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翔  陈滨 《建筑科学》2012,28(2):17-22
从历史和系统的角度重新审视现代室内环境构筑的策略和技术是保证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分析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时期建筑用能的变化趋势,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的角度阐述了不同生产力发展时期生活方式对建筑环境营造策略和技术发展变化趋势的影响,总结了不同时期建筑环境营造策略和技术的特点,提出了中国在面临能源、环境、健康三大危机时,集成式的自然调节建筑设计方法和理论、建筑室内环境适应性热舒适标准理论和基于中医理论的室内环境健康标准理论是现代中国建筑环境营造策略和技术的必然之选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传统人聚村落环境的形态和分布受到农耕文化的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工业化、智慧化时代的到来,以及国家政策对新农村建设发展的不断推进,农耕时代一去不复返,农耕文化也在一步步走向没落。因此,农耕文化作为人类历史的见证显得尤为珍贵。通过对农耕文明时期人们的生存方式、生产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的分析,探讨农耕文化对人聚村落营建的影响,以洮河流域地区水磨文化为依托进行探究,深入理解农耕文化和人聚环境营建的关系,得出农耕文化在现代聚落建设中传承与发展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时期,我国特大城市生态环境保护面临严重的挑战,急需建构城市生态安全格局,走生态城市发展之路;同时在建设生态城市的过程中,还应充分结合地域资源的特殊性,走富有地域化的特色生态城市之路。研究结合近年来西安生态城市建设实践,对西安生态城市构建策略和具体措施进行了探讨,以期促进西安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对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时期的特大城市生态城市建设和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生态城市建设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4.
《门窗》2016,(5)
西安作为中国乃至亚洲地区的文化中心,城市发展经历了巨大的变迁。本文将分析封建大一统前、封建大一统后和新国家时期三个历史时段西安城市变迁,探究文化交流对于西安城市及城市规划变化的影响,总结文化交流与城市变化的关系.为以后的城市规划工作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乔秀娟  段渊古 《园林》2015,(2):57-60
<正>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以下简称"杨凌"),地处陕西关中平原中部,东距西安市82千米,西距宝鸡86千米,占地135平方千米,总人口20.22万,是中华农耕文明的发祥地。早在4 000多年前,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农官——后稷,就在这一带"教民稼穑,树艺五谷",开创了中国农耕文明的先河。杨凌,中国唯一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1997年成立后得到中央政府大力扶持,城市建设取得快速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正从一个乡村小镇转变为现代化城市,新兴住宅小区、商业区比比  相似文献   

6.
追溯自汉代历下城到清代末期省会城市的漫长农耕时代历史,回顾了历史文化名城济南结合多泉、近山、丰水的自然条件的人居环境发展过程。从宜居环境选择、城市军事防卫和自然灾害防范方面,揭示了济南先民"得城市聚落之便,享山水林泉之乐"的聚居环境理想和巧用自然环境、趋利避害的智慧文明。从山、泉、河、湖、城的有机交融关系上实证说明了践行我国北方自然山水审美鉴赏理论是农耕时代济南城市泉水聚落最具环境文化价值的风貌特色,也是济南泉水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的重要佐证所在,值得在当代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之中认真保护,以供后人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7.
丁孝真 《城乡建设》2008,(11):64-65
一、西安城市文化建设 西安作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珍贵的历史遗存、丰富的人文资源和久远的文化传承,不仅使西安成为中国诸多古都中历史最悠久、个性最鲜明的城市,而且是世界城市建设史上的典范,她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就是西安的特色、西安的品牌和金字招牌,它具有世界性、民族性和地域性,是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典型象征.西安始终把历史文化名城遗产保护放在第一位,积极吸纳世界各国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成功经验,包容并蓄,推陈出新,使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和谐共处,使历史氛围和现代气息交相辉映,使西安这座世界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不仅成为历史文化传统的聚集地,而且成为现代都市文明的衍生地,成为人们生活居住的美好家园和观光旅游的最佳目的地.  相似文献   

8.
<正>本期"建筑治愈城市"的题目,既包涵着空间尺度上的转移,也意味着面对当代城市问题时人们态度的转变。传统与现代是两种文明的冲突。历史环境中讲究的场所感,对气候和土地的敏感,是农耕文明的产物。现代城市中的路网、分区、快速交通,是不以具体文明为标志的产物。在农耕文明社会中,最优秀的传统之一是对土地差异的精细划分与理解,而当代城市建设往往以牺牲地形地貌为条件。那么,能不能回到微观的"建筑"层面,重新思考现代性与具体性的契合呢?面对城市和乡村的大迁徙,面对集体意识的流变,再去讨论城市环境的存续,是否应该建立起一种既不完  相似文献   

9.
建国以来,西安已制定并实施了四轮总体规划。西安城市的重要性和战略地位不断提高,同时,历史文化名城的概念也不断加强。文章介绍了西安多年来的规划建设实践,即努力把城市现代化发展的需求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很好地结合起来,使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老城区与新城区各展风采,人文资源与生态资源相互依托,走和谐共生的富有西安特色的发展之路。针对新形势下国家对西安的更高要求,续写和谐共生的新篇章,文章提出了三点期望:尊重山水环境、把握历史脉络和彰显多元特色。  相似文献   

