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杜俊杰 《中外医疗》2010,29(16):92-92
目的通过临床应用观察下颌联冠式斜面导板矫治器在乳前牙反合矫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例乳前牙反合患者,戴用下颌联冠式斜面导板矫治器1~3个月疗效观察,对其解除乳前牙反合所需时间及复发人数来评价下颌联冠式斜面导板矫治器在乳前牙反合矫治中的疗效。结果 1个月内解除反合5例,1.5个月内解除反合5例,2个月内解除反合4例,3个月内解除反颌6例,3个月后复查1例复发,可能与不良习惯未破除有关。结论下颌联冠式斜面导板矫治器在乳前牙反合矫治中临床疗效是可靠的,为乳恒牙的正常替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徐玉香 《中外医疗》2011,30(4):11-11,13
目的分析上颌斜面导板矫治安氏Ⅱ1类错(牙合)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应用上颌固定斜面导板配合直丝弓矫治器矫治27例下颌后缩型安氏Ⅱ1类错(牙合)患者,治疗前后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测量并作统计分析。结果下颌升支长、下颌体长、下颌综合长度、前下面高、SNB角等较治疗前增加。ANB、OJ(覆盖)等较治疗前减少,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上颌固定斜面导板配合直丝弓矫治恒牙列早期下颌后缩型安氏Ⅱ错(牙合)覆盖、覆(牙合)减少,下颌后缩的面型、(牙合)关系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3.
李刚 《微创医学》2006,25(4):651-652
目的 探讨下颌联冠斜面导板配合咀嚼肌静力训练矫治前牙反深覆(牙合)的疗效.方法 通过临床观察21例前牙反深覆(牙合)患者用下颌联冠斜面导板配合咀嚼肌静力训练矫治的情况.结果 用下颌联冠斜面导板配合咀嚼肌静力训练将牙齿向唇侧移动很有效,6~10岁的儿童对斜面导板有较好的忍受性.结论 下颌联冠斜面导板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功能性矫治器,配合咀嚼肌静力训练治疗前牙反深覆(牙合)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4.
李刚 《医学文选》2006,25(4):651-652
目的探讨下颌联冠斜面导板配合咀嚼肌静力训练矫治前牙反深覆[牙合]的疗效。方法通过临床观察21例前牙反深覆[牙合]患者用下颌联冠斜面导板配合咀嚼肌静力训练矫治的情况。结果用下颌联冠斜面导板配合咀嚼肌静力训练将牙齿向唇侧移动很有效,6-10岁的儿童对斜面导板有较好的忍受性。结论下颌联冠斜面导板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功能性矫治器,配合咀嚼肌静力训练治疗前牙反深覆[牙合]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5.
采用上颌前方牵引矫治器牵引上颌骨向前移动,矫治25例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患儿。结果所有患儿前牙反牙合解除,磨牙关系中性,面形得到明显改善。疗程5~9个月,平均7.6个月。颌骨矢状方向A点明显前移,SNA角增大,ANB角增大,上颌骨明显前移,上颌骨长度增加。下颌稍有顺时针旋转。提示上颌前方牵引是矫治儿童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斜面导板在固定矫治下颌后缩型安氏Ⅱ类错牙合的临床效果。方法24例下颌后缩型安氏Ⅱ类错牙合采用直丝弓矫治并结合使用斜面导板解除患者的深覆牙合、深覆盖,对治疗前后进行头影测量分析。结果24例均取得满意效果,下颌前移基本到位,磨牙都达到中性关系,咬牙合关系良好,下颌后缩面形改善显著,覆牙合覆盖正常,前牙覆牙合减少3.4 mm,覆盖减少4.9 mm,SNA变化不大,SNB增加2.6°,ANB减少2.8°,MP-FH增加2.9°,NP-FH增加2.2°,软组织侧貌明显改善。结论直丝弓矫治器和斜面导板二者联合治疗下颌后缩型安氏Ⅱ类错牙合快速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董建勋 《海南医学》2010,21(7):93-94
