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探究多排螺旋CT肺动脉造影对肺栓塞患者临床诊断敏感度及特异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2例疑似肺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胸部X线检查和多排螺旋CT肺动脉造影检查,统计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以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102例疑似肺栓塞患者确诊阳性48例,阴性54例;胸部X线诊断出真阳性5例,真阴性12例;多排螺旋CT肺动脉造影诊断出真阳性40例,真阴性45例。多排螺旋CT肺动脉造影诊断敏感度为89.58%、特异度为94.44%、准确度为92.16%,均高于胸部X线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排螺旋CT肺动脉造影检测可提高肺栓塞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2.
李燕 《临床医学》2023,(3):73-75
目的 探讨X线、多层螺旋CT及MRI检查对脊柱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濮阳市油田总医院收治的疑似脊柱结核患者85例为研究对象,所有入选者均进行X线、多层螺旋CT及MRI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X线、多层螺旋CT及MRI诊断脊柱结核的临床价值,另外比较X线、多层螺旋CT及MRI检查对不同病灶的检出率。结果 85例疑似脊柱结核患者经病理检查结果确诊64例,占75.29%(64/85)。MRI诊断脊柱结核的准确度为90.59%(77/85),灵敏度为90.63%(58/64),特异度为90.48%(19/21),阳性预测值为96.67%(58/60),阴性预测值为76.00%(19/25),均高于X线、多层螺旋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检查与病理检查结果一致性较差(Kappa=0.230,P<0.05),多层螺旋CT检查与病理检查结果一致性理想(Kappa=0.409,P<0.05),MRI检查与病理检查结果一致性极好(Kappa=0.762,P<0.05)。MRI检查椎旁脓肿、椎管受累、骨质破坏、椎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泉州滨海医院收治的94例疑似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X线片与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扫查,以手术结果为诊断胫骨平台骨折的“金标准”,分析两种检查方式的检出情况与诊断效能。结果:94例疑似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经手术证实为胫骨平台骨折的有85例。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共检出78例,检出率为91.76%(78/85);X线片共检查出64例,检出率为75.29%(64/85)。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胫骨平台骨折的检出率高于X线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的灵敏度、准确度均高于X线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式特异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提高胫骨平台骨折诊断的灵敏度与准确度,对手术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肺间质性病变中应用多层螺旋CT高分辨扫描进行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次研究所选取的研究对象,是我院收治的肺间质性病变患者,选取时间段为2018年6月-2020年6月,共有80例。患者分别接受病理学检查、常规CT、多层螺旋CT高分辨扫描检查。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常规CT和多层螺旋CT高分辨扫描检查结果和诊断价值。结果:80例患者中有53例患者确诊为肺间质性病变,27例患者为非肺间质性病变患者。常规CT检查结果:阳性患者有58例,真阳性有41例,假阳性有17例,阴性患者有22例,真阴性患者有10例,假阳性患者有12例,诊断灵敏度为77.36(41/53)、特异度为37.04%(10/27)、准确度为63.75%(51/80)。多层螺旋CT高分辨扫描检查结果:阳性患者有60例,真阳性患者有51例,假阳性患者有9例,阴性患者有20例,真阴性患者有18例,假阴性患者有2例,诊断灵敏度为96.23%(51/53)、特异度为66.67%(18/27)、准确度为86.25%(69/80),两组检查方式相比,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更高(P0.05);常规CT检测图像以不规则为主,多层螺旋CT高分辨扫描检查以小叶间隔增厚、小叶核异常、支气管血管束异常为主。结论:从临床价值来说,运用多层螺旋CT高分辨扫描鉴别诊断肺间质性病变,灵敏度、准确度和特异度较高,便于发现细小病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联合X线胸片对肺癌早期诊断效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86例疑似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多层螺旋CT、X线胸片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由2位以上经验丰富医学影像科医师通过双盲法评估图像,意见不同时汇报上级医师,确保诊断结果准确。比较多层螺旋CT联合X线胸片检查及单一检查的诊断效能。结果:经手术病理检查结果证实,86例疑似肺癌患者中,65例确诊为肺癌早期患者;X线检出61例肺癌早期患者,其中误诊9例,漏诊13例;多层螺旋CT检出64例肺癌早期患者,其中误诊6例,漏诊7例,两者联合检出64例肺癌早期患者,其中误诊2例,漏诊3例;多层螺旋CT联合X线胸片检查肺癌早期患者诊断准确度为94.19%、灵敏度95.38%高于单独检查多层螺旋CT(84.88%、89.23%)、X线胸片(74.42%、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联合X线胸片检查肺癌早期患者特异度90.48%与单独检查71.43%、61.9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联合X线胸片检查肺癌早期患者可有效提高诊断准确度与敏感度,为临床治疗肺癌早期患者提供可靠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X线片与多层螺旋CT在鉴别诊断周围型肺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周围型肺癌确诊患者79例为研究对象,先后给予患者X线机及64排螺旋CT机检查。