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 观察ApoE基因敲除(ApoE-/-)小鼠的骨微结构、骨密度、骨矿含量(BMC)的变化,探讨ApoE在骨重建中的作用.方法 15、28和40周龄雄性ApoE-/-纯合子小鼠以及同性别、同周龄的野生型小鼠共48只,应用显微CT测定小鼠右侧股骨远端松质骨和皮质骨的骨微结构参数,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测定左侧股骨骨密度.并分析骨微结构、骨密度、BMC相关性.结果 与野生鼠相比,不同时期ApoE-/-鼠的股骨松质骨体积骨密度(vBMD)、组织骨密度、BMC、骨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数量(Tb.N)、骨小梁厚度(Tb.Th)明显增加(P<0.05),骨面积分数(BS/BV)、骨小梁间隔(Tb.SP)和结构模型指数明显减低(P<0.05).股骨皮质骨内径周长、皮质骨外径周长、皮质骨面积、骨髓腔面积、截面总面积和截面惯性矩增加,而皮质骨骨密度、皮质骨BMC和皮质骨厚度变化不明显.DXA测定显示28周龄ApoE-/-鼠的总体骨密度明显高于野生型鼠(P<0.05),15和40周龄ApoE-/-鼠总体骨密度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28周龄ApoE-/-鼠vBMD与BMC、BV/TV、Tb.Th、BS/BV和皮质骨BMC明显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55、0.944、0.834、0.923和0.903,而与其他参数不相关.结论 ApoE-/-鼠表现出骨量增加,提示ApoE在骨重建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强骨宝对去势大鼠骨形态计量学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强骨宝(黄芪+司坦唑醇,JGB)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骨形态计量学参数的影响.方法 取32只Wistar雌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行去势手术,制成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模型.然后分别灌胃给药生理盐水、己烯雌酚、强骨宝,8 w后处死,取大鼠胫骨上段松质骨和中段皮质骨硬组织包埋、切片,图像分析松质骨、皮质骨形态计量学参数.结果 强骨宝可使去卵巢大鼠松质骨静态参数和动态参数显著增加,吸收参数显著降低;皮质骨面积、骨髓腔面积等静态及内外骨膜骨形成动态参数均无显著变化,内膜面骨吸收参数降低.结论 强骨宝能有效预防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松质骨丢失,亦具有抑制皮质骨内膜骨吸收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生长激素在骨生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刺激骨生长.成人生长激素缺乏可引起骨代谢改变,包括生化学改变及骨矿物质密度下降,从而增加骨折危险性.确切机理还不十分明确,可能与起病年龄、达到骨量高峰年龄有关.重组人生长激素替代治疗对骨的疗效随疗程长短而不同,研究结果不完全一致,主要可能与研究时的给药剂量、给药持续时间、研究骨类型等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文献相继报道肠促胰素除对糖代谢产生作用外,在骨代谢方面也产生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其机制尚不明确,可能是通过影响骨钙素基因表达、骨保护素/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系统和骨硬化蛋白水平.此外,肠促胰素对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降钙素及血脂的作用也可能影响骨代谢.  相似文献   

5.