目的总结前方牵引矫治器矫治恒牙早期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正畸门诊14例恒牙早期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要求矫治的患者,使用前方牵引器进行矫治。分别拍摄术前、术后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14例患者均经6—9个月(平均7.8个月)的前方牵引矫治治疗。Ⅲ类错[牙合]畸形纠正,A点前移,上、下颌骨间不调改正,侧貌改善明显。结论恒牙早期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应用前方牵引可促进上颌发育、前移,抑制下颌向前方生长,能有效改善患者侧貌外形。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直丝弓矫治器治疗安氏Ⅲ类错[牙合]前后硬组织的变化。方法:采用直丝弓(SWA)矫治器对21例处于恒牙初期的安氏Ⅲ类错铪畸形患者进行治疗。结果:21例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经过1年~20个月的临床矫治后,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结论:通过治疗前后的头影测量数据对照分析表明:(1)直丝弓矫冶器适用于恒牙初期的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治疗;(2)直丝弓矫治器可以在三雄空闻有效的移动牙齿,改善前牙覆[牙合]覆盖关系;(3)直丝弓矫治器配合Ⅲ类颌间牵引可抑制下颌的生长发育,改变上下颌骨的相对位置关系;(4)直丝弓矫治器虽为高效能矫治器,但作用有一定限度,对Ⅲ类错耠畸形严重且年龄较大者应采用外科正畸予以矫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下颌联冠斜面导板配合咀嚼肌静力训练矫治前牙反深覆的疗效。方法通过临床观察21例前牙反深覆患者用下颌联冠斜面导板配合咀嚼肌静力训练矫治的情况。结果用下颌联冠斜面导板配合咀嚼肌静力训练将牙齿向唇侧移动很有效,6~10岁的儿童对斜面导板有较好的忍受性。结论下颌联冠斜面导板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功能性矫治器,配合咀嚼肌静力训练治疗前牙反深覆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上颌前方牵引矫治器牵引上颌骨向前移动,矫治25例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患儿.结果 所有患儿前牙反(牙合)解除,磨牙关系中性,面形得到明显改善.疗程5~9个月,平均7.6个月.颌骨矢状方向A点明显前移,SNA角增大,ANB角增大,上颌骨明显前移,上颌骨长度增加.下颌稍有顺时针旋转.提示上颌前方牵引是矫治儿童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在口腔科正畸治疗中 ,固定矫治器以矫治速度快 ,质量高为特点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对严重反牙合患者 ,单纯用固定矫治器效果不甚满意。作者对 2 1例患者采用了下颌后牙牙合垫与固定矫治器联合使用 ,快速解除了反牙合 ,缩短了疗程 ,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患者 2 1例 ,男性 9例 ,女性 12例 ,年龄 11~18岁 ,均为恒牙列 ,前牙反牙合 ,3 3拥挤 ,安氏I类 15例 ,安氏Ⅲ类 6例 ,2 1例患者均能在下颌后退位时前牙达对刃 ;且深反牙合在 5mm以上 ;其中上、下颌固定矫治器与下颌牙合垫联合应用 8例 ,上颌固定矫治器与下颌牙合垫联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改良FR-Ⅲ型矫治器对替牙期Ⅲ类错(牙合)的临床矫治效果.方法 使用改良FR-Ⅲ型矫治器对38例替牙期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进行矫治,对其治疗前后的头影测量进行分析评判.结果 矫治后所有患者上颌长度明显增加,上颌位置明显前移(P<0.01),反覆(牙合)、反覆盖解除,磨牙达到中性.结论 改良FR-Ⅲ型矫治器对替牙期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乳牙列前牙反牙合的上颌前方牵引矫形治疗,评估其效果。方法选择32例乳前牙反牙合患者,在上颌全牙弓粘接固定树脂矫治器,进行上颌前方牵引矫治治疗。结果 32例患者前牙反牙合解除,获得良好的前牙覆盖关系,疗效显著。