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线粒体是细胞生理代谢活动发生的重要场所. 线粒体生发降解平衡是维持能量代谢稳定的重要保障. Parkin作为E3泛素连接酶,通过PINK1/Parkin、LC3等多种信号参与调控线粒体自噬过程. 此外,Parkin还能够影响线粒体相关内质网膜、调控细胞器间钙流,在线粒体-内质网对话过程中调控溶酶体途径介导的线粒体自噬. 脂肪组织是研究线粒体调节机制的理想模型:寒冷刺激诱导富含线粒体的米色脂肪生成;移除刺激后,组织中线粒体消失恢复为白色脂肪,但线粒体稳定性的调控机理目前仍有很多未知. 本文综述Parkin介导线粒体自噬途径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其参与线粒体、内质网、溶酶体等不同细胞器间相互作用的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不同时间点线粒体及线粒体自噬的变化。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sham组):开胸不进行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coronary artery,LAD)血流阻断;缺血再灌注组2h组(I/R 2 h组)、24 h组(I/R 24 h组)及48 h组(I/R 48 h组),以上3组均阻断LAD 30 min,分别于再灌注后2 h、24 h、48 h观察心肌ATP含量,线粒体膜电位水平变化,透射电镜下观察线粒体及线粒体自噬超微结构变化,western blot法测定线粒体自噬蛋白PINK1、Parkin、p62、LC3B及线粒体膜蛋白Tom20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线粒体膜电位水平及心肌组织ATP含量于再灌注2 h开始下降,24 h下降最显著,48 h有所改善,线粒体超微结构损伤再灌注24 h最为明显,48 h有所改善。PINK1、Parkin、p62蛋白表达于损伤后2 h增强,于再灌注后24 h升高最显著,持续至48 h,LC3BⅡ表达于损伤后24 h增强,同样持续至48 h。透射电镜下可见线粒体自噬体于再灌注后24 h明显增多,并持续至48 h。结论: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线粒体功能与形态损伤以损伤后24 h最为显著,至损伤后48 h后好转;线粒体自噬水平升高以损伤后24 h最为显著,且维持至损伤后48 h,提示两者之间可能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SIRT3调控的线粒体自噬对高糖加重神经元缺氧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高糖(50 mmol/L)干预HT22细胞后,构建细胞缺氧/复氧模型,利用SIRT3抑制剂3-TYP抑制SIRT3表达。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改变,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TMRE荧光试剂盒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RT-qPCR、Western blot检测相关分子的基因和蛋白质表达。结果:高糖使神经元缺氧再灌注后的细胞碎片进一步增加,细胞存活率降低,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此外,高糖降低了神经元缺氧再灌注后的线粒体膜电位(P<0.05)。进一步研究发现,高糖上调神经元缺氧再灌注后线粒体分裂相关蛋白DRP1的表达水平,降低了线粒体融合相关蛋白OPA1和线粒体外膜蛋白TOM20的表达;并且增加了自噬相关蛋白LC3Ⅱ、Beclin-1和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PINK1、Parkin的表达;同时,高糖升高了SIRT3的基因和蛋白质表达(P<0.05)。而SIRT3抑制剂3-TYP使神经元高糖缺氧再灌注损伤加重,同时进一步上调DRP1、LC3Ⅱ和PINK1的蛋白质表达(P<0.05)。结论:高糖可显著加重神经元缺氧再灌注损伤,破坏细胞线粒体功能,激活细胞线粒体自噬;SIRT3可抑制PINK1-Parkin通路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并减轻神经元高糖缺氧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丁苯酞(NBP)对慢性酒精中毒大鼠学习与记忆相关的能力、海马及杏仁核内硫化氢(H2S)含量、胱硫醚-β-合成酶(CBS)表达和线粒体ATP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90只SD雄性大鼠均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NC)、模型组(M)和治疗组。除对照组外,其余两组均将含6%(v/v)酒精的水溶液作为唯一饮水来源。喂养14d后,治疗组按5mg/Kg比例腹腔注射NBP,每日一次,连续14d,其余两组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对照组随后使用Morris水迷宫法,通过观察和记录动物入水后搜索藏在水下平台所需时间、采用策略和它们的游泳轨迹,从而可分析和推断动物的学习、记忆等方面的能力,并检测海马和杏仁核组织中H2S浓度、CBS表达及线粒体ATP酶活性。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第2-4日潜伏期、游泳距离均增加,海马及杏仁核内H2S含量、CBS平均光密度值均升高,海马以及杏仁核组织中线粒体ATP酶活性均降低,且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与模型组大鼠相比较,NBP治疗组大鼠学习记忆成绩第2-4日潜伏期、游泳距离减小,海马及杏仁核H2S含量、CBS平均光密度值均降低,海马以及杏仁核组织中线粒体ATP酶活性均提高,且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NBP能够减轻酒精对大鼠的学习与记忆能力的影响,可能与NBP影响海马、杏仁核内H2S浓度和CBS的表达以及线粒体ATP酶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5.
