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骨导听阈特点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SCOM)患者的骨导听力损失情况进行总结和回顾行分析,探讨SCOM骨导听阈损伤情况.方法 320例患者均未接受过耳科手术治疗,对侧耳为正常耳(作对照耳),其中男11 4例,女196例;年龄12~61岁,平均34岁,病程3月~50年,平均21.16年.所有病例均采用GSI-68纯音测听仪在隔音室对患者和正常耳进行听力测试,并对骨导听阈的平均值进行统计学处理,对影响骨导听阈的因素做相关分析.结果所有患者中有201例(62.81%)发生骨导听阈损害.500~4000 Hz每个频率的骨导听力均有损失,主要损害在2000~4000 Hz的骨导听力损害程度与年龄、病程和病变程度有关.结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可以导致骨导听力损失,原因是综合性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鼓室成形术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骨导听力影响。方法回顾分析伴有骨导听阈下降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骨导听力改善50耳(54.35%)。各频率骨导听阈值均显著下降,骨导听力提高(P〈0.01);病程长短与是否伴胆脂瘤对术后骨导听力无显著影响(P〉0.05),术中听骨链重建者骨导听力显著改善(P〈0.05),不伴乳突切开的鼓室成形术(A)与保留外耳道后壁的乳突切开鼓室成形术(B)后骨导听力改善均较不保留耳道后壁的乳突切开鼓室成形术(C)显著(P〈O.05),h与B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鼓室成形术治疗伴骨导听力下降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术后部分患者骨导听力获提高,骨导听力改善与病程长短及是否伴胆脂瘤无关,与手术方式相关。  相似文献   

3.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单耳患病、<50岁、无并发症409例,按中耳炎类型分单纯型和骨疡-胆脂瘤型中耳炎,从术前听力图对在250、500、1000、2000、4000Hz频率进行患耳与健耳的平均骨导听阈进行比较,结果表现:①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可引起骨导听阈升高;②骨导听阈损失程度与病程无关,而与中耳炎类型有关,即骨疡胆脂瘤型中耳炎骨导听力损失较重。提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尤其是骨疡胆脂瘤型中耳炎需及时治疗,以免引起混合型耳聋。  相似文献   

4.
目的 回顾性分析听骨链术后听力改善情况以及采用自体和人工材料重建听骨链在听力改善的差别.方法 对接受鼓室成形术中使用自体听骨、多孔聚乙烯听骨者进行听骨链重建的随访资料完整的84 例(84 耳) 其中采取自体砧骨者40 例、多孔聚乙烯听骨者44 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听力统计以手术前后500、1000、2000 和4000Hz 的平均气导听阈值及平均气骨导差值计算.结果 听骨链重建术中自体听骨组术后平均气导听阈缩小(10.98±2.13) dB、气骨导差缩小(6.13±2.11)dB.多孔聚乙烯听骨术后平均气导听阈值缩小(19.31±2.71)dB,气骨导差缩小(12.68±2.13)dB.两者与术前相比气导听阈值、气骨导差均有所降低,并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人工听骨组听力改善优于自体听骨组并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自体和人工听骨链重建材料都可以有效提高气导听力,人工听骨材料提高听力的程度优于自体听骨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先天性听骨链畸形的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2012年10月本院收治的11例听骨链畸形病例,对患者术后听力恢复情况进行分析,随访时间6个月至4年不等。11例患者均行鼓室探查和听骨链重建手术,通过比较患者术前与术后听力检测结果,评价手术效果。结果术中发现砧骨长角远端、镫骨板上结构缺失2例;砧骨长角远端、镫骨缺失1例;单纯砧骨长角远端和砧骨豆状突缺失各1例;砧镫关节膜性连接1例;镫骨异位倒伏1例;镫骨弓发育畸形1例;镫骨底板缺失1例;镫骨头缺失1例;镫骨缺失1例。其中伴有面神经水平段骨管缺失1例,面神经低位至卵圆窗上1例。11例术后听力均有提高,术前语言频率(0.25、O.5、1、2 k Hz)气导听阈平均(62.39±12.02)d B HL,骨导听阈平均(16.70±4.65)d B HL,气骨导差平均(45.68±11.38)d B HL,术后气导听力平均提高约33d B,骨导听阈无明显改变,气骨导差较术前减少约32d B。结论本组病例听骨链畸形多发生于镫骨,听骨链重建术可以有效的提高单纯听骨链畸形患者的听力,并且能够保证患者的远期听力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比术前纯音测听结果与术中所见听骨链的情况,探讨鼓室硬化症患者纯音听阈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2011年31例鼓室硬化住院手术病例,分析患者气、骨导听力,气骨导差(ABG),中耳病变情况。结果31例中,混合性听力损失20例,传导性HL10例,感音神经性HL1例;手术探查钙斑散在分布,听骨链有不同程度的固定,听骨链完整20例,破坏11例。