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究6S管理在ICU仪器设备管理中应用价值。方法 我院2020年1月开始在ICU仪器设备管理中实施6S管理模式,以该模式实施前后两个时间段ICU仪器设备管理过程中仪器设备管理效果(仪器设备放置规范率、设备完好率、使用登记完整率、仪器故障率、维修频率、仪器设备平均保养时间、环境整理时间、仪器取用耗时)、仪器设备管理能力及满意度情况。结果 实施后仪器设备放置规范率、设备完好率、使用登记完整率分别为97.40%、98.70%、96.10%,均高于实施前的87.01%、90.91%、85.71%,差异显著(P<0.05);实施后仪器故障率、维修频率较实施前低(P<0.05);实施后仪器设备平均保养时间、环境整理时间、仪器取用耗时均较实施前短(P<0.05);实施后的医务人员ICU仪器设备管理水平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满意度95.83%高于实施前的66.67%,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ICU仪器设备管理中,应用6S管理,可提升仪器设备管理质量及仪器设备管理效率,提升医务人员仪器设备管理能力及仪器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5S"在手术室仪器设备管理中的效果评价。方法应用"5S"法的原理,制定审核表,对手术室的仪器设备进行规范化管理,并定期进行检查和考核。比较实施"5S"法前后手术室仪器管理的效果。结果实施"5S"法后,仪器设备的准备完好率均明显优于实施前,取物品和补充物品所需时间较实施前也相对减少,手术科室的医务人员及患者对手术室工作人员的满意度也有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5S"法管理,能使手术室仪器得到有效管理,减少故障率并方便使用,提高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6S"管理法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导管(PICC)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将"6S"管理法与PICC相结合,并通过对比分析"6S"管理实施前后护理人员素质、患者和医生满意度和发生置管相关不良事件数的变化情况来评价"6S"管理法的临床护理效果。采用SPSS 20.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ICC实施"6S"管理后,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和安全意识得分显著高于实施"6S"管理前,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房环境杂乱、物品放置无序的发生率为5.3%,显著低于实施前的13.6%(P0.05)。护理人员操作理论考试得分为(47.6±1.34)分,显著高于实施"6S"管理前的得分(32.2±2.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人员实践操作能力考核分显著高于实施前包括在操作高效性、减少事故发生率、应急能力、无菌操作方面的实践操作能力;在实施"6S"管理前发生置管相关护理不良事件30例,发生率为14.7%;实施"6S"管理后,发生置管相关护理不良事件8例,发生率为3.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和医生对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和技能水平满意度评分(96.2±0.82、98.5±0.75)显著高于实施"6S"管理前(91.3±0.65、93.4±1.40)(P0.05)。结论 "6S"管理法应用于PICC安全管理是可行的,具有可操作性,可以提升PICC护理质量、降低置管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保障患者治疗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与分析PDCA管理工具在麻醉科不良事件管理中的运用情况。方法 2013年本院麻醉科开始实施PDCA管理项目,比较实施PDCA前后麻醉科不良事件上报情况及科室医护人员满意度的差异。结果实施PDCA 1年后麻醉科不良事件上报率明显高于实施前,实施2年后的麻醉科不良事故上报率明显低于实施1年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PDCA管理后麻醉科医护人员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PDCA管理工具运用于麻醉科不良事件管理中能有效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医护人员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析6S管理模式在我院门诊护理管理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0月我院门诊收治的517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58例和观察组25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于常规护理管理基础上实施6S管理模式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护理质量(基础护理、仪器设备管理、护理安全、医院感染管理)评分及护理差错、护理纠纷发生情况,并统计两组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基础护理、护理安全、仪器设备管理、医院感染管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纠纷发生率为0.77%、护理差错发生率为0.39%,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26%和3.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6.9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S管理模式可降低医院门诊护理差错、护理纠纷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且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责任制模式在内分泌科合理用药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6年1月—12月本科室沿用传统的管理方法,从2017年1月—12月本科室实施医护一体化合理用药管理,内容包括调查科室不合理用药现状、分析原因、制定医护一体化管理对策、收集反馈及时解决等。比较实施前后的科室不合理用药情况,并统计比较实施前后患者的满意度及住院费用情况。结果实施医护一体化合理用药管理后,科室不合理用药发生率较实施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前内分泌科患者人均住院费用为(9 839.42±994.73)元,实施后降至(7 596.71±846.34)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患者满意度也较实施前提高(P0.05)。