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氧氟沙星等药物联合治疗对创伤弧菌(Vv)感染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对小鼠肝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清洁级ICR小鼠80只,随机分4组:阴性对照组10只,阳性组25只,氧氟沙星单独治疗组20只,氧氟沙星与其他药物联合治疗组25只。阴性对照组腹腔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0.2ml,阳性组与药物治疗组腹腔注射Vv增菌液0.2ml(约107CFU/ml),1h后单独治疗组注射氧氟沙星,联合治疗组注射氧氟沙星、肝素钠、地塞米松、异丙嗪、间羟胺和多巴胺。比较阳性组和治疗组小鼠腹腔注射Vv后12h存活率及小鼠肝组织各时段超微结构的动态改变。结果12h后,阴性对照组存活率100%;阳性组小鼠全部死亡,存活率为0;单独治疗组小鼠存活10只,存活率50%;联合治疗组小鼠存活24只,存活率96%。联合治疗组小鼠存活率与阳性组及单独治疗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经电镜观察,阳性组3h后即出现肝内皮细胞扩张、肿胀,细胞核固缩,线粒体肿胀、嵴模糊或消失;5h肝细胞核进一步固缩,线粒体空泡样变性,肝细胞内质网空泡样改变。单独治疗组3h、5h时肝细胞存在不同程度的线粒体肿胀,内质网空泡样改变,并见核固缩。联合治疗组肝细胞病变轻于阳性组及单独治疗组。结论氧氟沙星等药物联合治疗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Vv所致的肝细胞进行性损伤,对Vv感染小鼠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氧氟沙星与甲基强的松龙、异丙嗪等药物联合应用对创伤孤菌感染小鼠的保护效果以及对小鼠骨骼肌超微结构改变的影响.方法:36只ICR(清洁级)小鼠,药物保护、阳性对照组各16只(生存率比较各12只).阳性对照组12只腹腔注射创伤弧菌(4.45×105CFU/ml)0.2ml,药物保护组12只在注射相同菌液后,肌肉注射12 mg/kg氧氟沙星、40mg/kg强的松龙和1mg/kg异丙嗪进行联合保护,4只注射生理盐水0.2ml作为菌液对照.分别取1 h、3 h、6 h、12 h阳性组、保护组小鼠后肢骨骼肌肌肉组织0.1 cm×0.1cm×0.1 cm置电镜固定液,超薄切片观察超微结构.结果:6 h阳性组和药物保护组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12 h和-24 h病死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和P≤0.01).3 h、6 h和12 h时段阳性组未死亡和药物保护组小鼠骨骼肌肌肉超微结构观察,其肌纤维实质性的损伤均不突出,而阳性组未死亡小鼠肌组织间质变化比较明显,出现肌组织间质水肿,胶原纤维排列稀疏、溶解.药物保护组较阳性对照组肌浆网扩张、胶原的溶解现象明显改善.结论:药物保护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创伤弧菌所致的骨骼肌损伤,缓解肌组织间质水肿和胶原溶解.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含有各种浓度硫化氢(H2S)的HST(H2S St.Thom asⅡsolutions)液对大鼠离体心脏的保存作用。方法将32只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4组,分别用托马斯(St.Thom asⅡsolutions,STH)液(Ⅰ组)、含4×10-2mmol/L NaHS的HST液(Ⅱ组)、含4×10-1mmol/L NaHS的HST液(Ⅲ组)和含4mmol/L NaHS的HST液(Ⅳ组)对心脏进行保存。采用Langendorff心脏灌注和工作模型装置进行心脏功能测定,比较6 h后心功能恢复率以及能量变化、心肌含水量,观察心肌超微结构改变。结果心脏保存6 h后,Ⅳ组左心室功能损伤严重,Ⅱ、Ⅲ组左心室功能损伤较轻,其中Ⅲ组最轻。Ⅲ组冠状动脉流量(CF)恢复率较Ⅰ、Ⅳ组好;Ⅰ组心肌中ATP、乳酸(LD)、糖原含量及心肌含水量与其它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Ⅳ组心脏复跳时间较Ⅰ组为长;心肌超微结构Ⅲ组损伤最轻;Ⅲ组心肌保存良好。结论HST保存液对大鼠心脏的保存在6 h内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效果优于STH液;含4×10-1mmol/L NaHS的HST液保存效果较好,而高浓度H2S对心肌有损害作用。  相似文献   

4.