结论上颌全牙列粘接固定树脂矫治器前方牵引矫治乳牙期安氏Ⅲ类错牙合,既能消除咬合干扰,又能实施上颌骨矫形治疗,是一种临床有效的矫治反牙合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安氏Ⅲ类错<牙合>伴牙列严重拥挤矫治的方法及设计.方法 选自我科安氏Ⅲ类错<牙合>伴严重拥挤病例共12例,男5例,女7例,平均年龄16.2岁.所有的病例分两步完成,第一步:上颌配戴<牙合>垫,下颌拔除34、44,采用标准直丝弓矫治技术解除下颌拥挤、反抬;第二步:上颌拔除14、24,同样采用标准直丝弓矫治技术解除上颌拥挤.结果 矫治时间为16~23月,平均为20月,矫治后患者牙列整齐,覆<牙合>覆盖正常,咬<牙合>关系良好,面部侧貌协调.结论 通过分步完成上下颌拔牙减数,首先可以解除前牙反<牙合>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利用功能性矫治器,方丝弓矫治技术治疗安氏Ⅲ类错[牙合]、并比较矫治前后软硬组织头影测量的变化。方法:对32例安氏Ⅲ类错[牙合]的恒牙列临界病例采用拔牙矫治,进行双期治疗。第一期利用功能性矫治器折制下颌骨生长,引导上颌骨正常生长;第二期采用方丝弓矫治技术,适当配合头帽、颏斗牵引限制下颌生长,直至达到前牙的覆盖,覆[牙合]正常。双两期相关的软硬组织进行X线头影测量。结果:利用功能性矫治器、方丝弓矫治器治疗安氏Ⅲ类错[牙合],使颌骨、牙齿、软组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结论:利用方丝弓矫治技术,选择合适的功能矫治器可以使恒牙列早期安氏Ⅲ类错[牙合]临界病例拔牙矫治获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前牙反(牙合)是临床常见的错颌畸形,可引起患者上颌骨发育受限,下颌骨发育过度,面形异常,影响美观.应用上颌"2×4"技术结合下颌联冠斜面导板矫治前牙反(牙合),优于以往上颌方丝弓矫治器联合下颌(牙合)垫矫治器,取得较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上颌前方牵引矫治器牵引上颌骨向前移动,矫治25例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患儿。结果所有患儿前牙反牙合解除,磨牙关系中性,面形得到明显改善。疗程5~9个月,平均7.6个月。颌骨矢状方向A点明显前移,SNA角增大,ANB角增大,上颌骨明显前移,上颌骨长度增加。下颌稍有顺时针旋转。提示上颌前方牵引是矫治儿童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上颌斜面导板配合直丝弓矫治器在Angle Ⅱ类2分类错中的矫治效果。方法:选取Angle Ⅱ类2分类患者12例,在不拔牙的情况下使用上颌斜面导板配合直丝弓矫治器对其矫治,治疗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在18±3个月完成治疗,治疗后下颌前移、建立了Ⅰ类磨牙关系,覆合覆盖正常,侧貌好。结论:上颌斜面导板配合直丝弓矫治对Angle Ⅱ类2分类错的非拔牙矫治疗效显著、疗程短。  相似文献   

19.
雷超好  黄镭 《广州医药》2006,37(4):52-53
目的 探讨一种活动性矫治器联合前牵矫治替牙期Angle Ⅲ类骨性前牙反合的临床效果及矫治器的评价.方法 应用改良箭头卡合垫口内固位、联合前牵引矫治替牙期骨性前牙反合15例,对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及头颅侧位片测量进行分析.结果 15例患者矫治5~12个月,前牙反覆合、反覆盖纠正、侧貌改善.结论 改良箭头卡合垫联合前牵是简便、有效的安氏Ⅲ类骨性错合治疗装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上颌固定斜面导板配合直丝弓矫正技术在安氏Ⅱ类错(牙合)矫正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18例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患者分别用上颌固定斜面导板配合直丝弓矫正技术和单纯直丝弓(牙合)间牵引矫正技术,比较由安氏Ⅱ类(牙合)关系转变为安氏Ⅰ类(牙合)关系的时间.结果 上颌固定斜面导板配合直丝弓矫正技术平均3个月时间,使咬(牙合)打开上下磨牙达接触,覆(牙合)覆盖减少,磨牙关系由安氏Ⅱ类(牙合)关系调整为安氏Ⅰ类(牙合)关系.对照组平均时间为5个月,二者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 上颌固定斜面导板配合直丝弓矫正技术临床疗效较好,能缩短矫正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