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研究了两类作用机制完全相反的昆虫生长调节剂(IGR)氟铃脲和抑食肌、米满单用或混用对棉铃虫中毒症状、毒性及作用方式。供试3龄幼虫经氟铃脲点滴处理后,逐渐表现出活动缓慢、反应迟钝、取食减少,最终死亡。共试了龄幼虫经抑食处理后,先也表现为行为与取食减缓,最终死亡的现象。两种药刺混合处理后,部分试虫则表现抑食肼中毒症状,少量个体出现两种症状混合现象。氟铃脲对棉铃虫3龄幼虫的LD50战值(点滴法)和对棉铃虫l龄幼虫的I‰值(叶片法)分别为0.7434μgai./头和2.0592mg/L,表现出很强的触杀作用和胃毒作用:米满对棉铃虫l龄幼虫的LC50值为25.2576mg/L,胃毒作用也较强,但抑食肼对棉铃虫3龄幼虫的LC50值超过39.3633μgai./头,触杀毒力很弱。氟铃脲与米满混合处理后,对棉铃虫的作用以相互独立作用为主,但氟铃脲1mg/L加米满5m/L则呈现增效作用趋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氟铃脲对棉铃虫的毒性机制,为苯甲酰基脲类农药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以及新农药的研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棉铃虫为材料,研究了氟铃脲对棉铃虫的杀虫活性,探讨氟铃脲处理后对棉铃虫几丁质含量和几丁质酶活性的影响,并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研究了氟铃脲对几丁质酶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供试棉铃虫3龄幼虫经氟铃脲直接浸渍处理后,逐渐表现出反应迟钝、非正常蜕皮以及表皮发育异常等中毒症状,最终畸形死亡。氟铃脲处理后96h的LC50值为226.43mg/L,表现出较强的触杀作用以及致畸活性。用氟铃脲120和240mg/L处理72h后棉铃虫3龄幼虫几丁质含量显著降低,并且120mg/L氟铃脲处理72h后显著激活了试虫几丁质酶活性,而亚致死质量浓度(60mg/L)诱导棉铃虫体内几丁质酶活性需要较长的作用时间。实时定量PCR结果表明,氟铃脲(60mg/L)处理后显著抑制了棉铃虫幼虫几丁质酶基因的表达水平。【结论】氟铃脲对棉铃虫具有较强的毒性作用,能够降低棉铃虫虫体几丁质含量,激活棉铃虫几丁质酶活性,几丁质酶的变化可能与氟铃脲对棉铃虫的毒性有关。  相似文献   

3.
抑食肼对棉铃虫1、2龄幼虫拒食生物活性很强,平均拒食率为88%和83%,对5龄幼虫基本无拒食作用。抑食肼与灭幼脲对菜青虫4龄幼虫有很好的触杀作用,还研究了棉铃虫幼虫取食肼后中肠的组织学病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 系统测定和分析苯甲酰基脲类杀虫剂对绿盲蝽的生物活性。【方法】 采用点滴法、浸渍法和食料混药法测定苯甲酰基脲类杀虫剂对绿盲蝽的室内生物活性,分析观察和触药时间对其活性的影响。【结果】 供试苯甲酰基脲类杀虫剂氟铃脲、氟啶脲和杀铃脲对绿盲蝽均具有一定的胃毒作用,氟铃脲和氟啶脲还具有较好的触杀活性。氟铃脲处理后1~4 d,随着时间延长,试虫死亡率逐渐增加,至第4 d后不再变化。试虫接触氟铃脲超过24 h后,随着触药时间的延长,最终死亡率保持稳定。【结论】 苯甲酰基脲类杀虫剂对绿盲蝽表现出较好的胃毒作用,氟铃脲和氟啶脲还表现出较强的触杀活性,但其活性明显受观察时间和试虫触药时间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抑太保,也叫氟啶脲、定虫隆,是日本石原产业株式会社研发生产的苯甲酰基脲类杀虫剂,以胃毒作用为主,兼有触杀作用,无内吸性。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几丁质合成,阻碍昆虫正常蜕皮,使卵的孵化、幼虫蜕皮以及蛹发育畸形,成虫羽化受阻。抑太保对害虫药效高,但作用速度较慢,幼虫接触药后不会很快死亡,  相似文献   

