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良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8):2134-2135
目的:分析局部进展期低位直肠癌术前放化疗加前切除术或术前放疗加前切除术与Miles手术的远期效果.方法:154例低位直肠癌患者,其原发肿瘤距肛门中位距离6.4 cm.予以术前放、化疗加前切除术51例;术前单纯放疗加前切除术50例;单纯Miles手术53例.对全部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随访,术前放化疗组5年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分别为71.1%、61.5%、13.5%和23.1%;术前放疗组为47.1%、37.3%、15.7%和49.0%;Miles手术组为42.6%、35.2%、11.1%和46.3%.术前放化疗组的5年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显著优于其他两组(P<0.05);局部复发率3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远处转移率术前放化疗组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术前放疗组和Miles手术组远处转移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术前放化疗加前切除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方法可改善5年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降低远处转移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同期开腹直肠癌切除术后的长期肿瘤学结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10月收治的80例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以开腹直肠癌切除术治疗,观察组以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术治疗。随访5年,统计两组患者的肿瘤死亡率、非肿瘤死亡率、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5年生存率。结果随访5年,观察组的肿瘤死亡率、非肿瘤死亡率、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25.00%、7.50%、22.50%、17.50%、67.50%,与对照组的20.00%、10.00%、20.00%、15.00%、70.00%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Ⅳ期患者5年生存率为15.00%,高于对照组的2.50%(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术能获得与开腹手术相近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3.
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发生于腹膜返折以下的低位直肠癌在我国约占75%。传统的治疗方法是直肠经腹前切除术或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近年来国内外临床上对早期直肠癌行经肛门局部切除术(transanal resection,TAR)的研究日益增多[1],但疗效评价意见不一,主要原因在于对其局部复发率的控制仍有疑虑。有文献报道早期直肠癌TAR的远期疗效不低于传统根治术[2],但其30个月的局部复发率可高达8.3%[3]。因此关键在于如何降低TAR治疗后的局部复发率。放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环周切缘状态与中低位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关系,并分析环周切缘(CRM)与中低位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大组织切片技术,对386例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的中低位直肠癌标本环周切缘状态进行检查,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术后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和5年生存率与CRM的关系,并对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中低位直肠癌CRM阳性率为21.5%(83/386),术后局部复发率为9.0%(35/386),远处转移率为19.9%(77/386);CRM阳性的患者局部复发率为16.8%(14/83),明显高于CRM阴性的6.9%(21/303)(P=0.010);CRM≤2 cm的患者局部复发率为16.2%,而CRM2cm的患者的局部复发率为6.2%(P0.001);CRM阳性的远处转移率为34.54%(29/83),CRM阴性者为12.7%(48/303)(P=0.031);CRM阳性的5年生存率为33%,明显低于CRM阴性的78%;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CRM与生存时间密切相关(log-rank,P=0.012),环周切缘状态与肿瘤直径(P=0.026)、TNM分期(P=0.021)、肿瘤距齿状线距离(P=0.009)及手术方式(P0.001)有关。结论 CRM是影响预后的一个独立因素,直肠癌患者的CRM是决定局部复发的重要因素,CRM≤2cm时局部复发率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经肛门局部切除低位早期直肠癌的临床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00~2005年39例行经肛门局部切除术治疗早期低位直肠癌的病例,并与同期67例早期低位直肠癌行传统经腹根治术进行对比。结果经肛局部切除组与传统经腹切除手术组病例在术后疼痛视觉评分(VAS)、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包括腹腔或肺部感染、术后肠梗阻、吻合口瘘、切口感染等)、住院费用等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肛门局部切除术组无一例围手术期死亡,有4例局部复发,无一例远处转移,传统手术组6例出现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1例死亡,有1例局部复发,无一例出现远处转移,两组患者3年无瘤生存率有统计学差异(P<0.01),5年总体生存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肛门局部切除治疗早期低位直肠癌创伤小,花费低,安全性高,但必须慎重选择病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保肛手术与 Miles手术疗效,探讨其对患者排便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 1991/1998收治的 75例中、低位直肠癌病例,手术治疗的方法以及预后. 