结论内分泌科实施医护一体化合理用药管理,能够有效降低不合理用药事件的发生,减少患者住院费用,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应用品管圈管理手术器械包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管理小组,进行相关培训,确立圈名和圈徽,调查分析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管理存在缺陷和原因,并制定相关措施进行整改,然后进一步分析品管圈管理后,手术器械包缺陷发生率和临床科室满意度的变化。结果实施品管圈管理前器械缺陷包发生率为1.00%,实施品管圈管理后器械缺陷包发生率为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品管圈管理前手术室护士满意率为78.13%,实施品管圈管理后手术室护士满意率为96.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品管圈管理后,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缺陷包发生率明显降低,临床科室满意度明显提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6S"管理方法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6S"管理方法对科室环境、仪器设施、药品和护理人员等实施管理,比较实施前后科室护理质量考核结果和患者满意情况。结果:实施"6S"管理后科室护理质量考核结果和患者满意情况均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将"6S"管理方法应用于临床护理管理中,可明显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同时规范护士行为,从而提高护理人员素质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岑爱丽 《当代护士》2018,(1):186-187
目的探讨"7S"管理方法在五官科病区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制订"7S"现场管理活动方案和物品摆放原则及规定,对科室的环境、药品、物品、仪器设备进行规范化管理。结果实施"7S"管理后,病区管理质量明显提高;医护人员取物耗时明显降低。与实施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7S"现场管理法在五官科病区管理中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精准护理管理在内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内科于2015年6月~2016年6月实施精准护理管理,统计分析实施精准护理管理前后2个月的基础护理合格率、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意外事件发生率、护理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精准护理管理后,基础护理合格率、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意外事件发生率、护理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准护理管理可以提高护理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护理安全管理在手术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自2013年以来在手术室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比较管理实施前后手术室护理质量、护理安全情况以及患者满意度的变化。结果护理安全管理后手术室器械准备、巡回护士配合技能、仪器设备管理以及消毒隔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管理后护理质量安全评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管理前,护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切口感染率显著低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护理安全管理有利于控制手术室护理中危险因素,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确保患者的手术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6S管理模式在重症监护室(ICU)急救仪器设备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17年1月—2017年12月采用6S管理模式对ICU急救仪器设备230件实施管理,比较实施后(2017年)与实施前(2016年)急救仪器设备管理质量和医护人员使用情况。[结果]实施6S管理后仪器故障发生率(5.65%vs 21.74%)、每台仪器发生故障的次数、不良事件的发生例数、医护人员白班取用急救仪器设备时间、医护人员夜班取用急救仪器设备时间和环境整理时间均明显下降(P0.05);物体表面消毒擦拭合格率(98%vs 88.7%)和医护人员仪器使用满意率(96.41%vs 78.23%)明显提高(P0.05)。[结论]运用6S管理模式能有效加强ICU急救仪器设备管理,提高仪器设备的管理质量,减少护理人员工作量、提升仪器使用的满意度,保证医疗救治安全,防范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无缝隙管理模式在手供一体化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专门的器械管理组,建立规范化的手供一体化器械管理流程,调整排班模式,制定工作流程,建立手供沟通联系通道,落实无缝隙管理,对比无缝隙管理模式实施前后的器械使用情况、管理效果、手术室器械存在的问题及医护满意度。结果无缝隙管理模式实施后的器械清洗消毒合格率与完好率均明显高于实施前,且器械准备差错率明显低于实施前,对比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器械运输未及时到达、器械数目有误、器械损坏、器械遗失等手术室器械存在问题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缝隙管理模式实施后的器械晚送率均明显低于实施前,且器械术后去向明确率明显高于实施前,对比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缝隙管理模式实施前的医护满意度为87.00%,实施后的医护满意度为95.83%,实施后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缝隙管理模式在手供一体化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满意,可明显提升器械使用率与管理质量,进而提高医护满意度,值得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9S"管理法在手术室无菌间无菌物品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进一步加强完善手术室的管理工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12月手术室无菌物品共26 800件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7年1—6月手术室无菌物品共12 400件,实施常规管理方法进行管理;2017年7—12月手术室无菌物品共14 400件,实施"9S"管理法进行无菌物品管理。