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人脑纹状体边缘区的免疫细胞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证明人脑纹状体有无纹状体边缘区存在。方法用Nissl染色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研究了人新生儿脑纹状体的细胞构造及递质分布。结果在Nissl染色的切片上可见人脑纹状体壳核和苍白球外节之间,有一条明显的梭形细胞带。细胞的长轴呈背腹方向,与壳核内侧边界平行。在上述边缘区部位可见大量免抗亮氨酸-脑腓肽(L-ENK)、免抗神经降压肽(NT)、免抗生长抑素(SOM)和免抗P物质(SP)免疫细胞化学阳性纤维和少量L-ENK及NT阳性胞体。结论首次证明人脑纹状体和大鼠、猫、猴相似,也存在纹状体边缘区。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大鼠纹状体内的钙离子基因相关肽 (CGRP)在纹状体和苍白球内分布的生后发育变化 .方法 对出生后 1d~ 1a的大鼠脑行冠状组织切片 ,尔后进行 CGRP的 ABC法免疫细胞化学染色 .结果  CGRP在纹状体的近尾侧部主要分布在纹状体的边缘区 ,为大量的密度很高的免疫反应阳性纤维 ,在纹状体的远尾侧部几乎遍布整个尾壳核 ,但以其外侧缘和腹侧为多 ,在尾壳核的外侧部形成一条浓密的阳性纤维带 .苍白球内可见少量的 CGRP免疫反应纤维存在 ,多靠近苍白球的内侧缘 . CGRP在纹状体内分布的生后发育特征为 :P0 1时边缘区有少量阳性纤…  相似文献   

3.
γ—氨基丁酸及其受体在大鼠纹状体边缘区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γ-氨基丁酸(GABA)及其受体GABARB1 mRNA在纹状体边缘区的表达,探讨GABA对边缘区学习记忆功能的调控。方法: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GABA及其合成酶谷氨酸脱羧酶(GAD)在纹状体边缘区的分布,用分子原位杂交方法观察GABA受体GABARB1 mRNA在纹状体边缘区内的表达。结果:在纹状体边缘区内可见密集的GABA及GAD免疫阳性纤维及少量胞体,在皮层,海马等处也可见阳性纤维及胞体,边缘区内可见许多GABAR1 mRNA表达阳性的细胞,尾壳核内只有少量GABARB1 mRNA阳性细胞分布,皮层,海马等处也呈GABARB1 mRNA阳性表达。结论:证实边缘区存在着GABA及其受体的表达,表明存在着抑制性氨基酸对边缘区的调控,推测GABA通过抑制突触前递质的释放及调控其他神经递质来影响边缘区的学习记忆功能。  相似文献   

4.
应用免疫细胞化学ABC法对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在大鼠纹状体边缘区内的分布以及与杏仁核、终纹床核等边缘系统结构之间的联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1)CGRP免疫阳性纤维在纹状体内存在于纹状体的中部和尾侧,位于尾壳核和苍白球之间,即相当于纹状体边缘区的部位,形成一条明显的背腹方向走行的带状。CGRP免疫阳性纤维分布越靠纹状体尾,则纤维越密集,且阳性带越宽;(2)在纹状体的最尾侧,除边缘区外,尾壳核的外侧缘也出现一条致密的阳性纤维带,与边缘区走向一致。并与边缘区的CGRP阳性纤维带之间存在较多的横向联系纤维;(3)纹状体边缘区的CGRP阳性纤维向背侧通过终纹与吻侧的终纹床核联系,向腹侧与杏仁核的CGRP阳性纤维相连,向尾侧和中脑黑质外侧部及其背外侧区的CGRP阳性胞体相连;(4)边缘区的CGRP阳性纤维主要与杏仁中央核相联系,少量与杏仁内侧核相联系;尾壳核外侧缘的CGRP阳性纤维也主要与杏仁中央核相联系。结果提示:CGRP阳性纤维在纹状体边缘区、杏仁核、终纹床核以及黑质背外侧区之间形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的神经网络,纹状体边缘区与边缘系统之间存在密切的纤维联系。  相似文献   