结果 28例行前切除根治术超低位吻合. 20例以吻合器行低位端端吻合,绒毛状腺瘤恶变 2例行局部切除术, 2例行结肠拉出术,均成功保留了肛门. 23例患者行 Miles手术.保肛率 69.33%.经随访,保肛组局部复发 4例 (4/52),占 7.69%, 5年生存率为 73.07% (38/52), Miles手术组局部复发率为 2例 (2/23),占 8.69%, 5年生存率为 69.56% (16/23). 结论低位直肠癌中选择部分病例实施保肛手术是可行的, 5年生存率和局部复发率与 Miles手术无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根治性局部切除术在早期直肠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行局部切除术的早期直肠癌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的选择。结果22例早期低位直肠癌均为局部肿瘤完整切除,无手术死亡者,无严重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6月~5年,无局部复发,1例远处转移。结论经严格的病例选择,局部切除术是早期直肠癌的一种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术前三维适形放疗并希罗达同期化疗治疗局部晚期直肠癌的耐受性和有效性.方法:共63例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入组.所有患者予三维适形放疗,DT46 Gv/23次.化疗在放疗的第1天开始给药,希罗达825 mg,/m2,2次/d,每周5 d.手术在放化疗结束6周后进行.结果:所有患者都完成了治疗疗程.全组无3或4级的血液学毒性.1例患者出现3级放射性皮炎,1例患者出现3级腹泻.所有患者进行了手术,其中22例行腹会阴联合切除(APR),30例行低位前切除术(LAR),11例行Hartmann's手术.1例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出现吻合口漏.9例(14%)治疗后病理完全缓解,原发灶和淋巴结降期率各为67%和80%.有2例(3%)为R,切除,1例APR后,1例LAR后.结论:术前放疗并希罗迭治疗局部晚期直肠癌是安全有效的,对原发灶和转移淋巴结降期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侧方淋巴结清扫在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04年7月至2010年1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行直肠癌根治术的152例低位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7例)行全直肠系膜切除(TME)+侧方淋巴结清扫,对照组(85例)行单纯TME,比较两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3年生存率,术后排尿功能及性功能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分别为(263.2±48.4)min、(535.3±62.7)ml,对照组分别为(207.1±45.5)min、(409.5±48.3)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3年生存率分别为8.20%、6.56%、83.61%,对照组分别为21.74%、20.29%、65.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后排尿功能及性功能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化腺癌及黏液腺癌的侧方淋巴转移率分别为33.33%、40.00%,高于高、中分化腺癌的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侧方淋巴结清扫能安全有效地改善低位直肠癌根治术的治疗效果,提高生存率,改善生存质量,应常规用于低分化腺癌、黏液腺癌者.  相似文献   

10.
倪红霞 《护理研究》2014,(11):1375-1376
<正>随着全直肠系膜切除(TME)术在中低位直肠癌病人中的普遍应用,加上吻合器技术的日趋成熟,越来越多的低位直肠癌病人实施了保肛手术,既保证了肿瘤的根治性切除,又改善了病人的生活质量。然而对于部分超低位直肠癌病人在低位前切除术经腹吻合时仍存在闭合器放入困难、无法直视下操作等问题。2008年,英国外科医生提出一种新的保肛术式——经前会阴超低位直肠前切除术(anterior perineal plane for ultra-low anterior[1,2]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在低位直肠癌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总结106例行TME的低位直肠癌病例,分析疗效、局部复发和术后并发症。结果 106例平均失血50ml(30~100ml);手术时间2.5~4h,平均2.8h;术后发生吻合口瘘2例(1.9%),全组发生切口感染4例(3.8%)均合并糖尿病。无手术死亡病例。统计106例患者在半年内的排便情况显示,每日排便次数2~7次,平均3.8次。伴有便急、便频和便不尽感72例,排便不规则50例,偶有便失禁者3例。随访2.8~6年,平均4.2年。5年局部复发率6.7%(4/60)。统计3年生存率94.6%(87/92),5年生存率86.7%(52/60)。结论 TME治疗低位直肠癌可有效降低局部复发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率,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理想手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联合经肛门内括约肌间切除术(ISR)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于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60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分为腹腔镜组(n=25)与开腹组(n=35),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与开腹组比较,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显著延长(P 0. 05),但术中出血量及出院时间显著减少/缩短(P 0. 05);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 00%和28. 57%(P 0. 05);术后6个月,两组Williams分级、肛管测压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但腹腔镜组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开腹组(P 0. 05);随访3年,两组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生存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腹腔镜下TME联合ISR治疗低位直肠癌具有微创优势,其效果与开腹手术相似。  相似文献   

13.
