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在整复显微外科实验研究中,选用豚鼠做实验动物模型,获得满意效果。鉴于正常豚鼠皮肤结构和血管构筑未见报道,故用30只健康成年豚鼠,血管灌注墨汁。取背部脊柱两侧皮肤,分别用石蜡和火棉胶包埋,制连续的水平和垂直切片。观察正常豚鼠皮肤结构,并绘出动脉血管构筑模式图。此外并取1例正常人20个不同部位的皮肤,6只大白鼠和25只家兔背部皮肤,用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作一般组织学的观察及各层厚度测量。将所得资料与豚鼠皮肤做了比较。豚鼠皮肤分、4层:表皮厚度平均为96.04±4.88μm;真皮厚度平均为1105.72±32.82μm;真皮下层厚度平均为113.86±12.07μm;肉膜厚度平  相似文献   

2.
石蜡简包埋替代火棉胶包埋在Golgi’s法中的改进和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olgi’s法镀银显示神经元技术在神经科学领域中的运用由来已久,它以其能显示部分神经元的完整结构而获得不可取代的地位.以往,在镀银后都是采用火棉胶包埋及滑走切片机切片。但是,此方法有操作复杂、周期长及切片偏厚等缺点,而且火棉胶及滑走切片机在不少单位都不具备,故有一定的局限性。通过实验探索,作者在Golgi's法中运用石蜡简包埋替代火棉胶包埋克服了上述缺点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此方法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3.
皮肤瘢痕癌变组织中Cx43、Survivin表达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皮肤瘢痕和皮肤瘢痕癌与Cx43、Survivin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 用SP法免疫组化对10例皮肤瘢痕癌组织、10例皮肤瘢痕组织、10例正常皮肤组织的石蜡包埋标本的Cx43、Survivin进行检测.利用图像分析系统采集、分析图像,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Cx43在皮肤瘢痕癌、皮肤瘢痕、正常皮肤组织中表达逐渐降低,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urvivin在皮肤瘢痕癌、皮肤瘢痕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皮肤组织(P<0.01),而在皮肤瘢痕癌组织、皮肤瘢痕组织中的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Survivin与Cx43蛋白在皮肤瘢痕癌中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 Cx43、Survivin在皮肤瘢痕和瘢痕癌组织中的异常表达,可能共同促进了皮肤瘢痕癌变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石蜡简包埋替代火棉胶包埋在Golg's法中的改进和运用郭家松,尹保国(解放军广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解剖学教研室广州510315)Golgi's法镀银显示神经元技术在神经科学领域中的运用由来已久,它以其能显示部分神经元的完整结构而获得不可取代的地位。以往...  相似文献   

5.
背景:细胞凋亡参与了肉芽组织向瘢痕组织转化过程中多种细胞成分大量减少的动态过程,而Caspase家族介导的细胞凋亡是细胞凋亡的主要途径。目的:从基因水平探讨caspase-3 mRNA及caspase-8 mRNA在增生性瘢痕组织中的作用。方法:实验所用病理性瘢痕组织及正常皮肤组织均取自本院烧伤整形外科住院、伤口愈合6个月以后的增殖期病理性瘢痕组织18例。以正常皮肤组织18例做对照。利用RT-PCT技术分别检测半年以上增生性瘢痕组织中成纤维细胞caspase-3 mRNA及caspase-8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在增生性瘢痕组织中,caspase-3 mRNA及caspase-8 mRNA表达的相对值分别为8.31±1.47和7.12±1.24,均明显低于正常皮肤组织(P0.05)。提示caspase-3/8在瘢痕形成过程中起着得要的作用,增生性瘢痕的形成可能与组织中caspase-3/8表达低下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MMP2、MMP9及其抑制物(TIMPs)TIMP-1在皮肤增生性瘢痕中的作用。方法取3-6个月、6-12个月皮肤增生性瘢痕,以正常皮肤组织为对照,ELISA方法测定其MMP2、MMP9以及TIMP-1的含量,采用SPSS统计软件,以成组设计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分析它们在不同时段瘢痕组织中变化的意义。结果(1)3-6月瘢痕组织和6-12月瘢痕组织的MMP2,均较正常皮肤显著增高(110.70±5.23ng/ml VS 54.59±3.01,P〈0.01;77.23±7.10ng/ml VS 54.59±3.01,P〈0.01),而3-6月瘢痕组织的MMP2较6-12月瘢痕组织的MMP2亦有显著增高(110.70±5.23 VS 77.23±7.10,P〈0.01);3-6月瘢痕组织和6-12月瘢痕组织的MMP9之间(3.85±0.88 VS 3.61±0.43,P〉0.05)以及它们与正常皮肤组织的MMP9相比(3.85±0.88 VS 4.13±0.33,P〉0.05;3.61±0.43 VS 4.13±0.33,P〉0.05)均无显著性差异;(2)3-6月瘢痕组织和6-12月瘢痕组织的TIMP-1与正常皮肤组织相比有显著增高(4.74±0.35 VS 3.01±0.11,P〈0.01;5.12±0.34 VS 3.01±0.11,P〈0.01),6-12月瘢痕组织较3-6月瘢痕组织的TIMP-1有显著增高(5.12±0.34 VS 4.74±0.35,P〈0.05);(3)3-6月瘢痕组织和6-12月瘢痕组织的MMP2与TIMP-1的比值与正常皮肤组织相比均有显著增高(23.38±1.01 VS 18.15±0.58,P〈0.01;15.10±1.45 VS 18.15±0.58,P〈0.01),3-6月瘢痕组织较6-12月瘢痕组织的MMP2与TIMP-1的比值有显著降低(23.38±1.01 VS 15.10±1.45,P〈0.01)。结论MMPs以及TIMPs参与了皮肤瘢痕的增生过程,MMP2、TIMP-1含量及其比值可作为瘢痕生长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火棉胶切片技术在软硬组织联合切片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火棉胶组织切片制作技术在病理学科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口腔的颌骨、胎儿头颅,既有软组织也有硬组织,组织之间软硬度差别较大,组织块体积较大,采用石蜡切片还达不到目的.而火棉胶包埋切片技术,能够保持组织的完整性.笔者介绍火棉胶切片制作技术在牙齿、颌骨及周围软组织等软硬组织联合切片中的应用及体会.  相似文献   