6.
不同药剂对棉铃虫幼虫毒力比较和田间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浸渍法分别测定溴虫腈等12种药剂对棉铃虫3龄及5龄幼虫的毒力,结果表明:溴虫腈、氟啶脲等药剂对甜菜夜蛾幼虫的毒力明显高于高效氯氰菊酯、丙溴磷、灭多威等药剂对棉铃虫幼虫的毒力,同时,作者还对12种药剂分别稀释1000倍对棉铃虫5龄幼虫不同的时间的毒力进行了观察,除常规化学农药出现中毒现象较快外,溴虫腈、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也表现较快中毒症状,田间药效试验进一步验证了上述观点。  相似文献   

7.
苦皮藤毒杀成分对昆虫的选择毒杀作用及其机械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测结果表明,苦皮藤毒杀成分苦皮藤素V若被试虫摄入消化道(胃毒处理),则在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和粘虫Mythimna separata幼虫之间有明显的选择毒杀作用:对小地老虎4龄幼虫,即使给予高达10.5mg/g的剂量,试虫也不表现任何中毒症状,而对粘虫4龄幼虫,仅给予37.6ug/g的剂量,试虫就表现失水、死亡。若直接将苦皮藤素V注入试虫血淋巴,则小地老虎和粘虫4龄幼虫都表现  相似文献   

8.
4种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虫剂对家蚕的毒性与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食下毒叶法测定了阿维菌素、氟虫腈、甲氧虫酰肼和氟铃脲对家蚕的毒性。结果表明,阿维菌素(8d)、甲氧虫酰肼(8d)和氟铃脲(6d)对家蚕的LC50〈0.5mg/kg桑叶,属剧毒级,田间施药浓度/LC50远远大于10,对家蚕具有极高的风险性;氟虫腈(4d)对家蚕LC50为2.3341mg/kg桑叶,0.5〈LC50≤20,属高毒级,田间施药浓度,LC50值为13-32,也达到极高风险性等级。  相似文献   

9.
甜菜夜蛾颗粒体病毒毒力的生物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甜菜夜蛾2—3龄幼虫为供试虫,对国内外首次发现的甜菜夜蛾颗粒体病毒(Laphygmaexiguegranylosisvirus,LeGV)进行了生物测定.在23—25℃相对湿度70%—80%下其样品死亡机率值与浓度对数值的回归方程是y=0.45x+3.76(r=0.99),LC50=572.4颗粒体·mL-1,LC50的95%置信区为158—2084颗粒体·mL-1.甜菜夜蛾不同龄期幼虫对LeGV的敏感性不同,初孵幼虫敏感性最强,2、3龄次之,4龄幼虫极不敏感.此外,贮藏期温度对LeGV感染力的影响也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Bt氟铃脲复配剂抑虫琳的杀虫特性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Bt氟铃脲复配剂抑虫琳对甜菜夜蛾的LC50为2.73mg/kg,与5%抑太保的2 .14mg/kg相近。田间平均防效抑虫琳为84.98%,抑太保为68.42%差异不显著。对小菜蛾,而抑太保仅58.90%。抑虫琳低毒安全,对大鼠经口LD50〉5000mg/kg,对蔬菜也不产生药害,是高效、低毒、安全性良好的无公害农药。  相似文献   

11.
叶片残留法测定结果表明,取食芥蓝(BrassicaalboglograBailey)白菜(BcompestrisL.ssp.chinensis(L.)Markinovar.communisTsenetLee),菜心(B.campestrisL.ssp.chinensisutilisTsenetLee),萝卜(RaphanussatiumvL.)的3,5龄菜粉蝶幼虫均对抑食腊的敏感性差异较大,LC5  相似文献   

