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2 毫秒
1.
目的:观察并对比单孔胸腔镜(VATS)、三孔胸腔镜(VATS)及腋下小切口开胸手术(SMT)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效果。方法156例自发性气胸患者病历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术式不同分为单孔VATS组66例,三孔VATS组58例,SMT组32例,比较各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手术指标及术后胸腔引流量、患者疼痛情况、肺复张情况及半年内复发情况等预后指标。结果 SMT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高于单孔VATS组与三孔VATS组( P<0.05),单孔VATS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明显高于三孔VATS组( P<0.05),而单孔VATS组操作时间则短于三孔VATS组( P<0.05)。 SMT组术后引流量mL、引流时间、疼痛评分、住院时间均明显高于单孔VATS组和三孔VATS组,单孔VATS组与三孔VATS组术后引流量与引流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但单孔VATS组疼痛评分(3.与住院时间则显著高于三孔VATS组(P<0.05)。三组在术后肺复张不全及持续漏气发生例数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随访半年内均无复发病例。结论SMT治疗自发性气胸较单孔VATS和三孔VATS术式创伤大、术后恢复慢;三孔VATS较单孔VATS组具有出血少、疼痛轻、住院时间短的优点,但治疗费用及对术者技术的要求较单孔VATS更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与传统三孔胸腔镜手术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微创外科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01至2016-10武警浙江总队嘉兴医院胸外科行手术治疗的127例NSCLC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单孔64例)及对照组(三孔63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胸数、淋巴结清扫个数、术后引流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疼痛程度及疼痛药物使用情况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个数、术后引流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中转开胸数8例,高于对照组3例(P<0.05)。观察组术后住院天数8.2 d、疼痛评分1.5分及镇痛药物使用时间2.8 d均低于对照组(10.3 d、3.3分及4.6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孔胸腔镜手术相比三孔胸腔镜可获得同样根治切除效果、安全可行,且术后恢复快,但手术操作难度高、风险大,建议初学者先应用三孔胸腔镜进行手术,逐渐减少切口,直至单孔胸腔镜下手术。  相似文献   

3.
张弘广 《武警医学》2018,29(5):441-444
 目的 比较单孔胸腔镜和多孔胸腔镜肺癌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08至2017-10收治的肺癌患者132例,分为单孔组和多孔组。单孔组采取腋中线第5肋间约3 cm切口完成手术操作。多孔组则方便完成手术,不限操作孔数目。通过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估疼痛来比较术后疼痛。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单孔组手术时间多于多孔胸腔镜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后引流量、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第1天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单孔组术后第3、5、7天的VAS评分(3.91±0.39,3.04±0.13,1.53±0.09)低于多孔组(5.78±0.48,4.41±0.19,2.72±0.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孔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2.2%)和多孔组(21.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单孔胸腔镜术后疼痛缓解更快,利于术后恢复。术后并发症的控制和淋巴结清扫能达到相同的临床效果。手术时间长,需要熟练配合来减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单孔法与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疗效。方法 2013-01至2013-12我院按单孔法手术适应证收治胆囊良性疾病68例,按患者意愿分组后分别行经脐单孔多通道法(n=36)和三孔法(n=3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取胆囊时间、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进食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术后切口满意度,以及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结果 单孔法组有4例因胆囊三角解剖困难改行三孔法完成手术,其余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并发症发生,无中转开腹手术。两组在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进食时间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其他指标方面,单孔法和三孔法手术时间分别为(50.7±25.4)min和(25.4±8.5)min,疼痛评分分别为 (1.2±0.5)分和(2.7±0.6)分,术后切口满意度分别为(4.4±0.6)分和(3.1±0.8)分,住院费用分别为(6998.9±489.7)元和(8013.4±229.6)元,两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常规器械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一种疼痛轻、美容效果确切、经济和安全可行的手术方法,但操作相对困难,需具备相当的技术条件及选择合适的病例进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 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根治术在治疗早期肺癌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方法 将在2016年手术的51例早期肺癌患者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随机分为26例单孔组(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和25例双孔组(双操作孔胸腔镜手术),将两组患者围术期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分析.