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做好塔形配茧 减小纤度偏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修志虎 《丝绸》1997,(8):62
《“80”立缫操作法》中关于配茧的操作要点为:啃牢中心,主动调配,保持塔形。对保持塔形又作进一步阐释:做到三色齐全,避免两颗“红灯笼”碰头。目前大部分丝厂在检查定粒配茧时,对配茧的批注仅记录结底白色茧粒数,若白色茧粒数符合工艺要求则视为正常绪头,反之则为不正常绪头,由此来计算中心配茧率。笔者认为这样检查仅保持了塔底而忽视了塔身和塔尖,不符合塔形配茧的要求。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先看白色茧是否符合工艺要求,再看有无塔尖,即必须有且只有一粒红色茧,其余为灰(或灰红)色茧,塔形(三色)配茧率应依此检查方法计…  相似文献   

2.
在管理生丝丝条不匀缺点的指标之中,有接绪效率的问题。接绪效率的管理,主要是在给茧机内茧粒数和未正绪茧粒数的管理中显现出来的,要特别指出的是,给茧机内的茧粒数  相似文献   

3.
自动缫丝机是一种高速缫丝机械 ,缫丝是一项综合素质要求较高的技术性工作 ,挡车工技术熟练程度直接决定着设备性能的发挥和产品质量。长期以来 ,一直采用现场操作规范考查和抽验质量指标来评定 ,既费工又耗时 ,而且评定成绩与实际技术熟练程度误差较大 ,现介绍一种比较直观的检测标准和方法 :1 判定绪茧粒数的方法和速度。( 1 )能正确区分新茧、旧茧、蛹衬 ,以二至五绪为视角 ,按 4- 5粒为计算单位判定绪下茧粒数为熟练 ,评 2 0分。( 2 )能正确区分新茧、旧茧、蛹衬 ,以一绪为视角 ,按 4- 5粒为计数单位判定绪下茧粒数为基本熟练 ,评 1 0…  相似文献   

4.
视线巡回立缫操作是手工添绪,视线巡回是保持定粒、做好配茧的重要手段。定粒配茧要求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如遇落绪,茧粒间茧丝长的不同,添绪时配茧级距发生差异等,都能对定粒配茧进行干扰,这就得依靠视线巡  相似文献   

5.
杨志兴 《丝绸》1994,(10):21-25
分析了随机添绪,比例配茧,塔形配茧三种配茧方式对生丝纤度偏差影响的程序和趋势。提出了配茧方式对生丝纤度差的影响随着分层数的增加,程度逐渐降低,速度趋势向减缓,降低的程度和减缓的趋势与粒间茧丝纤度及分布的趋同性有关。  相似文献   

6.
沈振秋 《丝绸》1997,(12):18-19
现行批绪法虽可用于集体链条的正确调节,避免绪下茧粒数的上下波动,但却因忽视了感知系统及给茧给效率对生丝纤度的影响,所以并不一定能使生丝纤度符合规格要求。应采用感知批绪和按实际批绪相结合对绪下茧粒数实行管理。  相似文献   

7.
技术问答     
徐作耀 《丝绸》2001,1(3):45
问 :自动缫为什么会产生越外粒数 ?如何处理 ?(1)答 :自动缫丝机是采用机械的或机电相结合的生丝纤度控制机构来控制缫制的生丝纤度的。但由于组成生丝纤度控制机构的纤度感知器、探索添绪机构及给茧机等 ,在缫丝过程中会受到丝胶、毛丝等外界因素的影响 ,以及机件安装调整的不当 ,机件使用日久后相对位置的改变、变形、磨损或失效等等原因 ,从而造成生丝纤度控制机构不能达到正确控制生丝纤度的目的。由于绪下茧粒数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丝纤度的变化 ,故通过对绪下茧粒数进行管理 ,即挡车工在巡回操作过程中要经常检查绪下茧粒数分…  相似文献   

8.
在自动缫丝机上测定解舒率的新方法通常情况下,在自动家丝机上测定解舒率时,一般是通过固定车位的某5绪或10绪实测30min,然后分别数出蛹衬和落绪茧的粒数,并利用公式解舒率(%)=蛹村数/(蛹衬数+落绪茧数)×100算出解舒率的值。这种方法操作起来比较...  相似文献   

9.
技术问荅     
《丝绸》1982,(7)
问:什么叫缫了率?它与解舒率有什么不同?答:缫了率是指茧自外至内(即外层至蛹衬)的缫丝过程中,未落绪的茧粒数对供缫茧总粒数的百分率,即:  相似文献   

10.
针对生丝纤度管理水平低下的问题,为实现自动缫丝机茧粒数采集和分析,研究开发了自缫茧粒数采集仪和数据分析系统软件。实现茧粒数采集仪以AVR单片机ATmega64为控制器,数据分析软件以VB为开发环境。通过连接数据分析系统软件与采集仪,对生成的mdb文件进行分析。实践表明,绪下茧粒数分析系统可替代现有人工抄录、计算等批绪工作,茧粒数采集仪具有人工采集、即时计算特点;数据分析系统软件具有分类、分析、统计等功能,为缫丝企业跟踪分析异常纤度、提高生丝品质提供了技术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许才定 《丝绸》2002,(1):47-47
我们知道 ,定纤式自动缫丝机缫制的生丝纤度是由生丝纤度控制机构自动控制完成的 ,但是为了保证缫制生丝的纤度质量 ,自动缫管理人员和挡车工必须对每只感知器的灵敏度和每套生丝纤度控制机构的完好运行情况进行经常性的检查。由于感知器的间隙很小 ,生丝纤度控制机构零部件多 ,结构复杂 ,要对其进行直接检查比较困难 ,只能通过检查各绪绪头的茧粒数进行间接检查 ,因此 ,混庄茧缫丝工艺设计人员必须对中心粒数和允许粒附数进行设计计算 ,并在新混庄茧上车缫制前 ,使自动缫管理员和挡车工了解和掌握中心粒数和允许粒附数。在缫丝时 ,一个绪头…  相似文献   