药物对创伤弧菌感染小鼠肾脏各时段超微结构病变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药物对创伤弧菌感染小鼠肾脏各时段超微结构改变的影响。方法:清洁级ICR小鼠(25~27g)60只。分四组:空白对照和阴性对照各5只.阳性组25只(分1、3、6、12h四个时段)和药物保护组25只(分3、6、12h三个时段)。阴性组腹腔注射灭菌生理盐水O.2m1.阳性组与药物保护组腹腔注射2h增菌液O.2ml(10^5CFU/m1).1h后保护组注射联合药物(氧氟沙星、肝素钠、地塞米松、非那根、间羟胺和多巴胺)。比较阳性组和保护组小鼠肾脏超微结构,同时采取空白对照、阴性对照、阳性对照和保护组血液37℃过夜培养。结果:阳性组各时段先后出现肾小管上皮细胞内皮细胞扩张、肿胀.细胞核固缩浓染。线粒体肿胀、嵴模糊或消失,微绒毛排列紊乱;保护组较之阳性组病变状况明显改善。结论:药物联合保护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创伤弧菌所致的肾脏进行性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地氟醚与咪唑安定或异丙酚联合应用对心肺转流(CPB)心内直视手术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50例先天性心脏病房、室间隔缺损择期行心内直视手术患者,随机分为5组:咪唑安定组(Ⅰ组)、异丙酚组(Ⅱ组)、地氟醚组(Ⅲ组)、地氟醚加咪唑安定组(Ⅳ组)和地氟醚加异丙酚组(Ⅴ组),每组10例.Ⅰ组用微泵静注咪唑安定0.2~0.4 mg·kg-1·h-1;Ⅱ组微泵静注异丙酚2.0~4.0 mg·kg-1·h-1,Ⅲ组CPB前、主动脉开放后吸入1.0 MAC地氟醚;Ⅳ组CPB前吸入地氟醚同Ⅲ组,主动脉阻断后微泵静注咪唑安定同Ⅰ组;Ⅴ组CPB前吸入地氟醚同Ⅲ组,主动脉阻断后微泵静注异丙酚同Ⅱ组.分别在术前、停CPB后30 min、2 h和24 h取中心静脉血,测定血清心肌肌钙蛋白(cTnⅠ)水平,并观察开放主动脉后心脏复跳情况.结果与术前比较,5组患者停CPB后各时点cTnⅠ明显升高(P<0.01).Ⅰ组与其它各组比较升高更明显(P<0.01);Ⅱ组在停CPB后30 min、2 h升高,与Ⅲ组同时点比较差异显著(P<0.05);Ⅳ组、Ⅴ组与Ⅲ组同时点值比较,血清cTnⅠ未见明显降低;Ⅳ组与Ⅴ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各组心脏自动复跳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异丙酚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明显强于等效剂量的咪唑安定;地氟醚具有明显的心肌保护作用;地氟醚与异丙酚和地氟醚与咪唑安定合用cTnⅠ水平接近地氟醚组,未见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氟哌利多、胃复安、地塞米松对减少曲马多硬膜外镇痛时恶心呕吐的作用.方法 100例ASAⅠ~Ⅱ级行择期妇科手术且接受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患者,随机分为5组,每组20例,组Ⅰ:氟哌利多+曲马多;组Ⅱ:胃复安+曲马多;组Ⅲ:氟哌利多+地塞米松+曲马多;组Ⅳ:胃复安+地塞米松+曲马多;组Ⅴ:生理盐水+曲马多.观察术后4、8、12、24 h的疼痛视觉模拟、恶心呕吐及镇静评分.结果各组术后相同时点平静时疼痛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恶心呕吐评分值组Ⅰ、Ⅱ均小于组Ⅴ,但无显著差异(P>0.05);组Ⅲ、Ⅳ明显低于组Ⅴ(P<0.05);各组镇静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氟哌利多、胃复安、地塞米松均有一定的镇吐作用,联合用药能更有效减轻曲马多硬膜外镇痛相关的恶心呕吐.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实验旨在讨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理,观察药物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在体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结扎兔冠状动脉前降支,缺血20 min再灌注30 min.将健康家兔30只随机分为三组:Ⅰ组为对照组(SC);Ⅱ组为腺苷预处理组(Adopc);Ⅲ组为去甲肾上腺素预处理组(NEPC).观察指标包括:①心功能各参数;②心律失常发生;③血肌酸激酶(CK);④心肌超微结构.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再灌注期间Ⅱ、Ⅲ组左室最大压力变化速率(±dp/dtmax)较Ⅰ组有显著改善(P<0.05).