8.
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切片技术的提高 ,使三维重建图像形态逼真、立体感强 ,各种重建的结构空间毗邻及定位准确 ,且已从定性研究向定量研究方向发展。该技术在颞骨内部结构中的研究 ,极大地促进了耳科及相关学科的发展。本文对颞骨组织切片三维重建在方法学和应用范围等方面的资料加以综述。1 方法学意义1.1 火棉胶包埋特征组织学包埋切片的方法较多 ,包括石蜡、明胶、碳蜡和火棉胶包埋等[1,2 ] 。火棉胶作为一种古老的包埋方法现应用较少 ,但其适用于大块组织的包埋与切片[3] 。它有不使纤维组织及肌肉过度硬化的特性 ,对于神经、眼球…  相似文献   

9.
筛骨整体组织制片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筛骨结构复杂。有关筛骨整体的组织切片制作方法,国内外尚未见报道。我们采用胚胎5第12周至出生时的106例筛骨标本进行了不同包埋和比较,结果表明:采用火棉胶包埋法,有制片周期长,切片厚、清晰度差及制作连续切片较为烦琐等弊端。石蜡包埋由于组织块大,石蜡不易透入深部组织和筛气房内,致切片皱缩,出现蜂窝状空泡,且由于脱水、加温等引起组织变硬、变脆,甚至变形等现象。一张好的筛骨切片应是筛气房变态不变形,粘膜等组织结构完整。按上述要求,我们对筛骨组织的取材、固定,脱钙和包埋过程进行了改进。火棉胶——石蜡双重包埋(简称双重包埋)可保证筛骨切片薄,组织结构完整和清晰。现就筛骨整体组织双重包埋制片法的过程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0.
旋转式切片机主要用于石蜡切片,所以人们又称之为石蜡切片机。我们在实际教学和科研工作中,用旋转式切片机代替滑行式切片机切火棉胶切片,使用起来十分方便,效果也好。方法:1.用火棉胶包埋的一般组织材料,切片时同石蜡切片法一样,但得采用湿切的方法,每切一片时需用蘸有70%酒精的湿毛笔湿润一下刀口及材料切面。如果做连续切片,可以用吸水纸将一张张切片隔开,按顺序叠放在70%酒精中保存。2.用火棉胶包埋的含骨质等较硬的组织材料,则要采用拉切的办法,即将切刀一端顶起,材料在通过刀口时形成一定倾角滑过。3.在切几十个微米的厚片时,旋转式切片机微调装置上仅仅有25个刻度,即25微米,则可采用“顺-逆-顺”旋  相似文献   

