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地质遗迹是在地球演化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由于多种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形成、发展并遗留下来的珍贵的、不可再生的地质自然遗产。河南省大地构造位置跨华北板块和扬子板块,经历了漫长的地质演化历史,形成并遗留的地质遗迹十分丰富,其中不乏世界级的珍贵地质遗迹,国家级、大区级地质遗迹也为数不少,省级、市级地质遗迹更是不胜枚举。对河南省地质遗迹进行系统调查、重点研究、适度开发、合理保护,将对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社会意识、环保观念及当地科学品位,树立科学发展观,建立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一、地质遗迹的系统调查河…  相似文献   

2.
地质遗迹是在地球演化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由于多种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形成、发展并遗留下来的珍贵的、不可再生的地质自然遗产.河南省大地构造位置跨华北板块和扬子板块,经历了漫长的地质演化历史,形成并遗留的地质遗迹十分丰富,其中不乏世界级的珍贵地质遗迹,国家级、大区级地质遗迹也为数不少,省级、市级地质遗迹更是不胜枚举.对河南省地质遗迹进行系统调查、重点研究、适度开发、合理保护,将对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社会意识、环保观念及当地科学品位,树立科学发展观,建立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相似文献   

3.
济南千佛山地区早古生代地层发育良好,形成了大量地质遗迹资源,具有非常重要的地质意义和旅游价值。前人对该地区的研究少有从地质遗迹方面进行详细介绍。通过多次实地考察对该地区地质遗迹资源进行了系统分类,特别是对该地区发育的沉积构造现象进行了详细观察,最后对千佛山地区的地质遗迹资源从地质意义和旅游价值方面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主要地质遗迹形成时代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山东主要地质遗迹划分为标准地质剖面、著名古生物化石遗址、地质构造形迹、典型地质与地貌景观、特大型矿床、地质灾害遗迹等6大类。叙述了各类地质遗迹的形成时代及分布特征。对各地质公园的主要特征及地层、侵入岩中的主要地质遗迹进行了总结,对太古宇重要地质遗迹点的岩性、形成年龄作了介绍,为地质旅游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5.
青海省是一座地球演化史的大观园,地质遗迹资源十分丰富,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近年来青海省发展地质旅游产业也已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纵观省地质旅游发展现状,地质遗迹开发利用远落后于地质旅游发展的脚步,近几年调查发现地质遗迹资源潜力非常广阔,尚有大量的地质遗迹有待于人们去发掘和开发。通过分析青海省地质遗迹资源特征,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地质遗迹,也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地质旅游行业。  相似文献   

6.
山东国家级地质公园主要地质遗迹包括标准地质剖面、著名古生物化石遗址、典型地质与地貌景观、地质灾害遗迹等4大类。叙述了各类地质遗迹的形成时代及分布特征。对各地质公园的主要特征及地层、侵入岩中的主要地质遗迹进行了总结,对地质公园形成演化历史作了介绍,为地质旅游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7.
地质遗迹的利用和保护是地质公园建设和发展的核心。湖南省平江县石牛寨国家地质公园是集丹霞地貌、地质构造、水体景观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地质公园,以丹霞地貌景观为主。目前学术界对石牛寨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的研究很少。本文结合区域有关地质资料,通过实地考察对石牛寨国家地质公园主要地质遗迹进行了分类,并对其旅游地学意义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漫长的地质演化及其特殊的自然地理和构造位置,使石牛寨国家地质公园内地质遗迹发育典型、造型丰富、类型齐全,具有很高的旅游观赏和美学价值,同时还具有研究地质、地貌变化等方面的科研价值。研究对于丰富丹霞地貌的地质研究和旅游资源的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地质遗迹是指在地球演化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由于各种内外地质作用形成、发展并遗留下来的珍贵的、不可再生的自然地质现象。地质遗迹依据学科和成因、管理和保护、科学价值和观赏性等因素划分为三个大类、十三个类和四十六个亚类。三个大类为基础地质类地质遗迹、地貌景观类地质遗迹、地质灾害类地质遗迹。地貌景观大类分六类二十一亚类。六类地貌景观类地质遗迹分别为:岩土体地貌遗迹、水体地貌遗迹、火山地貌遗  相似文献   

