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许菁 《实用预防医学》2008,15(6):1967-1968
目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PCR,FQ—PCR)法检测淋病奈瑟菌(NG)、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支原体(UU),探讨该法的阳性检出率、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对临床疑似性病患者,取尿道或宫颈分泌物,同时用分离培养法和FQ—PCR法检测NG、CT、UU。结果168例患者中,培养法阳性检出数46例,阳性率27.38%,FQ—PCR法阳性检出数72例,阳性率42.86%。FQ—PCR法特异性为76.61%,灵敏度为97.83%。分别用FQ—PCR法和培养法检测NG、CT和UU,前者阳性率均高于后者。结论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NG、CT以及UU,具有快速、敏感、特异、检出率高等优点,对临床诊断治疗及流行病学调查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王泉  王劲松  范友谊 《中国校医》2008,22(6):675-676
目的通过对2156例可疑非淋球茵性尿道炎(NGU)患者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T)、支原体检测及药敏分析,了解其感染与耐药状况。方法应用衣原体试剂盒(胶体金法)检测衣原体。支原体培养及药敏选用支原体药敏试剂盒,并对10种抗生素的敏感性进行分析。结果2156例可NGU患者中,共检出阳性780例(36.18%),男349例,女431例。病原体种类CT214例(9.93%),解脲脲原体(UU)512例(23.75%),人型支原体(MH)12例(O.56%),UU合并MH感染42例(1.95%)。支原体敏感药物多是多西环素、交沙霉素、米诺环素。结论NGU患者中女性感染率明显高于男性,病原体以UU为主,其次为CT、UU+MH及MH感染。对NGU患者及时进行UU和MH培训及耐药性检测,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比较金标法与酶联免疫法在抗-HIV测定中的效果,对两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在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2000例输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分别采用金标法和酶联免疫法,对血样HIV抗体进行检验,并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金标法初次检测中的血样呈现阳性的有26例(阳性率1.30%),酶联免疫法初次检测中的血样呈现阳性的有15例(阳性率0.75%),在进行确诊实验后,金标法检测血样阳性为21例(阳性率1.05%),酶联免疫法检测的血样呈现阳性的有13例(阳性率0.65%)。最终在经免疫印迹法检测下,确诊血样为阳性的有12例(阳性率0.60%)。金标法的假阳性率为42.86%,酶联免疫法检测的假阳性率为7.69%。两种抗HIV检测结果阳性率和假阳性率均有显著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从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可以知道,金标法在血样抗HIV检测中与酶联免疫法相比,准确性更高,操作方便,有很强的可行性,可以在临床血液抗HIV检测中进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徐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门诊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患者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感染状况。[方法]对1997~2002年的537例用快速免疫法检测CT,支原体培养法检测UU。[结果3CT阳性率为18.06%(男性为17.63%,女性为18.85%),UU阳性率为37.80%(女性为60.21%,男性为25.43%).2项总检出率为55.87%(女性为79.06%,男性为43.06%):合并感染率为7.26%。20~39岁组阳性率高达80%以上。[结论]性病门诊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感染率较高.应注意检测。  相似文献   

5.
王涛  王鹏  董丽 《现代保健》2014,(31):55-57
目的:探讨PCR反向膜杂交法在CT、UU、NG三种性病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486例疑为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分别采用PCR反向膜杂交法及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并将检测结果与培养结果比较。结果:FQ—PCR检测CT、UU、NG阳性率高于培养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CR反向膜杂交法与培养法及FQ—PCR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CR反向膜杂交法、FQ—PCR检测敏感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PCR反向膜杂交法检测特异性高于FQ—PC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CR反向膜杂交法筛查CT、UU、NG准确,快速,且筛查特异性高于F0-PER,值得临床推广适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ELISA法与电化学发光法在检测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结果中的对比应用研究。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疑似乙肝患者2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进行ELISA法和ECLIA法检测,对比两种方法对不同乙肝病毒标记物的检测阳性率以及对同一强阳性样本的稀释度等。结果:观察组患者HBs Ag、HBe Ab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HBs Ab、HBe Ag、HBc A的检测,两种方式的阳性率无显著差别,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检测,ECLIA法的阳性检测率显著优于ELISA法,同时还可以进行动态观察和监测病情。  相似文献   

7.