保肛根治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12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实施保肛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 12 4例低位直肠癌行保肛扩大根治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上方淋巴结转移率 5 6.4% ,侧方淋巴结转移率 19.3 % ,下方无淋巴结转移。随访 2~ 5年 ,吻合口复发 3例 ,盆腔复发 1例 ,局部复发率3 .2 %。因肝转移死亡 6例 ,脑转移死亡 1例。结论影响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生存率的主因是血行转移 ,而不是局部复发。低位直肠癌实施全直肠系膜切除及扩大淋巴结清扫 ,在保证根治前提下 ,合理选择手术适应症 ,积极实施保肛手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氟尿嘧啶缓释剂在腹腔镜局部进展期结直肠癌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07—2014-04某院收治的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7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根据患者病历资料择期对所有患者实施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切除手术,给予观察组患者氟尿嘧啶缓释剂病灶处及可能有淋巴转移的区域、可能存在微残留癌的区域和可疑区域植入。对照组则仅在手术过程中以5-FU注射液冲洗腹腔,并留置于腹腔内。术后两组患者均行FOL-FOX7化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毒副反应发生情况,并比较术后1年、2年两组患者的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和生存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未发现切口感染、化学性胰腺炎和腹腔脓肿病例,部分患者出现盆腔积液、吻合口瘘和粘连性肠梗阻,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1.4%(4/35),对照组为14.3%(5/3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化疗后均有患者出现消化系统反应、肾功能异常、肝功能异常、骨髓抑制的毒副反应,但是程度不重,观察组毒副反应总发生率为34.3%(12/35),对照组为28.6%(10/3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两组患者的局部复发率均为5.7%(2/35),远处转移率均为5.7%(2/35),生存率均为100%(35/3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观察组患者的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和生存率分别为11.4%(4/35)、8.6%(3/35)、94.3%(33/35),对照组患者的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和生存率分别为22.9%(8/35)、20.0%(7/35)、82.9%(29/35),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局部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并应用氟尿嘧啶缓释剂植入病灶处及可能有淋巴转移的区域、可能存在微残留癌的区域和可疑区域,其具有缓释和靶点的双重性,更改善患者的手术远期结局,有效降低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直肠下段癌低位前切除术的实用价值和适应症。方法 回顾并分析1994年1月至1999年12月我院40例下段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的资料。结果 本组无手术死亡。术后3—7天发生吻合口漏4例.占10%(4/40);吻合口狭窄占12.5%(5/40)。随访3—5年.根治术的5年生存率65%,局部复发率5%(2/40).结论 直肠下段癌只要满足根治性手术切除的条件,距肿瘤边缘2—3cm切断直肠行低位Dixon术是合理的,可行的,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直肠癌根治术后复发是导致直肠癌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APR)术后复发主要以盆腔局部复发为主,再次手术若达根治性切除,可延长患者生存期。国外研究显示,经骶尾部入路途径手术治疗直肠癌术后盆腔复发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Ⅰ期低位直肠癌局部切除术后放疗与未放疗患者的疗效及存活率.[方法]本院87例Ⅰ期低位直肠癌行局部切除术患者,根据术后是否行放疗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2), 对照组单纯采用局部切除术治疗,观察组经局部切除术后行放疗.比较两组近期疗效及5年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68.89%(31/45)明显高于对照组40.48%(17/42),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5年无病生存率,总生存率及局部复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8.89%、91.11%和8.89% vs 64.29%、71.43%和28.57%),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Ⅰ期低位直肠癌局部切除术后放疗能够降低局部切除术后的局部复发率,提高总存活率和无病生存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罗森飙 《浙江临床医学》2007,9(8):1090-1091
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大肠恶性肿瘤之一,手术切除仍是当前治疗的主要手段。腹会阴联合切除(APR)治疗直肠癌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近年来,前切保肛手术(LAR)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低位直肠癌的治疗。现对此两种低位直肠癌手术方法作一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9.
贾映东  ;杨朝辉 《华西医学》2009,(8):2128-2129
目的:探讨保留肛门外括约肌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应用。方法:在全直肠系膜切除的基础上,应用国产一次性管状吻合器,对32例低位直肠癌行保留肛门外括约肌超低位结肛吻合,随访12-36个月。回顾性分析其根治性、术后排便功能、手术并发症、局部复发率。结果:全组病例术后病理检查无切端癌残留,无大便失禁,无吻合口漏;全组无手术死亡;肿瘤局部复发率9.4%(3/32)。结论:低位直肠癌保留肛门外括约肌保肛手术,遵循肿瘤根治的原则下,能保留患者正常的肛门排便功能,明显改善该类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干扰素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对2006年9月~2010年8月在本科行根治性切除术后7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研究中,行根治性手术切除术后再应用干扰素的患者中,2年内总的复发/转移率53.57%(15/28),2年生存率50.00%(14/28);接受单纯根治性手术切除治疗的患者2年内总的复发/转移率68.18%(30/44),2年生存率29.55%(13/44)。根治性切除联合干扰素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结论干扰素可减少肝癌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的复发与转移,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