结论鼓室硬化病人听力损失主要为混合性及传导性,平行曲线者鼓室硬多较重,横V曲线鼓室硬化多较轻,ABG>30dBHL提示听骨链固定或破坏,但ABG<30dBHL不能轻易否定听骨链固定或破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鼓室成型与听骨链重建术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治疗中耳炎提供参考。方法选取80例(80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手术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显微镜下鼓室成型方法.治疗组采用显微镜下听骨链重建术。结果两组患者四个频率(500Hz、1000Hz、2000Hz、4000Hz)的骨导均值经过治疗后都有明显下降,但是治疗组的下降幅度更大,与对照组治疗后的值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所有患者在术前后气骨导差均有明显下降。治疗组较对照组在气骨导差缩小更加明显(P〈0.05)。结论相对于显微镜下鼓室成型方法,显微镜下听骨链重建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能从多方面有效改善多听阈的听力状况.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高月秋  俞争争  汪承恺  施紫光 《浙江医学》2018,40(23):2578-2579,2584
目的评价钛人工听骨在开放式鼓室成形手术中的应用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行开放式鼓室成形手术治疗的慢性中耳炎患者32例,比较患者术前与术后6个月气导平均听阈值和气骨导差值的变化评价手术疗效。结果32例中耳炎患者均行开放式鼓室成形手术,其中胆脂瘤12例,随访6~12个月,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干耳,鼓膜穿孔部位移植筋膜生长健康,术前气导平均听阈(58.18±15.03)dB,术后气导平均听阈(42.88±13.87)dB,术前气骨导差值为(35.36±9.55)dB,术后气骨导差值为(20.56±9.33)dB,术后较术前听力提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开放式鼓室成形手术可以降低中耳炎的复发率,慢性中耳炎患者I期进行钛人工听骨听力重建手术疗效满意,严重鼓室硬化症患者听骨链重建术后听力获益不理想。  相似文献   

9.
分析老年常见病──高血压、冠心病对听力的影响及老年人听力障碍的变化规律。对老年及老年前期高血压、冠心病患者103例与相应年龄健康人58例(对照组)进行听力检测和对比分析。结果:(1)患者组的听力减退发生率及平均听力损失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各频率的平均纯音听阈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越到高频区越明显;(3)老年及老年前期听力损失首先从4000Hz上频率开始,随着年龄的增长听力损失逐渐向中颇、低频区扩展,年龄越大全频区听力损失率越高。结论:生物性自然老化所致的听力损失比较轻,而高血区、冠心病则明显加速和加重了老年性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某车厂接触噪声的工人的听力体检情况,了解噪声导致听力损失的现状,为防治生产噪声所致听力损伤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21年到南京市职业病防治院体检的某车厂接触噪音的在岗工作人员职业健康体检中纯音测听检查结果进行分析。评定标准:纯音听阈异常,任一侧耳的任一个频率听阈>25 d B HL;高频听力损失,双耳3 000 Hz、4 000 Hz、6 000 Hz频率平均听阈≥40 d B HL。结果 观察对象共966人,听阈异常417人(43.2%),纯音测听高频听力损失86人(8.9%)。男性工人与女性工人听力阈值异常率、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听力损失异常随着年龄增加检出率增高(P<0.05),随接触噪声工作年限增长检出率增高(P<0.05)。听阈异常人群中,语频平均听阈,高频平均听阈,3 000 Hz、4 000 Hz、6 000 Hz频率听阈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噪声致听力损失以高频为主,尤其是4 000 Hz、6 000 Hz听阈提升。不同性别异常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频听性稳态反应(MASSR)评估听力正常青年人骨导纯音听阈的可能性,旨在观察听力正常青年人骨导多频听觉稳态反应(ASSR)测试的正常值特点,进一步探讨骨导ASSR的反应阈与骨导纯音听阂的相关性,为临床上对不能配合做纯音测听的患者行听力评估时提供客观参考。方法对20例(男10例、女10例)听力正常青年人进行骨导ASSR及骨导纯音听阈检查,记录0.5、1.0、2.0、4.0kHz反应闽及行为听阈,比较二者间的相关性。结果骨导ASSR反应阈男组、女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频率间骨导ASSR反应阈比较,4.0kHz较其它各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O.5、1.0、2.0kHz三个频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导ASSR反应阈与骨导纯音听阈在0.5、1.0、2.0、4.0kHz四个频率处相关系数分别为0.95、0.91、0.26、0.29。