比较培养法、聚合酶链反应(PCR)在解脲支原体检测中的诊断价值和治愈判定价值。选择一种简便、准确、实用的检验方法。目的对聚合晦链反应(PCR)和培养法检浏泌尿生殖道解脉支原休(uu)进行比较。方法用上述二种方法同时检测120例患者的泌尿生拉道拭子。结果PCR检浏阳性46例,培养阳性45例,培养阳性的45例中PCR阳性42例。若以培养法为对照,PCR敏感性为93.3%,特异性为94.4%,PCR和培养法检测Uu的阳性率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PCR检浏泌尿生从道解睬支原体,敏感性高,特异性强,与培养法比较,前者具有简便、快速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比较培养法、聚合酶链反应(PCR)在解脲支原体检测中的诊断价值和治愈判定价值。选择一种简便、准确、实用的检验方法。目的对聚合晦链反应(PCIK)和培养法检浏泌尿生殖道解脉支原休(Uu)进行比较。方法用上述二种方法同时检测120例患者的泌尿生拉道拭子。结果PCR检浏阳性46例,培养阳性45例,培养阳性的45例中PCR阳性42例。若以培养法为对照,PCR敏感性为93.3%,特异性为94.4%,PCR和培养法检测Uu的阳性率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PCR检浏泌尿生从道解睬支原体,敏感性高,特异性强,与培养法比较,前者具有简便、快速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李炎梅 《现代保健》2009,(4):102-103
目的探讨两种梅毒诊断试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试验(TRUSA)和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ELISA试验(TP—Ab)联合检测在辅助临床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TRUSA)和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EHSA试验(TP—Ab)进行检测,其中任一试验发生阳性反应的样本再采用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进行确认试验。结果9343例血清样本TRUST法的阳性检出率为2.33%,经TPPA确认阳性符合率为98.62%;TP—Ab法的阳性检出率为2.92%,经TPPA确认阳性符合率为98.52%。TRUST和TP—Ab同时阳性检出率为2.21%,经TPPA确认阳性符合率为100%;TRUST阴性TP—Ab阳性的检出率为2.21%,经TPPA确认阳性符合率为93.10%;TRUST阳性TP—Ab阴性的检出率为0.12%,经TPPA确诊阳性符合率为72.72%。结论同时采用TRUST和TP—Ab进行血清学联合检测,可互补两种实验的不足,提高阳性检出率和辅助临床诊治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一种简易快速的实时荧光PCR方法(Q—PCR)并用于检测正常人群中脑膜炎奈瑟菌。方法采集成都市正常人群的咽拭子1008份,分别采用培养分离法和Q—PCR法检测Nm。绪果Q—PCR法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100%和100%,阴性预测值(NPV)为100.00%,阳性预测值13.09%,检出限为250du/ml体系,Q—PCR方法检出时间为3h,培养法阳性结果需时4d。Q—PCR技术检测1008份正常人群的咽拭子中NmDNA的阳性率为8.33%,培养法为1.09%。结论Q—PCR技术的灵敏度高于培养法,Q—PCR法具有灵敏、特异、经济、快速的特点,可用于疾病的快速诊断,特别适合正常人群的带菌率调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复发性阴道炎患者淋球菌(NG),解脲支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的感染情况。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患者宫颈分泌物中NG,UU,CT的特异性DNA。结果412例阴道炎中检出三种病原体共185例,阳性率为44.9%。其中单一病原体感染178例,NG,UU,CT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5.67%,61.62%,18.91%。混合感染7例,NG+UU2例,占1.08%,UU+CT5例,占2.70%。结论NG,UU,CT是女性生殖道常见的病原体,应加强门诊筛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讨论梅毒抗体经ELISA法检测后出现假阳性的原因并探讨其解决方法。方法选取梅毒患者1620例,将其分为老年组和中青年组,对其血清中的梅毒抗体采用ELISA法来进行检测,两组中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患者,再进一步使用TP-PA试剂来确诊。