10.
近现代西安城市工业格局演变的历史研究(1869-1978)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860年代,在洋务运动的推动下,中国开始引进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发展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封建的手工业城市开始逐步向机器工业城市转变.在近现代城市发展历程中,西安受到工业化影响,逐步由封建社会背景下的传统手工业商贸城市,向以机器生产的工业社会城市形态发展、演变,经历了清末西安府城的工业雏形、民国时期城市工业化转型和新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三个主要时期,逐步形成具有现代工业文明特征的城市格局形态.  相似文献   

11.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的城市化进入了一个事实上的大跃进时期。城市的扩张,打破了原有的城市格局,城郊分野,使许多昔日处于城市外围的村庄成为城中村。尴尬也随之产生:一边是代表工业文明的城市步步逼近,层层同化;一边是代表农耕文明的村落夹缝求生,日渐流变。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西安历史环境区为研究对象,分析西安历史环境区在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城市规划、社会学、经济学角度出发,探讨在城市快速发展形势下历史环境区的保护措施,使其与现代城市发展相互适应、相互协调,实现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一、大赛概述中国传统村落是农耕文明的精髓和中华民族的根基,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与自然生态景观资源,是我国乡村历史、文化、自然遗产的"活化石"和"博物馆",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也是旅游的极好资源。为更好地展现传统村落和民居的历史真实性及其历史环境风貌的完整性,南方建筑编辑部举办此次摄影大赛,为专业摄影家和广大摄影爱好者提  相似文献   

14.
高原湖滨传统村落依托高原湖泊丰富的水资源、生态资源和景观资源等,在长期的农耕文明中逐步形成,不仅传承历史文化、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和生态文明建设,而且对于保育自然生态环境、传承特殊环境烙印等具有重要价值。该文以云南省石屏县异龙湖湖滨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分析在高原山地复杂的环境特征下、与自然长期适应协调过程中传统村落的分布规律、特点等,探索其保护与发展策略,为高原湖滨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一、城市特色面临的困境 (一)西安面临着严重的特色危机 西安,世界闻名的古都,我国著名的历殳文化名城,历史上曾有十三个王朝先后在此建都,是丰国古代城市文明的杰出代表。以周、秦、汉、唐为代表的历代王朝,不仅为西安创造了辉煌的历史,也为西安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形成了鲜明的城市特色。西安3000多年的城市发展史和1100多年的建都史,实际就是一部中国古代城市文化的发展史。  相似文献   

16.
崔玲 《华中建筑》2009,27(2):245-249
借用历史地理学的方法探讨了古都西安的选址、建设、迁移与渭河水文和河道变迁的密切相关,研究发现城市经历了城市生活用水从依赖渭河水源到改用支流水源,交通以渭河航运为主到依赖漕渠再到缺乏航运条件,城址从渭河北岸迁移到渭河南岸,从靠近渭河到远离渭河的变化过程。深入探索研究渭河流域历史上城市发展迁移与渭河变化的互动关系问题,不仅对于科学地理解西安及其周边地区历史上“城-水”关系的变迁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对于渭河中下游地区各类型城市的生态化建设,也可提供一定的历史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法、分析法和归纳法对新中国成立以来西安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城市总体规划及工业布局的特点进行分析和比较,总结出每次城市总体规划的理念手法、产业布局特点和战略发展方向,评析四次规划的不同之处和衔接方式。有助于我们正确把握西安城市演进规律和完整理解西安城市历史文脉,这对于巩固西安历史文化名城地位和创建国际化大都市都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公文辉 《中州建设》2013,(15):62-63
开封作为中原地区传统的中心城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河南省老工业基地,文化积淀深厚,城市特色鲜明。开封在历史上曾经是七朝古都,中原的漕运要地和军事重镇,不仅是中原地区的政治中心,也是经济中心。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开封经历了传统农耕文明时期政治经济的辉煌时代,也经历了近现代我国几次经济发展重心大转移带来的逐渐被边缘化的历程。在2008年我国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中,  相似文献   

19.
杨茜 《四川建筑》2015,(3):7-10
古蜀文明所建立的区域中心性质的聚落或者城市,在四川盆地地理空间中发生了多阶段的迁移活动。文章通过历史文献以及考古资料整理,结合相关环境气候学证据分析,提出这种活动受气候冷干事件影响,呈现从高原山地地区向平原河谷地区一、二级台地、从主要河流两侧向多条支流交汇区迁徙的特点。且在此过程中,蜀人先民逐渐学习掌握了治水技术,协调了用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发展出了先进的农耕文明。  相似文献   

20.
该文通过介绍城市历史景观(HUL)及其方法,分析西安城市历史文化资源的特征,阐述将西安城市历史文化资源通过城市历史景观的塑造将城市文化基因与城市形态特征相融合。在此基础上提出通过建立整体性保护框架的,构筑网络化的保护体,完善景观记忆系统,运用活态遗产理论构筑可持续发展途径以及制定结合公众参与的导向政策等的西安城市历史景观整体性保护策略。为城市历史景观的保护与发展,城市功能演进和更新的完善和提升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