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减低、骨微结构破坏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骨质疏松症患者骨脆性增加,易于发生骨折.目前研究表明,骨质疏松是由于骨代谢失衡引起的,骨保护素(OPG)和破骨细胞分化因子(ODF)在骨代谢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社区居民中医体质类型与跟骨强度相关性.方法 以上海长风社区45岁以上、获得知情同意的1 347名社区居民为调查对象,进行横断面现场调查,体质判定标准采用<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采用定量超声法检查跟骨骨强度,分析体质类型与骨强度的关系.结果 骨强度随年龄增长而下降,男性骨强度高于女性.各体质类型居民骨强度从高到低依次为湿热质、痰湿质、平和质、气部质、阴虚质、阳虚质、气虚质、特禀质和血瘀质,各类体质间骨强度存在差异(P<0.01).结论 体质类型是影响骨强度的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参皂甙单用或与己烯雌酚合用对去卵巢大鼠骨丢失的预防作用.方法 4.5月龄SD雌性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去卵巢组、己烯雌酚组、人参皂甙组和人参皂甙与己烯雌酚联用组.采用双侧卵巢摘除术,体内双荧光标记法,胫骨上段硬组织包埋切片,全自动图像分析及松质骨形态计量学软件处理,观察药物对骨形态计量参数的影响.结果去卵巢10 w后骨量丢失和破骨细胞活性、骨形成率及骨转换率增加,子宫重量减轻,子宫内膜厚度变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人参皂甙与己烯雌酚合用能使骨量增加,骨形成增多,骨吸收和骨转换率下降并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子宫重量和子宫内膜厚度均下降.结论去卵巢大鼠骨量丢失,骨转换率增高,出现明显的骨质疏松;己烯雌酚(10μg@kg-1@d-1)能抑制骨吸收,也抑制骨形成.与100 mg/kg人参皂甙合用,能增加骨量,增加骨形成,并减轻己烯雌酚导致的子宫重量增加和内膜增厚的危险性,能完全预防去卵巢大鼠的骨丢失.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与骨羟脯氨酸含量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糖尿病性骨质疏松与骨羟脯氨酸的关系。方法 把 2 2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糖尿病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两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 (STZ)造成糖尿病模型。每周监测血糖 (BG)、体重及食量等 ,5周后处死取股骨进行骨干重、骨钙、骨磷、骨镁及骨羟脯氨酸 (B- HOP)的测定和比较。结果 糖尿病小鼠骨干重与正常对照小鼠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 ,糖尿病小鼠骨 HOP/骨干重比值 (0 .4 98± 0 .0 4 8)降低 ,与正常对照小鼠骨 HOP/骨干重比值 (0 .5 39±0 .0 33)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糖尿病性小鼠有骨重量减轻、生长延缓、骨羟脯氨酸含量降低等特征  相似文献   

9.
骨质疏松(OP)是以低骨量和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变为特征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伴有骨脆性增加,易于发生骨折.骨强度的问题是引起OP骨折危险性增加重要因素之一,骨强度反映骨骼的两个主要方面是骨矿密度和骨质量.骨的"质"和"量"共同决定着骨的强度,恢复骨质量,改善骨生物力学性能是当前研究骨损伤修复的热点问题.骨的胶原成分是骨质量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本文探讨骨基质内Ⅰ型胶原蛋白结构、含量及稳定性的异常对骨微结构的退变和生物力学特性异常的影响,旨在阐述Ⅰ型胶原蛋白与OP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全身性激素和局部细胞因子的代谢异常、数量和活性改变在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意义.雌激素通过降低骨对PTH敏感性,增加钙吸收,减少骨吸收性细胞因子的生成而抑制骨形成,它的不足可引起绝经后和老年性骨质疏松.VitD代谢障碍是老年性骨质疏松的原因之一.局部细胞因子IL-1、TNF、IL-6等细胞因子和IL-4分别刺激和抑制骨吸收,而IGF和TGF-β是重要的骨生长因子,它们相互作用,调节骨重建.  相似文献   

11.