结果检测出老年组假阳性率为3.4%,中青年组假阳性率为1.2%,两组之间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结论年龄为导致ELISA法检测梅毒抗体呈假阳性的重要因素之一,临床检测中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在初诊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阳性率及其分布特点。方法用放射配体法检测2035例临床初诊为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GAD—Ab,分析GAD—Ab的阳性率及其分布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①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在以医院为基础、初诊T2DM患者中的患病率为7.1%(145/2035),与在欧美高加索人中进行的大规模研究UKPDS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7%us.9.8%,P=0.391),而高于ADOPT研究(8.0%VS.4.2%,P=0.000)和日本的Ehime研究结果(7.1%VS.3.8%,P=0.000);②GAD—Ab的阳性率和滴度分布与起病年龄、体重指数和空腹c肽等临床特征有关,起病年龄小、体重指数低和空腹c肽低者具有较高的阳性率和滴度。结论①中国成人初诊T2DM患者的GAD—Ab阳性率与欧美高加索人接近,而高于日本人群;②GAD—Ab的阳性率和滴度与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术前、产前及腔镜检查前患者四项指标检测的意义。方法随机收集3年来笔者所在医院就医的术前、产前及腔镜检查前患者4230例,并对其检测的HBsAg、抗HCV、抗HIV、TP—Ab结果进行分析。结果4230例患者中,总阳性率高达19.67%,其中HBsAg阳性率达10.78%,抗HCV阳性率达1.11%,抗HIV(1+2)型阳性率达0.64%。以双抗原夹心法和胶体金法进行HIV抗体初筛试验,所有检测程序严格按照《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进行,阳性及可疑血清标本经复试仍为阳性者,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确证实验室进行确认,TP—Ab阳性率达7.14%。结论在术前、产前及腔镜检查前检测HBsAg、抗HCV、抗HIV、TP—Ab对避免医务人员的职业感染和预防患者医院内感染,以及防止医疗纠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肖丹 《现代保健》2010,(28):107-108
目的调查本地区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支原体感染及耐药状况,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山天洋有限公司支原体培养鉴定及药敏试剂盒对所取标本进行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检测,并对阳性标本进行12种抗菌药物的药敏测定。结果共检测802份送检标本,阳性347例,阳性率43.3%;其中单独解脲脲原体(UU)阳性265例,单独人型支原体(MH)阳性24例;UU+MH阳性58例。男、女患者阳性率分别为29.0%和47.5%,两者差异显著(P〈0.01)。支原体对交沙霉素最敏感,敏感率为86.5%;对红霉素敏感性最低,其敏感率为14.0%。结论本地区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支原体感染率高。  相似文献   

16.
于天为  田晓燕 《职业与健康》2009,25(24):2759-2760
目的观察311例泌尿生殖道支原体、衣原体感染情况,分析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生化酶法检测衣原体,采用培养法检测支原体及其药物敏感试验。结果311例疑似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患者中检出支原体阳性160例,阳性率为51.4%,其中解脲支原体(Uu)阳性率为50.5%(157例),人型支原体(Mh)阳性率0.96%(3例),(Uu+Mh)混合感染率5.46%(17例),检出沙眼衣原体136例,阳性率为43.7%。药敏试验显示:强力霉素、交沙霉素、美满霉素敏感性最高;大观霉素、林可霉素、甲砜霉素,司帕沙星敏感性最低。结论泌尿生殖道感染主要以Uu发病率最高,且耐药株在不断增加.治疗支原体感染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7.
