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对上思县及全国其它适宜种植区的油茶栽培中油茶开花授粉、果实膨大、油脂积累等重要生长发育期的气象条件分析,找出上思县适宜发展油茶种植的科学依据,为当地发展油茶业提出建议,为当地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丰顺县油茶种植的气候适应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丰顺县地理环境和气候资源的论述,分析主要气候因子对丰顺县油茶种植的气候适应性,探讨了丰顺县气候条件对油茶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提出丰产技术措施,认为丰顺县虽然不是最佳的油茶生产区,但结合丰顺县的地理环境和气候适应性,对比其他经济林的效益,再加上梅州有油茶种植、加工的悠久历史和良好基础,油茶种植是可以带来相当高的经济效益的。  相似文献   

3.
昭平县油茶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昭平历年平均温度、雨量、相对湿度、日照等气候条件分析得知,昭平县具有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阳光适宜等气候特点,是油茶适生栽培地区,并提出发展昭平油茶产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根据1994—2011年闽东气候和油茶资料,分析闽东4个主要油茶生产县市影响油茶产量的主要气候因子,并根据相关气候因子建立油茶气象产量的回归拟合模式,分析闽东4个主要县市影响油茶产量的关键气候条件。根据油茶气候资源评估模式,建立闽东9县市常年(1981—2010年)油茶油脂积累转化关键期(7—9月)主要气候因子(温度、光照、降水)与油茶含油率关系模式,分析气候因子对油茶含油率所起作用和影响。依据各县市油茶含油率分布状况,划分闽东普通油茶含油率等级区,为油茶发展和区划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5.
油茶产量与气象条件的相关分析及其预报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油茶发育生长规律,用油茶花芽分化期、盛花期的气象资料与油茶产量进行分析,发现气温、湿度与油茶产量关系密切。由此利用气象因子建立了油茶丰、欠年景的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6.
广宁县白花油茶种植的气候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热量、水分和光照等方面对广宁县种植白花油茶进行了气候适应性分析,同时总结分析了影响白花油茶生长发育的主要气候灾害及应对措施,并结合广宁县的实际,因地制宜,得出了以下结论:(1)广宁县的热量、水分、光照均适合白花油茶种植;(2)发展广宁油茶种植可选择岑溪软枝油茶系列品种;(3)对原有低产油茶林改造,可以结合油茶林地护理、施肥进行全耕。  相似文献   

7.
油茶是我国特产的木本油料树种,栽培历史悠久,分布范围广,广西是全国油茶主要产地之一。 发展油茶不与粮食和经济作物争地,我区山多田地少,粮蔗占用了大量耕地,为了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群众吃油水平,须要大力发展油茶生产,走食油木本化道路。 目前,油茶平均亩产普遍很低,大小年十分悬殊,除与栽培管理有关,还受气候条件的影响。据我站的试验研究,夺取油茶丰收,必须考虑生产中的农业气象问题。  相似文献   

8.
巴马县油茶种植的气候条件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从热量、水分和光照等方面对巴马县种植油茶进行了气候适应性分析,同时总结分析了影响油茶生长发育的主要气候灾害及应对措施,并结合巴马县的实际,因地制宜,提出了发展巴马油茶种植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油茶是木本油料植物,全县油茶面积大约36万亩,为本省三大油茶区之一。年平均产茶籽5.05万担,平均单产只有14斤。有的年份较高,如72、79年总产近10万担,而有的年份却很低,如56、67、76年产量不到2万担,可见油茶产量低而不稳。其原因除了品种本身属性和缺乏人工抚育管理等外,  相似文献   

10.
气象因子对湖南油茶产量的影响及其产量模型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2006—2013年湖南省不同县市多块油茶样地的产量资料和同时段近地面气象观测站的气温、光照及降水等资料,在对油茶产量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剔除不同样地油茶树龄、品种和土壤等对产量影响的基础上,采用统计方法分析油茶不同物候期气象因子对产量的影响,并利用气象因子建立了油茶产量模型。结果表明:湖南省油茶开花期的平均气温、果实膨大高峰期的降水日数、油脂转化期和积累高峰期的日照时数及花芽成熟期的平均气温,是影响油茶产量的主要气象因素。利用气象因子构建的油茶产量预测模型准确率较高,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1.
江南茶区茶叶生产现状和气候资源特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开展气候资源分析对茶叶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采用历史资料收集和实地调查等方式,对江南茶区的茶树品种、茶园面积、茶叶产量等现状,以及气候资源、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特征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提出了茶叶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灾害应对措施。结果表明:江南茶区茶树主要品种有乌牛早、龙井43、福鼎大白茶、迎霜、鸠坑、黄山种、翠峰、安吉白茶等;江南茶区中,湖北省的茶园面积和茶叶产量位居第一,但单位面积经济效益江苏第一,其次是浙江,尔后依次是湖南、江西、安徽、湖北。全区年平均气温15~20℃,≥10℃活动积温4 500~6 500℃·d,年降水量1 000~1 600 mm,年平均相对湿度达70%~80%左右,年日照时数1 500~1 900 h。热量较优,空气湿润,光照充足,是绿茶生产的气候适宜区域。同时,江南茶区也是茶叶主要农业气象灾害高发区,应加强茶树资源监测和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等方面的研究,在充分利用3S技术基础上提高茶叶生产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大力推进茶叶精细化气象服务。  相似文献   