Ⅱ、Ⅲ组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Ⅰ组均明显降低(P<0.05).再灌注血肌酸激酶Ⅱ、Ⅲ组明显低于Ⅰ组(P<0.05).心肌超微结构的改善Ⅱ、Ⅲ组优于Ⅰ组.结论:本实验研究表明,药物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他们是通过激发机体内源性保护机制而发挥其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实验旨在讨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理,观察药物预处理与缺血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并探讨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在体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结扎兔冠状动脉前降支,缺血20 min/再灌注30 min。将健康家兔40只随机分为4组:Ⅰ组为对照组(SC);Ⅱ组为缺血预处理组(IPC),缺血前给予5 min缺血/5 min再灌注处理;Ⅲ组腺苷预处理组(Adopc),缺血前于左心耳5 min内推注腺苷2 mg/kg;Ⅳ组为去甲肾上腺素预处理组(NEPC),缺血前给予5 min静脉滴注去甲肾上腺素每分钟0.25μg/kg。观察指标:①心功能各参数;②心律失常发生;③血肌酸激酶;④心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AD);⑤心肌超微结构。结果:再灌注期间Ⅱ、Ⅲ、Ⅳ组左室最大压力变化速率(±dp/dtmax)较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Ⅱ、Ⅲ、Ⅳ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Ⅱ、Ⅲ、Ⅳ组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Ⅰ组均明显降低(P<0.05)。再灌注血肌酸激酶CK的Ⅱ、Ⅲ、Ⅳ组明显优于Ⅰ组(P<0.05),MAD含量则明显低于Ⅰ组(P<0.05)。心肌超微结构的改善Ⅱ、Ⅲ、Ⅳ组优于Ⅰ组。结论:本实验研究表明,药物预处理与缺血预处理均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他们是通过激发机体内源性保护机制而发挥其心肌保护作用,尤其是药物预处理具有潜在的临床价值,为临床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带来了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紫外线照射不同次数对小鼠烫伤创面PCNA、CD34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35只清洁级SD小鼠 (18~2 0 g) ,随机分成 5组 :①正常皮肤组 (组Ⅰ ) ;②烫伤后 10d对照组 (组Ⅱ ) ;③紫外线照射 1次组 (组Ⅲ ) ;④紫外线照射 3次组(组Ⅳ ) ;⑤烫伤后 1d对照组 (组Ⅴ ) ;致组Ⅱ、组Ⅲ、组Ⅳ和组Ⅴ小鼠皮肤深Ⅱ度烫伤 ,然后用紫外线以不同次数照射组Ⅲ和组Ⅳ烫伤创面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CNA、CD34蛋白在各组小鼠皮肤中的表达水平。结果 组Ⅲ和组ⅣPCNA、CD34蛋白含量均明显增加 ,图像分析表明 :组Ⅰ、组ⅡPCNA、CD4蛋白水平与组Ⅲ和组Ⅳ之间相比有极显著差异 (P <0 .0 0 1) ;组Ⅲ与组Ⅳ之间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紫外线照射可促进小鼠烫伤创面PCNA、CD34表达 ,对创伤愈合有促进作用。且照射3次的效果优于照射 1次。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环氧化酶-2(COX-2)在未成熟心肌缺血预处理延迟保护中的作用,并观察COX-2对心肌线粒体渗透性转换孔的影响.方法 取中国大白兔36只,随机分为以下6组,Ⅰ(假手术)组、Ⅱ(缺血/再灌注)组、Ⅲ(缺血预处理)组、Ⅳ(缺血预处理 二甲亚砜)组、Ⅴ(缺血预处理 NS-398)组、Ⅵ(缺血预处理 Atr)组,分别于预处理24h后行心肌缺血30 min,再灌注1 h,观察左室发展压(LVDP)、左室压上升及下降最大速率( dp,dtmax,-dp/dtmax)变化、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活性(LDH)、丙二醛(MDA)含量;采用分光光度法观察COX-2对缺血心肌线粒体渗透性转换孔的影响.