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雷达/红外双模制导下的数据融合与可视化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模复合寻的制导技术已成为精确制导武器的发展方向.采用雷达/红外双模制导模式,可有效提高制导系统的精度.因为雷达导引头具有全天候、测角和测距等优点,红外导引头具有测角精度高,测量连续等优点.将两者的信息有效地融合可以实现性能互补,提高对目标的跟踪能力.利用Visual C 6.0和OpenGL工具可实现雷达/红外双模制导的可视化仿真.  相似文献   

2.
导引头隔离度对末制导炮弹制导控制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徐平  王伟  林德福 《弹道学报》2012,24(1):17-21
为了研究导引头隔离度对末制导炮弹控制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给出了导引头无量纲隔离度的概念,建立了末制导炮弹的制导控制系统模型;在忽略所有环节动力学的末制导炮弹简化制导控制模型中,推导了由初始指向误差角引起的末制导炮弹位置误差解析解,并进行了无量纲化;定义了表征末制导炮弹制导精度的量,在考虑所有环节动力学的情况下,引入了末制导炮弹的实际参数,分析了导引头无量纲隔离度对末制导炮弹制导精度的影响.得到了末制导炮弹控制系统在导引头无量纲隔离度x和无量纲量B1所形成平面上的稳定域;当x和B1超出稳定域时,末制导炮弹控制系统就会失稳.  相似文献   

3.
红外成像导引头是精确制导导弹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导引头随动控制系统的性能决定着导弹的跟踪精度水平。为了提高导引头的随动跟踪系统的控制精度,文中首先对红外成像导引头系统进行建模,然后采用更有效的模糊规则设计了一种模糊自适应PID复合控制器,并引入了自适应控制因子对控制参数进行在线调整。最后采用传统PID控制方法与之进行仿真比较,结果表明模糊自适应PID控制可以有效改善系统动态性能,提高跟踪精度。  相似文献   

4.
导引头平台干扰力矩对无线电制导回路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导弹采用的无线电导引头,特别是毫米波导引头,由于大多采用高频电缆,使得导引头稳定平台的干扰力矩大幅增加,这些干扰力矩的存在会严重破坏导引头的跟踪性能,基于这种情况.建立了导引头平台干扰力矩的数学模型.通过数学仿真研究导引头平台的干扰力矩对导引头稳定性、跟踪性能和隔离度以及对整个制导回路性能的影响。对导引头的设计及整个制导回路的设计有重要的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导引头量测误差引起的落角约束制导系统制导精度问题,引入扩展的落角约束最优制导律,考虑导引头视线角速率零位误差、视线角零位误差和导引头探测器角噪声,利用无量纲化方法和伴随函数法对制导精度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无量纲末导时间大于15时,由视线角零位误差引起的脱靶量基本收敛到0,落角误差收敛到稳态值;大的导航系数有利于消除视线角速率零位误差对制导系统的影响;导航系数越大,探测器角噪声引起的稳态脱靶量/落角误差也越大;提高导引头的响应比提高驾驶仪的响应更有利于提高制导精度。  相似文献   

6.
低空电磁环境会影响半主动雷达导引头的低空性能,微波泄漏,地(海)杂波,多路径效应都将影响导引头对低空目标的跟踪,合理设计系统的各项参数及工作程度,可以提高引头的泄漏下能见度和杂波下能见度。控制合适的弹道使导引头对地有合适的观察角,将最大限度的降低多路径效应对导引头跟踪精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大离轴角发射和发射后截获是空空导弹重要的战技指标,发射后截获制导律和数据链信息误差是影响导弹截获性能的主要因素。根据红外制导导弹大离轴角发射条件和导引头截获目标对导引头指向与弹目视线方向的关系,设计了攻击机动目标的发射后截获制导律,给出了满足导引头截获条件的制导律参数选择原则,仿真研究了数据链信息误差对发射后截获制导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设计的发射后截获制导律能够满足导引头对机动目标的截获要求,对发射后截获导弹制导系统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为消除卫星制导高度误差的影响,从而提高命中精度,卫星制导炸弹最优制导律必须满足大弹着角约束条件。文中在分析航空制导炸弹信息获取的基础上,提出并建立了卫星制导虚拟导引头数学模型;基于该虚拟导引头,研究了带有弹着角约束的最优制导律,并进行了六自由度全弹道仿真。仿真结果证明,该制导律响应速度快,弹着角性能提高约60%,具有较好的制导精度,同时制导参数设置简单,易于工程实现。  相似文献   

9.
双频段复合制导是改善复杂电磁环境下雷达导引头检测性能及抗干扰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针对双频段复合雷达导引头,本文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双频段雷达的目标融合检测及跟踪算法。该算法利用双频段信息自适应构建权重因子,基于决策层的投票融合策略完成对目标的检测及参数估计。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有效提高了导引头目标检测能力及跟踪精度,改善了干扰条件下的导引头检测性能。  相似文献   

