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文章在对非圆齿轮移栽机构的设计基础上,对非圆齿轮进行动力学分析,利用辅助分析软件对10个目标参数进行优化,得到符合取苗工作所需理想的"鹰嘴形"轨迹;建立非圆齿轮副的扭转振动模型,分析并采用数值解法求解其动力学模型,得到非圆齿轮动力学系统在整个时间域上的解。  相似文献   

2.
金奕 《丝绸》1981,(10)
二,成筒设备成筒设备根据试验,VC604型络筒机比1332M型较为适应生丝的卷绕特性。所以以该机作论述。 VC604型络筒机,原设计用于锦纶丝、涤纶丝等化纤原料,具有高速、高效、大卷装(1~1.5公斤)的特点。设计卷绕支数为35支至300支,相当于生丝的30旦至257旦,卷装形状为菠萝形。经过试验摸索,该机用于生丝卷绕需要拆去上油机构、初始张力器  相似文献   

3.
间歇旋转递纸机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计出一种由齿轮、凸轮、槽轮组合而成的间歇旋转递纸机构,建立起分析该机构运动的数学模型,并给出了递纸凸轮的理论廓线方程。通过对某型号胶印机的递纸机构进行运动分析,验证了所建立数学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剑杆织机引纬机构的设计灵活性和运动性能,提出了一种新型偏心圆-非圆齿轮行星轮系引纬机构。根据引纬机构的工作要求,设定了理想的剑杆运动规律,并建立了由理想引纬运动特性反求机构参数的数学模型;基于MatLab编写了该引纬机构的反求设计与仿真软件,并对该引纬机构进行参数优化和运动模拟,得到了一组较优的机构参数;最后建立了该引纬机构的三维模型,并利用机械系统动力学自动分析进行虚拟样机运动学仿真试验。实验结果显示,理论和仿真得到的剑头运动学曲线基本一致,验证了对该新型引纬机构建模和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5.
对渐开线标准直齿齿轮的齿廓曲线和齿轮传动建立了精确的数学模型.在Visual C 平台上,结合OpenGL实现了齿轮的三维精确造型,基于OpenGL双缓存技术,实现了齿轮的传动仿真,验证了齿轮数学模型的正确性.齿廓曲线数据可以进一步应用于齿轮的数控加工,也可应用于虚拟样机建模.  相似文献   

6.
为了进一步提升环锭纺纺纱速度和产能,从加捻卷绕驱动分离与加捻卷绕功能结构分离2方面探讨环锭纺加捻卷绕机构可否实现分离的问题;分析国内外发明专利中回转钢领加捻卷绕、回转导纱器无钢丝圈加捻卷绕的结构与纺纱试验案例,阐明环锭纺加捻卷绕驱动分离可以实现,但尚不具备产业化应用条件;国内多个环锭纺加捻卷绕功能机构分离的技术方案不符合环锭纺真捻加捻机理,属无真捻的假捻纺纱构想,而真正能将加捻卷绕功能机构分离的纺纱技术是自由端纺纱。指出:加捻方式是决定纺纱生产效能和能力的第一要素,提升环锭纺产能的发展方向,须在带有卷装加捻机构基础之上系统性地解决钢领、钢丝圈和气圈等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7.
通过预算下一控制周期后的卷装直径的方法,来实现锭轴传动的控制,达到恒线速度卷绕的目的.详细介绍了数学模型的推算,并通过理论和实际使用的验证,确认可以很好地实现恒线速度卷绕.  相似文献   

8.
槽筒导丝沟槽廓线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绝大多数拨叉导丝机构中,拨叉的往复移动均由圆柱凸轮(又称槽筒)的导丝沟槽驱动。槽筒的导丝沟槽廓线的设计是槽筒设计的核心。提出了这类导丝机构中圆柱凸轮沟槽廓线设计的新方法:从工艺要求出发进行机构的综合设计。推导出了设计槽筒的通用公式,通过实例讨论了有关参数选取方法。该设计方法可为其它纺织机械凸轮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李光荣  段隆江  陈斌 《纺织器材》2011,38(Z1):10-11,63
为了解决化纤生产过程中压紧辊与锭轴筒管之间压力增大导致筒管损坏的问题,分析了锭轴及压紧辊在卷绕过程中的工作方式及其控制原理,指出锭轴电机与压紧辊电机采用无编码器的异步电机,采用齿轮测速传感器在驱动器内部构成闭环,进一步提高了恒线速卷绕的控制精度和稳定性,避免了丝条断头、伸长不匀等现象,提高卷绕的高速性和卷装的成形质量.  相似文献   