郑仕桥  夏志  尚画雨 《生命科学》2023,(8):1071-1079
线粒体作为细胞的能量中心,在细胞内呈现高度的动态变化,其数量、质量及功能的稳定对维持细胞的正常活动至关重要。线粒体动力学与线粒体自噬之间可互相调控,共同构成线粒体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泛素特异性蛋白酶30 (USP30)作为去泛素化酶,既可通过线粒体融合蛋白1/2 (Mfn1/2)、线粒体动力蛋白相关蛋白1 (Drp1)等融合与分裂蛋白参与调控线粒体动力学过程,还能通过E3泛素连接酶Parkin、泛素(Ub)及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1 (VDAC1)等多种信号而调控PTEN诱导激酶1 (PINK1)/Parkin途径介导的线粒体自噬,但其详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文对USP30在调控线粒体动力学和线粒体自噬中的作用与其机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异氟醚(isoflurane, ISO)通过Pink1/Parkin信号通路对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中线粒体自噬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建立小鼠心肌IR模型,并将24只小鼠分为4组:假手术(Sham)组、假手术+异氟醚(Sham+ISO)组、缺血再灌注(IR)组、缺血再灌注+异氟醚(IR+ISO)组。通过HE染色评估心肌组织损伤,利用TUNEL染色观察心肌细胞凋亡,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细胞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包括Pink1、parkin、Beclin、P62和LC3)的表达,并使用相关试剂盒测定心肌细胞线粒体内膜电位及ATP含量。结果 与Sham组相比,IR组的心肌细胞损伤更为严重,心肌组织损伤评分增加,细胞凋亡率升高。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表达紊乱,线粒体内膜电位和ATP含量显著下降。值得注意的是,在ISO处理的IR小鼠中,IR损伤导致的心肌组织损伤评分和心肌细胞凋亡率明显减轻;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部分恢复,线粒体内膜电位和ATP含量的降低也得到了显著改善。结论 ISO可以通过Pink1/Parkin信号通路抑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红景天苷(Salidroside,Sal)对在MPP+诱导SH-SY5Y细胞线粒体形态和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3-(4,5-dimethyl-2-thiazolyl)-2,5-diphenyl-2-H-tetrazolium bromide,MTT)检测细胞活性,Mito Tracker Red CMXRos进行线粒体染色,四甲基罗丹明乙酯(Tetramethylrhodamine ethyl ester,TMRE)检测线粒体膜电位,Western blot检测PINK1和Parkin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单纯Sal处理24 h对细胞活性、线粒体形态和MMP无影响(P0.05)。MPP+(500μM)处理SH-SY5Y细胞24 h后,与正常组比较,细胞活性、MMP水平均降低,线粒体长度减短(P0.01),并发生碎片化。Sal(25μM)预处理24 h可以显著抑制MPP+诱导的细胞活性降低(P0.01),并维持线粒体长度和增加MMP水平(P0.01)。而且,Sal(25μM)预处理24 h可以显著恢复MPP+诱导的PINK1和Parkin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01)。结论:体外实验证实Sal可以保护MPP+诱导的SH-SY5Y细胞活性降低、线粒体形态和功能异常,而PINK1-Parkin通路可能是其机制之一,为进一步临床开发Sal治疗PD的新药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旨在考察跑台运动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并探讨大鼠前扣带回皮质(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 ACC)线粒体自噬在运动改善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潜在作用。