对比2种检查方法各种征象检出情况、灵敏度、特异度。结果多层螺旋CT检测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1. 14%、92. 98%,高于X线片的57. 35%、53. 16%(P 0. 05)。多层螺旋CT检测在周围型肺癌Ⅰ~Ⅱ期、Ⅲ~Ⅳ期中阳性表达率及总表达率均高于X线片(P 0. 05)。结论 X线片与多层螺旋CT均可鉴别诊断周围型肺癌,但多层螺旋CT能为周围型肺癌早期诊断提供较科学、完善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16排螺旋CT在急性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云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5例诊断确诊的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及X线片与16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资料,比较16排螺旋CT与X线片对急性肠梗阻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析16排螺旋CT判断急性肠梗阻部位与病因的准确性。结果 16排螺旋CT诊断急性肠梗阻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96.92%、88.89%、95.95%,X线片检查的上述指标分别为81.54%、66.67%、79.73%,前者均高于后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10.31、13.27、11.44,P0.05);16排螺旋CT肠梗阻定位诊断符合率为92.31%,病因诊断符合率为90.77%。结论 16排螺旋CT在诊断急性肠梗阻、判断梗阻部位及病因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9):3552-3553
目的探讨常规X线与多层螺旋CT在肺结核诊断、鉴别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肺结核患者114例为研究对象,分别接受常规X线检查、多层螺旋CT检查,观察两种检查方法诊断准确性、隐藏病灶显示情况以及病灶分布显示情况。结果常规X线检查确诊94例,诊断准确率为85.96%,多层螺旋CT检查确诊110例,诊断准确率为96.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X线隐藏病灶明确显示率为13.79%,多层螺旋CT隐藏病灶明确显示率为1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4个病灶中,常规X线检出92个,检出率为45.10%,多层螺旋CT检出198个,检出率为97.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结核患者接受多层螺旋CT检查,具有较高准确性,可对隐藏病灶以及病灶分布情况予以显示,在疾病诊断与鉴别中具有更高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深圳、龙岗、光明和龙华新区四家三级区属医院ICU继发性肺结核患者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征及其耐药性现状,为临床诊断和合理选用抗生素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随机选取2013年2月~2015年10月在三家区属医院ICU确诊为继发性肺结核并发下呼吸感染患者593例的痰标本病原菌培养和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93例ICU继发性肺结核并发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共分离出617株病原菌,其中真菌占49.6%(306/617),革兰阴性杆菌占40.4%(249/617),革兰阳性球菌占10.0%(62/617); 真菌感染主要病原体为白色假丝酵母菌和光滑假丝酵母菌,分别占44.2%(273/617)和4.5%(28/617),革兰阴性杆菌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及流感嗜血杆菌,分别占16.7%(103/617),12.0%(74/617)及7.3%(45/617),革兰阳性球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及溶血葡萄球菌,分别占4.5%(28/617),3.2%(20/617)及0.9%(5/617); 分离出的病原菌为多药耐药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性。结论 ICU继发性肺结核患者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以真菌和革兰阴性杆菌多见,最常见为白色假丝酵母菌、肺炎克雷伯菌及铜绿假单胞菌,且对常用抗菌药物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肌骨超声诊断在儿童闭合性胫腓骨远端骨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5月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的80例急性踝关节外伤患儿为观察对象。所有患儿均进行肌骨超声、X线检查、多层螺旋CT检查,将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作为临床诊断参考标准,分析并对比肌骨超声、X线以及二者联合检查在胫腓骨远端骨折中的诊断效果、骨折类型、骨折分型,总结儿童闭合性胫腓骨远端骨折肌骨超声的直接表现。结果 80例急性踝关节外伤患儿中,多层螺旋CT诊断闭合性胫腓骨远端骨折患儿67例,非闭合性胫腓骨远端骨折13例。联合检查与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趋于一致(Kappa=1.000),肌骨超声检查结果与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0.932),X线检查结果与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一致性一般(Kappa=0.501)。联合检查的诊断效能明显最优,但单项检查中肌骨超声灵敏度、准确度优于X线检查。对67例确诊闭合性胫腓骨远端骨折患儿开展进一步骨折类型诊断,肌骨超声检出所有骨折,但存在1例误诊,X线检查存在17例误诊,肌骨超声准确度明显高于X线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对肺结核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二级医院呼吸内科在2012年1月~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66例肺结核患者,通过随机抽取单双数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33)、对照组(n=33)。观察组采取多层螺旋CT检查,对照组采取常规X线检查,观察两组肺结核诊断结果、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肺内隐蔽部位病变情况,以及观察组诊断情况。