12.
通过生物测定方法比较了棉铃虫敏感品系对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和40%甲·甲·氯乳油两种药剂的毒力反应,结果表明,两者的LC50分别为18.5643mg·kg-1,11.6494mg·kg-1,LC50比值达到1.594,即40%甲·甲·氯乳油对棉铃虫敏感品系的毒力要高于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了望江棉区棉铃虫的抗性。[方法]采用点滴法和浸叶法分别测定了望江棉区棉铃虫对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和90%灭多威悬浮颗粒的抗性水平。[结果]监测结果表明:望江棉区棉铃虫种群对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已达到中抗水平,对90%灭多威悬浮颗粒已降为低抗水平,抗性倍数分别为10.71倍和1.18倍,其LD50和LC50分别为0.063 2μg/头和115.772 8 mg/ml。[结论]为进一步作好棉铃虫的抗性治理及防治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许禔森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3):5505-5506
[目的]研究苏云金芽孢杆菌LY30菌株对棉铃虫的毒性作用。[方法]初步比较LY30和HD-1菌株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并采用生物测定的方法,比较它们对棉铃虫初孵、二龄、三龄幼虫的毒效差异。[结果]LY30属于H3a3b3c血清型、kurstaki亚种,主要由135、65kD2种蛋白成分组成,在菌株生长形态、发酵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方面与生产菌株HD-1差别不大。LY30菌株发酵液对棉铃虫初孵、二龄、三龄幼虫的LC50分别为0.32、0.62、2.58μl/ml。[结论]LY30菌株对棉铃虫三龄以下的幼虫具有高毒力。  相似文献   

15.
甲氨基阿维菌素与阿维菌素对5种农业害虫的毒力测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浸渍法、饲料混药法和药膜法分别测定了甲氨基阿维菌素与阿维菌素对棉铃虫、杂拟谷盗、斑潜蝇、棉红蜘蛛、蚜虫等 5种重要农业害虫的毒力。结果表明 :甲氨基阿维菌素对棉铃虫的毒力均高于阿维菌素。饲料混药法测定 ,甲氨基阿维菌素对菊酯类杀虫剂敏感的棉铃虫毒力分别是阿维菌素的 2 .0 (初孵幼虫 )、3.6(三龄幼虫 )和 8.4(四龄幼虫 )倍 (LC50 比 ) ;浸渍法测定 ,甲氨基阿维菌素分别是阿维菌素的 78.5 (卵 )、2 5 .9(二龄幼虫 )和 3.7(三龄幼虫 )倍。甲氨基阿维菌素对菊酯类抗性棉铃虫毒力分别是阿维菌素的 2 5 .5 (二龄幼虫 )和 3.9倍 (三龄幼虫 )。甲氨基阿维菌素对蚜虫、斑潜蝇幼虫、棉红蜘蛛的毒力分别是阿维菌素的 1 .9(甘蓝蚜 )、2 .4(棉蚜 )、2 .7(桃蚜 )、5 .7(斑潜蝇幼虫 )和 3.6(棉红蜘蛛 )倍。阿维菌素对斑潜蝇成虫触杀毒力是甲氨基阿维菌素的 37.1倍。甲氨基阿维菌素对杂拟谷盗毒力高于阿维菌素 ,但二者都没有辛硫磷效果好  相似文献   

16.
雷公藤总生物碱分离及杀虫活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提取、分离了雷公藤 (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根皮中总生物碱 ,并对其杀虫活性和作用方式进行了系统的生物测定。结果表明 ,雷公藤总生物碱对 5龄菜青虫有很强的麻醉、拒食和毒杀作用 ;拒食中浓度AFC5 0 为 2 75 .5 3m g/L,毒杀中浓度 L C5 0 为 77.86 m g/L,麻醉中量 ND5 0 为 2 .2 9μg/g;雷公藤总生物碱无触杀和熏蒸作用。试虫中毒症状主要为幼虫表皮出现黑斑 ,形成黑斑部分不能脱去旧表皮 ,最终死亡  相似文献   