结果 单孔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时间、引流量、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和疼痛NRS评分等围术期情况明显好于双孔组(P<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单孔组少于双孔组(P<0.04).结论 单孔操作与双孔操作电视胸腔镜均是治疗早期肺癌的有效术式,但单孔电视胸腔镜手术时间短,创口小,患者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单孔电视胸腔镜(video 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肺切除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2016年8月,在海军总医院胸外科实施单孔VATS肺切除术168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和外科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完成单孔VATS肺切除术150例,手术时间35~340(125.7±61.5)min,出血量10~800 mL;术后胸管留置时间0~10(3.3±2.5)d;术后住院时间2~35(5.6±3.4)d。中转为多孔胸腔镜或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18例。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根据术后并发症Clavien Dindo系统分级标准,Ⅱ级6例、Ⅲa级10例、Ⅲb级1例、Ⅳ级2例。结论单孔VATS肺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法,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的优点,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细胞角蛋白19片段(CA21-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福州肺科医院自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80例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单孔组(n=38)与三孔组(n=42)。单孔组行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三孔组行传统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TGF-α、CA21-1、EGFR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单孔组术中出血量、引流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三孔组(P <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TGF-α、CA21-1及EGFR均显著降低,且单孔组显著低于三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单孔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 3%(2/38),显著低于三孔组的28. 6%(12/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可有效治疗NSCLC,减轻患者术后疼痛,调节免疫功能,降低TGF-α、CA21-1、EGFR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双侧乳晕入路腔镜下治疗良性甲状腺疾病的手术效果和优势.方法 选取在我院行双侧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患者165例为观察组,另选行传统开放手术甲状腺切除术患者162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血清IL-6和TNF-α水平、术后并发症、患者对美容效果满意度等.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50.3±10.4) vs (100.7±20.6) ml],术后IL-6 [(21.45±1.42)pg/ml vs(36.36± l.45)pg/ml]和TNF-α[(26.58±1.62)pg/ml vs (35.51±1.53)pg/ml] 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美容效果满意度(8.9±0.8)高于对照组(4.2±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侧乳晕入路腔镜下甲状腺手术术中出血量较少,创伤小,美容效果优于开放手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单操作孔与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自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96例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成单操作孔胸腔镜组(n=46)和三孔胸腔镜组(n=50)。观察并记录患者围术期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胸腔引流量和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单操作孔组的手术时间为(133.58±22.87)min,术中出血量为(192.38±30.27)ml,淋巴结清扫个数为(13.42±1.42)个,术后总引流量为(544.28±116.37)ml,引流时间为(2.67±0.83)d,术后住院时间为(6.65±1.58)d;三孔组的手术时间为(144.29±24.61)min,术中出血量为(171.45±26.64)ml,淋巴结清扫个数为(12.05±1.21)个,术后总引流量为(627.39±121.92)ml,引流时间为(3.32±0.94)d,术后住院时间为(8.45±2.05)d,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个数、术后总引流量、引流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肺不张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胸腔积液、心律失常及切口感染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操作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围术期观察指标明显优于三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且术后并发症少,但术后切口感染率较高,临床实践过程中注意伤口的护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治疗胆囊结石病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我院2009年2月~2012年2月.54例需行胆囊切除术患者.