司参与公共研发计划是成为挑战科技政策制定者的重要议题.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联邦政策就试图采取一系列的政策和制度措施应对外资公司参与的政策挑战,并且通过20余年的政策实践逐步确立了带有鲜明美国特色的外资公司参与公共研发制度.通过回溯20世纪80年代美国所面临的研发国际化和贸易保护主义的重要背景,分析公共研发项目外资公司参与的制度背景,并全面整理美国联邦机构对于外资公司参与的差异化政策立场,评述以美国外资公司参与公共研发制度为重点的政策研究路径,系统研究美国公共研发项目外资参与政策的基本特点,以期为我国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3.
现有研究文献发现通过校企合作可以提高企业的专利绩效,但增加的内部和外部研发活动可能会导致企业的高知识冗余和协调成本。鉴于此,基于208家公开上市的生物技术和制药公司的2008—2017年的发明专利数据,利用负二项回归模型探讨了公司内部的研发重点将改善或减少与大学的研发合作的好处。研究结果表明,技术重组的重点加强了大学合作与专利绩效之间的关系,而科学研究的重点则削弱了这种关系。这些结果在年轻和老牌公司之间也存在差异,这意味着企业可能会根据其合作目标转移研发重点。  相似文献   

4.
汤建影 《科研管理》2012,33(9):40-46
本文在总结企业技术获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技术研发成本、技术不确定性、技术距离、技术生命周期等变量对民营企业技术获取方式的影响,并基于245家中小型民营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当技术不确定性较高,或者技术处于生命周期的中期时,民营企业倾向于内部研发;当技术的研发成本或不确定性较高时,民营企业倾向于合作研发;当技术的研发成本、不确定性较低时,或者技术距离较大、处于生命周期的后期时,民营企业倾向于外部购买;技术距离与企业的合作研发倾向之间,以及技术生命周期与企业的内部研发倾向之间呈倒U型关系。  相似文献   

5.
以沪深两市2009-2012年医药生物类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医药生物类产业的研发弹性和技术效率。研究发现:无论采用可变规模报酬还是固定规模报酬模型,医药生物类企业的研发支出对企业产值均有显著正向影响,研发弹性在0.10-0.20左右。然后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考察企业的技术效率和影响因素,发现医药生物类企业的平均技术效率在0.75左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公司成立年限越长、国有股权比例越高,越有助于提升企业效率,处于我国中部地区以及资产负债率较高的公司,效率会受到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马如飞  王嘉 《科研管理》2011,32(5):36-42
本文考虑了一个双寡头的微分博弈模型,其中两家企业在技术溢出和技术更新的环境下从事研发活动,每家企业在研发阶段进行研发竞争或合作,但在产出阶段进行竞争。通过比较研发竞争和研发合作下的企业瞬时收益,本文分析了技术溢出和技术更新是如何影响企业研发战略的。进一步,本文还讨论了企业研发战略的演化路径。  相似文献   

7.
颠覆性技术研发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彦宁  袁芳 《科研管理》2021,42(2):12-19
颠覆性技术可引起现有投资、技术、产业、规则“归零”,具有突变性、不确定性与潜藏性等特点。随着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开始,如何有效地管理颠覆性技术研发来促进颠覆性技术的发展,成为政府组织及研究学者都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对颠覆性技术的内涵及研发特征进行分析,指出颠覆性技术研发具有高风险、高投入、高挑战性。开展有效的颠覆性技术研发管理,社会各界与全球各国家纷纷投入到颠覆性技术研发中,设立了专门机构或项目组织,这些机构组织极大促进了颠覆性技术的研发进程。最后,本文,结合实际案例对颠覆性技术研发的管理方法研究进行研究,总结出四种有效开展颠覆性技术研发的管理方法:开展阶段式的管理模式、设立颠覆性技术的专项资金、进行跨学科的协同研究、建立多样化的研发团队。  相似文献   