9.
<正>在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近日召开的"地质遗迹调查数据库"验收会议上,河南省地质调查院提交的"河南省地质遗迹数据库"通过验收。据了解,"河南省地质遗迹数据库"是"河南省地质遗迹调查与区划及示范研究"项目的子课题。业内专家表示,已完成的河南省地质遗迹信息管理数据库,为全国地质遗迹调查数据库建设工作提供了示范。近年来,河南省地质调查院相继开展了地质公园、矿山公园、科普基地的  相似文献   

10.
地质遗迹是人为认识地质现象、推测地质环境和演变条件的重要依据,是人们恢复地质历史的主要参数.地质遗迹是不可再生的,破坏了就永远不可恢复,也就失去了研究地质作用过程和形成原因的实际资料.地质遗迹是一种资源,保护下来既可以供人们研究,也可以通过适度开发成为供人们参观、开展科普教育的基地.  相似文献   

11.
地质公园是保护地质遗迹、维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场所。通过对山东东阿鱼山省级地质公园的野外调查及研究分析,总结了鱼山地质公园内主要地质遗迹的形成原因并对其评价。认为:园内地质遗迹丰富、地学价值高、环境优美,能使人们更加直观的了解地壳的演变过程,又能够培养青少年对自然科学的爱好和兴趣。  相似文献   

12.
青山省级地质公园地质遗迹非常丰富,总面积2.43 km2,是以典型三山子组地层剖面、丰富构造形迹、泉水景观和洞穴类地质遗迹为主的小型地质公园。通过对区内地质遗迹的野外调查及室内综合研究分析,总结了公园内主要地质遗迹成因并对其评价,必将促进该区地质遗迹合理开发保护利用。  相似文献   

13.
地质遗迹具有突出的资源、审美和科普价值。地质公园建设是保护地质遗迹资源的有效措施之一。文章介绍了莱芜九龙大峡谷省级地质公园的区域地质概况,并对主要地质遗迹类型进行了调查和评价,为规划和指导莱芜九龙大峡谷省级地质公园建设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该文依据国土资源部制订的地质遗迹分类标准,从地质遗迹的科学价值、美学价值、科普教育价值、地学旅游价值等方面出发,选取了科学价值、稀有性、典型性、观赏性、经济社会价值、环境优美性、保存程度、可保护性、通达性、安全性等10个评价因子,对济宁市现有124处地质遗迹点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综合评价,确定了国家级地质遗迹点7处、省级地质遗迹点54处、省以下级地质遗迹点63处,提出了开展地质遗迹资源详细调查、加大地质遗迹资源保护力度、探索建立地学知识科普基地、积极开拓地学知识旅游市场4条地质遗迹保护和开发利用的有效建议,为当地地质遗迹资源管理、保护与开发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潍坊地质遗迹主要包括古生物化石和地貌景观两大类,古生物化石主要分布在诸城和临朐山旺,地貌景观主要分布在昌乐乔山和潍坊西南山区。通过法律法规培训、地质公园申报建设、加大保护科研力度等措施,潍坊在地质遗迹保护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该文详细介绍了潍坊市地质遗迹资源概况和保护管理的具体做法,并对下一步的工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临沭县常林钻石省级地质公园,面积约85.85km2,属中型省级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类型丰富,保存完好。园区内既有代表性的地质构造剖面,又有丹霞地貌、恐龙遗迹化石,同时还是常林钻石的发现地。其中沂沭断裂带、岌山恐龙足迹和金刚石砂矿产地具有全国乃至国际性对比意义,是国内较为罕见的地质遗迹,在地学方面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  相似文献   

17.
地质遗迹区划是地质遗迹资源保护的基础,该文根据山东省重要地质遗迹资源的空间分异和山东省大地构造二级构造单元,划分出3个地质遗迹大区,再以其自然分布规律、遗迹形成时间、空间、成因和地质构造单元的关联性进一步划分出8个地质遗迹区和24个地质遗迹集中区,从而建立了山东省重要地质遗迹自然区划系统,亦为地质遗迹保护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从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地质遗产的角度,提出地质遗产体系的概念,认为地质遗产体系由矿产资源型遗产、旅游资源型遗产和科教资源型遗产系列组合构成,包括11个地质遗产系列和若干个亚系列。详细论述了中国特色的地质遗产,包括众多优势的矿产资源、奇特的地质旅游资源及罕见的地学科研和科普教育资源,探讨了遗产保护4个最紧迫的任务及其长期需要开展的工作。综合分析表明,中国是具有诸多特色的地质遗产大国,地质遗产是不可再生稀缺资源,中国的地质遗产保护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