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检测不同程度铅中毒患儿和对照组患儿铁代谢指标(铁和铁蛋白)水平,分析当铅中毒时,血铅水平是否会引起铁代谢的异常改变。方法参考1991年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的儿童铅中毒指南将铅中毒儿童分为3组:铅中毒轻度组(100μg/L≤血铅200μg/L)、铅中毒中度组(200μg/L≤血铅450μg/L)、铅中毒重度以上组(血铅≥450μg/L)。并以同期门诊铅中毒筛查中血铅水平正常的25例儿童作为对照组(血铅100μg/L)。分别检测每组儿童血中铅、铁及铁蛋白水平,并对各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血中铁和铁蛋白水平随铅水平升高而呈降低趋势(P0.001)。相关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铅与铁和铁蛋白均呈负相关(r=-0.582、-0.569,P0.001)。结论铅中毒会引起血中铁和铁蛋白水平降低而导致铁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驱铅片(MT驱铅片)对铅中毒儿童血铅水平和血锌、铁、钙、镁、铜含量及血红蛋白(Hb)的影响。方法:将240例铅中毒儿童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口服MT驱铅片,对照组口服安慰剂普通蛋白片。口服MT驱铅片或安慰剂1个月和2个月后,检测两组儿童的全血铅水平和全血锌、铁、镁、钙、铜及血红蛋白含量。结果:实验组儿童服用MT驱铅片2个月后血铅水平(65±16)μg/L,明显低于对照组(112±24)μg/L(P0.01);实验组血锌、铁、镁含量明显升高(P0.05),而血钙、血铜水平无明显改变(P0.05);治疗后,实验组血红蛋白明显升高(P0.01)。实验组118例患儿红细胞与细胞计数、心电图及肝肾功能,在治疗前后均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服用MT驱铅片可以降低铅中毒儿童血铅水平,并使体内元素保持平衡,同时还可升高血红蛋白,对铅中毒儿童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佝偻病与矿物质元素钙、镁、銅、铁、锌、铅含量异常的相互关系.方法 对符合诊断标准的250例佝偻病患儿的血清矿物质元素检测结果与正常儿童检测结果进行1:1配对对照.结果 佝偻病组患儿血清钙和血清锌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血铅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血清镁、銅、铁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钙、锌缺乏及铅水平升高与佝偻病的发病有密切关系,在佝偻病治疗中,尤其对于难治性佝偻病,应注意检测血钙、血锌及血铅含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河南省7岁以下儿童微量元素水平与体格发育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河南省郑州市、安阳、焦作、渑池及西平5个地市2017年1月-2018年12月健康儿童2400例为研究对象,入院后第2d空腹抽取静脉血3ml,并采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锌、铁、铜、锰元素水平。分析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儿童之间血清各元素水平差异。按同年龄、同性别体质量低于2个标准差作为生长发育迟缓的诊断标准,将儿童分为生长发育正常组(1820例),生长发育迟缓组(580例)。比较生长发育正常与生长发育迟缓儿童血清锌、铁、铜、锰元素水平差异。分析各元素水平与体格发育的相关性。结果不同年龄段受试儿童锌、铁、铜、锰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血清锌、铁、铜、锰含量呈逐渐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儿童血清锌、铁、铜、锰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长发育正常儿童血清锌、铁、铜、锰含量显著高于生长发育迟缓儿童血清锌、铁、铜、锰含量(P0.05)。年龄与锌、铁、铜、锰含量呈正相关(r=0.675,r=0.776,r=0.824,r=0.817,P0.05),性别与锌、铁、铜、锰含量无相关性(r=0.182,r=0.175,r=0.163,r=0.185,P0.05),生长发育状况与锌、铁、铜、锰含量呈正相关(r=0.846,r=0.857,r=0.915,r=0.907,P0.05)。结论河南省7岁以下不同年龄段、不同体格发育情况儿童血清锌、铁、铜、锰含量存在差异。年龄与血清锌、铁、铜、锰含量呈正相关,生长发育状况与锌、铁、铜、锰含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威海地区儿童钙、铁、锌和铅元素的水平及在不同年龄段的变化规律,为预防相关元素缺乏和铅中毒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对在威海市中心医院就诊的1 406例儿童进行铅、锌、钙、铁元素的检测分析。结果威海地区儿童钙元素的水平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而锌、铁和铅元素的水平呈上升趋势。本次共检出低血钙103例,低血铁318例,低血锌283例,高血铅11例。不同年龄组间血钙和血铅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1岁组的血铁和血锌水平与其他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威海地区儿童微量元素水平分布趋势符合一般规律。