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孟鲁司特钠对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白细胞介素-23(Interleukin-23,IL-23)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0年7月在台州市中心医院就诊的过敏性紫癜患儿82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孟鲁司特钠组,各41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治疗,孟鲁司特钠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孟鲁司特钠治疗。检测IL-17、IL-23及肾功能相关指标,观察临床症状,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治疗后IL-17、IL-23水平低于两组治疗前;与常规组治疗后比较,孟鲁司特钠组治疗后IL-17、IL-23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肾功能相关指标水平低于两组治疗前;与常规组治疗后比较,孟鲁司特钠组治疗后肾功能相关指标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组相比,孟鲁司特钠组紫癜、关节疼痛、消化道病变及腹痛消失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组相比,孟鲁司特钠组治疗有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孟鲁司特钠能降低过敏性紫癜患儿血...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ASA法检测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1,3和7 d血清IL-1β、IL-6水平,同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1β、IL-6水平在发病后1、3和7 d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梗死灶体积越大,则血清IL-1β、IL-6水平越高,其增高程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重度组血清IL-1β、IL-6水平显著高于中、轻度组(P<0.01),但中度与轻度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1β、IL-6水平显著增高,增高程度与脑梗死体积大小和神经功能受损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3.
过敏性紫癜常发生于儿童,主要变化是全身小血管的炎性反应[1].本病病因复杂,诱因较多,而且多种因素促使机体发生速发性变态反应,继而产生IgA、IgE及白介素等细胞因子,介导机体出现相应的免疫性反应,引起免疫性损伤.近来学者更多地关注患儿血清中以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2(IL-12)为代表的促炎因子的作用,并证实了炎性因子对过敏性紫癜发生发展的促进作用[2-3].孟鲁司特作为高选择性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拮抗剂,能竞争性地拮抗白三烯D4与Cys-LT1受体的结合,对炎性细胞的游走、聚集及迁移方面有明显的抑制作用[4].本研究通过应用孟鲁司特对过敏性紫癜患儿进行治疗,观察了治疗前后血清中IL-6和IL-12的表达特点,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川崎病治疗前后及有无冠脉并发症患儿血清炎症介质的变化,为川崎病炎症发病机制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比较45例川崎病患儿和45例健康儿童血清IL-4、IL-17和TNFα含量差异;观察川崎病患儿给予IVIG治疗前后及有无冠脉并发症患儿血清IL-4、IL-17和TNFα含量差异.结果 川崎病组患儿血清炎症介质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治疗后患儿血清炎症介质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或P<0.01),患儿组中18例冠脉并发症者血清炎症介质水平明显高于无冠脉并发症者(27例).结论 检测血清炎症介质对诊断川崎病,对判断其疗效和有无冠脉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为川崎病炎症机制提供了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在过敏性紫癜患儿发生发展中的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32例过敏性紫癜患儿(病例组)及19例健康儿童(对照组)的血清及尿液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1ra水平,并计算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1ra的比值,同时检测32例患儿的尿红细胞计数及24小时尿蛋白计量.结果 ①病例组患儿血清和尿液白细胞介素-1β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Z分别为-3.24、-5.75,均P<0.05);②病例组患儿血清和尿液白细胞介素-1r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Z分别为-4.37、-4.10,均P<0.05);③[JP2]病例组尿液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1ra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Z=-5.48,[JP]P<0.05);④病例组尿液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1ra比值与尿红细胞计数呈正相关(r=0.36,P<0.05).结论 白细胞介素-1与过敏性紫癜肾炎的发病密切相关.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1ra失衡是影响过敏性紫癜肾炎患儿肾脏损害程度的重要因素之一,检测白细胞介素-1β与白细胞介素-1ra有望成为过敏性紫癜肾炎肾脏损害程度及预后评估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孟鲁司特辅助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 随机将90例患儿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服孟鲁司特.观察主要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测定血清中IL-1β、IL-6和IL-8含量,统计临床疗效,比较1年内喘息反复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儿喘息、肺部哮鸣音消失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儿血清中IL-1β、IL-6、IL-8及1年内喘息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加服孟鲁司特可明显提高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临床疗效,降低喘息复发,可能与其降低炎性介质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3(IL-13)水平,探讨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98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93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血清IL-8、IL-10、IL-13水平。结果对照组儿童与观察组急性期、恢复期患儿血清IL-8、IL-10、IL-13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恢复期患儿血清IL-8、IL-10、IL-13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儿童(均P<0. 