结论骨导ASSR反应阈与骨导纯音听阈间只有在0.5、1.0kHz时有较好的相关性,高频的骨导ASSR与骨导纯音听阈差异性比较大,因此目前还不能广泛用于临床评估高频骨导纯音听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乳突根治术后再行修正手术的适用范围并观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乳突根治术后再行修正手术患者26例(胆脂瘤24例,慢性中耳炎2例),乳突根治术后术耳均持续或间歇性流脓伴听力下降;其中22例行病变切除后听骨链重建,4例未行听骨链重建,予咽鼓管封闭;所有患者行耳甲腔成型、自体骨粉或耳后肌骨膜瓣乳突缩腔、自体软骨重建上鼓室及外耳道后壁,术中取中耳乳突分泌物与病变组织送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26例患者修正术后干耳时间(6.1±2.2)周,术后气导平均听阈(500、1000、2000、4000Hz)低于术前[(56.2±38.2)dBvs(62.2±28.4)dB],术后气骨导差(ABG)亦低于术前[(28.4±25.6)dBvs(38.4±14.6d)dB],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例行咽鼓管封闭患者术后6个月听力气骨导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变化,余22例患者术后6个月复查,术后ABG低于术前[(15.8±8.2)dBvs(35.5±13.6)dB,P<0.05]。1例分泌物培养为铜绿假单胞菌的患者术后并发化脓性软骨膜炎,经多次清创及换药后治愈,遗留轻度耳廓畸形。所有患者随访26个月以上,疗效稳定。结论乳突根治术后不干耳的主要原因是中耳乳突病变组织残留、面神经嵴过高及耳道口狭小。再行修正手术时完全切除病变组织及乳突气房,使用耳后肌骨膜瓣与骨粉缩窄乳突腔,行耳甲腔成型术扩大外耳道口有助于引流,从而缩短干耳时间;可利用软骨重建上鼓室及外耳道后壁;人工听骨听力重建和鼓室成型术可提高患者听力;无条件行听力重建的患者,行咽鼓管鼓口阻塞封闭也可达到术后早期干耳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鼓室成形术式选择经验并评估术后疗效。方法收集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病历,患者的手术方式主要依据其听力功能检查、残余鼓膜及鼓室表现、乳突CT表现进行选择,部分患者需通过术中鼓室探查后方能决定手术方式。最后收集到病历资料及随访内容完整者共161例(164耳),其中单纯鼓室成形Ⅰ型(40耳)、完桥式乳突切开+鼓室成形Ⅰ型(30耳)、开放式乳突切开+鼓室成形Ⅱ型(94耳),从听力、生存质量及手术满意度评分等方面评价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疗效。结果3组患者术后气导听阈平均值均较术前降低(P<0.05),骨导听阈平均值皆无明显变化(P>0.05);比较3组患者术后气导改善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3种术式术后主观听力提高率分别为82.5%、70.0%和8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整体生存质量提高率分别为80.0%、80.0%和79.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对病情的担心程度降低率分别为90.0%、93.3%和9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基本满意以上所占比例分别为100.0%、100.0%和9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于适合行鼓室成形术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手术方式主要根据其听力、耳镜、乳突CT及术中所见进行选择;从患者术后听力及生存质量等方面评价,3种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均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比耳内镜与显微镜下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中耳炎(COM)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102例COM患者(2020年4月~2022年4月),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组(n=51)、B组(n=51)。2组均行鼓室成形术治疗,B组自显微镜辅助下实施,A组自耳内镜辅助下实施。对比2组手术效果、手术指标、手术前后听力指标水平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与B组优良率(84.31%)相比,A组(98.04%)更高(P<0.05)。与B组相比,A组干耳时间、手术耗时、鼓膜愈合耗时更短,术中失血量更少(P<0.05);术后1个月、3个月A组平均气导听阈及平均气骨导差更低(P<0.05);术后1d、3d A组耳积液sIL-2R、IL-8、血清AD、Cor、NE水平更低(P<0.05)。与B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5.69%(8/51)相比,A组1.96%(1/51)更低(P<0.05)。结论 与显微镜下鼓室成形术治疗COM相比,应用耳内镜鼓室成形术治疗于提升手术效果、优化手术指标、改善听力水平、减少并发症、缓解炎性应激状态方面更具优势,且应激反应程度更轻。  相似文献   

15.