10.
倍捻设备中加捻过的纱线需经往复导纱机构均匀卷绕在筒装上,分析了传统倍捻单电机传动齿轮、凸轮构成往复导纱运动、防叠运动的原理,提出一种新的直接采用伺服电机、滚珠丝杆驱动的往复导纱机构,建立其导纱运动数学模型,并进行试制。新机构取消了凸轮、行星齿轮机构,简化了机械结构、缩短了传动路线,运转可靠,而且具有防叠和导纱功能,实现方便。  相似文献   

11.
为开发南极磷虾食品,开展南极磷虾肉糜制作研究。研究采用谷氨酰胺转氨酶、组织化植物蛋白与南极磷虾肉糜进行反应,考察NaCl、CaCl2以及反应时间对凝胶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2%NaCl,4%组织化植物蛋白,0.5%转谷氨酰胺酶、0.1%CaCl2充分混匀,于20℃下放置2h,制备得到的虾肉糜结构紧密,凝胶强度高,同时在外观上色泽红润,并通过食品质量安全检测。综上所述,该研发技术,可以为南极磷虾肉糜开发与生产起到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克服当前Canny算子在织物疵点边缘检测中存在的阈值设定、滤波参数选择等自适应问题,提出一种基于Canny算子的改进算法。通过分析不同种类的织物疵点特征,选择不同参数的高斯滤波器,对织物疵点图像进行滤波处理;采用自适应形式获取图像边缘信息的阈值,避免了因阈值取值过高或过低而无法获得较好织物疵点的边缘信息的问题,同时还可根据不同织物疵点类型选择不同的滤波参数。结果表明,改进后的Canny算法可有效地检测到织物疵点的边缘细节,具有较好的自适应能力,并且提高了算法的有效性。同时对典型的织物疵点进行检测并与传统算法比较,其检测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13.
为改善聚酯(PET)的亲水性,采用生物基聚酰胺56低聚物(LPA56)对聚酯进行共聚改性制备新型聚酰胺酯共聚物。借助核磁共振波谱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和光学接触角测量仪等对新型聚酰胺酯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与分析。结果表明:新型聚酰胺酯共聚物兼具酯类和酰胺类特征官能团振动峰,且LPA56的反应率达到80%以上;共聚物的晶型和聚酯晶型相同,但其结晶度随着LPA56质量分数的增加而逐渐降低;随着LPA56质量分数的增加,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熔点逐渐降低,但其对共聚物热稳定性影响较小;当加入质量分数为5% 的LPA56时,共聚物的静态接触角从91.5°降低至70.3°;改性后PET纤维的回潮率是改性前的265%,并随着LPA56质量分数的增加而逐渐提高。  相似文献   

14.
针对现有提花圆纬机选针器工作速度慢、个体性能差异大、容易发热等问题,研究了一种基于快速正反充/消磁原理的新型电子选针器。根据磁材料磁化原理和选针器电磁线圈工作特性,进行选针器驱动电路设计,提出一种通过改变半硬磁材料磁力方向来改变并保持刀头状态的选针器控制方法。并基于此类选针器控制需求,针对单向并行总线结构存在信号串扰,抗干扰性能差等缺陷,提出了环状双向工业串行总线结构的提花控制系统设计方案。实验结果和现场试用情况表明,磁保持电子选针器工作温升在9 ℃以内,最高工作频率可达65 Hz, 串行总线抗干扰性能良好,提花控制系统工作可靠。  相似文献   

15.
针对当前轻质碳酸钙作为涂层填充剂制备聚酰胺湿法涂层织物出现的吸墨性不佳、pH值偏高等问题,采用油酸原位合成的方法制取涂层用填充剂碳酸钙,通过活化度和沉降体积对原位合成的碳酸钙进行改性效果评价,借助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手段探究其改性机制,并将合成后的碳酸钙应用于聚酰胺湿法涂层中,考察其涂层膜的结构特性以及涂层织物的吸墨性和pH值等。结果表明:当油酸用量为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的15%时,原位合成的碳酸钙改性效果最佳,活化度为99%,沉降体积为3.95 mL;将其作为填充剂应用于聚酰胺湿法涂层中,涂层膜的接触角下降了8.29°,涂层织物的墨迹长度减小了10.42 mm,涂层织物的pH值下降至7.27,吸墨性改善,pH值更符合纺织品安全标准。  相似文献   