05),观察组急性期患儿血清IL-8、IL-10、IL-13水平显著高于恢复期患儿(均P<0. 05)。轻症组、中症组、重症组患儿血清IL-8、IL-10、IL-13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中症组患儿血清IL-8、IL-10、IL-13水平显著高于轻症组患儿(均P<0. 05),重症组患儿血清IL-8、IL-10、IL-13水平显著高于中症组患儿(均P<0. 05)。无脱水组、轻度脱水组、中度脱水组、重度脱水组患儿血清IL-8、IL-10、IL-13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轻度脱水组患儿血清IL-8、IL-10、IL-13水平显著高于无脱水组患儿(均P<0. 05),中度脱水组患儿血清IL-8、IL-10、IL-13水平显著高于轻度脱水组患儿(均P<0. 05),重度脱水组患儿血清IL-8、IL-10、IL-13水平显著高于中度脱水组患儿(均P<0. 05)。发病后第4天,未转阴组患儿血清IL-8、IL-10、IL-13水平均显著高于转阴组患儿(P<0. 05)。结论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血清IL-8、IL-10、IL-13水平急性期显著升高,恢复期明显降低,与疾病严重程度有关,对评估患儿病情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sane》2014,(6)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10(IL-10)水平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80例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均予以抗病毒、布地奈得雾化吸入及对症支持治疗,症状消失后停药。实验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孟鲁司特咀嚼片2.5mg,睡前口服,连用3个月。对照组除不使用孟鲁司特咀嚼片外,余治疗同实验组。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的血清IL-6和IL-10水平的变化,并随访观察治疗后半年和1年内喘息复发率。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血清IL-6和IL-1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9,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儿血清IL-6水平均显著下降(t值分别为2.95、2.26,均P0.05),IL-10水平均显著上升(t值分别为2.91、2.35,均P0.05),且实验组患儿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2.31,P0.05),IL-10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2.21,P0.05)。实验组治疗后随访观察半年和1年内其喘息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值分别为4.50、5.23,均P0.05)。结论孟鲁司特治疗RSV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确切,能明显能减少喘息的复发率,作用机制与其降低血清IL-6水平,升高血清IL-10水平,调节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失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儿童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IL)-8、IL-4和IL-9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儿童支气管哮喘患儿186例作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我院经健康体检合格的健康儿童40例作为对照组,研究组采用常规基础治疗,总疗程6个月,在治疗前和治疗后抽血检查血清IL-8、IL-4和IL-9,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治疗前血清IL-4、IL-8和IL-9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52、4.031、3.132,P<0.01).研究组治疗后血清IL-4,IL-8和IL-9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65、4.022、3.076,P<0.01).结论 血清IL-8、IL-4和IL-9含量可作为儿童支气管哮喘患儿病情变化及疗效判定的参考指标之一,能更准确地评价哮喘的发生、发展、治疗效果和转归.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鼻渊通窍颗粒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慢性鼻窦炎患儿临床疗效及对鼻腔鼻窦结局测试-20(SNOT-20)评分和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94例慢性鼻窦炎患儿的临床及随访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两组患儿均予以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同时采用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鼻渊通窍颗粒治疗,两组患儿均治疗6周。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疗效、SNOT-20评分、血清IL-2、IL-6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7.87%)明显高于对照组(80.85%)(P0.05)。治疗后,两组SNOT-20评分明显降低治疗前(P0.05);观察组SNOT-20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L-2、IL-6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血清IL-2、IL-6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儿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鼻渊通窍颗粒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慢性鼻窦炎患儿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抑制炎性因子并改善鼻腔症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孟鲁司特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10(IL-10)水平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 选择80例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均予以抗病毒、布地奈得雾化吸入及对症支持治疗,症状消失后停药。实验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孟鲁司特咀嚼片2.5mg,睡前口服,连用3个月。对照组除不使用孟鲁司特咀嚼片外,余治疗同实验组。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的血清IL-6和IL-10水平的变化,并随访观察治疗后半年和1年内喘息复发率。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前血清IL-6和IL-1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9,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儿血清IL-6水平均显著下降(t值分别为2.95、2.26,均P<0.05),IL-10水平均显著上升(t值分别为2.91、2.35,均P<0.05),且实验组患儿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2.31,P <0.05),IL-10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2.21,P<0.05)。