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埋地油气混输管道的腐蚀机理与防护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埋地油气混输管道的腐蚀一直是油气输送工作的一个难题。分析了埋地油气输送管道内腐蚀和外腐蚀的各种形式,阐述了各自的腐蚀机理;介绍了埋地油气混输管道腐蚀防护的方法:加缓蚀剂、外涂层、内涂层和衬里保护、阴极保护法、杂散电流排流保护和防腐管道的使用等。通过埋地油气混输管道腐蚀与防护的3个典型案例分析,提出要提高油气输送管道的使用寿命,就应在合理选择腐蚀防护方法的同时,加强防腐管道的运输、施工、维护和保养,这些是管道防腐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2.
油气混输管道的内壁腐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较之单相输送管道,油气温输管道的内壁腐蚀要严重得多。其内壁腐蚀主要是CO2腐蚀和H2S腐蚀。混输管道的腐蚀与流型有关,以段塞流和分层流流型下的腐蚀最具代表性。通常认为,当系统中CO2分压超过20kPa时,该烃类流体是具有腐蚀性的,且CO2腐蚀速度与CO2分压的0.67次幕成正比;当合H2S的天然气输送系统的总压大于0.448MPa、H2S分压高于0.34kPa、介质pH值<6时,将会发生硫化物应力腐蚀开裂。在油田油气集输系统中,允许的CO2浓度可通过腐蚀诺漠图及计算确定;多相流管道管径的确定亦应当考虑腐蚀问题。  相似文献   

3.
油气集输管道内腐蚀及内防腐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油气开采和集输过程中,金属管道内壁普遍发生腐蚀,多相流恶劣工况下还会发生使涂层及缓蚀剂失效。针对现场油气水输送中所经常遇到的多相流工况,对金属管道腐蚀的特点及腐蚀机理进行了探讨,并介绍了几种效果较好的内防腐技术。  相似文献   

4.
天然气集输管道内腐蚀敏感性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输送干气管道的内腐蚀直接评价法,对不便使用传统内腐蚀评价方法直接评价的管道提出了管道内腐蚀敏感性评价方法.通过气液两相流理论和模糊综合评价直接预测了集输管道内腐蚀的敏感程度,划分了内腐蚀敏感性等级.该方法可在不同输量情况下检测出管道内腐蚀的大体状况,为管道内腐蚀规律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集输管道的内壁腐蚀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原油输送过程中,原油中高质量分数的水对集输管道内壁造成了较严重的腐蚀。针对这种现状,对集输管道的内腐蚀进行了腐蚀机理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并结合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有限公司的实际,采取了包括内涂层技术、穿插高密度聚乙烯管等行之有效的防腐蚀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6.
混输管道内腐蚀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动态腐蚀环道系统,研究同流动状态下的腐蚀速率及不同工艺条件下的段塞流的腐蚀速率;了解各种流型的腐蚀特性及温度、压力等工艺参数对混输管道内腐蚀的影响规律。试验得出结论:各种流型的腐蚀性差异较大,其中段塞流和环状流的腐蚀性较强,达到了"严重腐蚀"程度;气泡流和分层流腐蚀性相对较弱,介于"轻微腐蚀"和"中等腐蚀"程度之间;温度对段塞流腐蚀有加剧作用,压力对段塞流腐蚀也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油气集输管道中的腐蚀问题一直是影响整个油气传输工艺的主要问题,直接影响着管道内部腐蚀的程度,影响整个运行成本。油气集输管道的新问题导致油水分离处理的难度加大、油气集输管道腐蚀严重,再加上设备本身的功率低,导致油气集输管道的工作效率不断降低,严重影响着油田开发生产。针对油气集输管道腐蚀问题,需要通过使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来解决。缓蚀剂是当前在油气集输管道中使用最广的防腐材料,能够有效地降低集输管道内壁腐蚀性。将缓蚀剂注入到管道中,会在管道腐蚀区域形成缓蚀剂膜,这种隔离膜能够有效地将管道内壁与腐蚀气体进行隔离,进而降低管道内的腐蚀程度。  相似文献   

