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雪意象是中国古典园林中常见的造园意象。探析古典文人园林中的雪意象,有利于了解古代文士阶层的造园美学思想,为现代园林意境的营造提供参考。本文运用文献综述法和实地调研法,对文人园林中雪意象的表达进行整理和归纳,并对其背后的精神内涵以及折射出的中国传统文人园居的生活美学和造园思想进行探究,从中考察文人精神和生活方式与造园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王劲韬 《华中建筑》2007,25(12):100-101
计成所著《园冶》是中国造园史上唯一的技术专著.相比于其他古代造园文献,《园冶》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它不仅系统介绍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诸多技术手法,而且将许多文人造园的思想和理念蕴涵其中.该文通过对其中具体造园手法的研究,探讨了文人园林中有关土筑与叠山,因借与造景,人工与自然等问题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3.
何雅莉 《安徽建筑》2013,(4):25+106
园林之诗情画意即诗与画的境界在实际景物之中。文人园林造园的手法是写实和写意相结合,诗词和绘画的艺术手法影响了园林的形成,园林与山水画、山水诗文互相启导,互相发展。中国文人园林将文化理念和艺术思想融入每一个景观要素中,将景与情合而为一。  相似文献   

4.
王其亨  崔山 《中国园林》2006,22(11):77-80
康熙皇帝是中国古典园林最后一个高潮的奠基者和推动者,他的造园思想,不同于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文人“隐逸”情愫,也有别于历代帝王的造园传统。康熙从他所崇奉的理学精神出发,强化了“致中和”的造园理念,达到了“与天地参”的境界,体现了儒家的人格追求和治世理想。通过例举康熙造园的实绩,探讨康熙造园的思想动机、价值取向、艺术风格、实学精神、深远影响,以及对康熙造园思想研究的展望,从而肯定康熙的皇家造园思想、风格和实践成就。  相似文献   

5.
全利利  黄欢 《园林》2020,(2):23-28
足立美术馆庭院作为蝉联多年的日本最美庭院,是日本传统园林艺术的集中体现。在美术馆主人足立全康先生所坚持的庭院如画的理念下,将艺术画作在庭院实景中再现,通过园艺师日常精心维护管理,使庭院时刻保持最佳观赏效果,让参观者身临其境地欣赏艺术作品。本文结合"借景"造园理论,从空间、布局、细部和时间因素等几方面分析了足立美术馆六个庭院的造园方式和特色。  相似文献   

6.
文人园林是我国古典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古代文人抒发情怀的物质载体。唐代以降,文人造园之风日盛至明代达到高潮,期间造园从模山范水到自出新意的转变,亦体现了造园主体对于客体认知的转变。该文从情景关系这一体现文人园林的核心造园理念入手,选取唐、宋、明三代较为著名的辋川别业、独乐园以及拙政园为例,通过文献梳理,比较分析造园主体与不同客体对于同一认知对象园林的反馈,试图探寻我国文人园林中情景关系表现的特点,理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情景适会这一递进式的发展脉络。为理解文人园林的造园理念以及所采用的手法与客观感知的互动关系提供相关历史理论基础,亦期望可为今人理解并进一步创造具有文化渊源、文化特色、文化自信的的园林空间设计提供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2,(1)
《说园》是我国古建筑、古园林学家陈从周的代表作。此书以实例论证并分析了中国传统园林造园手法,融入了陈从周的独到见解与看法,对当代园林景观与建筑的设计提供了指导依据和范本,行文生动,深入浅出,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该文以《说园》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陈从周的造园思想理论和实践,理解陈从周的造园思想理念,总结中国古典园林构成要素、艺术美学等普适性特征和造园原则。  相似文献   

8.
泉州谷建美术馆运用"石、砖、瓦、木、铁"等传统及现代工业素材为造园元素,以闽南乡土风情为蓝本,以含蓄内敛、师法自然的传统艺术工艺为出发点,融合现代设计理念,展现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东亚文化之都的泉州文化魅力,让传统与现代造园手法在浩瀚无垠的历史长河里邂逅。文章以此为案例,探索中国风景园林设计在汲取、挖掘、借鉴中华园林之精粹的基础上,如何将传统造园手法、技艺赋予新时代的符号和内涵,以创造具有乡土文化、民族精神和时代特色的园林作品。  相似文献   

9.
在"立象以尽意"的思想和取象思维的影响下,古人从文论的"言意"关系中逐步发展出"言象意"系统,并形成以"意象"为核心的艺术理论。而随着禅宗思想的盛行,"意境"逐渐取代"意象"成为中国美学思想的核心范畴。意境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对中国园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园林的"言象意"关系中,意境作为联系"象"与"意"的中介,在造园要素及题名楹联等组成的"言"和园林承载的理想情思等形成的"意"之间起到重要的纽带作用。但在不同时期,造园立意理应有不同的侧重,意境创作也应随之产生变化。  相似文献   

10.
《园林》2021,(3)
依托典籍、诗文中有关六朝时期园林造园意境的论述,从史学角度对中国园林意境理论的起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晋永嘉前后至刘宋末年的南渡徐人在解放个性、亲近自然的过程中,思想、情感与自然山水相互融通,提出一种全新的造园理念——"师造化""意境念"。这是目前有据可查的中国园林意境理论最早的论述,亦是中国园林意境理论之发端。  相似文献   