低血锌和低血铁的发生率较高,应定期检测儿童血液微量元素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婴幼儿微量元素及血铅水平与贫血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12—2016-12某院诊断为贫血的0~3岁患儿100例作为病例组。同时随机抽取100例同龄期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集所有研究对象外周血进行血液分析和微量元素测定。结果疾病组和对照组相比,锌、镁、铁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钙和铅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疾病组和对照组铜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锌、镁、铁三种元素浓度随贫血程度加重而呈现降低趋势,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钙和铅元素浓度随着贫血程度增加而呈增加趋势,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各贫血组间铜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3岁贫血患儿存在不同程度微量元素水平的异常,对婴幼儿筛查微量元素对于贫血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与血微量元素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燕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14):1705-1706,1708
目的 探讨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与血微量元素含量的关系.方法 用北京博晖BH5100型和BH2100型原子吸收光谱仪分别检测557例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患儿血中铜、锌、钙、镁、铁及铅的含量,并与557例健康对照组作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儿血中锌、铁、钙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0~≤6岁观察组患儿血铅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只有大于3~≤6岁观察组患儿血中镁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RRTI与血中锌、铁、钙的缺乏及铅暴露的水平密切相关.及时、合理地补充微量元素,维持体内微量元素之间的平衡,有助于提高儿童的免疫力,降低儿童RRTI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8.
济南市与东营市儿童血铅及其微量元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济南市和东营市儿童血铅水平及其锌、铁、钙、镁、铜等微量元素分布状况的差异.方法 于2006年2月至9月对两市各随机抽取100名儿童进行了血铅、锌、铁、钙、镁、铜测定.并应用PEMS软件进行方差齐性检验和t检验.结果 济南儿童血铁、镁高于东营儿童,血铅低于东营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不同地区由于地质、水质、生活习性及经济文化水平的不同,其体内微量元素和铅的水平存在差异,应该有针对性地对本地区的儿童给予相应微量元素的补充和铅中毒的防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厦门部分地区健康儿童血清中钙、镁、铁、锌、铜、铅、镉7种元素检测结果。方法选择至该院体检的健康儿童4 000例为研究对象,按年龄分为0~1岁组、1~3岁组、3~6岁组、6~15岁组,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各组儿童血清钙、镁、铁、锌、铜、铅、镉7种元素水平,比较其在各组中的差异。结果铁异常率最高,为9.13%;其余依次为锌、钙、镁、铅、铜、镉,异常率分别为7.08%、5.85%、3.45%、2.93%、1.43%、0.20%。铁元素的异常既表现为高于正常参考值也可低于参考值,钙元素、镁元素的异常主要表现为低于参考值。0~1岁组铁的异常率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镉、镁、铜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铁异常率女性儿童总体高于男性儿童,锌异常率男性儿童高于女性儿童,血铅水平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结论该地区儿童存在一定程度的铁、锌、钙元素的缺乏,建议多进行儿童营养健康宣教,根据需要调整儿童膳食结构,避免必需元素的缺乏或过高给机体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儿童微量元素(锌、铜、钙、镁、铁)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54例MPP患儿作为观察组,40例健康儿童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全血铜和锌,比色法检测血清钙、镁、铁离子,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CRP。结果观察组全血锌、血清铁离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铜、钙、镁水平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PP患儿CRP水平明显上升,这提示有炎症存在,同时MPP患儿锌、铁水平明显降低,应及时补充铁、锌来辅助治疗小儿MPP。  相似文献   

11.