8.
油气长输管道腐蚀检测评估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油气长输管道腐蚀检测评估已成为确保原油安全输送的关键技术。文章对管道可能存在的腐蚀失效形式进行了剖析,提出了一套综合利用坐标测绘、双频电流衰减法、直流电位梯度法、密间隔管地电位测试法、杂散电流检测法、瞬变电磁法对油气长输管道进行检测评估的方法和利用HoneywellPredictPipe3.0软件对输气管道进行内腐蚀评估的方法。文章结合工程实例说明了该技术的应用,并指出利用该技术可在非开挖不停输的前提下.实现对油气长输管道腐蚀与防护状况的完整评价。  相似文献   

9.
在输送酸性油气时,金属管还内壁接触H2S和CO2,造成内壁的硫化氢应力腐蚀。由于金属管道保护涂层老化等原因出现局部损伤,钢管外壁与土壤和地下水接触,因而也经常产生在不同介质下的应力腐蚀。影响管道应力腐蚀有多种因素,其中包括介质类型和浓度、腐蚀溶液中的pH值、发生应力腐蚀的电位范围、温度以及管道材料的强度和硬度等。  相似文献   

10.
在油田油气集输系统中,集输管线以往均采用钢制管道。特别是油气混输管线,由于采出液中污水含有较高的矿化度,且部分区块含有一定量的硫化物,溶解氧,使钢制管道内腐蚀严重,再加之采出液高含砂,又使钢制管道受气砂冲刷,底部磨成沟槽,针对上述问题,推广应用了非金属管道,特别是应用于油气混输管线上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1.
为了保证华北油田某区块J-S输油管道能够在低输量下安全运行,对比分析油气混输和低含水油输送两种技术方案,优选通过油气混输的运行方式降低J-S输油管道最低启输量和启输温度。通过在J站新建伴生气压缩、注入、放空系统,在S站新建分离、过滤、放空系统,利用两相流在管道中的流动特性,提高管道内介质流速,并将J站富余的伴生气资源通过管输的方式输送至S站。设计采用PIPESIM软件及HYSYS软件进行模拟,计算结果相互验证。该方案不但解决了J-S输油管道低输量下安全运行的问题,同时缓解了J油田与S油田伴生资源分布不均匀的矛盾,降低了油田原油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2.
介质流态对凝析气集输管道的腐蚀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凝析气田集输管道内介质为气液两相流,气液比较大,流体流型复杂,不同流态对管道弯管和水平管道产生不同的腐蚀机制,其中冲击流对腐蚀的影响最大,雅克拉、大涝坝凝析气田集输管道内介质流态主要为冲击流和分层流,对于冲击流,由于冲刷腐蚀、空泡腐蚀、流体促进腐蚀作用,弯管、管道底部等腐蚀严重,主要呈整体均匀减薄、蜂窝状、沟槽状腐蚀形貌,对于分层流,由于地层水分离沉积,在管道底部、油水分离界面腐蚀严重,呈溃疡状、台地状及烧杯口状腐蚀形貌。针对雅克拉、大涝坝凝析气田流态特征、腐蚀特征,对介质流态对集输管道的腐蚀影响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3.
康国强 《石化技术》2023,(1):258-260
海上油田开发后期随着含水率不断上升和油水乳化程度不断增强海底油气水混输管道输送阻力不断上升,导致海底管道输送能力下降。针对这个难题,通过对油水混输液乳化机理的研究,并且对NA平台至A平台6in油气输混输管道注入试验减阻剂,发现在海底管道输送量不变的情况下,注入一定浓度的减阻剂,可以将6in混输管道压差降低70kPa。但是注入浓度范围很窄,没有达到预期的试验效果。然而在试验过程中发现A平台至2-1PAP平台12in混输管道压差降低200kPa。通过对12in海管压力变化的研究分析得出结论:此类型的减阻剂需要与管道内的液体有充分的接触时间,并且对油水乳化液有破乳效果,才能达到降低粘滞阻力的目的,进而提升油气水混输管道的输送能力。  相似文献   

