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湖南省慈利县"三山夹两谷"的特殊地形导致境内山洪灾害频发,山洪灾害防御成为防洪工作中的重中之重。2010年,慈利县启动了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分析了项目建设管理和初期运行效益,结合慈利县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实际,总结了慈利县山洪灾害防御经验,针对山洪灾害防御非工程措施系统设备运行、维护等困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2010年,河南省启动了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安阳市涉及的林州市、安阳县、汤阴县、龙安区被列入第二批34个建设实施县(2011年度)。文章分析了项目建设管理和初期运行效益,结合安阳市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实际情况,总结了山洪灾害防御经验,针对山洪灾害防御预警平台系统设备运行、维护等存在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宁夏隆德县山洪灾害防治试点项目建设情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宁夏隆德县山洪灾害防治试点县项目建设以非工程措施为主,建立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积极防御山洪灾害,有效降低灾害损失。阐述了隆德县山洪灾害防治试点项目的建设情况、总体机构模式及运行管理情况,提出了今后工作目标,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减少山洪灾害,日照市开展了以建设监测预警系统、完善防御预案、强化群测群防体系、宣传防御知识、提高全民防灾避灾意识等为建设内容的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总结了为保证项目建设顺利实施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分析了项目的运行效果,提出下一步工作打算。  相似文献   

5.
辽宁凤城市山洪灾害防治试点县项目建设以非工程措施为主,建立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积极防御山洪灾害,有效降低灾害损失。阐述了凤城市山洪灾害防治试点项目的建设情况、总体机构模式及运行管理情况,针对基础资料收集难、准确度不高等问题提出了完善体制、加强宣传等工作,以供相关省市借鉴。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辽宁省通过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建成了覆盖全省的监测预警系统和群测群防体系,增强了暴雨山洪预警和群众避险能力,全面提高了山洪灾害防御水平,在局地暴雨和山洪灾害防御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阐述了辽宁省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和发挥效益情况,总结了项目建设主要经验和做法,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工作建议,为其他地区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完善与提升提供了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7.
我国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山洪灾害频发,危害严重。为做好山洪灾害防御工作,2006年国务院批复了《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随后开展了山洪灾害防御的试点工作,摸索出了行之有效的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体系。在此基础上,2010年正式启动了1836个县的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详细论述了我国山洪灾害现状、试点项目的建设内容和经验以及目前正在进行的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情况,为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山洪灾害防治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付大刚 《中国防汛抗旱》2011,21(2):22-24,32
介绍了北京怀柔区山洪灾害防御的主要建设模式,包括山洪灾害预警的软硬件及群测群防的防御网络建设情况,并对以非工程措施为主的山洪灾害防御建设体系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继续强化各级责任制的落实、加强山洪灾害防御知识宣传和演练及全面落实运行维护经费及管理等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9.
自2010年全国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实施以来,广东省持续开展山洪灾害防治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建设,落实山洪灾害防御各项措施,初步构建了山洪灾害综合防御体系,全面提升山洪灾害防御能力和水平,在防灾减灾中发挥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人员伤亡减少近70%。该文从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建设成果、历史山洪灾害情况、主要做法等方面进行梳理,总结了广东省山洪灾害防御系统建设成效和薄弱环节,以期为后续完善山洪灾害防御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通过在庄浪县开展以建设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完善防御预案、强化群测群防体系、宣传防御知识、提高全民防灾避灾意识等非工程措施为主的建设,有效防御山洪灾害,改变庄浪县山洪灾害日趋严重的局面,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尤其是有效避免群死群伤事件。简要分析了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项目在运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思路,通过实际暴雨灾害中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发挥的效益,继而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人民黄河》2017,(9):24-27
随着中国对山洪灾害防御力度的加大,新的防御形势下山洪灾害特点呈现出新的变化,并在开展实际项目建设中出现了新问题。基于全国山洪灾害项目组统计的2014年中国山洪灾害事件相关数据,分析了2014年中国山洪灾害的特点,即灾害发生时间早,中型灾害、泥石流灾情重,区域性差异显著,房屋倒塌致死明显等。结合2014年中国防御山洪灾害事件中的典型案例以及发挥的实际效益,总结了中国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建设的成效。针对目前山洪灾害防御中存在的预警预报精度待提高、运行维护经费需保障、法律法规待完善等问题,提出了强化科研、多措施保障建设进度、完善法律法规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2010年,河南省启动了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济源市是第一批45个建设实施县之一,项目建成后,为各级防汛指挥部门及时掌握雨情信息、水情信息、灾情信息提供了保障。总结分析了济源市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的做法和经验,并提出了继续加大山洪灾害防御的宣传培训工作、建立运行管理经费来源长效机制、加强工程措施建设等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13.
2010年,河南省启动了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济源市是第一批45个建设实施县之一,项目建成后,为各级防汛指挥部门及时掌握雨情信息、水情信息、灾情信息提供了保障。总结分析了济源市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的做法和经验,并提出了继续加大山洪灾害防御的宣传培训工作、建立运行管理经费来源长效机制、加强工程措施建设等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14.
2010年以来,青海省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初步建成覆盖全省29个县(区)的山洪灾害雨水情监测、预警网络等,显著提升了全省山洪灾害监测预警能力,但随着这些设施设备及平台进入运维期,运行维护问题日益显现。在多年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设与实践经验基础上,青海省运用基于物联网的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平台,从创新管理、运行方式上解决基层技术力量薄弱、设备损坏严重、预警信息发布不及时等问题。阐述了青海省山洪灾害防御非工程措施项目运行维护工作措施及效益,联合气象水文部门发布预警信息方面取得的成效,总结项目管理的经验和做法。  相似文献   