南平市1 635例儿童必需元素与血铅水平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儿童必需元素与毒性元素血铅水平的关系.方法 应用原子吸收法检测必需元素铜、锌、钙、镁、铁含量,阳极溶出伏安法检测毒性元素血铅含量,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血铅偏高组,各年龄段儿童锌、铁、钙必需元素的含量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铜、镁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儿童血铅水平升高是引起儿童必需元素锌、钙、铁吸收减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天津地区儿童血铅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玉芝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7,28(11):1053-1053,F0003
目的对天津地区儿童血铅水平进行调查,了解铅吸收与锌、铁、钙之间的关系。方法抽取门诊0-14岁儿童890例为研究对象,采取EDTA-K2抗凝静脉血或末梢血,锌、铁、钙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铅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结果890例血铅均数为77.8μl/L,分0~3岁和4~14岁两组,以血铅水平〉100μl/L作为铅中毒的判定标准,中毒率为30.3%,低血铅组血锌显著高于高血铅组,呈显著性负相关(r=-0.33),低血铅组的铁和钙均值均高于高血铅组,各有一组有差异,一组无差异。结论铅与锌、铁、钙之间在肠道吸收存在竞争性抑制;通过进食锌、铁、钙食物可降低血铅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成年人发样中镁、铝、锌、铁、铜和锰元素水平,探讨各元素含量与腹型肥胖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以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ICP-MS测定发样中镁、铝、锌、铁、铜和锰元素水平)相结合的方式,收集吉林省靖宇、东辽和长岭县657名成年人的有效数据。结果不同性别成年人发样中镁、铝、锌、铁和锰元素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的成年人发样中,各元素含量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型肥胖组各矿物质元素水平均低于正常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镁、铝、锌、铁、铜和锰元素均与腹型肥胖呈负相关(r=-0.120,P=0.002;r=-0.200,P0.001;r=-0.091,P=0.020;r=-0.162,P0.001;r=-0.088,P=0.024;r=-0.135,P=0.001)。控制其他元素的影响后,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铜、铝和锌元素与腹型肥胖呈负相关。结论人体矿物质元素水平受性别和年龄的影响。腹型肥胖者发样中镁、铝、锌、铁、铜和锰元素水平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北京地区儿童血液4种微量元素(锌、铁、钙、铅)与生长发育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在该院儿科进行健康体检的12岁以下儿童740例,采用LMS方法对儿童体格生长测量值和微量元素检测值进行标准化处理。结果 6岁组儿童低锌和低钙者比例为5.17%和9.12%,明显高于3岁组和3~6岁组儿童(P0.05);不同年龄组低铁、高铅者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间微量元素异常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长发育迟缓儿童锌和铁标准化检测值Z评分明显低于生长发育正常儿童(P0.05);生长发育迟缓和生长发育正常儿童钙、铅标准化检测值Z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锌、铁标准化检测值Z评分与年龄别体质量Z评分呈正相关(r=0.234、0.260,P0.05)。结论北京地区儿童血液微量元素中锌、铁与生长发育关系密切,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液微量元素与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10月本院收治的108例ADHD患儿,将其分为观察组,同时选取于本院健康体检的正常儿童108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微量元素.分析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患儿血清微量元素水平,比较不同临床类型的ADHD患儿血清微量元素的变化.应用儿童行为量表(CBCL)对ADHD患儿的行为进行评估,并分析微量元素水平与ADHD患儿行为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清铜(Cu)、锌(Zn)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血清铅(P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研究对象血清钙(Ca)、镁(Mg)、铁(Fe)、磷(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注意缺陷为主型、多动为主型和混合型ADHD患儿血清Cu、Zn、Ca、Mg、Fe、P、Pb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清Pb水平与ADHD患儿思维问题和行为问题均呈正相关(r=0.455、0.327,均P<0.05),血清Zn水平与ADHD患儿注意问题呈负相关(r=-0.401,P<0.05).[结论]ADHD患儿血清微量元素改变与其行为症状有一定的相关性,可能在ADHD发病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胡涛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21):2856-2857