14.
超临界CO2输送管道的腐蚀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碳捕集与封存(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简称CCS)技术是极具潜力的一项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前沿技术,已受到国际科技和产业界的密切关注,其中CO2运输管道的内腐蚀问题可能成为制约碳封存技术发展及应用的关键问题之一。强调了CCS技术对于碳减排的重要性,研究碳钢在超临界CO2运输环境中的腐蚀规律和机理以及CO2输送过程中的超临界CO2的性质显得十分重要。阐述了碳捕集与封存技术(CCS)中超临界CO2输输送管道的腐蚀与油气系统的CO2输腐蚀的本质区别,对输送过程中超临界CO2腐蚀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且对腐蚀控制研究动态进行了回顾。  相似文献   

15.
油气长输管道长期受输送介质以及外部环境的腐蚀影响发生泄漏事故。管道的腐蚀影响管道寿命缩短,也同时影响长输管道的运行安全。作为长输油气管道事故频发的主要因素之一,管道腐蚀起了关键作用。为防止管道的进一步腐蚀,通常采取阴极保护与管道防腐相结合的方式。因此,有必要对油气长输管道阴极保护系统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确保管道阴极保护系统可靠。  相似文献   

16.
油气集输管道的腐蚀主要分为外壁腐蚀和内壁腐蚀两种。对管道外壁腐蚀主要采取环氧涂层与阴极保护技术。油气管道内的腐蚀化学成分会慢慢与管道内壁发生化学反应,是管道内壁发生严重腐蚀的重要原因,目前采用的还是内涂层防腐蚀措施。我国的生态环境比较脆弱,而且自净能力也和先进的国家有一定的差距,所以对油气集输管道耐腐蚀检测必须加大力度。在管道建设初期,就必须建立科学的管道防腐计划,前期对于管道损伤应及时修复,并且要确定好科学的中后期管道维护方案。  相似文献   

17.
2007年8月25日,从大庆油田召开的2007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多相流学术会议上获悉,大庆油田建设设计研究院在油气水多相混输技术研究应用领域取得显著成果,受到中国工程院院士等专家教授的高度重视和称赞。据了解,多相流混输技术是国内外油气集输与长输管道领域中的一项前沿技术,特别适用于海洋、沙漠等自然条件恶劣的油田以及已建油田的边远外围区块的开发。中国石油集团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油气水混相输送技术”研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在天然气的管道输送过程中,由于接触各种腐蚀性介质,管道的内外壁会因内部介质和外部环境的影响而产生电池腐蚀,杂散电流腐蚀,微生物腐蚀等腐蚀,引起管道穿孔漏气。在堵漏过程中,往往需要对该段管道进行停输和放空,这不但会损失气量,还会影响管道输送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9.
长输管道腐蚀及检测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分析了长输管道的腐蚀原因,由外及里的土壤腐蚀和由里及外的输送介质腐蚀是长输管道失效的主要原因。介绍了长输管道腐蚀的常用检测技术,比较了常用检测技术的优缺点,指出对管道进行外防腐蚀层、阴极保护效果和内壁检测是全面评价管道腐蚀状况的有效手段。开发智能检测爬行机、管道腐蚀风险评估和预测技术应成为国内管道监检测技术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20.
腐蚀是造成管道油气泄漏和失效事故的重要因素。腐蚀速率是管道阴极保护效果评价准则,也是制定管道维修计划和内检测周期的依据。我国长输管道已全面、强制实施完整性管理,确定管道腐蚀速率已成为完整性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文中阐述了国内外广泛应用的腐蚀速率计算方法的适用范围和应用条件,包括试验法、NACE经验值、数学分析方法和基于内检测技术的完整性评价法。介绍了应用腐蚀速率在保障管道安全运行和延长管道使用寿命方面的实践案例和应用效果。针对管道管理者选择科学、适用的腐蚀速率计算方法,提出选用原则和使用建议,有助于提升我国管道安全管理水平和腐蚀防护工作规范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