比较实施"9S"管理法前后无菌物品规范、护理质量和医师与护士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情况。结果实施"9S"管理法后无菌物品过期率短于"9S"管理前(P0.05),检查无菌物品时间和医护人员物品取放时间均短于"9S"实施前(P0.05),无菌室环境、消毒规范和人文素养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9S管理法后患者、医师、护士三方的满意率高于9S管理法实施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9S"管理法应用于手术室工作当中,切实提高无菌物品利用度和安全性,提高无菌物品管理价值,取得满意效果,值得在医疗事业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目标流程图在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8年7月—2019年5月应用目视流程图对消毒供应室室内环境及消毒供应室物品进行管理,比较实施前后消毒供应室仪器设备管理效果、临床科室医护人员对消毒供应室物品管理的满意度及患者医院性感染情况。结果实施后消毒供应室物品回收、物品分类清洗、物品包装、物品灭菌、物品存储及发放等方面合格率较实施前明显提高(P0.05),而消毒供应室物品损坏、物品丢失发生率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消毒供应中心回收消毒供应室物品时间、分类消毒供应室物品时间、发放消毒供应室物品时间较实施前明显缩短(P0.05)。实施后临床科室医护人员对消毒供应室物品管理质量满意率高于实施前(P0.05),而患者医院感染率较实施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目视流程图管理能有效提高消毒供应室工作效率及医疗消毒供应室物品管理质量,降低医院感染率,提高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将"优质服务"理念应用于科室管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树立"优质服务"理念,制定活动实施方案并实施,对活动开展前后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比较.结果 实施"优质服务"后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科室管理中引入"优质服务"理念,能极大提升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和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本院急诊科室对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过程中应用PDCA循环联合护理风险管理,观察对比PDCA循环联合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6个月及实施6个月后急诊患者护理质量、意外风险发生及患者满意度的情况。结果实施后急诊基础护理、专科护理、病房管理、文书管理、安全管理、急救药品器械管理及总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接收科室满意率高于实施前,而意外发生率、转运死亡率及护理纠纷事件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循环管理和护理风险管理能有效提高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护理质量,降低患者意外风险,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五常法在检验科试剂冷链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检验科专职人员严格按五常法要求对试剂进行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及常自律的活动,相关职能部门管理小组一起协同检查,并评价活动前后各类试剂的质量检查结果。结果实施五常法前后各类试剂质量检查结果在供应商供货不良、放置不规范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五常法可改善工作环境并提高工作效率,杜绝过期试剂;提升人员素养和冷链意识,避免断链现象;也可提升科室形象,促进科室发展;实现检验科试剂冷链的全程管理,保证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在消毒供应室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1—11月的未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模式的1523次消毒供应室临床操作作为实施前组,收集2015年12月—2016年10月的已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模式的1854次消毒供应室临床操作作为实施后组,比较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实施前后供应参数、服务质量、供应合格率、临床事件发生率与满意度。结果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实施后物品准备时间、取物时间与物品补充时间均低于实施前,物品质量、安全识别能力、风险防范意识、服务意识与总体服务质量均高于实施前;物品合格、消毒合格、包装合格与洗涤合格率均高于实施前,供应差错与风险发生率均低于实施前;物品发放满意度、物品回收满意度、各科室沟通满意度、服务满意度、医师满意度、护士长满意度与总体满意度均高于实施前,投诉率低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在消毒供应室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6S管理法在急诊急救仪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急诊科从2016年1月将6S管理法应用于急救仪器的管理中,于2016年6月实施6个月后评价其效果和效率,并与2015年12月6S管理法实施前进行比较。结果:6S管理法实施后仪器放置规范率、仪器完好率、仪器使用记录完整率均高于实施前(P0.05),急救仪器准备平均耗时、环境整理平均耗时均短于实施前(P0.05),仪器保养平均耗时略长于实施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S管理法使急诊急救仪器管理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保障了仪器的性能处于完好状态,方便取用,是提高设备管理效果和工作效率的有效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