分别按照各自的适应证行腹腔镜手术40例,其中三孔法21例,单孔法19例;行小切121手术14例。结果腹腔镜三孔法组手术术中出血、术后肠功能恢复和住院天数均少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均为P〈O.05),而手术时间、总花费均较高(均为P〈O.05);腹腔镜单孔法组与腹腔镜三孔法组比较,术中出血、术后肠功能恢复和住院天数更少(均为P〈O.05),而手术时间、总花费无统计学差异(均为P〉O.05)。结论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个性化手术治疗,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经腹腔镜单孔胆囊切除手术安全可行,具有微创、美观、疗效确切等优点,但手术操作难度较传统腹腔镜手术高。应谨慎把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单操作孔全胸腔镜在胸部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中应用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单操作孔全胸腔镜行胸部疾病诊断和治疗337例,其中自发性气胸84例,创伤性血气胸9例,胸膜疾病10例,乳糜胸3例,肺良性肿瘤73例,肺转移瘤4例,肺隔离症1例,肺癌39例,支气管扩张5例,肺炎性假瘤13例,肺结核瘤46例,肺囊肿4例,纵隔肿瘤43例,食管平滑肌瘤3例。结果:本组333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4例中转辅助小切口开胸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67.8±19.8)min,术中出血(88.6±47.2)ml;胸腔引流管拔出时间(2.4±1.1)d;术后住院时间(4.4±3.0)d。4例肺不张,5例肺部感染,4例出血等并发症,其中1例肺部感染并发呼吸衰竭术后12 d死亡,余患者术后恢复顺利。结论:单操作孔全胸腔镜行胸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在技术上是安全、可行的,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手术治疗胸腔内巨大包块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我科12例全胸腔镜胸腔内巨大包块切除术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全组平均手术时间150(120~190)min,术中出血平均120(40~450)ml;术后总引流量平均470(300~950)ml;术后住院时间平均6.1(4~11)d。其中,后纵膈囊肿3例,直径平均8.0(6.5~11.0)cm;前纵膈胸腺瘤3例,胸膜孤立性纤维瘤2例,中纵膈淋巴结节增生症1例,直径平均7.5(6.0~10.0)cm;肺癌1例,肺部炎性假瘤2例,直径平均8(6.0~10.0)cm。全部患者术后恢复顺利,无严重并发症。随访1~24个月,未见复发。结论在仔细的术前评估及充分胸腔镜探查下,部分巨大胸腔内包块可通过全胸腔镜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海拔1517m)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与开胸手术治疗胸部疾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916例VATS和836例开胸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引流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止痛药用量、肺癌患者淋巴结清扫效果、术后生存率。结果:VATS切口长度(4.6±1.7)cm、手术时间(85.5±35.7)min、引流时间(2.3±1.3)min、术中出血量(130.6±64.6)ml、术后并发症(7/916)、术后止痛药用量(175.5±25.5)mg均优于开胸手术,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海拔地区(≥1500m)VATS明显优于开胸手术,老年、高龄患者胸部疾病治疗应首选VATS。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胸腔镜辅助可吸收肋骨钉与纯钛爪形接骨板联合应用治疗多发肋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及优点。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3月-2013年3月共收治的87例多发肋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9例采用胸腔镜辅助(VATS组)可吸收肋骨钉与纯钛爪形接骨板联合内固定术,其余38例采用传统开胸(对照组)纯钛爪形肋骨接骨板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87例均痊愈出院,VATS组患者手术切口利用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机械通气时间、胸管留置时间、ICU监护时间、住院时间、疗效评价及呼吸功能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VATS组术后迟发性血气胸、肺部感染、切口血肿、胸廓畸形、骨折移位及顽固性胸痛等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10.20%(5/49),对照组为18.42%(7/38),VATS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辅助可吸收肋骨钉与纯钛爪形肋骨接骨板联合应用技术治疗多发肋骨骨折疗效优于传统开胸纯钛爪形肋骨接骨板内固定术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白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水平的影响。方法将ACS患者60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阿托伐他汀20 mg/d,连续用药14 d)和对照组(除未用阿托伐他汀外,余治疗同阿托伐他汀组)。药物治疗前及治疗14 d后检测血清MMP-9、IL-18水平。