10.
刘俊辉  单家元  赵新 《兵工学报》2014,35(6):842-849
干扰力矩对导引头跟踪测量精度及导弹的制导精度有直接影响。为分析干扰力矩对动力陀螺式导引头跟踪精度的影响,建立了动力陀螺式导引头及框架摩擦干扰力矩和导线干扰力矩模型。为减小干扰力矩对导引头测量精度的影响,设计了实用的干扰观测器来对干扰力矩进行补偿。考虑了实际中导引头系统本身及干扰观测器采样保持时间不同的多速率采样问题。提出基于奈奎斯特稳定性理论的离散干扰观测器设计方法,消除了小增益定理设计方法的保守性。通过综合权衡系统稳定性、干扰力矩补偿及传感器噪声抑制能力,确定了干扰观测器采样保持时间及干扰观测器滤波时间常数。结合弹上及导引头量测信息,设计了干扰观测器所需信息的提取方式。数学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干扰观测器能有效地提高导引头的跟踪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11.
精确制导武器在现代战争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介绍了现代战争中使用的几种主要精确制导武器,并对精确制导武器在现代战争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分析.针对国外对精确制导武器的需求,论述了精确制导武器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以数据链为手段提高精确制导武器打击精度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提高精确制导武器作战效能入手,简述了目前数据链的现状、主要特点及关键技术,进而在简略分析我国目前精确制导武器面临的困境及数据链建设现状的基础上,重点对我国精确制导武器的飞行控制数据链的建设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3.
针对复合精确制导问题, 提出了一种数据融合算法, 该方法是一种可将GPS和INS融合制导的技术.该技术将GPS和INS相融合, 使两种系统优势互补, 提高制导性能.通过对GPS和INS数据融合的仿真, 证实了该数据融合算法融合效果好, 并可将GPS和INS融合技术应用于复合精确制导.  相似文献   

14.
姜广顺 《四川兵工学报》2011,32(10):14-16,24
通过分析远程精确制导武器的战斗性能和作战使用特点,以及对远程精确制导武器的作战使用和组织要求,提出增强远程精确制导武器作战能力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美国军事战略转向大国竞争后,加速推动精确打击武器领域发展的态势,同时,调整和创新了强对抗作战环境下的精确打击作战思想。针对上述情况,分析了影响精确打击作战的齐射竞争、马赛克战等重点作战概念,总结了未来精确打击武器作战任务定位。分析并推测了美国2035年代精确打击武器型谱布局,按精确打击武器型号能力发展和精确打击武器关键技术发展与应用两方面,分别总结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与特点。  相似文献   

16.
图像制导空地导弹攻顶弹道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地制导武器侵彻战斗部为达到最佳毁伤效能,在保证精度的同时,对落角提出了严格的要求.首先基于二次型最优理论推导了满足落点及落角约束的最优制导律.以远程图像制导空地导弹为背景开展攻顶弹道方案研究,针对纯惯导使用条件要求,提出了末导时间tgo算法,同时制导律参数以导引头框架角约束实现自适应.通过仿真计算验证弹道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李宝盛  何洪庆 《兵工学报》1999,20(3):259-258
本文以反坦克导弹等自导武器的末弹道命中精度为着眼点,利用条件概率分析方法,研究了武器我指标对命中精度的影响。给出了分析评价武器特性的合理通用方法。  相似文献   

18.
诠释了美军精确打击的基本内涵,探讨了美国陆军精确打击技术及其发展趋势,指出精确打击武器以其高精度、高作战效能、高效费比等特点,在现代战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精确打击已经成为美军信息化条件下主要的火力打击方式。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国外反辐射导弹对抗雷达关机所采用若干技术方案各自特点基础上,指出采用被动雷达与捷联惯导相复合的制导方式是目前比较可行的技术方案.分析计算了采用不同精度水平的惯性测量分组件对反辐射导弹对抗雷达关机能力的影响.最后对于反辐射导弹惯性测量分组件的选择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20.
李根 《兵工自动化》2021,40(12):16-19,28
为提高精确制导武器惯导系统(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INS)动态对准的对准性能,对相关技术进行分析.概述国内外精确制导武器动基座传递对准和外界信息辅助的飞行中组合对准的发展现状,并讨论精确制导武器惯性导航系统动态对准技术的发展趋势.该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进一步实现滤波方法改进,寻求更有效的挠曲变形和杆臂效应处理方法,充分利用其他导航信息进行辅助对准和结合具体武器平台机动特性,可有效实现精确制导武器动态对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