王凯  张宇圆  俞杰 《现代实用医学》2004,16(10):616-616
目的 探讨鼓室穿刺抽液治疗分泌性中耳炎骨导听阈提高的效果。 方法 采用鼓膜穿刺抽取中耳积液的方法 ,治疗分泌性中耳炎骨导听阈提高的患者 11例 13耳 ,观察治疗前后骨导听阈变化。 结果 治疗后 13耳骨导听阈的平均值为 5 .4 6± 4 .12dB ,与治疗前 (2 1.6 2± 7.0 7dB)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t=6 .13,P <0 .0 1)。 结论 鼓室穿刺抽液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骨导听阈提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提高早期粘连性中耳炎疗效的有效方法。方法:1995—2004年用地塞米松和糜蛋白酶注射液对105例早期粘连性中耳炎患者进行鼓室和咽鼓管冲洗治疗,并对鼓室和咽鼓管冲洗治疗前后的语言频率气导和气骨导差、鼓室压,鼓室和咽鼓管冲洗治疗前后鼓室功能曲线、镫肌反射变化和咽鼓管通气功能的恢复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过1~4个疗程鼓室和咽鼓管冲洗治疗后,随访半年以上,105例粘连性中耳炎中,83例(79.05%)粘连症状消失,听力提高。语言频率的听阈、气骨导差和声导抗各项观察指标,治疗后3、6个月时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14例(13.33%)无效;8例(7.62%)粘连症状加重,选择手术治疗。结论:利用早期粘连性中耳炎鼓室为可逆性的病变这一关键阶段,应用地塞米松和糜蛋白酶注射液对早期粘连性中耳炎进行鼓室和咽鼓管冲洗治疗,不仅可直接有效地清除纤维蛋白原、凝胶基质等有害生物活性物质,而且可直接作用尚未完全粘连部位的粘连介质降解和溶解,阻止粘连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化脓性中耳炎的内耳功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化脓性中耳炎的内耳功能状态。方法:收集111例化脓性中耳炎患者(163耳),测其骨导听阈,并以单侧患者中的40位的健耳为对照;对30名患者进行听性脑干反应(ABR)和眼震电图(ENG)检查。结果:化脓性中耳炎各组骨导听阈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与中耳炎的类型和病程相关。ABR和ENG检查亦有异常改变。结论:化脓性中耳炎确可引起感音神经性聋(SNHL),且中耳病变越重,病程越长,听力下降越明显。少部分患者外周前庭功能可受累  相似文献   

18.
中耳乳突手术治疗骨导听力下降的分泌性中耳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中耳乳突手术治疗骨导听力下降的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01年至2008年资料完整的26例(43耳)分泌性中耳炎,其中伴骨导听力下降为32耳,均行中耳乳突根治及鼓膜置管术,术后给予药物治疗.结果 术后患耳听力改善明显,气导言语平均纯音听阈约为25dB,骨导言语平均纯音听阈约为15dB.术后随访1~2年听力无明显改变,拔出鼓膜通气管,中耳腔未见鼓室积液.结论 长期反复发作的分泌性中耳炎同骨导听阈提高有直接的联系,中耳乳突手术治疗可以明显提高患耳听力,对防止病情复发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马会民 《吉林医学》2012,33(21):4635
目的:探讨慢性中耳炎的鼓室成形术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中耳炎患者共30例30耳,都采用开放式鼓室成形术,随访3个月进行效果观察与评价。结果:经过手术治疗后,气导听阈与气骨导差都有明显下降(P<0.05),而高频骨导无明显变化。随访发现2例未干耳,有1例患者出现迟发性面瘫,经对症处理后完全恢复,并发症发生率为10.0%。结论:慢性中耳炎的鼓室成形术治疗能明显改善听力状况,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先天性外中耳畸形鼓室成形手术治疗的疗效与CT影像特征的关系。方法 对49例(50耳)先天性外中耳畸形患者术前CT影像检查分型与鼓室成形听力重建术后听力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50耳术后近期效果表明:语言区频率(气导)提高〉10dB有41耳(41/50,82%),其中CT影像分类Ⅰ型23耳(23/23,100%),Ⅱ型15耳(15/18,83%),Ⅲ型3耳(3/9,33.3%);有27耳(27/50,54%)术后实用听阈≤40dB。结论 先天性外中耳畸形进行手术治疗对听力提高的效果是确切的。CT影像显示耳畸形程度小的患者术后听力提高的幅度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