为了探讨神经病理性疼痛对线粒体自噬的影响,采用慢性坐骨神经压迫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 of the sciatic nerve, CCI)方法建立神经病理性疼痛Sprague-Dawley (SD)大鼠模型。Von-Frey丝检测大鼠的机械性缩足反射阈值(paw withdrawal threshold, PWT),热辐射仪检测大鼠的热缩足潜伏期(paw withdrawal latency,PWL),qPCR检测ACC组织中线粒体自噬相关Pink1、Parkin、Fundc1、Bnip3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PINK1、PARKIN蛋白水平。为了探讨线粒体自噬诱导剂羰基氰化物间氯苯腙(carbonyl cyanide m-chlorophenylhydrazone, CCCP)激活线粒体自噬对CCI大鼠痛行为的影响,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CCI...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氨基羟乙酸(AOAA)对慢性酒精中毒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可能机制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n=20):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模型组和治疗组饮含6%(v/v)酒精水溶液28 d。14 d后,治疗组连续14 d腹腔注射AOAA(5 mg/kg·d)注射液,其余两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实验结束前5 d连续进行5 d的水迷宫实验,实验结束取大鼠海马组织检测H2S含量、线粒体ATP酶活性及5-HT受体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水迷宫实验的第2~4日潜伏期、第2~4日游泳距离、H2S含量均升高,ATP酶活性和海马CA1、CA3区5-HT受体阳性表达明显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第2~4日潜伏期、第2~4日游泳距离、H2S含量均下降,ATP酶活性和海马CA1、CA3区5-HT受体阳性表达显著升高(P< 0.01)。结论:AOAA能够减轻慢性酒精中毒大鼠的症状,可能与AOAA影响H2S的含量、线粒体酶活性、5-HT受体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观察外湿干预下,正常及胶原诱导性类风湿关节炎(CIA)大鼠骨骼肌线粒体自噬水平的变化,研究外湿对线粒体自噬的影响。方法:将24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大鼠组(Con组)、湿邪干预正常大鼠组(Damp组)、CIA大鼠组(CIA组)、湿邪干预CIA大鼠组(CIA+Damp组)。采用二次免疫法建立牛Ⅱ型胶原乳化剂诱导性关节炎模型,自造模次日起,将Damp组和CIA+Damp组大鼠置于人工气候箱内进行湿邪干预。60 d后取骨骼肌组织,透射电镜观察线粒体形态,ELISA法检测骨骼肌三磷酸腺苷(ATP)和反应性氧簇(ROS)含量,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骨骼肌组织中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B(LC3B)、线粒体外膜转位酶20(TOMM20)的mRNA表达量,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的表达,并计算LC3-II/LC3-I比值。结果:随着湿邪干预天数增加,与Con组相比,各组大鼠关节指数均上升。Damp组关节骨质破坏较轻;线粒体轻微变形;骨骼肌ATP含量减少,ROS含量上升;在mRNA水平上,AMPK、LC3B表达升高,TOMM20表达降低;在蛋白水平上,PGC-1α、TOMM20表达下调,LC3-II/LC3-I比值上升。与CIA组相比,CIA+Damp组关节指数上升,关节骨质破坏加重;线粒体数量增多、形态损伤严重;骨骼肌ATP含量减少,ROS含量上升;在mRNA水平上,AMPK、LC3B的mRNA表达降低,TOMM20的mRNA表达升高;在蛋白水平上,PGC-1α表达下调,TOMM20表达升高,LC3-II/LC3-I比值上升。结论:外湿会引起细胞中的线粒体损伤,导致正常大鼠线粒体自噬代偿性上升,CIA大鼠线粒体自噬障碍、损伤线粒体堆积。  相似文献   

11.