11.
陈丛周 《园林》2008,(8):11-11
中国园林,名之为“文人园”,它是饶有书卷气的园林艺术。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就是中国造园的主导思想。清代钱泳在《覆园丛话》中说:“造园如作诗文,必使曲折有法,前后呼应。最忌堆砌,最忌错杂,方称佳构。”一言道破,造园与作诗文无异,从诗文中可悟造园法,而园林又能兴游以成诗文。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介绍了北京红砖美术馆以白居易的"随形制器"为教诲,尝试着将文人造园因借自然的方式,带入建筑的匠造过程。白居易对匠作提出的两项要求"因物不改"、"事半功倍",始终贯穿着红砖美术馆建筑设计。有时是"因借"先在的大棚——它是美术馆改造的前提,有时是制造先机——它是美术馆内部空间的上扩下挖的动机,倘若都不能,也希望能以多重场景意象叠加成"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我国古代造园成就早已为世界公认,而造园理论及历史的成果却仅以一鳞半爪的形式存在于浩如烟海的古籍中,二者形成强烈反差。这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中国文化传统善于以直觉和灵感从整体上去观察事物,缺乏逻辑和思辩的系统分析。故理论著作如孔、老、庄、禅思想的经典,却常以语录、散文诗、寓言、札记的形式出现。一部廿四史,只停留在史料罗列上。二是中国古代对工艺营造的轻视,百工手艺难登大雅,文人与工匠隔了一条鸿沟。文人虽然也关注造园,但都以诗人画家的身分居高临下地指挥着工匠,所用的语言与画论相差不大。连唯一的一部造园理论书《园冶》,还用骈偶式的诗句写成,  相似文献   

14.
明末文人造园家米万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米万钟是晚明著名的书法家、绘画家、造园家。本文力图从米万钟的文人修为入手,分析其书法、绘画中所表达的感情、性格、爱好,提炼出与文人园有关的元素、情绪。并以这些诗词图赋作为研究史料,对其三座私园的历史变迁、景点布局、园林特色与园林活动等方面进行解读,并总结分析米万钟的造园特点与园林思想。米万钟的私园是其进行文人活动的重要场所,而其文人修为成为其营造园林的指导思想,米万钟的造园活动正是古代文人营造文人园的典范,其造园思想也为古代文化遗产涂抹了重要一笔。  相似文献   

15.
"造园论"是富有中国民族特色的造园理论,核心思想是人们的自然观念,结合自然的空间设计体现出极高的美学思想和艺术精神。而巴瓦的设计同样是根植于基地的环境,他的建筑也同它的环境一样可以不断地生长和改变。基于这些,文章尝试运用中国的"造园论"来解读巴瓦建筑中的空间营造。  相似文献   

16.
正日本园林深受中国唐宋山水园的影响,借鉴中国造园理论和技巧,吸收了禅宗思想和宋儒理学。造园上虽然一直保持着与中国园林相近的自然式风格,但日本的造园师根据日本的自然条件和文化背景,创造了独特"写意"风格,自成体系的"枯山水"园林。日本园林艺术的特点日本园林深受中国唐宋山水园的影响,借鉴中国造园理论和技巧,吸收了禅宗思想和宋儒理学。造园上虽然一直保持着与中国园林相近的自然式风格,但日本的造园师根据日本的自然条件和文化背景,创造了独特"写意"风格,自成体系的"枯山水"园林。  相似文献   

17.
闫超 《建筑技艺》2021,(7):53-56
在当代众多从欧洲建筑史维度探索数字建造的研究语境下,从跨文化的角度对中国文人造园思想和当代数字工匠观念的相通性进行讨论.然而,并非试图挖掘并宣称中国文人造园中潜藏着数字化观念的萌芽,而是试图为当代数字建造研究建立一个东方建筑史中的参照物,反思数字工匠观念中动态的创作主体.通过对比剖析两者中关于建造物的生机性概念,开展对数字设计建造过程中人与建造物的主体性间问题的思辨,以期在西方建筑史的语境之外,提供解读数字工匠观念的另一种视角.  相似文献   

18.
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与文震亨的《长物志》同属于晚明时期文人著作,虽然《天工开物》更加偏重于对农业、手工业技术的阐述而《长物志》则侧重于园林艺术生活,但两者都提倡"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艺术设计思想。本文通过对两者设计理念上的分析与比较,探讨其对当今的设计以及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产生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园林》2018,(7)
正传统是民族特质的文化性格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传统是时代的传统,时代是传统的时代。"明末画家、诗人兼造园艺术家计成所撰写的《园冶》是其建造园林实践经验的毕生总结,是中国古代造物智慧的结晶。此书从本质上对园林艺术设计作出了科学的分析和全面的总结,将中国园林建造的精髓理念尽收其中,总结并提出了许多独具匠心的造园设计观念,为中国传统园林建筑提供了经典的艺术范式,极具丰富的美学价值和鲜明的艺术特色,体现了中国传统造园建筑独特的艺术思想,为中国当代的园林建筑  相似文献   

20.
浅析禅宗与景观设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奉慧 《中国园林》2004,20(5):75-78
禅宗和儒家、道家一样影响广泛,对中国传统造园理念有着重要的影响.现代设计力求简洁,"极简"风格深受人们的喜爱与推崇.通过分析,认为极简主义设计理念与禅宗思想在本质上是相似的,从而说明,景观设计必须注重内在的思想性,以及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