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 在肝癌和鼻咽癌高发区进行联合筛查,建立肝癌、鼻咽癌高危人群队列及“双阳性”人群队列,定期复查和追踪,分析高危人群的自然转化规律,探究“双阳性”人群与肝癌或者鼻咽癌高危人群的区别.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对广西某社区人群进行“乙肝两对半”和“EB病毒VCA-IgA抗体”联合检测,且每年复查.结果 2011年建立了983例肝癌高危人群、639例鼻咽癌高危人群和70例“双阳性”人群队列.2012年复查“双阳性”人群中EB病毒VCA-IgA抗体的自然转阴率低于鼻咽癌高危人群(P=0.005<0.05).而2013年复查“双阳性”人群中EB病毒VCA-IgA抗体自然转阴率则明显高于鼻咽癌高危人群(P=0.000<0.05).结论 同时感染HBV和EBV后,两病毒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双阳性”人群的防治应区别于肝癌或鼻咽癌高危人群;“双阳性”的早期发现是肝癌和鼻咽癌防治的重要策略之一,且复查工作应持续进行.  相似文献   

2.
李康  旦增  刚组  德吉  周贵明 《中国基层医药》2013,(24):3768-3769
目的初步探索高原地区社区人群以胃癌高危人群筛查方案为主的可行性,并评价其筛查意义。方法选择拉萨市堆龙德庆县乃琼镇社区作为调查研究现场,以35岁以上人群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选择“高危人群胃癌序贯筛检方案和“大便潜血试验序贯筛检方案”进行胃癌筛查。结果447例高危人群筛查者中,共发现胃癌2例,其中早期胃癌1例、进展期胃癌1例,胃癌检出率0.45%。同时检出癌前疾病胃溃疡21例(4.7%),慢性萎缩性胃炎30例(6.7%),癌前病变肠化生18例(4.0%),低级别上皮内瘤变11例(2.5%)、高级别上皮内瘤变1例(0.2%)。1281例大便潜血试验阳性36例,阳性率2.8%,大便潜血试验阳性胃镜筛查未能发现胃癌。结论在高原地区社区人群开展胃癌高危人群的筛查方案是切实可行的,是提高高原地区胃癌早诊早治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标志物与肝癌关系的前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患者携带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与发生肝癌的关系.方法:在肝癌高发的启东地区,对515例20~60岁男性HBsAg携带者作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标志物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HBVM 1、2、3、4、5)检测,进行连续20年的队列研究.结果:队列发生肝癌111例,肝癌发生率为1 340.90/10万人年,肝癌发生中位年龄为43岁,平均生存期为1年3个月,41-50岁年龄组的肝癌发生率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队列HBVM以15、135、145为主要模式,分别占队列的38.83%(200/515)、15.92%(82/515)、44.08%(227/515),此3种模式的肝癌发生率分别为1 433.69/10万人年、2 284.71/10万人年、984.10/10万人年,135模式显著高于145模式(P<0.01).肝癌中15、135、145模式分别占39.64%(44/111)、23.42%(26/111)、35.14%(39/111),15模式显著多于135模式(P<0.01).肝硬化死亡率分别为195.50/10万人年、966.61/10万人年和277.57/10万人年,135模式显著高于15、145模式(P<0.01).结论:HBsAg携带者是发生肝癌的高危人群,对其进行定期随访,能早期发现肝癌患者,给予早期治疗后可延长肝癌患者生存期.HBV复制程度与肝癌发生有关,通过抗病毒治疗等手段可能会延缓或解除肝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施燕 《上海医药》2014,(6):56-58
