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9 毫秒
1.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迁延性疾病,虽然随着药物治疗的进展,临床治愈率明显提高,但患者的低自尊水平尚不能有效解决,导致患者在疾病恢复之后仍然悲观,有病耻感,回避人际交往,缺乏自信,不能很好适应社会,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长期预后[1].为此,本研究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恢复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为对象,对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探讨提高恢复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自尊水平的方法,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状况及护理干预措施,以促进患者全面康复.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8月一2010年11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268例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绝大多数患者恢复期表现焦虑忧郁、悲观失望及人际关系敏感,少数心态稳定.临床治愈195例,好转67例,病情恶化6例.结论 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顾虑多,思想负担重,应加强护理,以促进患者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前护理质量标准的制订、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的设计等主要是从专业人员的角度出发,很少考虑服务对象的观点。而服务对象的观点不一定与专业人员的观点相吻合,因为患者自身有对优质护理的期望和判断。如果护理质量标准、满意度调查问卷不能代表患者对优质护理服务的观点和期望,则其效度就会受到影响。为探讨恢复期住院精神病患者对优质护理的观点和期望,2005年1—9月我们对200例恢复期住院精神病患者进行调查,旨在改进精神科护理管理和临床护理实践,探求适于精神病患者的优质护理方法,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人性化护理服务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疗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服务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将68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同时,对照组实施功能制护理,观察组实施规范化服务行为.健康宣教、情感支持、生活关怀、文化护理、个体化心理护理等方面的人性化护理,8周后,采用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住院病人护士观察量表(NOSIE-30)和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SANS各因子分值、NOSIE-30中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评分值的变化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人性化护理服务对改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情,提高其社会功能和心理健康水平.以良好的心理状态去适应社会和家庭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护理干预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恢复期服药依从性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精神患恢复期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200例精神分裂症患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干预组(B组),对B组患除进行一般常规护理外予以康复护理干预并随访半年,观察干预组精神分裂症患服药情况及疗效维持情况。结果:精神分裂症患恢复期B组服药维持治疗情况明显好于A组,BPRS评分较低。结论: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精神分裂症患恢复期服药依从性,宜提早进行。  相似文献   

6.
精神分裂症患者伴发抑郁症状,临床上非常多见,国内外文献报告其发生率为20%-70%。对其发生的原因目前尚无一致看法,精神分裂症患者恢复期出现抑郁症状,往往会导致比较严重的后果。掌握精神分裂症患者恢复期抑郁症状的特点,对为患者进行针对性心理治疗及护理提供依据非常重要。笔者对我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班级化管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尊水平的影响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30例在本院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组成一个班级化团体,在原有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6个月的班级化管理护理.干预前、干预后分别采用自尊量表其进行评定,比较干预前后自尊分数得分情况.结果 班级化管理后患者的自尊量表得分显著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班级化管理可以有效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尊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支持性心理干预对保护性约束精神分裂症患者自尊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首次住院且保护性约束时间>4 d的7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5例.两组均予以一般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支持性心理干预,解除保护性约束后观察4周.于干预前后应用罗森伯格自尊量表评定自尊水平.结果 心理干预后观察组罗森伯格自尊量表总分较干预前显著升高(P<0.01),对照组较护理前显著降低(P<0.01),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支持性心理干预能显著提高保护性约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尊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恢复期病人住院依赖行为的影响。方法将64例精神分裂症恢复期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精神科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运用强化行为训练及健康教育等干预措施。于干预前及干预后6个月末,采用自行设计住院病人依赖行为调查表进行效果评定。结果干预组住院依赖病人例数明显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明显地改变精神分裂症恢复期病人的住院依赖行为。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循证护理(EBN)的方法为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问题提供科学的护理干预,从而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方法:将符合标准的1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精神科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同时依据循证护理路径。分别在入组时、入院2个月、出院时进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分及服药依从性(自制表格)评定。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入院2个月及出院时服药依从性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对降低复发率有明显效果。结论:循证护理是提高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问题的有效护理方法,循证护理对提高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护理技术不能满足住院患者需求的原因,提高住院患者的满意度。方法:从调查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率入手,总结出住院患者对护理技术方面的满意率偏低,进一步分析护理技术不能满足住院患者需求的原因。结果: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临床实践能力、情绪状态、护理医疗器械及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期望值等与护理技术相关的因素,都能引起住院患者对护理技术方面的不满意。结论:要提高住院患者对护理技术方面的满意度,不仅要提高护士专业技术水平,还要重视与护理技术相关的其他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家庭式病房护理、教育对精神病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通过对35例精神病患者在家庭式病房中的护理观察,并与普通病房年龄、性别相仿,诊断相同的患者就住院天数、疗效、护理依从性及社会适应能力等进行对照比较。结果家庭式病房环境有助于患者的治疗、护理、康复,并缩短了住院时间,增强了社会适应能力。结论家庭式护理模式可提高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幸福感、自尊、治疗依从性及康复效果,降低其社会功能缺损程度。在对精神病患者实施治疗,护理的同时,还应注意病房的环境及护理教育。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精神患者恢复期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2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干预组(B组),对B组患者除进行一般常规护理外予以康复护理干预并随访半年,观察干预组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情况及疗效维持情况。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恢复期B组服药维持治疗情况明显好于A组,BPRS评分较低。结论: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恢复期服药依从性,宜提早进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恢复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不良情绪及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恢复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不良情绪,以自制调查表了解患者产生不良情绪的原因。结果: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焦虑、抑郁得分高于全国常模,分别为(40.01±14.33)分和(43.95±10.2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影响患者情绪的因素依次为:担心社会对自己或家人的偏见和歧视,担心自己学业或前途;沉重的经济负担;对患病期间的行为感到自责;担心药物毒副作用;不了解精神疾病,感到恐惧;认为病房条件不好,不适应住院生活。结论: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普遍存在不良情绪,其产生受多种因素影响,临床应采取个别心理治疗、集体健康教育的工娱治疗等形式,并寻求社会支持,消除负性情绪,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相似文献   