结果:两组肺结核检查灵敏度、准确度、阳性检出率实行对比,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两组肺结核检查特异度情况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肺内隐蔽部位病变显示率分别为:95.24%、7.14%,组间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观察组诊断结果的主要类型包括:磨玻璃密度和实变、树芽征、小叶间增厚、空洞、支气管和血管四周间质增厚、随机分布结节,诊断率分别为:54.55%、48.48%、27.27%、24.24%、18.18%、12.12%。结论:,肺结核通过多层螺旋CT检查,诊断灵敏、准确率高,对于肺内隐蔽部位病变情况显示情况较好,具有重要的临床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针对临床收治的疑似早期肺癌病症及肺小结节病症的患者在实施诊断时,应用多排螺旋CT影像学技术所具有的效果。方法:选取疑似病发早期肺癌病症及肺小肺小结节病症的患者共计60例,均为我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收治,分别采用常规CT影像学技术与多排螺旋CT影像学技术实施检查,就不同技术图像质量优良率评估值、检查操作时间观测值、早期肺癌检出率观测值、诊断效能指标观测值加以对比。结果:经展开对两组影像学技术图像质量优良率的评定,多排螺旋CT数据为98.33%,相较常规CT技术80.00%居更高水平(P<0.05)。应用多排螺旋CT影像学技术实施检查,其操作时间相较常规CT呈更短显示(P<0.05)。经行病理检查,按早期肺癌诊断50例,占比为83.33%,肺小结节10例,占比为16.67%。经采用常规CT影像学技术检查,检出早期肺癌38例,占比为63.33%,经采用多排螺旋CT影像学技术检查,检出早期肺癌48例,占比为80.00%,两种影像学技术早期肺癌检出率上差异显著(P<0.05)。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采用多排螺旋CT影像学技术实施检查,在对早期肺癌、肺小结节进行诊断时,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居更高水平,其中,灵敏度、准确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临床收治的疑似早期肺癌及肺小结节患者,运用多排螺旋CT影像学技术实施检查,相较常规CT技术,有更高的图像质量,更短的检查操作时间,同时诊断效能也更为理想,可为临床诊疗工作的开展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螺旋CT对继发性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搜集100例肺结核可疑者,同时行X线胸片和胸部CT检查,其中肺结核患者75例,非结核患者25例,诊断小组分别对X线胸片及胸部CT进行阅读。结果:按可能性大为诊断界点进行分析,则X线胸片诊断的敏感度为81%,特异性为60%,准确性为75%;CT诊断的敏感度为94%,特异性为89%,准确性为91%。结论:螺旋CT在继发性肺结核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面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结核病患者各种真菌检出率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并分析长期使用抗菌药物及免疫制剂与肺结核合并真菌感染的关系,为探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集本院328例肺结核患者的痰液或支气管纤维镜肺泡灌洗液涂片进行革兰和六胺银染色镜检,并同步进行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肺结核合并真菌感染患者以白色假丝酵母菌检出率(72.9%)最高,其次为热带假丝酵母菌(7.0%)、光滑假丝酵母菌(6.7%)、克柔假丝酵母菌(5.5%)等,药敏试验显示对5种常规抗真菌药5-氟胞嘧啶(5FC)、两性霉素B(AMB)、氟康唑(FCA)、伊曲康唑(ITR)和伏立康唑(VRC)的平均耐药率为白色假丝酵母菌(11.7%)、热带假丝酵母菌(22.6%)、光滑假丝酵母菌(15.5%)、克柔假丝酵母菌(18.9%)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10.7%),其他为26.0%。结论肺结核患者感染结核分枝杆菌的同时,往往合并真菌感染,实验室病原学检查成为诊断肺结核患者合并真菌感染的重要依据。因此,应根据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真菌药物,避免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扫描对于肺结核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118例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应用多层螺旋CT检查和X线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患者肺结核诊断的准确率以及病变分布情况。结果:多层螺旋CT确诊患者102例,占比86.64%,X线检查确诊患者56例,占比47.46%,多层螺旋CT扫描确诊患者显著高于X线检查确诊患者(P<0.05)。118例患者中病变部位共有322个,多层螺旋CT扫描的总检出率为94.41%,显著高于X线检查的检出率(45.34%)(P<0.05)。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在肺结核诊断过程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儿童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症状及CT影像检查在其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9月-2019年9月期间收治的60例疑似肺部真菌感染的儿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胸部CT影像检查,并以病原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T影像检查对肺部真菌感染儿童的诊断效果及其影像学特征。结果:经病原学检查,60例疑似肺部真菌感染儿童患者中肺部真菌感染56例,其中隐球菌属感染14例,假丝酵母菌属感染18例,曲霉菌属感染为24例。CT影像检查对儿童肺部真菌感染患者诊断的准确度、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67%、89.28%和50.00%;患者临床症状一方面表现为原发病症状和体征,另一方面主要表现为肺部啰音、咳嗽和发热,三者所占比例分别比为78.57%、57.14%和67.86%;对患者CT影像学特征分析可知,56例肺部真菌感染患儿主要表现为肿块影或结节、空洞和晕征,三者所占比例为35.71%、32.14%和21.42%。结论:肺部真菌感染患儿临床症状主要表现出肺部啰音、咳嗽、发热,应用CT影像学检查在肺部真菌感染患儿诊断中具有良好的准确度和灵敏度,结合患儿的临床症状和影像学特征可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临床医学》2021,41(6)
