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礼乐盆地地层发育特征及其与油气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中论述了礼乐盆地中、新生代地层的发育特征,认为盆地内广泛发育有厚度较大的三叠纪—白垩纪地层,具有中等—好的生气潜力,是盆地内一套具有良好油气远景的主力烃源岩。盆地内新生代地层发育齐全,最大沉积厚度可达6000m,古新统—中始新统为盆地烃源岩发育最有利的层位。   相似文献   

2.
南海北部中生代构造格局与盆地发育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易海  张莉  林珍 《石油实验地质》2012,34(4):388-394
华南板块整个构造发展史是一个大陆地壳逐步增生、地壳结构不断复杂化的过程。南海北部陆缘中生代构造演化亦是这一构造演化过程的一部分,其构造格局主要受区域基底断裂分隔,具有南北分带、东西分块的展布特征。南海北部中生代沉积盆地主要发育在粤中—粤东沉降带和东沙—高雄陆缘沉降带。东沙—高雄陆缘沉降带是南海北部海域最主要的中生代盆地发育区带,发育了潮汕、高雄和笔架3个中生代陆缘盆地,总体呈北东向展布,总面积约6.7×104km2;在这3个盆地中发育了巨厚的上三叠统—白垩系地层,具有良好的油气基础地质条件,是未来南海北部海域中生界油气勘查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3.
渤海湾盆地南部走滑构造带发育特征及其控油气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郯庐走滑断裂带穿过渤海湾盆地黄河口凹陷和莱西构造带,为了探讨走滑构造带内断裂发育特征、成因机制及其对油气控制作用,依据方差切片、三维可视化及精细地震解释技术对走滑构造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渤海湾盆地南部走滑构造带内发育“云梯式”和“栅栏式”两种断裂体系,断裂演化主要经历了中生代左旋走滑、古近纪伸展-走滑和新近纪强烈右旋走滑3个阶段。走滑构造带不仅控制了圈闭的形成,而且还影响了中、深层沉积体系的分布和油气的富集层位。结合不同构造部位油气富集特征,建立了走滑构造带内“中转站式”、“网毯式”、“复合式”及“阶梯式”等4类油气成藏模式,近些年指导发现了一系列大中型油气田,为下一步油气勘探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4.
5.
琼东南盆地北部构造变换带构造特征复杂,与油气的关系不明确。在地震解释及地质研究分析构造变换带类型及发育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储集岩、烃源岩、圈闭及运移条件,总结了构造变换带的油气地质意义。研究结果表明,琼东南盆地北部发育相向倾斜接力式构造变换带,主要是通过主干断裂分支次级断裂、扭转断层走向和改变断裂活动速率来实现位移和应变平衡。在断陷早期形成了构造变换带与物源剥蚀区、沉积中心相间分布的古地理格局,这一古地理格局控制着构造变换带优质储集岩、烃源岩、构造或构造-岩性圈闭发育和油气运移过程,使得构造变换带具有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位于构造变换带内的构造圈闭或构造-岩性圈闭是油气富集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6.
随着含油气构造研究的发展,盐构造日益成为油气勘探新的研究领域,人们已对许多含盐油气盆地进行了各方面的研究,无论在沉积历史,还是在构造演化方面,都获得了很多的资料和新的认识,本文将通过分析在不同区域应力下形成的舍盐油气盆地,从区域构造应力,盐岩类型,盐构造形成机制,以及盐构造与油气聚集关系等方面的横向对比,从宏观上认识盐构造样式与油气的聚集关系.  相似文献   

7.
含油气盆地反转构造与油气关系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反转构造是当前世界石油地质界研究的热门课题之一。近十多年来许多石油地质学家从几何学、运动学及成因机制等角度对其进行了广泛研究,在识别、分类、成因机制及与油气运聚的关系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但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下一步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发展方向为:(1)反转构造的分类;(2)负反转构造及其与油气的关系;(3)反转构造在造山带、盆山耦合研究中的应用。(4)反转构造的定量研究及成因机制。  相似文献   