5.
应用免疫细胞化学ABC法对降低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在大鼠纹状体边缘区内的分布以及与杏仁核、终纹床核等边缘系统结构之间的联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 (1)CGRP免疫阳性纤维在纹状体内存在于纹状体的中部和尾侧,位于尾壳核和苍白球之间,即相当于纹状体边缘区的部位,形成一条明显的背腹方向走行的带状。CGRP免疫阳性纤维分布越靠纹状体尾,则纤维越密集,且阳性带越宽;(2)在纹状体的最尾侧,除边缘区外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纹状体边缘区内有无乙酰胆碱受体(nAChR)的分布。方法用地高辛标记的 nAChR cDNA作为探针, 与大鼠脑切片进行原位杂交。结果大鼠脑纹状体内可见较多的nAChR阳性神经元,其中尾壳核中可见较多中等大小 的多极阳性神经元,在尾壳核和苍白球之间的边缘区部位,可见较多阳性梭形细胞,呈密集的带状分布。结论纹状体边 缘区内存在 nAChR mRNA的表达,推测边缘区内的 nAChR阳性神经元对调节边缘区的学习记忆功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大鼠皮质损伤后神经营养因子—Ⅲ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鼠额叶皮质损伤后局部脑组织中神经营养因子-Ⅲ(NT-3)的表达,方法:用Feeney‘s自由落体方法致20只SD大鼠额叶皮质损伤,分成5组,伤后1、3、7、14和28天时取脑切片,行Nissl染色和NT-3免疫组化染色。结果:Nissl染色切片见:损伤后1、3天局部皮质凹陷,神经元坏死,形成腔隙;7天后胶质细胞增生,至28天时腔隙边缘形成明显的胶质细胞增生层,腔隙变小。NT-3免疫组化染色切片见;脑损伤后第7天腔隙边缘增生的胶质细胞表达NT-3,周围脑组织中也出现少量淡染的NT-3阳性神经元,至14天时,腔隙边缘NT-3染色带变宽,染色加深,周围脑组织中的NT-3阳性神经元也变多,深染。至28天时,腔隙边缘NT-3染色仍较深,而周围脑组织中的NT-3阳性神经元则变少,染色变淡,结论:大鼠额叶皮质损伤后第7天,损伤腔隙边缘边缘的反应性胶质细胞及周围脑组织中的元表达NT-3,14天以后达高峰;腔隙边反应性胶质细胞表达NT-3时间长,可持续至28天以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γ-氨基丁酸(GABA)及其受体GABARB1mRNA在纹状体边缘区的表达,探讨GABA对边缘区学习记忆功能的调控。方法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GABA及其合成酶谷氨酸脱羧酶(GAD)在纹状体边缘区的分布。用分子原位杂交方法观察GABA受体GABARB1mRNA在纹状体边缘区内的表达。结果在纹状体边缘区内可见密集的GABA及GAD免疫阳性纤维及少量胞体,在皮层、海马等处也可见阳性纤维及胞体。边缘区内可见许多GABARB1mRNA表达阳性的细胞,尾壳核内只有少量GABARB1mRNA阳性细胞分布,皮层、海马等处也呈GABARB1mRNA阳性表达。结论证实边缘区存在着GABA及其受体的表达,表明存在着抑制性氨基酸对边缘区的调控,推测GABA通过抑制突触前递质的释放及调控其他神经递质来影响边缘区的学习记忆功能。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探讨大鼠下丘脑和脑干至脊髓腰6和骶1节段的亮氨酸-脑啡肽能(L-ENK)下行投射纤维的细胞起源。研究设计用HRP注入大鼠腰骶髓,观察下丘脑及脑干的HRP标记细胞部位,然后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处理标记细胞,对其递质定性。研究对象健康成年Wistar大鼠。研究方法HRP注入腰6和骶1的一侧半后,取间脑和整个脑干冰冻切片,TMB成色,经过DAB+COCl2法稳定1-MB产物后,再经L-ENK抗体孵育及PAP法至色,观察HRP和L-ENK免疫反应江标细胞。结果下丘脑室旁核、红核、前庭神经外侧核、Minimus核、脑桥尾测网状核.巨细胞网状核均出现了HRP-L-ENK双标细胞。结论下丘脑室旁核及脑干有脑啡肽能神经元投射至大鼠腰骶段脊髓。  相似文献   