实验组治疗后随访观察半年和1年内其喘息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分别为4.50、5.23,均P<0.05)。结论 孟鲁司特治疗RSV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确切,能明显能减少喘息的复发率,作用机制与其降低血清IL-6水平,升高血清IL-10水平,调节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失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测定婴儿巨细胞病毒(CMV)肝炎治疗前后血清IL-10及IL-18水平,探讨它们在婴儿CMV肝炎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1例CMV肝炎患儿治疗前后及20例健康婴儿血清IL-10及IL-18的水平。结果CMV肝炎患儿血清中IL-10及IL-18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均与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呈显著正相关(r=0.67,0.70,P<0.05)。阴转组在治疗结束后血清IL-10及IL-18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而未阴转组IL-10及IL-18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IL-10及IL-18共同参与了CMV肝炎的发病,其血清水平变化可作为婴儿CMV肝炎炎症活动性和肝损害程度的评判指标,并对预测药物抗病毒疗效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2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表达意义.方法 运用ELISA法测定2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以及22例健康对照患者血清的IL-6、IL-8、IL-2水平.结果 AMI组IL-6水平为(168.95±64.87) pg/ml,对照组为(93.97±31.64) p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MI组IL-8水平为(71.26±24.96)pg/ml,对照组为(26.67±9.30) p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IL-2水平为(67.85±5.22) pg/ml,对照组为(132.71±6.75) p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6、IL-8、IL-2与AMI的形成和发展密切相关,可在临床上作为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银杏达莫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补体C3、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将ACI患者136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对照组68例和银杏达莫治疗+常规治疗治疗组68例,分别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测定血清补体C3、IL-6及IL-8。同期另选40例健康体检者作参考组。结果ACI患者治疗前血清补体C3、IL-6及IL-8水平均明显高于参考组(P0.05)。治疗组经过治疗后血清补体C3、IL-6及IL-8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并且更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参考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补体C3、IL-6及IL-8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ACI患者应用银杏达莫治疗使补体C3、IL-6及IL-8显著降低,具有明显抗炎作用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MM患者血清IL-18、IL-6、TNF-α及CRP的浓度及治疗前后变化.结果 MM初诊未治疗组患者IL-18、IL-6、TNF-α及CR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化疗后完全缓解组(CR)IL-18、IL-6,TNF-α及CRP明显低于治疗前及未缓解组(NR)(P〈0.01).MM患者血清IL-18、IL-6、TNF-α及CRP水平与骨髓中骨髓瘤细胞的数量呈正相关(r=0.512,0.635,0.462,0.438,P〈0.05).结论 MM患者血清IL-18、IL-6、TNF-α及CRP高表达,并与MM的发病、病情严重程度及疗效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特应性体质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常规实验室指标及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为特应性体质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151例,按照是否为特应性体质,分为特应性体质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61例(研究组),非特应性体质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90例(对照组);分析两组患儿性别、年龄、住院时间、发病时间等临床资料,对患儿胸腔积液例数、胸片类型、既往特应性皮炎、变应性鼻炎、家族过敏史、既往哮喘病史、糖皮质激素及吸氧治疗等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比较。比较两组患儿常规指标及血清IL-17水平。结果两组患儿性别、年龄、住院时间、发病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胸腔积液例数、胸片类型及既往特应性皮炎、鼻炎和家族过敏史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儿既往哮喘病史、糖皮质激素及吸氧治疗例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常规指标L、WBC、LogTEC、N、CRP、P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LDH水平、血清总IgE高于对照组患儿,血清IL-17水平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特应性体质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病情较非特应性体质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严重,这与其体内血清IL-17水平较低存在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耐药性儿童支原体肺炎的疗效观察及对血清IL-6、IL-8、IL-10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7月于该院治疗的耐药性支原体肺炎患儿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两组患儿均行退热平喘、止咳化痰等常规药物基础治疗,对照组单纯予以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药方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和症状量化积分。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血清IL-6、IL-8、IL-10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症状量化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耐药性儿童支原体肺炎疗效显著,能够降低患儿血清IL-6、IL-8、IL-10水平,减轻患儿的炎症反应,缓解患儿肺炎症状。  相似文献   

18.