结果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MMP-9及IL-18[分别是(295±110) mg/L和(399±115) pg/ml]与治疗前[分别是(368±97) mg/L和(471±105) pg/ml]比较有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MMP-9及IL-18水平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分别是(358±95) mg/L和(466±109)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降低ACS 患者血清MMP-9、IL-18水平,抑制斑块内炎性反应,促进斑块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对初入高海拔地区青年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4名受试者随机分为沙美特罗组(n=18)和对照组(n=16),自海拔1400m历时5天进入5200m,从进入海拔5200m当天开始,沙美特罗组每天早晚各1次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粉1个剂量(沙美特罗100μg,丙酸氟替卡松200μg),连续5天;对照组用同样的方法吸入少量生理盐水。于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第5天检测两组受试者的肺功能,检测指标包括FVC、FEV1、FEV1%、MMEF、PEF和MW。结果:沙美特罗组较对照组肺功能指标中,FVC[(3.84±0.66)Lvs(3.32±0.54)L],FEV1[(3.78±0.62)Lvs(3.25±0.58)L],MMEF[(6.36±1.80)L/s vs(5.11±1.23)L/s],PEF[(8.99±2.04)L/sVS(7.54±1.88)L/s],MVV[(142.30±17.73)Lvs(124.34±21.34)L]显著增高(P〈0.05);FEV1%[(97.86±6.06)Lvs(95.82±7.53)L]无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在高原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能提高移居者的肺通气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分别观察63例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与同期72例前列腺增生患者手术前后的症状评分、最大尿流率及残余尿量。结果63例患者手术后均恢复自主排尿,IPSS评分、最大尿流率及残余尿量与术前比较,均有意义;IPSS、最大尿流率与同期TURP术72例患者手术疗效对比无显著意义,而残余尿量绝对数值对比有显著差异。结论高危患者能在纠正基础疾病后,积极行TURP术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引流方式对经后路腰椎内固定术后显性及隐性失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引流方式对经后路腰椎内固定术后显性及隐性失血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10-10至2012-12实施的108例经后路腰椎内固定术患者资料,按术后引流方式不同分成普通引流组(56例)和低负压引流组(52例),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血常规,以及术中、术后失血、输血情况,评估术后显性失血、隐性失血情况.结果 普通引流组围术期总失血量(1415.10±592.66)ml,其中显性失血量为(860.62-375.45) ml,隐性失血量为(516.73±314.71) ml;低负压引流组围术期总失血量为(1251.53±540.99)ml,其中显性失血量为(794.17 ±337.19)ml,隐性失血量(457.36±332.79)ml.普通引流组和低负压引流组两组之间术后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隐性失血量占总失血量的比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两种引流方式对经后路腰椎内固定术后隐性及显性失血量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70 kV管电压在头颅CT血管成像中的可行性。方法:80例临床疑似脑血管疾病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其中40例患者行新双源 CT 70kV 头颅 CT 血管成像(70kV 组),另40例患者行120 kV 头颅 CT 血管成像(120 kV组)。测量每例患者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CT 值,计算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两名放射医师对所有病例以4分法对图像质量进行评分。计算有效剂量(ED)。比较两组间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结果:70 kV组颈内动脉及大脑中动脉的平均CT值[(511.1±93.8)HU,(459.1±83.4)HU]高于120 kV 组的 CT 值[(289.1±46.6)HU,(260.9±43.4)HU,P<0.001]。70 kV 组图像噪声[(18.3±2.1)HU]高于120 kV 组[(8.7±1.0)HU,P<0.001],70 kV组的SNR颈内动脉,CNR颈内动脉及SNR大脑中动脉,CNR 大脑中动脉(28.3±6.1,26.2±5.9及25.4±5.3,23.3±5.2)低于120 kV组(33.9±7.5,30.1±7.1及30.7±7.4,26.9±6.9,P<0.05)。70 kV组的主观评分(3.5±0.7)与120 kV组(3.6±0.5,P=0.22)无显著性差异;两组读者间一致性为中等(kappa值=0.54,0.59,P<0.001)。70 kV组与120 kV组ED分别为(0.2±0.0)、(1.2±0.1)mSv(P<0.001),辐射量降低了80%。结论:70 kV管电压在头颅CT血管成像中是可行的,能在降低辐射量的同时保持足够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肾动脉支架成形术对患者血压、肾功能的影响及其应用价值。方法140例动脉硬化性肾动脉狭窄行肾动脉支架成形术患者,其中男85例(60.7%),女55例(39.3%)。年龄47~86岁,平均(67.4±9.82)岁。共施行了152条肾动脉支架置入,12例为双侧肾动脉分期介入治疗。分析手术并发症,随访患者的血压变化、服用降压药物种类及血肌酐、尿素氮变化,超声观察支架通畅情况。结果手术成功率100%。围术期并发症:肾周血肿5例(3.3%);穿刺部位血肿5例(3.3%);术后上消化道出血2例(1.3%)。围术期死亡1例(0.6%)。随访时间24个月,高血压患者服用降压药种类从术前平均(2.9±1.2)种下降至(1.9±1.3)种(P<0.05)。总体上,高血压治愈0例,改善108例(77.1%),无效32例(22.9%)。介入手术后患者血压有所改善[术前收缩压(150.04±16.69) mmHg,术后(137.05±12.58) mmHg,P<0.001;术前舒张压(81.69±12.02)mmHg,术后(79.29±8.71)mmHg,P<0.05];133例术前肾功能正常患者术后血清肌酐尿素氮检测低于术前水平[术前血肌酐(91.63±38.06)μmol/L,术后(87.69±40.31)μmol/L,P<0.001;术前尿素氮(5.97±1.80) mmol/L,术后(5.63±1.83) mmol/L,P<0.05];7例术前肾功能不全患者介入治疗后肌酐尿素氮水平无明显改善。结论肾动脉支架成形术可以使肾动脉狭窄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得以减轻或易于控制,同时有利于维持肾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