瘦素是主要在脂肪组织中表达的脂肪因子,其作用有多效性,近来研究显示瘦素对骨代谢的调节也发挥重要作用.临床试验中关于瘦素与骨密度之间的相关性目前尚未得出一致结论.瘦素可以通过中枢作用、交感神经系统、外周作用等途径调节骨代谢.其中血清素、神经介素U、神经肽Y是瘦素通过中枢作用调节骨代谢的重要介质.另外,瘦素对骨代谢的效应与其血浆水平相关.瘦素对骨代谢的调节可能为骨质疏松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由于先天性畸形、外伤、肿瘤及失牙后废用性萎缩等原因,需要进行不同程度的骨缺损修复或骨增量治疗.目前新骨生成的方式很多,像骨块移植、各种骨代用品的运用、骨引导再生技术以及微观领域的细胞因子、转基因工程等多方面,但总的来说都存在技术复杂、费用高、周期长、甚至有生物学不安全性等缺点.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发现,辛伐他汀(simvastatin,Sim)可影响骨组织的生长代谢,促进新骨生成,而且加速新骨生成,具有廉价、方便等诸多优点.现将Sim在口腔应用的最新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谢东北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28(16):1660-1662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抗骨质疏松药物多为抑制破骨细胞骨吸收而使骨转换率降低的药物(如雌激素、降钙素、bisphosphonates),这些抗骨吸收的药物都能减少骨量的进一步丢失,但对增加骨量,改善骨结构的作用不明显,也就是对提高骨的质量作用有限.骨骼组织是一种动力学器官,其结构能依据力学环境而产生适应性变化,力学信号调节骨量和骨形态.近年研究发现,振动等被动运动产生的低强度力学信号具有刺激骨合成的效应[1],可以作为一种被动的、非侵入性的形式积极影响骨的状态,为骨质疏松的防治提供了可能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护骨胶囊(Hugu capsules,HG)对去卵巢大鼠骨结构和骨重建状态的影响。方法 3月龄SPF级雌性SD大鼠60只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去卵巢组,仙灵骨葆胶囊组和护骨胶囊低、中、高剂量组(Sham、OVX、Pos、HG-L、HG-M和HG-H)。大鼠切除卵巢后,隔天开始给药,连续灌胃3个月,处死前进行两次荧光标记。取大鼠胫骨上段(proximal tibia,PTM)与中段(tibia shaft,TX)进行骨形态计量学分析。结果与Sham组比较:OVX组松质骨的骨小梁面积百分率(percent trabecular bone area,Tb.Ar)和骨小梁数量(trabecular number,Tb.N)分别降低66.68%和65.01%,骨小梁分离度(trabecular seperation,Tb.Sp)增加276.97%。单位骨小梁周长成骨细胞数(osteoblast number/unit trabecular perimeter,Ob.N)和成骨细胞周长百分率(percent osteoblast perimeter,Ob.Pm)分别增加357.53%和468.27%,单位骨小梁周长破骨细胞数(osteoclast number/unit trabecular perimeter,Oc.N)和破骨细胞周长百分率(percent osteoclast perimeter,Oc.Pm)分别增加213.95%和216.67%,骨形成率-体积(bone formation rate/volume,BFR/BV)增加39.12%,骨形成率-组织(bone formation rate/tissue,BFR/TV)降低55.56%,提示松质骨骨质疏松造模成功。皮质骨没有变化;与OVX组比:HG组大鼠松质骨的Tb.Ar、Tb.N和骨小梁宽度(trabecular width,Tb.Wi)增加,Tb.Sp、Oc.N、Oc.Pm降低,荧光周长百分率(percent fluorescence perimeter,L.Pm)、骨形成率-周长(bone formation rate/bone surface,BFR/BS)、BFR/BV和骨形成率-组织(bone formation rate/tissue,BFR/TV)增加。HG组大鼠皮质骨的T.Ar、Ct.Ar、骨外膜荧光标记周长百分率(percent periosteal fluorescence perimeter,P-L.Pm)和骨外膜骨形成率(periosteal bone formation rate/bone surface,P-BFR/BS)均增加。说明HG能增加松质骨骨量,改善骨结构,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且增加皮质骨骨量,促进皮质骨骨外膜骨形成;与Pos组相比:HG-H组的松质骨Tb.N增加23.80%,Tb.Sp降低22.71%,HG-L和HG-M组的L.Pm、BFR/BS、BFR/BV和BFR/TV显著升高。在皮质骨方面,HG-L和HG-M组的P-L.Pm分别升高234.99%和182.58%,HG-L组的P-BFR/BS增加229.13%。结论 HG增加去卵巢大鼠的骨量,改善骨组织结构。HG具有促进6月龄OVX骨高转换大鼠骨形成的作用,在此年龄段促进骨形成方面效果可能优于Pos。为临床应用HG提供了良好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从骨转换角度探讨氟骨症发生的分子机制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地方性氟中毒的特征性病变过程即为骨组织的骨转换加速,亦称为高骨转换状态(high bone turnover state),主要表现为骨软化、骨硬化、骨质疏松和异位骨化.通过其病理演进特征,推测在其病变发生发展过程中应该存在着成骨过程的异常、破骨活性的改变和基质结构的变化并存的现象,即成骨过程和破骨过程这一矛盾的平衡被打破,从而倾向于建立新平衡过程的趋势发展,导致病变的产生.  相似文献   

16.