12.
黄晓俊 《贵州气象》2008,32(6):25-26
将连续37a的气象资料结合贵定云雾茶的生长特性进行分析,对开发利用贵定云雾地区立体气候资源,发展农业生产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商城县茶叶气候生态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扩大商城县茶叶种植面积,提高茶叶产量,根据茶叶生长发育与气候条件--光、热、水的关系,利用商城县气象局50年的气候观测资料,分析了春、夏、秋季(3-11月)的气温、降水、日照特点和灾害性天气对茶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商城县的气候条件--温度、降水、光照适应茶叶生长,虽然会出现对茶叶生长不利的春季低温、夏季高温和干旱天气,但出现几率较小,影响不大,具有大力发展茶叶产业的气候优势.同时提出了茶叶高产对策.  相似文献   

14.
昭平茶叶气候条件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昭平、钟山和贺州三地的雨量、湿度、气温等自然气候条件对比分析得知,昭平县具有雨雾天气多,冬暖夏凉、春季气温回暖早等气候特点,是昭平县茶叶产量与品质均比周边县市高且优的主要原因,并建议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发展昭平茶叶产业。  相似文献   

15.
基于1961—2019年全国1903个气象站点的气候数据以及1115条茶树分布站点记录,利用最大熵模型和GIS技术筛选影响茶树种植的主导气候因子,根据自然间断点分级法将中国大陆茶树气候适宜性划分为不适宜区、次适宜区、适宜区和高适宜区4个等级,厘定不同区划等级的主导气候因子阈值。结果表明:影响中国大陆地区茶树种植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为多年平均极端最低气温、春霜冻频率、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和3—9月平均相对湿度。模型区划结果与名茶之乡、地理标志茶叶所在地吻合较好。茶树适生区的北界总体呈现出由东部高纬度向西部低纬度降低的分布态势,北界界限移动较明显地区主要分布在东部高纬度省份。整体茶树适生区质心的年代际变化较为平缓,除20世纪60—70年代和80—90年代的适生区范围有所缩小外,其他相邻年代际间茶树适生区的面积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增长趋势,与质心迁移情况相吻合。  相似文献   

16.
春季龙井茶叶气候品质认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设计春季龙井茶叶气候品质认证指标,为开展生产于春季的龙井茶叶气候品质认证提供技术支撑。针对茶叶质量指标形成与气象条件关系密切,运用农业气象技术确定茶叶原材料茶树芽叶生长期的气象条件与茶树芽叶质量、颜色、滋味的关系,设计乌牛早茶树、龙井43茶树、鸠坑茶树在春季生产的龙井茶叶气候品质认证指标,将龙井茶叶的原材料茶树芽叶生长期的气候品质分为特优、优、良好和一般4级,开展龙井茶叶气候品质认证工作。气象部门作为与茶叶生产者、经销商和消费者无关的第三者,开展的茶叶气候品质认证容易为茶叶生产者、经销商和消费者认可和接受,提高茶叶生产企业信誉度和产品知名度,有助于引导消费者选购其满意的茶叶产品。  相似文献   

17.
茶树作为我国主要经济作物,在早春萌发时易遭受霜冻害.我国茶树春霜冻多发于长江中下游,霜冻灾害指标可按照获取方法、数据类别、气象数据的时间尺度进一步细分.在气候变化背景下,茶树春霜冻发生次数虽呈下降趋势,但其危害不可忽视;其中,江南茶区茶树春霜冻的发生频率由南向北逐渐增加,随海拔升高逐渐增大.茶树春霜冻影响评估目前多集中...  相似文献   

18.
三明市茶树气候条件分析及气候区划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对三明市茶树生产的气候条件分析结果表明 ,降水、光照及平均温度、积温等条件基本能满足茶树生产的需要 ,制约茶树生产的主要因素是冬季的极端最低气温 ,以此为区划指标建立气候区划模型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和Arcview软件制作分布图 ,并结合三明市茶树生产的实际情况 ,将茶树生产分为 3个生产区域 :乌龙茶为主绿茶为辅区、绿茶为主乌龙茶为辅区和绿茶与乌龙茶并重区 ,并提出茶树生产趋利避害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曹强  伍琼  陈曦  岳伟 《气象科技》2023,51(2):295-301
基于大别山区35个气象观测站1971—2020年逐日气象资料、DEM数据,采用气候统计分析、逐步订正法和趋势面插值等方法,对茶叶光合生产潜力(YQ)、光温生产潜力(YT)和气候生产潜力(YW)时空变化特征、气候资源贡献率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别山区茶叶YQ和YW呈下降趋势,降幅分别为0.58和0.05 t〖DK〗·hm-2〖DK〗·(10a)-1,YT呈增加趋势,增幅为0.36 t〖DK〗·hm-2〖DK〗·(10a)-1;空间分布上,YQ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加,YT随纬度和海拔的增加而减少,YW随纬度的增加而减少、随海拔的增加而增加;太阳辐射、温度和降水对YW的贡献率分别为26%、48%、26%,温度的促进作用与太阳辐射和降水的抑制作用相互抵消,致使YW总体呈动态平衡趋势;气候变化背景下,大别山区北部地区较南部地区YQ下降趋势更加明显,南部地区较北部地区YT增加趋势更加明显,YW在低海拔地区呈增加趋势而在高海拔地区呈下降趋势。研究结果可为大别山区茶叶产业充分利用气候资源、高效趋利避害、合理优化产业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依据原种金花茶的生态特性及引种试验结果,通过分析南宁市的气候条件得出,南宁市适宜种植金花茶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