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解构论与辩证唯物主义是一种“增补”关系。一方面,解构论通过解构“物质”和“实践”等概念实现了对唯物主义的“增补”,通过“延异”逻辑对辩证法进行了“增补”。另一方面,解构论“增补”了辩证唯物主义“间隔/变化”的逻辑形式,阐明了自身“延异”的“立场”是一种文字的“撒播”。  相似文献   

2.
绘画创作过程往往说不清、道不明,很难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其进行归纳和解析.引入“编”“导”“演”理论不仅便于解析绘画创作过程,而且有利于绘画创作教学.解读了绘画创作中“编”“导”“演”的内涵,分析了“编”“导”“演”理论对绘画创作教学的重要意义,提出了绘画创作“编”“导”“演”能力的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高职日语“互动式”体验教学法,分析了“目标语输入”、“情景再现”、“选择性负面输入”、“场景概括”、“目标语输出”5个“互动式”体验教学法实施环节,探索了“互动式”体验教学法的绩效评估。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部探讨了“歌”的古字——“可”与“哥”.通过对三者形义关系的典型剖析,阐明了古汉字“可”、“哥”与“歌”(謌)在形体和意义两方面的内在联系,证明了“可”和“哥”确为“歌”的古字.又通过“歌”字形体演变规律的阐释,说明汉语词的发展促成了文字形体的调整,从而展示了“可”、“哥”与“歌”三者演变的历程和它们演变的特有规律,即保留原有书写形式并加以形符,形成了“可”、“哥”、“歌”的古今形体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5.
先秦时期,“歌唱”义主要用“歌”表示,“唱”的本义为“领唱”,是一个下位词。战国末期,基于语用原则中的“不过量准则”,“唱”在特定的语境中产生了特殊隐涵义( PCI)“歌唱”义。东汉至隋,“唱”的“歌唱”义由 PCI 向一般隐涵义(GCI)转化,而“歌”仍是{歌唱}概念域的主导词。初唐以后,“唱歌”义逐渐成为“唱”的固有义( SM)和主导义,晚唐五代时,“唱”取代了“歌”的强势上位词地位。“唱”的上位化对{歌唱}概念域的词汇系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没有重复“设计”的一般概念,而是通过对“数字”、“空间”、“边缘体”、“形态的变化”……等几个方面的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略带“遐想”性的论述,提出了以下六个方面的“观点”,供从事现代设计者思考:世间万物,唯“变”永恒;“创造”是现代设计之“魂”;“分解”与“构成”是万物之“源”;灵感产生于“多向”的思维;传统需要不断“输血”;“发现”让世界更美好。  相似文献   

7.
解读了陶行知“学生自治”思想的内涵,分析了“学生自治”思想对师范院校实现培养目标的导向作用。践行“学生自治”,要坚持教师引领与学生“自动”相结合、集体教育和个体自治相结合;要构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要培养“干部”,提升“学生自治”的管理水平;要建立“机制”,保证“学生自治”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8.
“麻了”是非句法结构,“麻”和“了”之间不构成直接的句法关系。随着“麻”的语义不断虚化,非句法结构的“麻了”不再局限于表示肉体触觉,开始表示心理上的“懵、郁闷、无语”和“麻木”。成词的“麻了”发生语法化,成为程度副词,甚至发展出话语标记功能。基于此,研究从共时层面分析“麻了”的句法特征,同时从历时角度分析“麻(了)”的语义演变和语用化过程,并探究其中的机制和动因。  相似文献   

9.
依附理论自20世纪初诞生以来,经历了古典“激进派”和“改良派”的发展。随着前苏联解体、东欧巨变和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出现,宣告了原有理论的“死亡”。依附理论之所以“死亡”和没有什么大的突破,主要在于未能突破依附的“单向性”,而“双向依附”则让依附理论看到了希望,使依附理论得到了“新生”。  相似文献   

10.
基于“学生工作战略体系”①,结合福建工程学院学生工作评估实践,提出了“战略管理”“价值创造”“博弈平衡”“游戏规则”及“冰山理论”的高校学生工作评信体系设计思路,凝炼了“思想方法融合”“结果过程统一”“个体集体双赢”“测评信度效度”“PDCA循环改进”的设计原则,并详述了确保评估实施的注意要项.针对当前高校学生工作评估目标定位欠清晰、系统设计欠完整、指标设置欠科学、方法应用欠先进等突出问题,融理论检视与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1.
编写火电厂电气设备倒闸操作票的专家系统是人工智能技术在电力工业中的实际应用。使用本系统保证了开出的操作票正确无误,可防止误操作和提高火电厂运行管理的自动化水平。本专家系统由数据库、知识库和推理机三级构成,具有开新票、进行修改以及学习新知识的功能。全部开出了焦作电厂网控、集控管理的电气操作票共600多张,在更换知识库和数据库后,可移植到其他发电厂使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为观照,以许渊冲的英译唐诗《无题》为研究案例,力图重构译诗的翻译策略和翻译规范,探索古诗英译的描写性研究途径。文章认为,描写性研究途径纳入了对翻译过程中文化层面的考察,重视对翻译的文本、过程及功能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有利于加强古诗英译领域的研究深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13.
Traffic management in underground mines,especially on production ramps,is a difficult problem to optimize and control.Most operations use one of a few common policies;e.g.,the so-called ‘‘lock-out" and‘‘loaded-vehicle-priority" policies.The work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uses discrete-event simulation to study the efficiency of multiple policies.Based on simulation results,an improvement to the common lock-out policy is proposed.This new policy utilizes the rules of the lock-out policy but integrates an option that allows a group of vehicles to be given temporary priority in a certain direction of travel.Quantitative results are provided and,based on these,a systematic technique for ramp design that aims to optimize the efficiency of underground mine ramp traffic flow is described.  相似文献   