16.
环锭纺纱智能车间的温度对纺纱工艺和成纱质量有很大影响,需要精准控制其波动。提出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环锭纺纱智能车间的温度控制方法,通过对环锭纺纱温度大数据的分析,形成对空调出风量、加热量等的调节策略,实现温度闭环精准控制。首先,提出温度闭环精准控制架构,该架构分为物理层、通信层、信息层和控制层4层;其次,建立温度闭环精准控制模型,通过数据分析形成温度精准控制策略;最后通过案例仿真智能车间的气流场和温度场,并对实测平均温度值与模拟温度值作对比。结果表明,所实测平均值和模拟值相比偏差不超过 ±0.62 ℃,所提方法可以将智能车间温度精准控制在2 ℃内波动。  相似文献   

17.
纺织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架构的建立,有助于纺织生产过程中生产设备、系统集成、生产执行和成品流通智能化改造的快速铺开,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在深入分析纺织智能制造共性技术和标准化需求的基础上,设计纺织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架构,包括共性技术与标准、关键技术标准和纺织智能制造新模式。关键技术标准中,智能车间与工厂是实现纺织智能制造的关键,进一步考虑纺织产品生命全周期,从纺织工厂资源要素、系统集成、互联互通、信息融合、制造执行与运营分析等方面构建纺织智能制造工厂架构。最后以上海某针织面料生产企业为例,构建包括针织面料生产全流程规范、生产装备互联互通网络架构、数据结构规范和织造染整管控4个层次的针织生产智能管控标准架构,并对设备实时监控与异常侦测、纺织工艺质量分析与工艺优化、纺织全流程生产计划与调度典型应用场景流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为改善常压型阳离子染料易染聚酯(ECDP)纤维的力学性能,通过提高其切片特性黏度的方法,以熔融缩聚制得的ECDP切片为原料,通过固相缩聚法对其进行增黏得到增黏切片。借助乌氏黏度计、差示扫描量热仪、X射线衍射仪、荧光光谱仪和热失重分析仪等对增黏切片的性能进行测试与表征。结果表明:ECDP切片的固相增黏工艺最佳条件为温度190 ℃,时间9 h;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或反应时间的增加,切片的特性黏度增加,且特性黏度与时间的平方根成线性关系;在190 ℃、9 h条件下增黏的切片特性黏度为0.69 dL/g,高于该温度或时间时,切片发生热降解,表面开始变黄。  相似文献   

19.
对复配脂肪酶Esm的脱脂性能及其脱脂工艺进行了研究。用索氏抽提法、组织切片观察和体视显微镜观察共同表征了其脱脂性能。结果表明:复配脂肪酶Esm脱脂效果优于在相同工艺条件下等量的化学脱脂剂,且在比Leveking-P1000用量少时脱脂效果仍占优势。对不同酶脱脂工艺的脱脂效果研究发现:复配脂肪酶Esm在浸水、脱灰、软化阶段脱脂效果较好,尤其是加强脱灰阶段的复配脂肪酶处理。脱脂效果的改善更明显。工艺优化试验筛选出了最佳酶脱脂工艺方案2:在主浸水、浸灰、复灰、软化工序分别加入0.3%复配脂肪酶Esm,脱灰工序加入0.6%复配脂肪酶Esm。对由最佳酶脱脂工艺方案2、经复配脂肪酶Esm脱脂的成品革进行质量性能测试发现:成革的收缩温度、抗张强度、断裂伸长率及撕裂强度,均满足羊服装革的行业标准;染色均匀性、手感以及粒面细致性均能满足对绵羊服装革的要求。因而,复配脂肪酶Esm可用于制革生产的脱脂。  相似文献   

20.
为了保藏发酵辣椒,同时保证其风味及口感不被破坏,对发酵辣椒栅栏保藏技术进行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真空度、脱氢乙酸钠添加量、Nisin添加量、杀菌温度和时间对发酵辣椒保藏性的影响,确定最佳栅栏保藏工艺为脱氢乙酸钠添加量0.02%和Nisin添加量0.02%,抽真空度为0.09 MPa密封后,在75 ℃条件下处理10 min,此时菌落总数的对数值为2.30,感官评分为95分,总酸度为0.85%。经过该栅栏因子组合处理的产品不仅可以抑制保藏期间微生物的生长,控制产品的继续发酵,而且还有利于保证辣椒的感官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