17.
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证明,西维因对抗性棉蚜和棉铃虫有较好防效,其对棉铃虫的LD0为1.7502μg/头,较对照药剂甲胺磷、马拉硫磷和氯氰菊酯的毒力弱;对棉蚜的LD50为0.3094μg/头,较对照药剂的毒力强,田间防治棉蚜及在陕西、河北两地对棉铃虫的药效均在60%以上,同对照药剂的药效相当。  相似文献   

18.
6种杀虫剂对绿盲蝽3龄若虫的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出防治绿盲蝽的有效药剂,指导田间施药,采用试管药膜法,测定了6种杀虫剂对绿盲蝽3龄若虫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阿维菌素、氟氯氰菊酯、吡虫啉、啶虫脒、螺虫乙酯和高效氯氰菊酯对绿盲蝽3龄若虫的LC50值,药剂处理24 h后,分别为8.19、10.39、19.96、25.30、25.77、28.17 mg/L;药剂处理48 h后,分别为3.64、5.86、10.39、17.57、15.93、12.21 mg/L。可见,阿维菌素对绿盲蝽毒力最高,氟氯氰菊酯次之,吡虫啉、啶虫脒、高效氯氰菊酯和螺虫乙酯毒力较低。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吡虫啉与抑食肼对蚯蚓的急性毒性、生化毒性及对精子形态的影响。急性毒性结果表明,上述两种杀虫剂在不同暴露系统中,显现不同的毒性效应。吡虫啉在浓度低于0.2mg/L、抑食肼低于25mg/L浓度范围内对蚯蚓纤维素酶活力有抑制作用。低浓度吡虫啉对蚯蚓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有抑制作用,高浓度吡虫啉和抑食肼则有促进作用。两种杀虫剂对蚯蚓精子形态均有不同程度影响  相似文献   

20.
何海  朱燕  刘宁  晁群芳  刘小宁 《新疆农业科学》2012,49(12):2254-2262
[目的]研究新疆一枝蒿提取物黄酮及萜类提取物对棉铃虫解毒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的影响,探明外源有毒物质对该解毒酶表达规律的影响,阐明棉铃虫与植物次生物质相互作用的机制,为发展新型无公害植物源农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新疆一枝蒿中分离提纯黄酮与萜类提取物,以室内饲养棉铃虫(3龄幼虫)为对象,利用生物测定、实时荧光定量PCR及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分别测定新疆一枝蒿中黄酮与萜类提取物对棉铃虫的毒杀效果及其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上对GST表达的影响.[结果]黄酮和萜类提取物对棉铃虫3龄幼虫在24 h时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是21.4和4.1 mg/100 g,在48 h时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是19.3和3.1 mg/100 g;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GST在mRNA水平的表达量受到诱导,时间效应为当黄酮和萜类提取物浓度分别为20和2 mg/100 g时,GST在12 h时能够被两种物质显著诱导表达,而在24 h时表达受到抑制;浓度效应为在18h时,黄酮和萜类提取物浓度分别为20和2 mg/100 g时显著诱导GST的表达,而在40和4 mg/100 g时抑制GST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结果表明,萜类和黄酮在时间和浓度效应上都能显著诱导GST蛋白表达,并且蛋白水平在时间与浓度效应中的表达趋势与mRNA水平相类似.[结论]GST对外源物质新疆一枝蒿的黄酮提取物和萜类提取物存在积极响应,低浓度或短时间内黄酮和萜类均能诱导GST的过表达,从而化解外源毒性,而浓度过高或时间过长则抑制其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