14.
蒙太格语法中有17条基本规则用来描述语言的基本构成,Partee 对这些基本规则进行的扩充,极大地增加了蒙太格语法系统所包罗的语言现象,对蒙太格系统的充实和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 Partee 的《蒙太格语法的一些转换扩展》一文的译介和对蒙太格语法的新进发展的介绍,对蒙太格语法的基本内容、Partee 的6条扩展规则和自然语言实例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16.
试从汉语的韵母入手,找出汉语拼音复韵母ao、iao和日语音读的对应关系,从而提高日语学习者记忆单词的效率以及增加掌握汉字读音的准确率。本研究表明,在汉语中辅音和韵母ao组词的汉字,日语一般都将它们读成オ段长音。而在汉语中辅音和复韵母iao组词的汉字,日语吴音汉音一般都读作オ段拗长音。另外,因为辅音j、q、x不能和复韵母ao相拼读,只能和复韵母iao相拼读,一般日语吴音读做オ段拗长音,汉音读做オ段长音,个别读作入声音。  相似文献   

17.
依据沁水盆地现有勘探资料及研究成果,从构造特征、地下水及天然气分布等方面出发,综合分析盆地内天然气封存箱成藏模式。盆地内水动力条件复杂,地层水可依次划分为补水带、强径流带、弱径流带、交替阻滞带及泄水带5个区带。根据地下水动力条件与地层水矿化度的关系,并结合地层水矿化度的变化趋势与盆地内地层含气量的展布特征,提出了由煤岩、泥岩等致密岩层组成的顶、底板,形成了在盆地内广泛展布的近同心圆状的“饼状”箱体模式。同时,还进一步分析了盆地内致密砂岩气的成藏机理及封闭机理,发现区内“饼状”箱体可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3#煤层上部山西组致密砂岩段箱体,下层为3#煤层与15#煤层之间的致密砂岩段箱体。上、下封存箱封存机理虽然不同,但自盆地边缘到盆地内部,再到盆地边缘,“饼状”箱体稳定展布。  相似文献   

18.
自主移动机器人在未知环境下需要依靠自身装配的传感器不间断地获得周围环境信息,辨别出障碍物的位置,进行计算和自主决策.现有导航算法在面临U型等复杂环境时容易在僵死路径上产生反复,导致导航不能继续.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逻辑的局部优化导航算法,采用"辨识-记忆"策略来处理传感器信息.在路径规划中保留最近走过路径的位置和角度特征等相关资源,形成"记忆".当前规划路径形成死区并反复运行时,会形成"辨识"并重新规划路径和导航决策以避免障碍物碰撞.在Webots Pro和Matlab下设计仿真实验,结果表明移动机器人在模糊规则指导下能有效避障和避免死区现象,实现较好的自主导航.  相似文献   

19.
面向对象技术的可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计算机面向对象技术中引入可拓分析 ,探讨了作为对象物元的“多重价值” ,提出了这种对象物元的变换条件、对象物元分解和组合的规则 ,并从人机接口中的DVI来透视计算机发展中“相容与不相容问题” ,同时给出了“替代价格”的概念 ,以字处理软件为例进行分析 ,说明可拓分析用于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优化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  相似文献   

20.
瑞士赛制(包括配对规则)从最初开始发展至今在不断完善。笔者在查询文献资料、总结多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瑞士配对规则进行了专门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瑞士配对方法存在大量重复计算,计算不精确,影响了计算机配对效率;且手工难以完全按照瑞士规则中的移位和换位规则执行配对操作。对此,笔者提出了新的“嵌套式循环轮次”配对方法,并给出了其配对轮次计算公式,这个公式可以达到精确计算目的,提高计算机的配对效率和智能化。由于配对轮次的生成方法遵循了循环赛“固定轮转法”原理,使瑞士配对方法更容易理解,也方便手工操作记忆,同时,更能满足瑞士规则中的浮动规则要求。可以说,从配对的效率和可操作性上,新方法可以改进传统瑞士配对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