15.
精神分裂症是发病率、复发率均较高的疾病。美国护理专家奥伦(0rem)认为,当一个人不能或不完全能进行连续有效的自我护理时,就产生自我缺陷,就需要护理照顾和帮助。这就要求护士根据具体情况为患者提供完全补偿护理、部分补偿护理和支持教育来满足其自理需要。为促进患者的自我护理,提高生活质量,我院2004年1-11月对4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护理中应用自理理论,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住院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现状,识别患者一般资料中对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因素,并制定相应对策。方法 运用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管理量表,对南京某精神病专科医院137例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调查,采用一般状况调查表调查患者的基本情况,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管理量表(SSMIS) 调查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结果 该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得分77.40±20.21分。其中维持日常生活及社会功能得分最高,其次为服药依从性。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的年龄、婚姻、文化程度、病程、照顾者、住院次数患者之间的自我管理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婚姻、住院次数、病程、有无家属照顾是影响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住院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有待提高,应针对其可干预的影响因素进行管理,以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促进病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7.
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自尊水平与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缓解期患者的自尊水平、应对方式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因素。方法用自行设计的个人一般情况调查表、自尊量表(SES)、应对方式问卷对10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缓解期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的SES均分为(24.68±6.34)分,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2,P〈0.01)。高自尊组5例(5%),中等自尊组25例(25%),低自尊组70例(70%);文化程度与自尊水平呈负相关(r=-0.57,P〈0.01);兴趣爱好与自尊水平呈正相关(r=0.63,P〈0.01)。患者积极应对维度平均分显著低于国内常模(t=2.83,P〈0,01);消极应对维度平均分显著高于国内常模(t=2.64,P〈0.01);病程长短与积极应对呈负相关(r=-0.67,P〈0.01),与消极应对呈正相关(r=0.69,P〈0.01);不同爱好与应对方式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积极应对与自尊水平呈正相关(r=0.91,P〈0.01);消极应对与自尊水平呈负相关(r=-0.92,P〈0.01)。结论护理人员必须高度重视住院精神分裂症缓解期患者的自尊水平;善于识别精神分裂症缓解期患者的应对方式,帮助他们调整应对行为;运用认知与行为疗法改变应对方式,提高患者的自尊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社会功能与精神症状的关系,以及自尊、自我效能在社会功能与精神症状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简明精神病性量表(BPRS)、自尊量表(SES)及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对门诊复查的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进行调查。结果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的社会功能可直接预测其精神症状,自尊及自我效能均可直接负向预测其精神症状;自尊和自我效能在恢复期患者社会功能与精神症状间起着部分中介效应。结论精神卫生工作人员对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进行社会功能训练时,应同时重视自尊及自我效能的中介作用,在进行全面评估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社会干预措施,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  相似文献   

19.
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恢复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教育知识的需求,为临床护理提供有效的、高质量的健康教育的科学依据。 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调查50例恢复期住院患者。问卷共分A、B两部分。A部分为患者的一般资料,B部分为患者健康教育知识需求评估表,共5个主题。 结果问卷B部分的5个主题中,患者认为出院指导的需求项目最重要,得分为3.9549±0.2641,其它项目的得分依次为心理康复需求3.7923±0.3753,生活及社交能力康复指导3.5860±0.4513,疾病相关组织3.1596±0.6±0.1,教育形式和方法2.9875±0.8964。 结论 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调查,有利于制定个性化、针对性强的健康教育计划,并实施有效的、高质量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住院期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骨折发生情况,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对1990年1月至2010年1月期间在本院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病历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 20年间共发生骨折30例,与季节、年龄、住院时间的长短存在一定的关系。结论 医务人员要掌握精神科治疗护理知识,加强工作责任心,“以病人为中心”落实到对病人的日常管理中,重视病情观察,加强预见性护理,减少或避免骨折等意外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