下丘脑-瘦素-交感神经系统和骨量的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认为骨量的调控是仅涉及骨局部的自分泌、旁分泌、内分泌和系统因子的过程.近来的研究指出中枢神经系统,尤其是交感神经系统在骨量的调控中发挥关键的作用,其在骨上的效应器是成骨细胞上的β2肾上腺素能受体.该受体的激活可增加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RANKL)的表达,从而刺激破骨细胞生成进而导致骨量的下降.相反,β受体拮抗剂则能削弱破骨细胞的分化从而增加骨量.  相似文献   

17.
应用新西兰大白兔自体髂骨制成直径为0.5~1.0mm的颗粒骨和2.0mm×1.0 mm×1.0mm的条状骨,分别植入兔的L2~3及L5~6椎间骨缺损处,通过影像学、组织学、力学测试,比较颗粒骨与条状骨在腰椎后路融合术后诱导成骨情况.结果术后2、4、6、9、12、15周,颗粒骨较条状骨新骨生成速度快、生成量大(P<0.05);两者垂直应力试验及水平扭转试验无显著差异(P>0.05).认为直径≤1.0 mm颗粒状自体松质骨可以诱导成骨,颗粒状较条状自体松质骨的爬行替代过程进展迅速、完全.颗粒状自体松质骨移植可以用于后路脊柱融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种植床自体骨复合珊瑚羟基磷灰石在牙种植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32例(37颗)种植牙病例分成A、B两组.A组24例(27颗种植体),植入德国Ankylos螺纹种植体后,在部分暴露的植体处植入珊瑚羟基磷灰石.B组8例(10颗种植体),采用经牙槽嵴顶入路,使用德国费亚丹公司的FRIOSR空心取骨钻进行定位定向和定深度后制备圆柱状骨,游离取出后即刻碾磨成碎骨颗粒,与珊瑚羟基磷灰石混合后植入到种植体周骨缺损区.植入术后4~6个月暴露种植体,最终完成烤瓷冠修复,二期手术时根据成骨情况评估成骨效果.结果 两组病例均获得了良好的骨修复效果,单纯珊瑚羟基磷灰石植骨后成骨效果满意及基本满意率共为85.19%.自体骨与珊瑚羟基磷灰石混合植骨后的成骨效果满意及基本满意率共为100.00%.结论 种植床自体骨可作为有效的植骨材料,手术创伤小,无需开辟第2手术区,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吴洪增 《山东医药》2008,48(26):115-115
混合式骨外固定器(HESF)在骨折治疗中可通过调整钢针布局、数量、直径、跨度(包括全针、半针和连接杆有效长度)和连接器的结构部件而改变骨固定结构力学性质,实现调控骨愈合力学环境,促进骨愈合,控制和改变骨形态.2006年1月~2007年12月,我院将HESF用于67例胫骨近端复杂性骨折患者,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正常与氟中毒动物模型骨的拉伸、压缩、弯曲、冲击、扭转、剪切力学性质,为临床提供生物力学参数.方法 复制氟中毒动物模型,取动物模型和正常对照组动物股骨、胫骨、肱骨,进行生物力学性质实验.结果 得出了对照组和实验组动物骨的拉伸、压缩、弯曲、剪切、最大载荷、最大应力、最大应变等,得出对照组和实验组动物骨的扭转最大扭矩、扭转角、扭转切应力,还得出了对照组和实验组动物骨冲击功、冲击韧性指标.结论 氟中毒骨各项力学性能指标显著下降,氟中毒对骨的力学性能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