结果 缺血再灌注1 h后,Ⅱ、Ⅴ、Ⅵ组LVDP、±dp/dtmax,值均明显低于Ⅲ、Ⅳ组,Ⅳ组明显高于Ⅱ、Ⅴ、Ⅵ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Ⅱ、Ⅴ、Ⅵ组CK、LDH、MDA均较Ⅲ组明显升高(P<0.05);在心肌缺血24h后,COX-2可减轻线粒体肿胀,该作用可被苍术苷或NS-398取消.结论 缺血预处理产生的COX-2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延迟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线粒体渗透性转换孔的开放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室间隔缺损的准确性,以及为临床提供诊治依据的价值。方法运用经胸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室缺患者60例,并将超声及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超声定位与手术完全符合的占93.4%,与手术定位有差异的占6、6%,超声对室缺口测值与手术结果对照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彩超对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的诊断安全、无创,可为临床治疗提供较准确的依据,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聚肌胞与消疣汤中西医联合应用治疗扁平疣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典型扁平疣患者18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聚肌胞与消疣汤和单纯以及消疣汤,治疗时间9-26d,平均治疗时间17.5d,观察时间为26d。结果:聚肌胞与消疣汤治疗扁平疣的患者皮损消失。总有效率为90.9%,单用消疣汤组总有效率为42.9%,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聚肌胞是一种干扰素诱生剂,可诱导人体细胞产生干扰素,它解病毒mRNA,抑制病毒蛋白质的翻译等。消疣汤有解毒凉血,清热泻火,化燥保津等作用。中西药结合应用,具有相互促进提高抑制病毒和抗病毒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医院门诊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心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精神卫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门诊确诊的64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心理卫生状况评定,找出患者存在的心理卫生问题,根据患者存在的问题进行心理疏导治疗。心理干预采用以个体为对象,以心理疏导为主。对治疗前后的SCL-90各因子分进行比较。结果:医院门诊糖尿病患者存在较多的心理卫生问题,主要是躯体化障碍(65.6%)、强迫(34.4%)、人际敏感(18.8%)、抑郁(54.7%)、焦虑(78.1%)、敌对(29.7%)、偏执(40.6%)、恐惧(34.4%)、精神病性(48.4%)。给予心理疏导治疗后可明显地改善患者的心理卫生问题,治疗前后SCL-90各因子分比较,躯体化障碍、抑郁、焦虑、恐怖有显著好转(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卫生问题,恰当的心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情绪障碍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Communicating with the dying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Telling a patient that the outcome of his illness is not good, or even hopeless, requires sensitivity and the ability to communicate with him in the setting of a hospital which is an unnatural environment divorced from family and friends. It is a task which must be taught and learned by doctors and nurses.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