唐聪海  原敏 《现代保健》2013,(2):110-111
目的:比较微柱玻璃珠法和微柱凝胶法直接抗人球蛋白(DAT)测定结果及在新生儿溶血病(HDN)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微柱玻璃珠法和微柱凝胶法对392例临床疑为HDN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标本进行DAT检测,并比较分析检测结果。结果:392例标本用微柱玻璃珠法DAT检测阳性为168例,阳性率为42.95%(168/392),微柱凝胶法DAT检测阳性为91例,阳性率为23.2%(91/392),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5.1,P〈O.01九阳性样本中,DAT结果在0,5+-2+水平上,微柱玻璃珠法检测阳性的140例中,微柱凝胶法检测阳性的只有63例;DAT结果(3+-4+)水平上,微柱玻璃珠法与微柱凝胶法检测的阳性样本及阳性水平无差异。结论:微柱玻璃珠法与微柱凝胶法相比较,敏感度更高,在HDN的诊断和治疗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夹层杯离心集菌涂片法检测痰液抗酸杆菌的临床应用价值以及了解影响痰液抗酸杆菌检出率的因素。方法收集735例确诊肺结核住院患者的痰标本,每例患者分别留取晨痰、夜间痰、即时痰各一份,每份标本同时采用夹层杯法与改良罗氏培养法平行处理,比较两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以及不同性质和不同时段痰标本的抗酸杆菌阳性检出率。结果夹层杯法和改良罗氏培养法检测2205份痰标本的阳性率分别为28.9%和32.1%,二者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744,P〈0.001);以培养法为标准,夹层杯法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期值和阴性预期值分别为89.39%、99.53%、98.90%和95.21%;夹层杯法检测抗酸杆菌的阳性率脓性痰和血痰高达53.3%和48.5%,黏液痰和唾液痰只有9.9%和3.7%,培养法亦以脓性痰阳性率最高,达到54.8%,血痰次之,阳性率为51.3%,黏液痰阳性率为13.5%,唾液痰阳性率最低,仅为8.8%;对于不同时段的痰标本,两种方法检测抗酸杆菌的阳性率均以晨痰最高。结论夹层离心集菌涂片法是一种简单、省时、阳性检出率高,更利于标准化的抗酸杆菌检验方法,且与改良罗氏培养法相比有较好的符合率,可能是一种具有推广价值的检测方法;晨痰、脓性痰、血痰阳性检出率高,应强调收集晨痰、脓性痰、血痰送检。  相似文献   

19.
李俐  杜文平  杜晓军 《中国校医》2002,16(5):385-386
目的 建立一种便捷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肾小球基底膜抗体(GBA-Ab)的方法。方法 在斑点免疫金银染色(dot-immunogold silver staining,Dot-IGSS)的基础上,待检血清标本原倍使用,缩短抗原与抗体及与金标二抗的作用时间,建立微量快速斑点免疫金银染色法(microvolume-fast-dot-IGSS,MFDot-ISGG)。结果 用MFDot-IGSS法和Dot-IGSS法同时检测SLE患者血清60份,GBM-Ab阳性率分别为60%和61.7%;检测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清40份,GBM-Ab阳性率分别为2.5%和2.5%;检测健康献血员血清40份,GBM-Ab均为阴性。二种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MFDot-IGSS法检测SLE患者血清GBM-Ab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与Dot-IGSS法相似,但操作简便快速,更适用于门诊检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酶联免疫法和金标法对HIV抗体的检测结果,明确针对艾滋病更为有效的临床筛查手段。方法选取264例疑似艾滋病患者,采集入组患者静脉血并进行酶联免疫法与金标法检测HIV抗体。以临床诊断结果为准,比较酶联免疫法和金标法与临床检查结果的一致性;比较酶联免疫法和金标法对艾滋病的诊断效能。结果 264例疑似艾滋病患者中,经临床筛查试验和确证试验确诊225例。κ检验分析结果显示,酶联免疫法检查结果与临床诊断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κ=0.897, P <0.05);金标法检查结果与临床诊断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κ=0.902, P <0.05)。酶联免疫法与金标法诊断艾滋病的灵敏度、特异性与准确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酶联免疫法和金标法对HIV抗体均具有较好的检出效果,可为艾滋病临床诊断提供较为准确的数据参考,临床检测中可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选择相应的检测方法,必要时还可进行联合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