目的:调查社区居民大肠病变早发状况,评估筛查方案。方法:对社区健康档案数据库中40~70岁的常住人群采用问卷调查和免疫法粪便潜血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初筛,应用全结肠镜进行精筛。结果:筛查1011人,高危人群为363人,高危阳性率35.90%。高危人群中有156人接受全结肠镜检查,高危人群受检率为42.98%。检出大肠病变(大肠癌、息肉)87例,其中早期癌1例,大肠癌检出率为98.91/10^5。结论:单项应用诊断早期大肠癌的正确率低。问卷调查和大便隐血试验对大肠癌诊断有一定价值,适合在社区普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社区干预对妇女防治乳腺癌意识的影响,探索适合社区的乳腺癌防治干预模式。方法2011~2013年对辖区内已婚育龄妇女进行乳腺癌筛查,并记录个人信息。结果(1)2011~2013年乳腺超声受检率分别为16.05%、18.39%、25.47%,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乳腺癌检出率分别为10.61/10万、67.85/10万、110.29/10万。其中采用乳腺黑白B超异常进一步乳腺钼靶筛查模式,乳腺癌检出率为66.09/10万、369.00/10万、433.09/10万,仅采用临床触诊+乳腺红外线仪进行乳腺癌筛查,乳腺癌检出率为0。(3)检出的17例乳腺癌有14例临床分期为I期。结论通过社区干预可提高妇女防治乳腺癌的意识,采用合适的乳腺癌筛查方法可提高乳腺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率,避免后续的放疗、化疗对患者造成的健康损害,同时也可以通过保乳手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张烜昭  陈凌  刘萍  顾昊 《上海医药》2017,(10):46-48
目的:探索在社区信息化平台上开展社区常见肿瘤早发现工作模式,提高社区肿瘤早发现水平.方法:应用电子健康档案的信息化平台,通过门诊因症就诊、社区健康教育、健康体检三个途径在莘庄镇40岁以上的签约居民中共完成胃癌、结直肠癌、肝癌和肺癌的筛查健康问卷94792份,并建立高危队列进行随访管理.结果:从筛查健康问卷中筛查出51325人纳入初筛库,其中50605人完成规范初筛检出,规范初筛率为98.60%;确诊胃癌、结直肠癌、肝癌和肺癌共110例,其中54例为癌症早期,癌症早发现率为49.09%;结直肠癌的早发现率为80.56%(29/36),检出癌症高危对象1411例.结论:以社区为基础,利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信息化平台开展肿瘤早发现工作,能有效的提高社区肿瘤早发现水平,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肝癌高发区人群中丙型肝炎抗体的检出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源荣  陆建华 《江苏医药》1994,20(7):365-366
对肝癌病发区内的三批人群应用国产试剂测定抗-HCV,结果肝癌病人检出率为8.8%(8/91),献血员为1.8%(2/111),急性肝炎病人为10.3%(6/58);应用第一代Ortho试剂测定,肝癌病人为8.9%(10/112),自然人群为2.2%(5/225),献血员为4.0%(4/100),HBsAg携带者为2.6%(3/116);应用第二代Ortho试剂测定,65例肝癌仅有1例阳性,227例自然人群中也仅1例阳性,120例HBsAg携带者中竟无一阳性。研究表明,HCV与肝癌的关系值得重视,但远不如HBV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探索科学可行的城市常见癌症高危人群评估、筛查和早诊早治管理模式和方法,开展癌症早诊早治项目的卫生经济学研究。方法本辖区居民以居委会为单位,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吴庄和苏园两个居委会,对居住3年以上,年龄40~69岁常住人口,完成危险因素问卷调查,并将问卷调查结果输入高危人群评估系统,根据评估结果,安排并组织癌症高危人群到市肿瘤医院进行免费体检,并将体检结果告知本人或其家属。结果完成2400份危险因素问卷调查和高危人群评估分析,发现高危人群470例,而预约体检数364例,实际体检数152例,其中肺癌32例、上消化道癌30例、结肠癌13例、肝癌49例、乳腺癌28例。检出疑似病例15例。结论我辖区居民对于肿瘤的风险认知能力较低,癌症防御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社区高血压患者的有效治疗和护理模式。方法 2011年~2012年社区医院收治的820例高血压患者,通过药物指导、认知和行为教育、定期随访科学指导高血压患者。结果 820例患者95%血压控制良好,并发症和致残率显著下降。结论社区对高血压患者的干预能够有效地减少高血压患者的并发症发生,规范化治疗,减少残障,高危人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0.
