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及院外延续训练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功能康复情况的影响。方法:将90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对照组45例,其中观察组在术后1周即行康复训练,患者出院后继续行院外延续训练,对照组在术后3周按照传统方法行康复训练。结果:两组比较,观察组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出院时Barthel指数评分、HSS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及HSS评分比较,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早期康复训练及院外延续训练,能有效促进患者膝关节肢体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病人行髋关节外展肌强化训练对病人步行能力和关键肌肌力的作用.方法:选择脊髓损伤病人6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训练的基础上,予以髋关节外展肌训练.训练前后,对病人平衡能力(BBS量表)、步行能力(FAC功能性分级与10 m步行时间)、运动功能(ASIA运动功能评价)、关键肌肌力(Lovett肌力分级)等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训练前后的BBS评分、FAC评分、10 m步行时间、ASIA运动功能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2组病人训练前后的屈髋肌、伸膝肌、踝背伸肌肌力分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训练后髋外展肌肌力分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脊髓损伤病人行髋关节外展肌强化训练,可以改善步行能力,提高病人髋外展肌肌力,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伤科黄水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膝骨性关节炎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34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67例。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康复,观察组给予术后常规康复联合使用伤科黄水外敷。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膝关节活动度(ROM)、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膝关节HSS评分、肿胀值、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干预后, 两组的ROM和HSS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P<0.05),且干预后观察组的ROM和H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的VAS评分、PSQI评分、肿胀值均较干预前降低(P<0.05),且干预后观察组VAS评分、PSQI评分、肿胀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伤科黄水外敷可以改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缓解肿痛,提高睡眠质量,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护理措施.方法:将我院2016年4月-2018年11月的100例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围术期标准护理干预,观察组开展围术期防范护理干预.比较2组满意度;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进行康复锻炼的时间、下床时间;护理前后NRS疼痛评分、膝关节以及髋关节功能评分以及红细胞压积、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深静脉血栓形成.结果:观察组的满意度是50(100. 00% ),对照组则是40(80. 00% ),P<0. 05.观察组相比对照组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护理后NRS疼痛评分、膝关节以及髋关节功能评分以及红细胞压积、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更有优势,P<0. 05.观察组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进行康复锻炼的时间、下床时间优于对照组,P<0. 05,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形成更少,P<0. 05.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形成是1(2. 00% ),对照组深静脉血栓形成是7 (14. 00% ).结论: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围术期防范护理干预效果确切,可改善血流动力学,减轻患者疼痛,改善膝关节以及髋关节功能和减少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5.
李静  李俊  张千龙 《吉林医学》2022,(3):785-786
目的:研究核心肌群强化训练对髋关节置换患者功能恢复及Barthel指数的影响.方法:选择收治的40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核心肌群强化训练,训练两个月后比较两组Harris髋关节功能量表(HHS)评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髋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8例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采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干预)与对照组(34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患者满意度、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膝关节活动能力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膝关节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其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后者(P0.05)。结论对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干预,可提升患者满意度,降低住院时间与并发症发生率,整体疗效较好,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多元化康复护理对患者膝关节功能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9年12月于商丘市中心医院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法分组,将其中40例接受常规护理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将另外40例接受多元化康复护理的患者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两组干预后HSS各项评分均上升,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00%(38/40),高于对照组的77.50%(3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多元化康复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膝关节功能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康复干预对老年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关节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按照不同的护理方法,将120例老年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干预,观察组采用以家庭为中心的康复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康复的积极性、膝关节功能恢复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康复态度、康复效能感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3个月后,观察组的HSS评分高于对照组,ADL评分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关节脱位、肿胀、关节僵硬等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康复干预能够提高老年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康复积极性,促进出院后膝关节功能的康复,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关节镜探查联合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术后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0例单间室膝骨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观察组接受关节镜探查联合单髁膝关节置换术(UKA)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UKA治疗。采用AKS评分评估手术前后的膝关节功能,采用VAS评分评估患者术后疼痛情况,采用胫股角度和膝关节最大屈曲角度评估膝关节活动度,采用Barthel评分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 术后两组患者的AKS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AK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的胫股角度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膝关节最大屈曲角度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Barthel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关节镜探查联合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能明显降低患者术后疼痛,提高术后的关节活动度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骨性关节炎患者运用加速康复理论(ERAS)指导下精细化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择进行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治疗的56例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干预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骨科护理)和观察组(采用ERAS指导下的精细化护理),各28例。术后评价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观察有无术后并发症,比较2组术后汉密尔顿抑郁/焦虑量表(HAMD/HAMA)评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89.29%)高于对照组(71.43%)(P<0.05);观察组术后下肢静脉栓塞、关节僵硬、感染等并发症较对照组更少(P<0.05);观察组HAMD评分、HAMA评分较对照组更低(P<0.05);观察组患者对临床护理服务满意率较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运用ERAS指导下的精细化护理干预措施利于患者预后转归,可提高行膝关节单髁置换术的骨性关节炎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功能,增强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预防髋外展肌功能障碍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康复护理.