NaCl胁迫下平邑甜茶根系线粒体特性和细胞死亡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平邑甜茶(Malus hupehensis var. pingyiensis)实生幼苗为试验材料, 研究NaCl浇灌后根系线粒体H2O2含量、膜电位(Δψm)和根系ATP含量的变化以及细胞死亡特征。结果表明, 根系线粒体H2O2含量在0.085 mol·L -1 NaCl处理的第1-6天逐渐降低, 在第6-15天则快速上升; 线粒体Δψm在0.085 mol·L -1 NaCl处理的15天内一直呈下降趋势, 在第6-15天下降速度明显加快; 根系ATP含量在0.085 mol·L -1 NaCl处理的15天内始终低于对照, 但保持在一个较稳定的范围内。TUNEL原位末端标记试验显示, 0.085 mol·L -1 NaCl处理的第9天, 根系石蜡组织切片上的阳性反应斑点明显增多, 到第15天时阳性反应斑点密集成片, 表明细胞核DNA发生了细胞程序性死亡的特征性断裂。根系中细胞程序性死亡关键酶类caspase3/7活性在0.085 mol·L -1 NaCl处理的第1-6天处于较低水平, 其活性在第6-15天成倍上升。这些结果表明, 0.085 mol·L -1 NaCl处理6-15天能诱导平邑甜茶根细胞发生程序性死亡, 而且线粒体特性的变化与根系细胞程序性死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低浓度过氧化氢(H2O2)对创面愈合的促进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模型,将大鼠分为对照组(使用生理盐水)、高、低浓度H2O2组(分别使用3%,0.01%H2O2干预)。选取第0、3、6、9、12、15、18天共7个时间点评估创面愈合率,并在第3、6、9天对创面组织样本进行组织病理检测。使用CCK-8法探索了不同浓度的H2O2对HaCat细胞增殖的影响。将细胞分为对照组、35 μmol/L H2O2组、35 μmol/L H2O2+ML385组3组[使用5 μmol/L的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抑制剂ML385预处理]检测各组的细胞增殖活性,并使用免疫荧光法及流式细胞分析技术分别检测各组细胞内磷酸化Nrf2(pNrf2)的核转位和活性氧(ROS)的水平。重复观测的创面愈合情况使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个实验组与一个对照组间的比较采用Dunnett-t检验。结果与对照组相比,0.01%H2O2组在3、6、9、12、15、18d愈合率升高,使创面炎症期提前且缩短,3%H2O2组愈合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细胞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25.92、43.2 μmol/L H2O2均可促进细胞增殖(吸光度:1.30±0.04比1.52±0.06、1.49±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故选取35 μmol/L H2O2进行接下来的实验。与35 μmol/L H2O2组相比,对照组和35 μmol/LH2O2+ML385组HaCat细胞的增殖活性(吸光度:1.47±0.05比1.30±0.05、1.23±0.06),pNrf2核转位(荧光强度:30.81±14.31比9.11±4.45、13.61±6.83)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35 μmol/L H2O2组和35 μmol/L H2O2+ML385组ROS水平升高(平均荧光强度:593.56±19.98比621.56±32.08、701.44±54.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浓度H2O2可通过提高细胞增殖活性促进创面愈合,且该过程受Nrf2调节。  相似文献   

13.
目的:考察PC12细胞内自噬发生与缺氧时间的关系,探讨自噬对缺氧细胞的影响作用。方法:以PC12细胞为模型,将对数生长期的细胞加入96孔培养板,37℃、5% CO2培养24 h后,放入0.5% O2、94.5% N2和5% CO2的培养箱缺氧1 h、3 h、6 h、9h、12 h、24 h、36 h和48 h,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内自噬体,Westen blot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B、Atg5和Beclin1)的表达,用试剂盒检测细胞内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活性氧自由基(ROS)和线粒体膜电位(MNP)水平,探究缺氧不同时间自噬对PC12细胞的作用。结果:在缺氧3~12 h,PC12细胞自噬明显增加,自噬相关蛋白(LC3B、Atg5和Beclin1)表达增加,尤其是缺氧9 h,PC12细胞存活明显增加,表明短时间缺氧自噬对细胞起保护作用,而随着缺氧时间的延长细胞存活明显降低,自噬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减少,细胞LHD和ROS水平明显增加。MMP水平显著下降,细胞凋亡明显增加。结论:在缺氧早期自噬对PC12细胞起保护作用,但缺氧时间较长,超过了细胞自身调节能力导致细胞死亡。  相似文献   

14.