刘梅 《北方药学》2014,(1):134-135
目的:探讨COPD患者及高危人群的社区综合防治效果。方法:选择我社区经确诊的COPD患者60例及同期抽取的高危人群60例。根据社区COPD综合防治方法,对其开展评估、干预、随访工作。结果:在经过社区综合防治干预后,高危人群COPD知晓率为90%,明显高于干预前的26.67%;干预后年急性COPD加重住院次数为(1.5±0.5)次,明显优于干预前的(3.7±0.3)次;COPD患者及高危人群干预后6rain平均步行距离为(392±10)m,其活动耐力明显高于干预前的(241±18)m。结论:对COPD患者及高危人群采取社区综合防治干预,可有效提高COPD知晓率,改善患者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鼻咽癌常见的影像学表现,为临床上鉴别诊断鼻咽癌提供诊断依据。方法对42例鼻咽癌患者同时行鼻咽MRI和增强CT,2种检查均在20d内完成。比较这2种方法在诊断鼻咽癌超腔侵犯、咽后淋巴结转移、颅底骨质侵犯和颅内海绵窦侵犯上的检出例数及检出率。结果CT组和MRI组在超腔侵犯、咽后淋巴结转移、颅底骨质侵犯和颅内海绵窦侵犯上的检出例数及检出率分别为30例(71.4%)和36例(85.7%)、34例(80.9%)和38例(90.5%)、22例(52.4%)和35例(83.3%)、36例(85.7%)和38例(90.5%)。MRI表现出明显的优越性,在敏感度方面较增强CT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在2种影像学方法中,MRI较CT有明显优势,对初治鼻咽癌患者的判定更具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与观察检测rasP21蛋白表达对鼻咽癌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患者,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采用单克隆免疫检测法对60例鼻咽癌患者进行rasP21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rasP21蛋白表达量与鼻咽癌患者的恶化程度呈正比的关系,鼻咽癌患者rasP2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80%,正常人鼻咽膜rasP21蛋白表达阳性率为48%,两者差距达32%,P < 0.05,表明不同临床分期患者rasP21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病理分期,随着恶化程度的增加,rasP21表达量上升.结论 检测rasP21蛋白表达对鼻咽癌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地进行探讨和学习.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贵州省苗族、布依族及汉族EB病毒感染情况并探讨EB病毒特异性Zta-IgA、EBNA1-IgA与VCA-IgA抗体定量检测对鼻咽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苗族、布依族及汉族共3040例研究对象,收集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采用ELISA法检测研究对象血浆EB病毒的Zta-IgA、EBNA1-IgA、VCA-IgA标志物水平,分析上述指标诊断鼻咽癌的价值。结果3040例研究对象中,Zta-IgA阳性率为15.03%;EBNA1-IgA阳性率为16.09%;VCA-IgA阳性率为14.41%(χ2=16.027,P=0.000);Zta=IgA、EBNAI-IgA、VCA-IgA阳性率均为布依族最高(Pd0.05);〉45岁组Zta-IgA、EBNA1-IgA、VCA-IgA阳性率均明显高于≤45岁年龄组(P〈0.05);吸烟、饮酒可以明显提高Zta-IgA、EBNA1-IgA、VCA-IgA阳性率(P〈0.05);三者联合检测对诊断鼻咽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明显升高。结论贵州省少数民族EB感染率水平较高,应开展Zta-IgA、EB-NA1-IgA、VCA-IgA监测;三者联合检测对鼻咽癌的早监测、早发现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EB病毒VCA-IgA和Rta-IgG抗体在筛查鼻咽癌高危人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6201例体检人群的血清,将血清统一编号后,依序列测定方法,用酶联免疫法(ELISA)对所有人检测VCA-IgA抗体,将VCA-IgA抗体阳性的193例血清再进行Rta-IgG抗体的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比较血清学检查结果中VCA-IgA抗体单项阳性与VCA-IgA和Rta-IgG抗体双项阳性鼻咽癌检出情况,评价联合检测EB病毒抗体在筛查鼻咽癌高危人群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在这193例VCA-IgA抗体阳性血清中,Rta-IgG抗体阳性32例。依照血清号查找其体检结果,VCA-IgA抗体阳性中有鼻咽癌4例,VCA-IgA和Rta-IgG抗体双阳性中有鼻咽癌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序列测定获得的双项阳性血清中筛查到的鼻咽癌比率高于单项VCA-IgA阳性血清。联合VCA-IgA和Rta-IgG更适用于鼻咽癌高危人群的筛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环氧化酶-2在鼻咽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鼻咽癌的增生、浸润及转移的关系。方法 在26例鼻咽癌及相应癌旁组织和10例正常鼻咽部黏膜组织中,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环氧化酶-2 mRNA的表达。结果 在鼻咽癌组织中环氧化酶-2 mRNA高表达,在正常鼻咽部黏膜环氧化酶-2 mRNA中低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环氧化酶-2与鼻咽癌的生长、浸润及转移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肖丽  孟祥玲  赵恩锋  陈亦辉 《安徽医药》2014,(11):2102-2105