方法:将2005年1月~2006年12月存在髋关节外展肌功能障碍的髋关节置换术后行常规康复护理的3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07年1月~2009年12月同类病例进行评估后在术前、术后采取针对性的康复护理措施的35例患者作为实验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脱位发生率及肌力改善情况.结果:实验组术后脱位率低于对照组,肌力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髋关节外展肌力下降产生的髋关节肌力不平衡是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术前及术后进行外展训练可以有效地提高外展肌力,预防术后脱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疼痛控制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早期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我院58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干预措施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用硬膜外自控镇痛泵,观察组用多模式镇痛方法,对比两种方案实施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所得疼痛评分数值低于干预前所得数值,膝关节功能评分数值高于干预前所得数值,观察组所得疼痛评分数值低于对照组所得数值,膝关节功能评分数值高于对照组所得数值,观察组所得总有效率数值为93.10%高于对照组所得数值75.86%,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疼痛控制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早期康复效果的影响非常大,能减轻疼痛感,提升膝关节功能活动能力,提高疗效,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快速外科康复理念下的围术期捆绑护理在单髁置换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单髁置换老年患者86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在单髁置换术围术期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围术期接受快速外科康复理念下的围术期捆绑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功能评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以及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 实验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护理前,HSS各维度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患者HSS各维度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组间比较实验组高于对照组,组内比较护理后高于护理前,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接受单髁置换术治疗的老年患者围术期应用开腹外科康复理念下的捆绑护理,可显著提高膝关节功能恢复,对于提高患者日常活动能力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系统康复护理干预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5例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48例给予骨科常规护理,观察组47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系统康复护理,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和术后3个月末髋关节功能情况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3个月末Harris评分和Barthel指数积分与治疗前比较,P<0.01;术后3个月末组间Harris评分和Barthel指数积分比较,P<0.01;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8.75%明显高于观察组4.26%,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系统康复护理干预能够促进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在促进患者早期康复和提高生存质量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预康复理念下的多维度干预策略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2月至2022年2安徽省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9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采取预康复理念下的多维度干预策略,两组均干预3个月。干预前和干预3个月后进行髋关节功能Harris(Harris)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结果 干预3个月后,两组VAS、SAS、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Harris评分和BI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引入预康复理念下的多维度干预策略有利于减轻术后疼痛,提高髋关节功能和日常活动能力,改善患者负面情绪及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基于LEARNS模式的康复训练对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按照康复方案不同将62例髋部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术后康复训练,观察组接受基于LEARNS模式的康复训练,两组均干预6个月。比较两组康复自我效能测评量表(SER)、康复锻炼依从性、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BI),6 min步行试验(6MWD)结果。结果:观察组干预后SER中身体锻炼、应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依从率高于对照组(93.75%vs.75.00%,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干预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BI评分均更高,6MWD距离更远(P<0.05)。结论:基于LEARNS模式的康复训练可提高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康复自我效能和康复训练依从性,从而提高术后功能恢复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循序渐进式康复护理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2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按随机数表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接受循序渐进式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锻炼依从性及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86.67%(26/30)高于对照组60.00%(18/30)(P<0.05);观察组锻炼总依从率96.67%(29/30)高于对照组73. 33%(22/30)(P<0.05);观察组社会、躯体、情绪、角色、认知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循序渐进式康复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锻炼依从性,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改善生活质量,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活动半月板单髁关节置换术对膝关节内侧单间室骨性关节炎(OA)患者手术指标、膝关节功能及步态指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9月在鹤壁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骨科治疗的109例膝关节内侧单间室O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X射线片等检查确诊,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4例和观察组55例。对照组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观察组采用活动半月板单髁关节置换术(UKA)。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指标、膝关节功能、步态指数。结果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小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随访结束后膝关节活动度(ROM)、膝关节功能评分(HSS)升高,但观察组升高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随访结束后步行速度、活动积分、平衡积分低于对照组,而左右步幅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动半月板单髁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侧单间室OA效果确切,其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及步态指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126例,按照入院编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63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患膝疼痛评分(VAS)、HSS膝关节评分和生存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术后各时点患膝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和生存质量优良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患肢疼痛,使其膝关节功能得到显著改善,提高生存质量,具有良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颅脑外伤患者术后运动、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9年1月本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4例颅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进行干预,两组干预时间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干预前后上肢和下肢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神经功能(NIHSS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上下肢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上下肢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生理职能、一般健康状况、社会功能、精力、精神健康、情感职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可明显改善颅脑外伤患者术后运动、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