12.
400.Japanese tusser,Japanese oak silkworm/天蚕茧。是属于天蚕科的野蚕,分布于日本全国和朝鲜。天蚕茧呈绿色,缫制天蚕丝。401.有效接绪effective feeding end/有效添绪。在缫丝过程中进行添绪时,茧丝正确添上绪头,称为有效添绪,是对无效添绪而言。402.有效接绪效率feeding end efficiency/有效添绪效率。指缫丝过程中完成有效添绪的比例。用有效添绪次数对一定时间内或一定茧粒数的添绪次数的百分率表示。403.湯浸透法hot water permeation  相似文献   

13.
为了在自动缫丝机中计测实缫解舒率,日本研制用接触方式捡出落茧并变换成电压,通过比较器判别中途落绪茧及总落绪茧,用微型计算机运算、显示及打印出在一定时间内或一定茧粒数内的实缫解舒率。该法在制丝工程管理方面具有实用性。该装置在现有的排茧槽中设置了宽为4.5厘米的提取槽,落茧顺着槽依次流下,从而机悈地判别和计数自然落绪茧及中途落绪茧。在提取槽中设置了由数根接触棒组成的捡出体(如用5根,棒间隔为10毫米),当落茧与捡出体碰撞时,根据小电位器的动作,将对于茧壳体大小的变位变换成电压信  相似文献   

14.
沈振秋 《丝绸》2003,(5):51-51
外地采购的干茧原料大多茧质混杂,给自动缫批绪管理和纤度控制带来一定的难度。由于混庄不匀或茧质混杂,茧丝纤度差距过大,在缫丝时发生绪下茧粒数的频繁变化,而操作人员根据批绪的平均粒数多少而不断调节纤度集体链条长短来纠正粒数,造成生丝纤度的不稳定。 笔者认为,对原料混杂的茧质进行纤度控制,必须真正认识自动缫纤度管理的原理:采用短杠杆纤度感知器,根据摩擦力F与生丝纤度S成正相关的理论,按细限纤度感知的原则设计,即根据力矩平衡原理,在不考虑摩擦力矩的条件下,感知器正确的感知条件为:∑M(F)≤0因此,只要感知系统处于正常状…  相似文献   

15.
根据市场需要,我厂新增大批织造电力纺的机台。电力纺纬向原料为两根或三根厂丝合并而成。我厂利用自有缫丝这一优势,在生产实践中探索了一种能达到并丝目的且使其稍有捻度的方法。我厂试用的1992湖南春茧,茧丝纤度为2.61dtex(2.347D),缫制31dtex(27/29D)厂丝,需12粒茧。我们采用了“分绪合丝”缫丝法,直接缫制电力纺纬向原料丝。缫制方法:每绪茧粒数为12粒,引丝,穿过集绪器后,将两绪的绪丝合并,穿过其中一绪上方特加  相似文献   

16.
文摘天地     
《丝绸》1999,(11)
991018 定粒缫丝中的集中落绪现象及其控制/白 伦/苏州丝绸工学院学报,1999,No-3,1~10定粒缫丝过程中所发生的周期性集中落绪现象,对定粒生丝的纤度偏差与匀度成绩有直接影响。文章从理论上分析了定粒缫丝过程中集中落绪现象的发生机理,通过电子计算机模拟缫丝实验调查了集中落绪的统计特性,并探讨了控制集中落绪发生的有关问题。991019 “机动定粒”配茧法解决立缫尴尬纤度/许才定等/丝绸技术,1999,No-2,6~8针对陈茧已近缫完,茧量剩余不多,难以用并庄、分型筛茧等常用的方法解决立缫…  相似文献   

17.
作为立缫煮茧的工艺质量管理指标,除“三率”外,再加上“一量”,即“粒茧绪丝量”是很有必要的。但在新茧有绪率与粒茧绪丝量的关系上,有人认为两者成近似反比(《丝绸》1985年第11期),笔者不敢苟同,特此提出浅见,共同商榷。  相似文献   

18.
在自动缫的生丝生产过程中,生丝平均纤度会受到各种工艺条件的影响而发生变化,需要通过对绪下茧粒数进行检测来了解生丝平均纤度。基于形态学方法中的腐蚀膨胀法和K均值算法相结合的方法,改进了K均值聚类算法,解决了蚕茧图像中出现的多个蚕茧相互粘连的问题,实现了对粘连蚕茧图像的分割及蚕茧计数。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很好地解决图像反光及蚕茧图像粘连的问题,实现蚕茧图像的分割及正确计数,为绪下茧粒数自动检测技术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四、均粒缫与茧丝组合 (1)添绪点纤度变化:缫丝时茧丝纤度变化情况,均粒缫与定粒缫相似,都依照茧丝自身变化规律遽减的。所不同的是均粒缫的茧粒组合不受规定粒数限制,允许在一定范围内变动。当丝条降至细限条份S_时,便发出信号进行添绪,如果不考虑感知至添绪这段机械动作时间,则细限条份S_由下式  相似文献   

20.
根据自动缫丝机定级主要因素是均匀二度变化占60%以上的现实情况,通过对感知器造成重添率、给茧机多添率以及失添时间、落绪茧粒数诸因素与生丝均匀关系的试验和分析探讨,得出减少自动缫生丝均匀二度变化的主要关键是提高感知器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及提高给茧机的添绪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