8.
论中国油气盆地的构造体制和油气分布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壳构造体制是随着地质历史的向前发展而变化的。在中国,大致以印支(晚海西)运动为转折点,古生代油气盆地属于槽台构造体制,中新生代油气盆地则在板块构造体制下形成。中新生代盆地在构造属性上,大多属于“中国板块”的内部盆地,它以陆相生油为最大特色;实践证明,中国特大型陆相板块内部盆地油气田的发现,已经大大提高了这一类盆地的找油前景。在槽台构造体制盆地内,古生代气田占很大比重,主要分布在地台内部盆地的巨大继承性隆起或其斜坡带上,而在台内坳陷及其斜坡上则往往有石油的聚集。那些与不同时代地槽区相邻接的台缘坳陷盆地以及台内断陷盆地都将是有希望找油的地方。要重视不同构造体制盆地的迭加作用,在中国已经找到了多种迭加作用产生的油气领域,包括:(1)基岩油气藏类型;(2)油气再分配类型;(3)构造调整类型。另外,再次成油和古生代盆地或其盆地分体中的煤,在中新生代沉积负载下演化为天然气都是十分可能的。  相似文献   

9.
二级构造带是由一系列位置相邻的、有相同成因联系的、具有共同发展历史的三级构造(包括与三级构造相伴生的其它类型圈闭)组成的综合体。在划分二级构造带时,要以构造发展史为背景,以构造发育特征及成因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松辽盆地北部反转构造带与油气聚集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反转构造是在先期构造基础上发育起来的叠架构造,松辽盆地反转构造为断层式,褶皱式及混合式三种。在平面上从东到西划分4个反转构造带。研究反转构造对于盆地西部寻找连片的油气藏以及岩性油气藏的分布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苏北盆地火成岩发育与构造演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向阳  牟荣 《勘探家》1999,4(1):44-47
苏北盆地作为中国东部中、新生代的张性盆地之一,其断裂构造发育、岩浆活动频繁,新生代以来火成岩多为基性喷发岩和浅成侵入岩,具有时代越新,越偏碱性的特点,说明了岩浆源较深、拉张作用导致的深大断裂活动与岩浆岩关系密切。岩浆活动以块构造运动的产物,是区域构造运动的表现形式之一,通过对火成岩特征和演化的分析,可以研究构造运动的强弱和对构造圈产的影响 。  相似文献   

12.
苏北盆地火成岩发育与构造演化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苏北盆地作为中国东部中、新生代的张性盆地之一,其断裂构造发育,岩浆活动频繁,新生代以来火成岩多为基性喷发岩和浅成侵入岩,具有时代越新,越偏碱性的特点,说明了岩浆源较深、拉张作用导致的深大断裂活动与岩浆岩关系密切。岩浆活动是板块构造运动的产物,是区域构造运动的表现形式之一,通过对火成岩特征和演化的分析,可以研究构造运动的强弱和对构造圈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宽扎盆地为一典型的早期裂谷与晚期被动大陆边缘叠合含盐盆地。盆地的形成经历了3期构造演化:裂谷阶段、过渡阶段和被动大陆边缘阶段,在过渡阶段发育厚层的盐岩。盐岩沉积后的演化主要受到了3种驱动因素(动力学机制)的控制,使得盐岩总体上呈现出"西厚东薄"的分布特点。盐岩沉积后的演化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盐上沉积地层的分布、盐相关圈闭的形成以及盐窗的分布等。根据盆地东西部盐岩演化的动力学机制和现今盐岩发育特点,把宽扎盆地划分为盐伸展区和盐挤压区。二者油气运移和聚集的规律是有所不同的,从而导致盐伸展区和盐挤压区的勘探潜力和勘探方向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4.
羌塘盆地变形构造与油气聚集保存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藏羌塘盆地地表出露不同层位的地面背斜构造达235个,以侏罗系背斜为主。通过物探及地面地质调查,结合区域构造应力场,进行时空及构造组合分析,可将这些背斜划分为单一型、联合型、复合型和扭动型4种构造组合类型,不同的构造类型分布于盆地的不同部位,主要形成于燕山晚期(J2-K3)及喜马拉雅期变形阶段,且与盆地烃源岩两次生烃时期相匹配,为油气聚集提供了良好条件。目前普遍认为青藏高原新构造运动是造成油气藏破坏最重要的因素,但从断裂构造性质、有效盖层分布以及高原隆升对油气保存的影响分析来看,羌塘盆地断裂以压性断裂为主,内部结构稳定,主要目的层保存完好,勘探前景比较乐观。图4参10  相似文献   