10.
N—甲基—D—门冬氨酸2B受体mRNA在纹状体边缘区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通过研究N-甲基-D-门冬氨酸(N-methyl-D-asparate,NMDA)2B受体是否在纹状体边缘区表达,从而在基因分子方面确定边缘区在学习记忆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用地高辛标记多相探针方法,原位检测大鼠纹状体边缘区内NMDA2B受体表达。结果 原位杂交结果发现NMDA2B 受体mRNA阳性信号在纹状体内分布不均匀,主要见于尾壳核,在尾壳核和苍白球间的边缘区部位可见中等大小梭形神经元,呈密集的带状分布,而苍白球只有少量的阳性胞体。结论 大鼠纹状体边缘区可以合成NMDA2B受体,推测边缘区的学习记忆功能与NMDA受体有关。  相似文献   

11.
本成果首先在大鼠脑内纹状体尾内侧边缘,发现了一个由紧密平行排列的梭形细胞构成的带状区域,用免疫细胞化学研究证明该区内含多种和学习记忆有关的神经肽,根据其位置命名为“纹状体边缘区”,并于1988年在 Journal ofChemical Neuroanatomy 首先报道了这一发现。  相似文献   

12.
本成果首先在大鼠脑内纹状体尾内侧边缘,发现了一个由紧密平行排列的梭形细胞构成的带状区域,用免疫细胞化学研究证明该区内含多种和学习记忆有关的神经肽,根据其位置命名为“纹状体边缘区”,并于1988年在Journal of Chemical Neuroanatomy首先报道了这一发现。  相似文献   

13.
采用HRP逆行追踪与免疫细胞化学相结合的方法对大鼠中缝背至尾壳核的SOM能纤维投射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将HRP注射至尾壳核,并用HRP-PAP法联合应用技术后,在大鼠中缝背核内均可见到明显的双重染色胞体大鼠即HRP-SO示记核周体,其分布具有一定的局部定位关系。这类细胞主要们缝背核尾侧部,且缝际区多于外侧区,表明中缝背核至尾壳核的投影,含有生长抑制样纤维。此外,在该核内还可见到数量不等的HRP和  相似文献   