目的 比较多层螺旋CT和X线钼靶在乳腺肿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11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乳腺肿块患者81例,均行多层螺旋CT和X线钼靶诊断,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多层螺旋CT和X线钼靶诊断乳腺肿块的诊断结果,比较多层螺旋CT和X线钼靶诊断乳腺肿块性质的诊断效能(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漏诊率、误诊率)。结果 多层螺旋CT诊断肿块长径(2. 31±0. 15) cm与X线钼靶诊断[(2. 36±0. 19) cm]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 05)。本组81例乳腺肿块患者,经病理证实恶性30例,良性51例;采用多层螺旋CT诊断恶性27例,良性54例;采用X线钼靶诊断恶性30例,良性51例。多层螺旋CT诊断乳腺肿块性质特异度[96. 08%(49/51)]、准确度[91. 36%(74/81)]高于X线钼靶诊断[82. 35%(42/51)、77. 78%(63/81)],误诊率[3. 92%(2/51)]低于X线钼靶诊断[17. 65%(9/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与X线钼靶诊断相比,多层螺旋CT诊断乳腺肿块性质可提高特异度、准确度,降低误诊率,能为临床诊治提供有效影像学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诊断肺结节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2月收治的100例肺结节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接受低剂量多层螺旋CT、常规剂量多层螺旋CT及手术病理检查。以手术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分析低剂量多层螺旋CT的诊断效能,比较低剂量多层螺旋CT、常规剂量多层螺旋CT的成像质量、辐射剂量。结果:100例肺结节患者中确诊恶性85例,良性15例,恶性结节以肺腺癌为主占68.24%(58/85);低剂量多层螺旋CT对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4.12%(80/85)、80.00%(12/15)、92.00%(92/100),常规剂量多层螺旋CT对肺结核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2.94%(79/85)、66.67%(10/15),89.00%(89/100),两种检查方式诊断效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式1.5 mm图像、MIP图像成像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多层螺旋CT辐射剂量低于常规剂量多层螺旋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剂量相比,低剂量多层螺旋CT能够在保证成像质量及诊断检出率的基础上,降低辐射剂量,减少对患者身体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胸部数字X线检查在肺炎支原体肺炎中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确山县人民医院2018年6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79例高度疑似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胸部数字X线检查、血清MP-IgM抗体或病原学检查,将血清MP-IgM抗体或支原体培养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估数字X线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并分析胸部数字X线检查诊断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影像学特征。结果79例高度疑似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31例确诊为肺炎支原体肺炎,占39.24%,其中19例经血清MP-lgM抗体确诊,12例经支原体培养确诊。数字X线检查肺炎支原体阳性32例(真阳性29例、假阳性3例),阴性47例(真阴性45例、假阴性2例),诊断灵敏度为93.55%(29/31)、特异度为93.75%(45/48)、准确度为93.67%(74/79)、阳性预测值为90.63%(29/32)、阴性预测值为95.74%(45/47),与血清MP-lgM抗体或支原体培养检测结果具有极好的一致性(Kappa=0.868)。数字X线检查确诊29例患者中,10例为单肺病变,19例为双肺病变;16例伴有叶性分布实变影,8例伴有支气管血管束周围浸润,5例伴有结节样小气腔实变。结论胸部数字X线检查对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具有较高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可为临床诊治提供有效指导。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并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T,MSCT)后处理技术在输尿管梗阻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接收的130例疑似输尿管梗阻性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130例疑似输尿管梗阻性病变患者进行X线检查、多层螺旋CT检查,获取CT扫描原始图像后,采用螺旋CT自带的后处理技术对图像进行处理,实现三维立体重建,作出诊断。以手术诊断结果作为参照,计算X线、多层螺旋CT对输尿管梗阻性病变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并计算X线、多层螺旋CT对不同输尿管梗阻性病变的诊断符合率。结果:多层螺旋CT对输尿管梗阻性病变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94.23%、96.15%、94.61%,均高于X线(P0.05);多层螺旋CT的诊断结果与手术诊断结果之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而X线诊断结果与手术诊断结果之间的一致性仅为中等;多层螺旋CT对不同输尿管梗阻性病变的诊断符合率均高于X线(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可对输尿管梗阻性病变予以准确检出,还可对不同类型的输尿管梗阻性病变予以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