15.
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试点项目建设以非工程措施为主,建立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积极防御山洪灾害,可有效降低灾害损失。根据宁夏山洪灾害防治试点项目建设情况,通过总结和分析,提出了几点体会,为今后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建设积累经验,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中国防汛抗旱》2014,(Z1):8-11
2010年以来,通过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目前已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国山洪灾害防治区2 058个县的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和群测群防体系,并在近年汛期发挥了显著的防洪减灾效益,有效减少了山洪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2013~2015年全国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建设已经开始,全国山洪灾害防治区非工程措施体系将进一步完善,重点区域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山洪灾害防治体系逐步形成,防灾减灾能力将显著增强。日前,本刊编辑就“我国山洪灾害基本情况和防御技术措施”专访了国家防汛抗旱督察专员邱瑞田。邱瑞田就我国山洪灾害的基本情况、我国山洪灾害防御的主要措施、目前我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及实施情况、2013~2015年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建设要求及有关技术问题等做了介绍,本刊刊出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安泽县地处沁河流域,山洪灾害频发、多发,原有的工程、非工程防洪体系远不能满足防治山洪灾害的要求。分析了安泽县山洪灾害成因,介绍了全县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实施情况、初期运行效益及山洪灾害防御做法,提出了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防御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8.
辰溪县境内水库山塘数量和水电站数量众多,是一个洪涝灾害频发县,洪涝灾害大多是山洪灾害,防御山洪灾害已成为山丘区防洪工作的重中之重。结合辰溪县近年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的实际,针对灾害防御工作存在的非工程措施建设滞后、水库调度管理跟不上等问题,提出了加强工程措施和山洪灾害防御信息化建设力度,推进防汛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借助山洪灾害防治示范县建设机遇,进行了暴雨监测、山洪预警、群测群防等重要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建成了覆盖全区山洪灾害威胁区的监测预警和群测群防预警体系,并结合全区防汛工作实际探索形成了非工程项目运行管护模式,成效显著。在应用过程中,不断总结完善,提出了完善站网建设、实现资源共享、落实管护经费等工作建议,以期实现系统在山洪灾害防御中长期发挥效益。  相似文献   

20.
内乡县山洪灾害频发,2010年10月被列入国家、省山洪灾害防御非工程措施项目。内乡县紧紧抓住项目建设的机遇,强力组织,快速推进,使项目建设进度快,标准高,亮点多,效果好。总结了内乡县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的具体做法和实践经验,对山洪灾害防御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