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为降低页岩气产量评价风险,指导和优化页岩气开发,研究了页岩气产量递减的不确定性分析方法。利用双曲递减理论,基于某页岩气区块19口井的生产动态数据,建立每一口井的典型曲线,用P90,P50和P10表示典型曲线的实现概率,提出了页岩气产量递减典型曲线的不确定性分析方法。利用该方法得到该区块P90,P50和P10典型曲线参数,计算的最终可采储量分别为0.26×108,0.91×108和2.11×108 m3,而采用确定性方法得到的最终可采储量为1.01×108 m3。结果表明,确定性分析方法得到的典型曲线较接近于P50典型曲线。利用不确定分析方法评价页岩气产量递减典型曲线,可以为产量评价风险提供参考,指导开发方案设计和优化。   相似文献   

2.
随着川南页岩气勘探开发快速上产,威远页岩气开发不断深入,需要井间加密提高动用储量,利用现有生产井对规划的加密井进行最终可采储量(EUR)评价成为现实问题之一。应用现代产量递减分析方法评价了威远成熟区生产井EUR并建立其概率分布,应用概率法评价规划加密井EUR,认为从单井EUR统计规律来看威远页岩气开发已经进入成熟阶段,可在威远区块使用概率法开展EUR类比,评估加密井EUR;采用概率法评价W204井区加密井的EUR目标风险和开发风险较小,表明井数越多EUR不确定性越小;在页岩气开发成熟阶段,使用概率法可以更加可靠地预测单井EUR和降低项目不确定性风险。利用概率法评价加密井EUR和气田EUR的结果和方法可以为其他类似地区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页岩气可采储量的大小与工程因素密切相关。为探讨工程因素对页岩气可采储量的影响,发挥关键工程因素作用,以中国涪陵页岩气为例,在对页岩气井工程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页岩气井水平段长度、压裂液量、压裂段数、支撑剂量等工程因素对页岩气可采储量的影响,得出各因素与可采储量间的相关性以及表征工程因素的水平段长度、距断层距离以及钻井垂深三个相关度高又相互独立性强的工程因素。地质参数相差不大时,工程因素是决定页岩气单井可采储量的关键,应充分发挥工程因素对可采储量的重要作用。在对各工程参数进行单因素评价的基础上,采用表征工程因素的综合参数因子,建立了工程参数与单井可采储量的定量化表征预测模型,为页岩气开发过程中把握关键工程因素、借鉴相关经验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我国页岩气资源可采储量位列全球第一,达到36.1×1012m3,与陆上常规天然气资源量相当,发展潜力巨大.近年来,我国政府非常重视页岩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页岩气勘探开发的步伐不断加快.利用SWOT矩阵分析方法,在对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外部环境中存在的机会、威胁以及内部条件的优势、劣势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实现页岩气规模开发的时间不长,页岩气最终可采量(EUR)评估方法研究尚处于不断积累和完善的阶段,尤其是评估准确度较高的概率法应用还不普遍。为此,在分析评价页岩气EUR评估方法的基础上,应用改进双曲递减模型预测了北美某成熟页岩气区块内在产井的EUR并建立其概率分布,基于上述结果应用概率法模拟新井的未开发EUR,并分4种情形(目标概率、项目风险、项目对比、更合理的EUR评估)对概率法的合理使用及其应用效果进行了详细阐述。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页岩气开发项目的推进,生产井数的增加、开采技术的成熟,概率法所需的具有合理置信度水平的类比井组可以建立起来,为应用概率法评估未开发EUR奠定了基础;(2)页岩气项目未开发EUR在部分程度上受总井数的影响,未来钻井数量减少会增加未开发EUR的不确定性,相反钻井数量增加则可以减少未开发EUR的不确定性;(3)概率法具备定量描述不同级别未开发EUR的可能性,定量反映项目存在的不确定性和风险,通过对不同项目的不确定性及风险进行对比,可以为项目的鉴别和决策提供依据。结论认为,随着页岩气生产井数的增加和开采技术的成熟,采用概率法对页岩气项目未开发EUR进行评估是更为合理可靠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正>页岩储气量少、产量低、投入高,环境伤害风险大等特征决定着寻找"页岩气甜点"是极奢侈的事,若政府再以政治力强行推进"大会战",必将使页岩气的商业风险转嫁给社会或全体纳税人。由于雾霾天气已演变成全国亟待解决的政治问题,再加上美国"页岩气革命"成果被扩大到即将"能源独立"的高度,于是,"全民"笃信美国EIA为中国划定的页岩气技术可采储量,智库更是力主开发国内页岩气。与此同时,2008年金融危机后超发的4万亿元货币又急需寻找去处,以  相似文献   