为评价富氢液(hydrogen-rich saline,HRS)对脓毒症小鼠心肌细胞线粒体自噬的调节及其对心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选取72只雄性C57BL/6J小鼠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假手术+富氢液组(Sham+HRS组)、脓毒症组(CLP组)、CLP+富氢液组(CLP+HRS组),每组18只。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建立小鼠CLP模型。Sham+HRS组和CLP+HRS组分别于造模后1、6 h时腹腔注射富氢液10 mL·kg-1。每组随机取6只小鼠,于造模后24 h时收集小鼠颈动脉血样,采用ELISA法测定血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1β,IL-1β)、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MB,CK-MB)水平;于造模后24 h时取心肌组织,采用荧光素-荧光酶发光法检测ATP,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MMP)。造模后24 h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心肌组织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微管关联蛋白轻链3Ⅱ/轻链3Ⅰ(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protein 3 light,LC3Ⅱ/LC3Ⅰ)和蛋白62(protein 62,P62)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与Sham组比较,CLP组血清TNF-α、IL-1β、cTnI和CK-MB水平升高,心肌ATP、MMP水平下降,心肌LC3Ⅱ/LC3Ⅰ表达水平上调,P62表达水平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LP组比较,CLP+HRS组血清TNF-α、IL-1β、cTnI和CK-MB含量下降,心肌组织ATP、MMP水平升高,LC3Ⅱ/LC3Ⅰ表达水平进一步上调,P62表达进一步下调(P<0.05)。结果表明,富氢液对脓毒症小鼠心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心肌细胞线粒体自噬实现的。研究旨在探讨富氢液对脓毒症小鼠心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及机制,以期为富氢液的临床转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大负荷离心运动对大鼠骨骼肌自噬超微结构及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和LC3II/I的影响。方法: 48只SD雄性大鼠适应性训练后随机分成对照组(C,n=8)和大负荷离心运动组(E,n=40)。E组于跑台进行90 min下坡跑,运动后0 h、12 h、24 h、48 h和72 h取比目鱼肌,透射电镜观察其自噬体超微结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Beclin1和LC3II/I蛋白表达;免疫荧光观测LC3的定位及含量变化。结果: E组比目鱼肌自噬体数量在运动后0 h、12 h和24 h均有增加,并伴LC3自噬荧光明显增强(P<0.01),同时运动后48 h自噬荧光仍有显著性升高(P<0.05);Beclin1和LC3II/I在大负荷离心干预后表达升高(P<0.05),运动后12 h~24 h达到峰值(P<0.01),直至运动后72 h完全恢复。结论: 大负荷离心运动可诱导骨骼肌自噬超微结构变化,自噬蛋白表达增强,以上可能是运动损伤的骨骼肌功能下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使用ATP特异性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FRET)为基础的荧光蛋白传感器(Ateam1.03-nD/nA),分析了4种外源信号分子(细胞外ATP、Ca2+、H2O2和NO)对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L.)Heynh.)幼苗叶绿体和细胞质中ATP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细胞质ATP水平整体高于叶绿体,在4种不同浓度的信号分子处理下,叶绿体Ateam1.03-nD/nA的FRET比值仅在1.2 ~ 1.8波动;细胞质Ateam1.03-nD/nA 的FRET比值仅在2.2 ~ 3.0之间波动,未产生显著变化。结果表明在以上外源信号分子的作用下,植物细胞质和叶绿体ATP均维持在较为稳定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低氧应激下甘肃鼢鼠心脏对抗氧化损伤和电生理紊乱的可能机制,对甘肃鼢鼠和SD 大鼠在4. 5%氧浓度下分别进行2 h、4 h、6 h、8 h、10 h、16 h 低氧应激,比较常氧和各时程低氧下二者心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还原酶(GR)和Ca2 + - ATP 酶、Ca2 + - Mg2 + - ATP 酶、Na + - K + - ATP酶活性,以丙二醛(MDA)含量作为机体氧化损伤指标。结果显示,常氧组甘肃鼢鼠GR 活性比SD 大鼠高,SOD、CAT、Ca2 +-ATP 酶、Ca2 + - Mg2 + - ATP 酶和Na + - K + - ATP 酶活性及MDA 含量与SD 大鼠相比均无显著性差