14.
NGF、BDNF和NT-3在背根节卫星细胞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神经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神经营养因子-3(NF-3)及其mRNA在成年猫背根节(L6)卫星细胞的表达情况。方法:成的雄猫5只,随机取一侧的L6背根节(DRG)制作20μm厚冰冻切片,行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染色。观察NGF、BDNF和NT-3及其mRNA在DRG卫星细胞的分布以及亚细胞定位。结果:在正常DRG,可见NGF、BDNF和NT-3及其mRNA阳性卫星细胞。各因子mRNA的阳性反应物定位于胞质。BDNF-IR定位于胞质,而NGF-IR和NT-3-IR则定位于胞核。结论:背根节部分卫星细胞内有NGF、BDNF和NT-3及其mRNA的分布,BDNF和NGF、NT-3亚细胞定位的不同提示成年猫背根节卫星细胞内不同生长因子发挥作用的机制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已知纹状体边缘区内有密集的五羟色胺(5-HT)纤维及终末分布,在此认识的基础上观察5-HT2A 受体mRNA是否在大鼠纹状体边缘区内表达,从基因分子水平和细胞水平进一步证明大鼠纹状体边缘区能否合成5-HT2A受体。方法 用地高辛标记的寡核苷酸探针进行原位杂交,研究大鼠纹状体边缘区内5-HT2A 受体mRNA的表达及分布。结果 原位杂交结果发现,5-HT2A受体 mRNA阳性杂交信号在纹状体内的分布不均匀,尾壳核内只有少量中等大小的阳性胞体,苍白球内也只有少量较大的阳性胞体,而在尾壳核和苍白球之间的边缘区部位则可见许多中等大小的梭形阳性神经元胞体,并呈现密集的带状分布。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观察到5-HT受体阳性神经元胞体在纹状体内的分布与原位杂交结果一致。结论 推测大鼠纹状体边缘区内可以合成5-HT2A受体,具有接受和整合5-HT神经递质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脑室注射高渗氯化钠诱导的脑内c-fos与egr-1的表达特征,并用双重细胞染色方法观察脑内c-fos表达与下丘脑视上核(SON)中加压素(AVP)能神经元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SD种系清醒大鼠,侧脑室微量注射高渗氯化钠,1h后作c-fos与egr-1的免疫细胞化学邓和细胞双重染色。结果 (1)脑)脑室注射高渗氯化钠可在终末血管器官(OVLT)、正中视前核(MPN)、SON、下丘脑室旁核(P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脑室注射高渗氯化钠诱导的脑内c-fos 与egr-1 的表达特征,并用双重细胞染色方法观察脑内c-fos 表达与下丘脑视上核(SON)中加压素(AVP) 能神经元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SD 种系清醒大鼠,侧脑室微量注射高渗氯化钠,1h 后作c-fos 与egr- 1 的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细胞双重染色。结果 (1) 脑室注射高渗氯化钠可在终末血管器官(OVLT)、正中视前核( MPN) 、SON、下丘脑室旁核(PVN) 以及后脑的最后区(AP) 、孤束核(STN) 和臂旁外侧核(LPBN) 中同时诱导c-fos 和egr- 1 表达,在同一区域内egr- 1 的表达略低于c-fos,但无统计学差异;(2) 穹窿下器官(SFO)中均无c-fos 和egr-1 表达;(3)SON 中可见部分AVP免疫反应阳性与c- fos表达共存于同一神经元。结论 c-fos 和egr-1 对脑内高渗刺激诱导的表达部位基本一致,进一步证实了以往的研究结果。另外,脑内注射高渗氯化钠诱导的下丘脑细胞活动至少部分是通过AVP能神经元的。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Meynert基底核与纹状体边缘区以及脑内其他跟学习记忆有关的边缘系统结构间的关系,将海人藻酸注射于大鼠Meynert基底核后,观察c-fos原癌基因蛋白在脑内的表达。海人藻酸注射4h后,脑内只有少量c-fos阳性表达:海人藻酸注射8h后,脑内c-fos原癌基因蛋白表达增至最高峰。在海马、齿状回、中央杏仁核、纹状体、边缘区中有大量密集的c-foc阳性表达。在终纹床核、丘脑网状核、外侧隔核、丘脑下部视上核、室旁核、前下托及嗅内皮质等处可见较多c-foc阳性表达。在伏隔核、视前区、丘脑底核、黑质外侧部等部位可见少量c-fos阳性表达。海人藻酸注射Meynert基底核16h后,除海马、齿状回、中央杏仁核、纹状体及边缘区中有较多表达外,其余部位阳性标记基本消失。但脑腹侧的梨状前皮质、嗅结节、杏仁皮质核及前嗅核等部位出现大量的c-fos阳性表达。大脑皮质也可见较多c-fos阳性表达。海人藻酸注射48h后,脑内各部位的c-fos阳性反应均消失。本研究结果提示Meynert基底核和纹状体边缘区以及跟脑内其它与学习记忆有关的边缘系统结构间有密切的功能联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纹状边缘区与具学习记忆功能的重要脑区-海马之间是否存在功能联系。方法:用神经系功能活动形态定位法,将低浓度的海人藻酸作为化学刺激剂注射于大鼠海马,用免疫组化法观察c-fos原癌基因在脑内的表达,结果:c-Fos在海马,杏仁核,终纹床核,大脑皮层等部位有强烈表达,在纹状体中,c-fos表达成条带状集中分布在边缘区,而在尾壳核和苍白球少有表达。结论:海马与纹状体边缘区存在密切的功能联系。  相似文献   

20.
N-甲基-D-门冬氨酸2B受体mRNA在纹状体边缘区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通过研究N-甲基-D-门冬氨酸(N-methyl-D-asparate, NMDA)2B受体是否在纹状体边缘区表达,从而在基因分子方面确定边缘区在学习记忆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用地高辛标记多相探针方法,原位检测大鼠纹状体边缘区内NMDA 2B受体表达。结果 原位杂交结果发现NMDA 2B受体mRNA阳性信号在纹状体内分布不均匀,主要见于尾壳核,在尾壳核和苍白球间的边缘区部位可见中等大小梭形神经元,呈密集的带状分布,而苍白球只有少量的阳性胞体。结论 大鼠纹状体边缘区可以合成NMDA 2B受体,推测边缘区的学习记忆功能与NMDA受体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