7.
目前,页岩气压后返排闷井时间与油嘴制度主要依靠经验来确定,缺乏科学和系统的理论依据。为了实现页岩气的效益开发,选取长宁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藏H36平台9口已开发的水平井进行分析,对3口控压返排井进行压后返排优化模型评估。结果表明:实际与理论的返排结果在闷井时间及油嘴制度方面存在差异,最终可采储量存在5%~10%的潜力提升空间,建议采用返排优化模型来确定合理闷井时间以及油嘴制度,从而提高单井阶段最终可采储量及平台井整体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8.
页岩气是蕴藏于页岩层可供开采的天然气资源,中国的页岩气可采储量居世界第一。页岩气的形成和富集有着自身独特的特点,往往分布在盆地内厚度较大、分布广的页岩烃源岩地层中。较常规天然气相比,页岩气开发具有开采寿命长和生产周期长的优点,大部分产气页岩分布范围广、厚度大,且普遍含气,这使得页岩气井能够长期地以稳定的速率产气。  相似文献   

9.
陕北斜坡构造带发育陆相页岩,部分页岩气开发井已经投产,但针对页岩气排烃方式、赋存过程的研究仍较薄弱,对页岩气储量的估算还存在不确定性。这些问题的解决有助于认识资源潜力、降低勘探风险。基于页岩气解析实验可以获得气体化学组成和碳同位素组成数据,其不仅为页岩气的成因研究及形成过程研究提供基础信息,还能解决上述地质机理及储量计算的问题。研究表明,研究区页岩气属于典型的油型气;页岩的吸附作用具有选择性,页岩优先吸附重烃气体和具13 C的甲烷分子;页岩气的初次运移遵循小分子组分优先运移的规律;研究区页岩气的地质赋存过程为先吸附再溶解后游离。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页岩气在国内备受重视,但由于不熟悉或遵循页岩气勘探开发特征与程序,致使目前一些地区的页岩气开采工作未达到预期效果。为此,通过对页岩气勘探开发基本特征的梳理,讨论了页岩气勘探开发各阶段所需完成的目标和任务,以及在各决策点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以期降低勘探决策风险,提高成功率。研究结果认为:①页岩气藏特征与常规气藏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其勘探开发方式也迥异,前者具有投资大、风险高、投资回报期长等特点;②页岩气勘探开发工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为降低投资风险,必须严格遵循勘探开发的基本程序;③一个完整的页岩气勘探开发程序可以大致划分为选区评价、勘探评价、先导试验和开发生产等4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目标与任务,勘探开发步骤可以加快,但程序不可逾越;④大批量的水平井钻井及大规模的压裂增产改造,导致页岩气开采成本极高,如何降本增效成为页岩气产业可持续稳步发展的关键;⑤为降低页岩气开采巨大的投资风险,需要在不同的勘探开发阶段进行多期次的投资决策;⑥采用“滚动开发”的模式,可以有效地控制页岩气开发的成本和风险,实现页岩气资源的规模效益开发。  相似文献   

11.
四川盆地涪陵海相页岩气区具有不同于北美页岩气区的地质条件,很难直接采用北美大规模、高密度、连片化布井的开发模式.针对四川盆地涪陵页岩气田下部气层一次井网开发后剩余资源精细刻画难度大、剩余资源动用率低和提高老井最终技术可采储量(EUR)技术不完善等难题,提出了适用于涪陵海相页岩气立体开发特点的地质工程一体化思路.在页岩气...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页岩气工业的发展和大量页岩气井的投产,如何有效地预测页岩气井的产量和可采储量已成为油气藏工程的重要课题,也是页岩气资源的生产和管理部门极为关心的问题.由于页岩气是以吸附状态和自由状态分别储存于超致密页岩基质和次生裂缝系统中,而页岩气井在钻井、完井、测井和压裂过程中受到泥浆的多次污染.因此,投产后的页岩气井表现出...  相似文献   

13.
压裂后产量快速降低是页岩气井生产的典型特征,不施加干预措施很难实现经济开发。为页岩气井优选合理的人工举升工艺,排出井筒积液,稳定页岩气井产量,提高单井可采储量,是页岩气藏高效开发的核心工作之一。调研了常规人工举升工艺在北美页岩气产区的应用情况,分析了各项技术应用的限制因素和存在的不足;针对页岩气井寿命周期内的压裂液返排、处理段塞流、前期及后期生产特征,总结出了页岩气井不同生产阶段人工举升工艺的优选方案,并阐述了应考虑的影响因素和注意事项;最后,介绍了两种页岩气井增压增产新技术的工艺原理和应用效果。该研究可以为国内页岩气田的经济高效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基于试验设计的概率体积法在页岩气储量计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率体积法是目前比较理想的页岩气储量评估方法。以涪陵页岩气田×井区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下部地层为例,采用随机建模技术建立了工区的三维地质模型。对影响页岩气储量计算的5类不确定性参数进行分析,设置了各个参数的悲观、可能及乐观3个水平。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设计了18组模拟方案,分别对其进行计算,用直观和方差分析方法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并对影响页岩气储量的不确定性参数进行了定量评价,最终得到页岩气的储量概率分布。该方法减少了模拟计算时间,提高了评价效率。  相似文献   