HAART治疗的艾滋病患者血清IL-16动态监测及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艾滋病毒Ⅰ型(HIV-1)(+)感染者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不同阶段血清白细胞介素16(IL-16)的变化及临床价值. 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IL-16水平;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R)法测定HIV RNA载量.HAART治疗方案:去羟肌苷+司他夫定+奈韦拉平. 结果健康组与未治疗组、C治疗4周、治疗8周组比较,未治疗组与治疗18周、治疗24周组比较,血清IL-16水平极显著升高(P<0.01);未治疗组与治疗4周、治疗8周组比较,血清IL-16水平也明显升高(P<0.05). 结论血清IL-16作为HIV/AIDS病情观察及抗病毒疗效考核的指标值得重视.IL-16作为辅助治疗HIV/AIDS也将具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17 (IL-17)和白细胞介素-35 (IL-35)检测评估支气管哮喘患儿病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2月绍兴市中心医院儿科收治的20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急性发作期患儿104例为急性发作组、临床缓解期患儿96例为临床缓解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的儿童101例为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IL-17、IL-35水平及肺功能。比较3组儿童血清IL-17、IL-35水平,比较急性发作组与临床缓解组患儿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FVC%),分析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IL-17与IL-35的相关性,分析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IL-17和IL-35与FEV1/FVC%的相关性。结果急性发作组、临床缓解组与对照组儿童血清IL-17水平依次下降,血清IL-35水平依次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急性发作组患儿的FEV1/FVC%低于临床缓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血清IL-17与IL-35水平呈负相关关系(P0. 05)。血清IL-17水平与FEV1/FVC%呈负相关关系(P0. 05),血清IL-35水平与FEV1/FVC%呈正相关关系(P0. 05)。结论哮喘患儿的血清IL-17和IL-35存在异常表达,鉴于其相互拮抗关系及其与FEV1/FVC%的相关性,临床上可以考虑将其作为哮喘患儿病情评估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急性胃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10和IL-17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急性胃炎患者58例作为胃炎组,其中轻度、中度、重度组分别为23、18和17例;并以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并比较各组血清IL-10和IL-17水平.结果 胃炎组血清IL-10水平为(108.321±12.302) ng/L,对照组为(17.883±13.802) n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143,P<0.01);胃炎组血清IL-17水平为(127.418±11.410)ng/L,对照组为(30.335±14.549)n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493,P<0.01);轻度、中度、重度组血清IL-10[(33.486±14.568)、(106.189±13.583)、(123.875±14.892) ng/L]和IL-17[(68.209±9.332)、(129.856±11.456)、(208.165±12.854) ng/L]水平随急性胃炎病变程度加重而逐步上升,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L-10水平与血清IL-17水平呈正相关(r=0.79,P<0.01).结论 血清IL-10和IL-17水平在急性胃炎患者中随病变程度加深而逐步上升,血清IL-10水平与血清IL-17水平呈正相关,当血清IL-17水平升高时,机体可能通过升高血清IL-10水平来抑制血清IL-17水平的升高,进而控制炎性反应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