15.
迄今为止,江汉盆地是我国发现蒸发岩最发育的含油气盆地之一,其中有各种类型的盐构造。本文把它们分为三类,即盐丘、盐背斜、盐鼻。这些构造具有特殊的地质和地球物理特征,并与生油、沉积及圈闭等条件都有密切关系,对油气起重要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M盆地的构造特征及与油气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位于非洲的M盆地为前寒武系基底上发育起来的中、新生代内陆断陷盆地。该盆地主要由EW向和NW向两大构造体系组成,前者控制盆地构造的总体发育方向。依据断裂规模,控盆作用及形成、活动时间,此盆地的断裂可分为 5个级别。与盆地三大演化阶段相匹配,盆地内发育 5个期次的断裂构造,长期继承性发育的构造带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后期(第三、第四纪)发育的断层对早期油藏有破坏作用,后期形成的圈闭不具成藏条件。由于断层发育,油气以垂向运移为主,发育较早(AM组沉积前)的断层具有封闭作用。  相似文献   

17.
18.
万安盆地沉积发育史及其与油气生储盖层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万安盆地是南海西南部陆架上的大型新生代沉积盆地,晚始新世以来,受盆地东界断裂-万安断裂的多期活动及全球海平面控制,盆地经历了从晚始新世-早渐新世的内陆湖泊到晚渐新世的海湾及早中新世以来的滨,浅海-半深海环境的发育历程,盆地内有丰富的油气资源,油气的生成,运移与聚集都受沉积特征的强烈控制,内陆湖泊环境中的湖相泥岩段和海湾环境的海湾相泥岩段有机质含量高,是重要的烃源岩,三角洲砂体,浊积砂体,扇三角洲砂体,深切河谷内的河道砂体,碳酸盐台地及其斜坡脚的塌积岩是有利的储集岩体,上新世早期的海进和高水位期间形成的凝缩段是区域稳定的盖层,其各阶段发育的凝缩段多为局部性盖层。  相似文献   

19.
万安盆地是南海西南部陆架上的大型新生代沉积盆地。晚始新世以来,受盆地东界断裂——万安断裂的多期活动及全球海平面控制,盆地经历了从晚始新世—早渐新世的内陆湖泊到晚渐新世的海湾及早中新世以来的滨、浅海—半深海环境的发育历程。盆地内有丰富的油气资源。油气的生成、运移与聚集都受沉积特征的强烈控制。内陆湖泊环境中的湖相泥岩段和海湾环境的海湾相泥岩段有机质含量高,是重要的烃源岩。三角洲砂体,浊积砂体,扇三角洲砂体,深切河谷内的河道砂体,碳酸盐台地及其斜坡脚的塌积岩是有利的储集岩体。上新世早期的海进和高水位期间形成的凝缩段是区域稳定的盖层,其各阶段发育的凝缩段多为局部性盖层。  相似文献   

20.
北部湾盆地断裂构造特征及其对油气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北部湾盆地主要发育早期伸展断裂、中期走滑伸展断裂、晚期伸展断裂和长期活动断裂等4种断裂类型。盆地演化总体经历了古近系裂陷期和新近系坳陷期两大演化阶段。盆地伸展裂陷期主要有3期断裂活动,在古新世-始新世形成NE向、NEE向伸展断裂;渐新世在走滑伸展作用下形成了NEE向走滑伸展断层和近EW向次级断层。断裂的形成和演化控制了生烃洼陷的分布和促进了烃源岩的热演化,形成多种类型圈闭,为油气垂向运移提供了主要的运移通道。与生油洼陷相邻且长期继承性活动的断裂带和凹陷中央的隆起带是油气聚集的最有利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