11.
在皮肤的愈合过程中,产生的瘢痕组织会高出皮肤表面,引起红、肿、热、痛及活动受限,甚者可导致严重的功能性问题或影响容貌,即所谓的瘢痕组织过度增生,包括肥厚性瘢痕和瘢痕瘤。本文对肥厚性瘢痕和瘢痕瘤的病因病理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内耳制片的方法在有关组织切片技术的书籍中均有介绍,以火棉胶或石火棉胶双重包埋为主,多选用含汞的固定液,H-E片染,手续繁杂,不易切出较薄的标本。1984年曾小鲁等用抽气等办法实现了常规石蜡包埋和H-E整块染色,效果较理想。多年来,我们应用了此方法,并做了些研究和改进,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不同瘢痕组织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58例病理性瘢痕组织,20例正常皮肤组织,检测病理性瘢痕及正常皮肤中Survivin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分布情况及Survivin蛋白IOD值。结果光学镜下,病理性瘢痕在表皮基底层、部分棘层和表皮下均可见Survivin阳性细胞,胞浆及部分胞核颜色为棕黄色至褐色;病理性瘢痕组织中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皮肤(P0.05)。瘢痕疙瘩中和癌变瘢痕中Survivin蛋白IOD值均显著高于增生性瘢痕(P0.05);癌变瘢痕与瘢痕疙瘩中的Survivin蛋白IOD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urvivin抗凋亡的作用参与了病理性瘢痕形成过程,研究Survivin蛋白的表达对鉴别和诊断不同瘢痕组织有重要的意义。病理性瘢痕组织中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皮肤,瘢痕疙瘩和癌变瘢痕中Survivin蛋白IOD值显著高于增生性瘢痕,故Survivin蛋白的阳性表达情况及Survivin蛋白IOD值对鉴别和诊断不同瘢痕组织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临床内侧颞叶结构的MRI诊断提供断层解剖学基础,方法:采用成人尸脑6例,经MRI扫描后,制成与MRI对应的0.5-1.0mm的火棉胶连续切片,并与相应的MRI图片作对照,比较。结果:详细描述了内侧颞叶结构的断面形态及对应的MRI表现。结论:MRI检查时,宜选择倾斜头脑状位的杏仁体-海马头部层面,海马体部层面观察相应的结构;乳头-丘脑束在海马旁回钩后部层面显示最佳;与MRI对应的火棉胶薄层连续切片技术,是研究脑断层解剖的一种简单,经济、准确、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整片组织内淋巴管免疫染色,并与间接注射法和组织切片免疫染色法比较。方法用普鲁士蓝间接注射新生儿肝被膜内淋巴管,观察肝浅淋巴管的构筑。通过火棉胶切片分析肝浅淋巴管的流向。取人大腿皮肤,作石蜡切片和冷冻切片,免疫染色后观察淋巴管的分布。取大鼠耳和背部的皮肤、膈和小肠,将整片组织作免疫染色,观察组织内淋巴管构筑。结果间接注射普鲁士蓝可显示淋巴管构筑和流向,但淋巴管染色缺乏特异性。组织切片免疫染色可显示淋巴管分布,然而不能准确地分析淋巴管密度。整片组织的免疫染色很理想,毛细淋巴管盲端、毛细淋巴管网和淋巴管丛清晰可见。结论整片组织免疫染色能够很好地显示组织内完整的淋巴管构筑。  相似文献   

16.
内耳作为重要的听觉器官,由于其位置深在、内部结构复杂精细且含有大量腔隙,给制作内耳切片带来一定的难度。我们通过多次实验,综合石蜡和火棉胶包埋的优缺点,通过对双重包埋法的改进,摸索出操作简便易行、危害较小、  相似文献   

17.
一种新型无细胞真皮基质的研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研制一种新型的无细胞真皮基质。方法:用高渗盐除去异体皮肤的表皮细胞,经戊二醛交联后以低浓度NaOH消蚀以除去真皮中的细胞成分,得到无细胞真皮基质。结果:皮肤中所有细胞成分都被消除,胶原纤维稍松散,结构完整,排列正常。结论:经高渗盐—NaOH消蚀法能完全去除皮肤中的细胞成分而不损伤胶原纤维的三维结构,制备过程简单,具有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增生性瘢痕与正常皮肤组织的蛋白质组表达差异,筛选出增生性瘢痕的特异蛋白质.方法 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烧伤外科2010年1月至5月8例增生性瘢痕患者的增生性瘢痕组织和3例整形外科患者正常躯干皮肤为研究对象,运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双向凝胶电泳对比分析增生性瘢痕组织和正常皮肤组织中蛋白表达差异,选择差异蛋白点进行MALDI - TOF/TOF质谱分析和生物学信息分析.结果 获得重复性较好的双向电泳荧光染色图谱,增生性瘢痕和正常皮肤组织凝胶电泳图谱中平均蛋白点分别为2975和3053,对其中表达差异超过4倍的蛋白点进行质谱分析和数据库检索,共鉴定出24种蛋白质,其中上调蛋白有11种,下调蛋白有13种.结论 成功地建立增生性瘢痕的双向电泳荧光染色图谱,鉴定出增生性瘢痕组织与正常皮肤组织间的差异蛋白质表达.  相似文献   

19.
骨折愈合血运重建实验研究,需要观察微血管的生长及形态.常规的组织薄片难以满足要求,一般需要用火棉胶制作厚组织切片,但所需时间太长,我们对常规石蜡切片作了一些改进和处理,可制作50微米~250微米的厚片,以满足实验研究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进一步明确内耳道底各结构的断面形态,为影像诊断和手术治疗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用火棉胶包埋技术将6例成人头颅标本制备成厚0.5~2mm的耳颞部横切片,观察内耳道底的结构。结果:选取2mm厚和0.5mm厚两种切片中典型的内耳道底上部层面和下部层面进行描述。结论:火棉胶切片很好地显示了内耳道底通过的结构及其毗邻关系,对该区的影像诊断和手术治疗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