15.
在勘探开发程度较低的页岩气区块,可采系数标定成为区块开展页岩气可采资源量评价工作的重要方法,然而国内目前尚未对页岩气可采系数标定进行系统研究。为填补国内页岩气可采系数标定研究的技术缺失,以延长油气区页岩气区块作为研究对象,结合研究区当前勘探特征,综合选取出3种适用于当前页岩气勘探程度的页岩气标定方法(类比法、参数加权法和等温吸附法),根据3种方法在实际区块的可靠度分析进行特尔菲加权,获取区块准确的页岩气可采系数,最终探究出适合页岩气低勘探程度条件的区块可采系数标定方法。应用延长油气区页岩气勘探成果和认识对页岩气可采系数标定方法进行了实际应用,最终得到延长油气区页岩气中生界可采系数为0.132,上古生界可采系数为0.201。该方法对延长油气区页岩气的深入勘探开发具有指导作用,同时可为国内类似页岩气区块的可采资源量评价研究提供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16.
页岩气开发综合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仁金  汪振杰 《天然气工业》2014,34(12):135-141
美国页岩气商业化开发的成功,鼓舞和带动了我国页岩气产业的发展。中国"十二五"规划中对页岩气开发颁布了相关促进政策,但就美国的经验来看,页岩气开发会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而我国尚未就这些影响形成统一规范的评价方法体系。综合环境是自然生态环境和外部宏观环境的总称。为此,从综合环境影响的角度,开展了构建页岩气开发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及评价确权、建模研究:首先深入分析了页岩气开发流程和环境影响特点,根据页岩气开发项目的特点比较筛选和改进了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其次构建了我国页岩气开发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和评价模型,进而采用相关矩阵法评价页岩气开发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采用改进最优值距离法评价页岩气开发对宏观环境的影响,并就这两类环境的不同状态分别编制评价模型;最后在综合环境中将两个分指数代入环境评价总模型,从而得出环境影响评价的数值结果。该模型可用于页岩气开发项目对环境有无影响及影响前后比较评价,也可以用于不同项目之间的横向比较。  相似文献   

17.
涪陵页岩气田虽已取得巨大成功,但随着气田开发进入递减期,单井产量逐年递减,因此需寻找新的增产阵地。以四川盆地焦石坝地区龙马溪组一段上部为研究对象,在有机地球化学、全岩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岩心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上部气层整体为Ⅱ类页岩储层,具有较优的地质条件。此外通过微地震监测等手段发现,下部气层井压裂形成的有效裂缝大部分未向上延伸至上部气层;上部气层井投产前地层压力比同期邻井的实测地层压力高21.03MPa,也证实上、下部气层未沟通,上部气层可单独开发。对上部气层评价井进行生产动态分析,计算单井技术可采储量,均达到较高的技术可采储量,具有良好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8.
页岩气作为非常规气藏,储量评估结果受地质特征和工程因素的双重影响。已开发区在产井的单井最终可采储量(EUR)通常根据产量递减规律直接评估。北美页岩气勘探开发实践表明,同一地质区带内,在相似的钻完井技术条件下,不同年度完钻井的单井最终可采储量的统计分布具有可重复性,其累积概率曲线通常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因此,可以选取生产时间较长、评估结果较为准确的在产井作为类比井,分析其单井最终可采储量的统计分布规律,用于类比评估未开发区单井最终可采储量。实际工作中,需要根据已开发区的非均质性(P10/P90),结合地质特征与工程因素的差异将在产井划分为不同区带,建立不同分区的单井最终可采储量概率统计分布图版,类比评估与在产井相邻的、钻完井技术条件相似的未开发区单井最终可采储量。未开发区单井最终可采储量取值方法包括Swanson法、P^法和修正系数法等,各种取值方法应用条件有差异,应根据勘探开发进展和认识程度合理选值,为项目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9.
页岩气水平井工厂化作业造价确定与控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司光  林好宾  丁丹红  刘海  李杲 《天然气工业》2013,33(12):163-167
中国页岩气开发即将进入“工厂化”作业时代,但现行钻井、压裂工程计价方法与“工厂化”作业模式不匹配,造价方法与管理水平相脱节,不利于进行合理的项目评价和投资决策。为此,从工程造价的角度分析了页岩气水平井“工厂化”作业的6个优点:减少井场占地、缩短建井周期、循环利用钻井液、提高压裂设备利用率、重复利用水资源、提高压裂设备配件材料利用率。进而提出了适应“工厂化”作业模式下的钻井、压裂计价方法:钻井作业按钻机类型以“量价分离”的形式分开次计费,压裂作业按不同阶段设备工作时间和相应台时费单价计费。同时针对“工厂化”作业对当前钻井系统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所提出的挑战,指出了控制页岩气水平井工程造价的5项对策和措施:加快页岩气水平井“工厂化”作业示范区建设、持续开展技术攻关、优化钻井工艺技术、科学制订计价标准和计价规则、优化井组部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