目的:探讨激活蛋白-2α的表达与鼻咽癌预后的关系,为指导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激活蛋白-2α在鼻咽癌组织切片中的表达情况,并结合鼻咽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激活蛋白-2α在129例鼻咽癌组织切片中,阳性表达率为87.6%(113/129),阴性率、低度表达率、中度表达率、高度表达率分别为12.4%(16/129),21.7%(28/129),40.3%(52/129),25.6%(33/129)。单因素分析显示激活蛋白-2α表达性质与鼻咽癌的总生存时间相关,激活蛋白-2α表达阳性的患者5年生存率高于表达阴性的患者,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9)。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分期是鼻咽癌的独立预后因素(P=0.012)。结论激活蛋白-2α在鼻咽癌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激活蛋白-2α在分期较高的组织中阳性率更高,同时阳性表达的患者更易发生远处转移。提示激活蛋白-2α可能是鼻咽癌的一个预后分子指标。  相似文献   

17.
邓波红  潘桂华  钟妮 《现代医药卫生》2013,(19):2894-2895,2897
目的 评价后程三维适形放疗(3DCRT)治疗鼻咽癌(NPC)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 收集179例NPC患者,其中Ⅰ、Ⅱ、Ⅲ、Ⅳa期分别为16、49、61、53例.所有患者鼻咽和上颈部靶区均采用前程常规放疗联合后程3DCRT,放疗处方剂量为70 Gy/35次,每天1次,每周5次,其中常规放疗36 Gy/18次,3DCRT 34 Gy/17次.结果 179例患者随访率为98.3%(176/179).全组患者5年局部控制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75.0%(132/176)、57.4%(101/176)、47.7%(84/176)和62.5%(110/176).不良反应以Ⅰ、Ⅱ级为主,其发生率与Ⅲ、Ⅳ级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前程常规放疗联合同期后程3DCRT用于NPC治疗获得了较好的远期疗效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肿瘤体外药敏实验ATP生物荧光法(ATP—TCA)在筛选鼻咽癌新辅助化疗药物中的应用。方法应用ATP-TCA法体外检测84例鼻咽癌活检组织对8种常用化疗药物的敏感性。结果组织标本的可评估率为100.0%。PXT最敏感,体外有效率为50.00%,其次为DDP(35.45%)、5-Fu(31.25%)、NVB(23.53%)、HCT(10.53%)、MTX(10.53%)、VP-16(7.69%)、THP(5.00%)。化疗药物对鼻咽癌的杀伤作用具有较强的个体差异性,,结论体外鼻咽癌组织对8种化疗药物敏感性不同,存在明显差异性,ATP生物荧光肿瘤体外药物敏感性检测法可用于临床制定个体化的鼻咽癌新辅助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同期化疗加放疗对中晚期鼻咽癌的远期疗效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80倒中晚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纽。观察纽40例患者,采用同期化疗加放疗的治疗方法;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单纯放疗的治疗方法。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局控率、生存率及转移等情况,进而对同期化疗加放疗对中晚期鼻咽癌的远期疗效进行分析探讨。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92.5%。两组患者在临床总有效率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1年、3年、5年生存率、局控率及无瘤生存率上,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种治疗方法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的肿瘤的远处转移率低于对照组,两种治疗方法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处理后均得到缓解。结论同期化疗加放疗对中晚期鼻咽癌患者在长期生存率及控制肿瘤远处转移上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