目的 探讨番禺区0~6岁儿童血红蛋白(Hb)与血铅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1 407例健康儿童,采用雅培CD1800三分类血球仪及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检测其RBC、Hb、血细胞比容(HCT).根据是否存在铅中毒,将上述儿童分为铅中毒组、非铅中毒组.结果 铅中毒组与非铅中毒组儿童RBC、HCT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儿童Hb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儿童Hb浓度与血铅浓度呈正相关(r=-0.061,P〈0.05).结论 番禺区0~6岁儿童Hb与血铅水平存在相关性,铅中毒儿童比正常儿童更容易诱发贫血症状.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大足地区学龄儿童血铅水平及其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采用BH2101S型钨舟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仪对该地区12个乡镇小学的学龄儿童血铅水平进行检测,同时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不同性别、年龄段及乡镇学龄儿童血铅值及铅中毒发生率,并对导致血铅升高的危险因素进行筛选。结果 3 725例学龄儿童血铅平均值为(27.92±20.29)μg/L,铅中毒儿童424例,中毒率为11.40%,男童血铅水平明显高于女童(P0.05),各年龄段间血铅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乡镇儿童血铅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金山镇学龄儿童血铅水平和铅中毒率最高。致使儿童血铅升高的危险因素主要有父母从事工作与铅相关、常接触富铅物品、常进食富铅食物、家庭住房最近装修过,补充锌钙制剂是血铅升高的保护因素。结论重庆市大足地区学龄儿童血铅水平低于中国其他城市,但部分乡镇控铅状况不甚理想,仍需针对致使血铅水平升高的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控铅中毒。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红细胞四项参数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及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联合微量元素铁、锌、铜对小儿缺铁性贫血(IDA)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和九江市妇幼保健院2018年5月至2020年12月54例小儿缺铁性贫血患者作为贫血组,同时选取4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参照组,采用原子吸收法检测全血五元素铁、锌、铜、钙和镁,应用全自动五分类血液分析仪检测红细胞参数MCV、RDW、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及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并对结果进行差异比较及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贫血组微量元素铁、锌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铜和常量元素钙和镁水平降低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外周血红细胞参数MCV、MCH及MCHC值较健康对照组均显著降低,而RDW值则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MCV、MCH及MCHC与铁元素水平均呈正相关(r=0.425,0.413,0.395,P0.05);MCV、MCH及MCHC与锌元素水平均呈正相关(r=0.386,0.364,0.325,P0.05);RDW与铁、锌水平呈负相关(r=-0.482,-0.415,P0.05)。结论缺铁性贫血患儿的血清微量元素铁、锌及外周血红细胞参数MCV、MCH、MCHC及RDW值变化显著,其联合在小儿缺铁性贫血诊断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使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对2012~2013年南昌市部分幼儿园和本院儿童保健科门诊随机抽取的0~6岁儿童进行血铅水平检测,并分别对不同年龄和性别儿童的血铅平均水平和铅中毒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南昌市2299例0~6岁儿童血铅水平48.60±30.58ug/L(3~592ug/L),铅中毒检出率1.39%;0岁组儿童血铅平均水平最低,为(40.66±21.67)ug/L,6岁组血铅均值最高,达(61.17±47.60)ug/L,6岁组血铅均值与其他各年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6岁儿童随年龄增长,血铅水平呈升高趋势。不同年龄组铅中毒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3,P0.05)。不同性别儿童血铅平均水平及铅中毒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地区儿童血铅水平及铅中毒检出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铅中毒仍然存在,应加强环境干预和健康教育,以降低血铅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儿童抽动症(TS)与微量元素水平的关系,分析TS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别检测102例T S患儿(T S组)与同期96例健康体检的儿童(对照组)血液中铜、锌、铁、镁、钙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T S组血液中锌、铁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铜、镁、钙水平在2组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锌、铁水平是TS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结论儿童体内微量元素失衡可能是TS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