8.
转基因技术知识产权技术保护在中国的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柏振忠 《科研管理》2011,32(11):84-90
在农作物转基因技术知识产权领域,跨国农业生物公司一直在寻求超越法律保护的技术措施来保护自身的知识产权,基因利用限制技术由此而产生,并通过其独特的占有机制,成为一种极端的转基因技术知识产权保护模式。然而,基因利用限制技术首次获批专利以来就陷入了争论的漩涡。事实表明,出于对自身利益的关切,国际农业生物巨头公司并没有因此而放松对基因利用限制技术的研发和迈向商业化生产的步伐。对中国而言,未来也无法回避该技术的商业化。本文在分析基因利用限制技术对农业发展的影响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其在中国的发展前景,认为基因利用限制技术的研发推广能够促进我国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并为我国保护转基因技术知识产权提供一条新的途径,而且,我国自身的基因技术领域的强研发实力和消费者对转基因产品的高接受程度等都将有利于该项技术在我国的推广应用,而农户的留种行为对该项技术在我国推广的影响是有限的。研究结论包括两方面:一是在转基因技术知识产权技术保护措施的影响尚无确切结论之前,我国政府的政策选择应当审慎;二是顺应潮流,趋利避害,我国可以考虑容许相对安全的特性水平遗传利用限制技术的引入。文章最后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于碳排放量具有动态性,两国政府可采取单边碳税政策或碳税合作政策,两国企业可选择独立低碳技术研发或低碳技术研发合作,构建了政府与企业相互博弈的三阶段博弈模型,求出了线性反馈策略的纳什均衡解,再选取不同的低碳技术研发溢出率,对政府碳税政策和企业低碳技术研发形式的低碳技术研发效应和环境效应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若企业不分享低碳技术研发成果,低碳技术研发合作和碳税合作政策均不能产生长久的低碳技术研发效应和环境效应,只有碳税合作政策能在短期内产生明显的低碳技术研发效应;若企业共享低碳技术研发成果,低碳技术研发合作和碳税合作政策分别有明显的低碳技术研发效应和环境效应,只有在单边碳税政策下低碳技术研发合作才有明显的环境效应,碳税合作政策只在短期内具有明显的低碳技术研发效应;在既定的低碳技术研发形式和碳税政策下,低碳技术研发溢出率越高,环境效应越明显.  相似文献   

10.
运用专利地图方法对40件混合动力汽车(HEV)高被引专利的年代分布、研发主体分布和IPC分布进行了详细地分析。结果表明:国外企业对HEV技术的研发起源较早;该领域的核心技术主要掌握于丰田和通用;未来的研发重点是蓄电池、控制系统和电数字数据处理等领域。  相似文献   

11.
共性技术选择不仅是共性技术研发的基础,更是影响科技资源分配成效的关键环节.英国在20世纪90年代初的第一轮技术预见中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共性技术选择体系.在回顾英国第一轮技术预见背景的基础上,从共性技术界定、共性技术选择的组织流程以及关键方法方面进行总结分析,并就我国科技发展中共性技术选择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80年代,英国莱斯特大学遗传系亚力克·杰夫里斯教授发明DNA指纹鉴别技术。现如今,该校遗传系的科学家们正研发另一种新  相似文献   

13.
《软科学》2015,(8):61-65
以我国138家制造类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通过收集样本公司2006~2012年的相关数据,并运用层次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探讨了企业多元化战略与企业技术能力之间的关系以及企业的研发强度对该关系的调节作用。实证研究显示:多元化战略不利于企业技术能力的提升;增加研发投入可以削弱多元化战略给企业技术能力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基于企业吸收能力相关理论,以2007-2015年上市公司的跨界技术并购事件为样本,运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探究了主并企业并购前技术多元化对并购后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内部研发投入、外部研发合作在二者关系之间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对于进行跨界技术并购的企业,并购前技术多元化水平对并购后的创新绩效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购后企业内部研发投资、外部研发合作会强化技术多元化对创新绩效的积极影响。此外,主并企业所处行业的技术进步速度加强了研发投入、研发合作对技术多元化与创新绩效二者关系的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15.
在文献回顾和中国华录·松下公司案例分析基础上,得出后发企业技术能力生成与提高的成功经验:即科学依循技术能力体系的内在演变规律,注重产业链与技术链协同发展,在研发策略、研发人员及资金保障等方面构架有效的自主研发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技信息》2006,(8):17-17
4月6日,互联网技术公司网易与杭州高新区签约仪式于今天在杭州举行。此协议的签订宣布了网易投资筹建杭州新研发基地的工程正式启动。  相似文献   

17.
学习、技术能力积累及其对中国电子工业成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成长源自学习和内部技术能力的积累。本文首先在对技术能力等相关概念进行简要梳理的基础上,确立了技术推动产业成长的基本分析思路:通过学习进行技术能力积累进而实现产业成长。围绕这一思路,本文从不同技术来源角度,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技术引进、技术转移与自主研发在中国电子工业不同层次的技术能力积累过程中的作用。最后,本文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以及出口结构变化考察了技术结构对电子工业成长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5):I0009-I0010
[导读]由中国中铁装备公司自主研发制造的世界最大矩形盾构,今天在郑州下线,标志着我国在矩形盾构技术领域已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19.
研发外包是一种开放式的研发形态,也是外包领域的高级形态。在当前技术复杂性等因素影响下,一些高科技领域已经广泛开展研发外包业务,并且研发外包的趋势也在大幅度增长。欠发达地区产业的研发基础相对薄弱,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可以借助研发外包,实现产业技术链的升级甚至跃迁,以青海省的案例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6):13-I0007
据外媒报道,Intel的相关研究人员表示,Intel公司目前正在研发一项新的连接技术,该技术采用全新的传输协议以及硅光技术。新接口计划将于2015公布,其速度可达到50Gbps,也就是前不久推出Thunderbolt接口速度的5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