异;低氧组甘肃鼢鼠SOD、CAT、GR、Ca2 + - ATP 酶、Ca2 + - Mg2 + - ATP 酶和Na + - K + - ATP 酶活性迅速升高,显著高于SD 大鼠,MDA 含量则显著低于SD 大鼠。说明甘肃鼢鼠心脏通过提高抗氧化酶活性清除低氧诱导产生的多余自由基,并通过提高ATP 酶活性保证心电活动正常、心率稳定,应对低氧应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黄芪注射液对缺血性心肌病大鼠心肌重塑、网腔钙结合蛋白(calumenin)及自噬影响。方法: 36只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n=12)、缺血性心肌病组(n=12)、黄芪注射液组(n=12),3组大鼠术前行心电图及心脏彩超检查后,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而缺血性心肌病组和黄芪注射液组大鼠开胸结扎冠状动脉20 min后,解开结扎线行再灌注后关闭胸腔建立心肌缺血模型,黄芪注射液组术后每次注射黄芪注射液10 g/kg体重,每周注射1次,共注射4次。3组大鼠术后4周行心脏彩超检查后处死大鼠取心脏行HE染色、VG染色,观察心肌病理改变,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细胞calumenin、LC3-I、LC3-II表达变化及LC3-I /LC3-II比值变化。结果: 与缺血性心肌病组比较,黄芪注射液组大鼠心脏彩超及心肌病理得到明显改善;同时,calumenin表达增加LC3-I /LC3-II比值表达降低(P<0.01)。结论: 黄芪注射液对缺血性心肌病大鼠心室重塑及心肌细胞自噬有明显抑制作用,该作用可能是通过calumenin所介导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用阿霉素(doxorubicin DOXO)处理的骨髓瘤细胞株NCI-H929中ATP与自噬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两者之间的关联。方法:分别以DOXO 2umol/l 24h、DOXO 2umol/l联用自噬抑制剂3MA 10mmol/l 24h处理H-929细胞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ATP生物发光法检测ATP表达量;Western Blot检测靶细胞自噬标志分子LC3蛋白的表达。结果:各组相对未处理组存活率分别为54%、35%;相对未处理组%ATP分别为400%、150%;DOXO 24h LC3表达显著上调。结论:经DOXO处理H-929细胞系自噬形成,进而ATP上升以保护细胞。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在毒死蜱诱导的神经元凋亡中的保护作用及其线粒体机制。方法: 在随机双盲的原则下,将大鼠分为对照组、毒死蜱组、依达拉奉组(n=6);以毒死蜱(18 mg/ 0.7 ml/ kg, sc.)造模,在注射毒死蜱1 h后用依达拉奉(10 mg/1.6 ml/kg, ip.)治疗。连续注射毒死蜱及依达拉奉28 d后,通过旷场和水迷宫试验测试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在心脏灌流后取大鼠脑组织,通过HE染色检测大脑海马区的神经元损伤情况以及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线粒体和细胞核损伤情况。测定Na+-K+-ATP酶、ATP含量判断线粒体损伤情况。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印迹法测定线粒体分裂蛋白DRP1及DRP1的Ser 637位点磷酸化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毒死蜱组大鼠在旷场实验的3 min内的总运动距离和平均速度明显减小(P<0.01),在水迷宫试验中的1 min内的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平台穿越次数明显减少(P<0.01),脑组织的ATP酶活性明显降低(P<0.01)且ATP含量下降(P< 0.05)、线粒体DRP1的Ser637位点磷酸化水平显著下降(P<0.01);依达拉奉治疗后,大鼠在旷场试验中的运动总距离增大、平均速度增加(P<0.05),在水迷宫试验中的潜伏期减短、穿越平台次数增加(P<0.01),脑部病理切片显示神经细胞排列整齐、细胞核和线粒体损伤明显改善,脑组织的ATP酶活性升高(P<0.01)、ATP水平上升(P< 0.05)、线粒体DRP1的Ser637位点磷酸化水平升高(P<0.01)。结论: 依达拉奉通过促进DRP1的Ser637位点磷酸化的表达减轻毒死蜱所致大鼠脑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