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分析基层医务人员对医联体建设方式的意见及对医联体运行效果的评价,探讨促进医联体建设的对策。方法:以四川省某大型三甲医院的5个紧密医联体单位在岗职工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卡方检验和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选择管理团队组合方式以"医疗+护理+运管"为宜的占比(79.6%)最高;选择学科主任与专科联盟相结合模式医联体的占比(75.9%)最高;医联体建设效果利大于弊,不同地区、不同人群对医联体建设效果的评价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医疗+护理+运管"的派驻方式得到普遍认可,派驻前应进行针对性培训;学科主任和专科联盟各有利弊,两种方式有机结合最好,应逐步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机制;医联体建设已初显成效,医联体运行效果获得医务人员认同,但具体方式应因地制宜,对效果的客观评价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正>2011年,国家发改委向社会公布《关于医疗体制改革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希望通过此举来了解公众对于医疗体制改革方面的宿愿和今后公立医院发展方向的提议[1]。在些意见稿中,重点突出的一项就建立"急诊医疗联合体"(以下简称"急诊医联体"),主要目的是为了通过急诊医联体工程的建设,将区域急诊医疗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在区域内实施分层医疗,将更多急诊医疗资源通过医联体的动作提高使用率,基于医联体平台建立的"急诊医疗联合体"互联网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辽宁省南部地区某紧密型医联体内医务人员对医联体建设的满意度情况及影响因素,为更好地制定医联体可持续发展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在文献回顾和专家评议的基础上自行设计问卷,按照医院类别分层随机抽取1286名医务人员进行满意度调查。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探讨影响医务人员对医联体建设满意度的因素。结果:医务人员对医联体非常了解的比例为14.93%,对医联体建设的整体满意度得分为(3.49±0.71)分,各维度满意度得分由高到低排序为运行机制、医疗水平、工作成就感、工作时间与工作量、晋升机会、工作压力、收入情况、内部绩效激励,影响医务人员对医联体建设满意度的因素主要表现在医院类别、性别、职称、了解程度(P<0.05)上。结论:医务人员对医联体了解程度尚有提升空间,整体满意度一般。应发挥医院的主体作用,拓宽宣传渠道,提升医务人员对医联体的知晓度,优化医联体内部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提高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4.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通过加快建设区域内医疗联合体,推进分级诊疗制度,以实现医疗资源优化配置、信息共享互联,提高患者就诊效率。笔者梳理了“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对医联体建设的推进作用,发现“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医院的建设实施,促进了医联体远程医疗的技术实现、扩大了医联体的跨区域建设、提升了医联体内部大数据管理能力。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互联网+”医联体建设有效缓解了患者看病难、排队久、耗时长的传统就诊痛点和慢病患者复诊续方问题,同时降低了交叉感染风险。跨区域医联体内部“组团式”对口帮扶更有效解决了偏远区域缺乏优质医疗资源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南平第一医院以托管模式搭建医联体建设的实践经验,证明市级医疗机构从医疗技术、管理理念等多方面对托管单位进行支撑,对进一步推进分级诊疗工作,改善基层医院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提升基层医院的医疗及管理水平起到一定作用。坚持政府主导、统筹医联体内资源共享、加强政策宣传能进一步优化医联体建设,推动医联体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推广更高性能的医学影像云平台,建立医联体内各级医院的医疗协作体系,促使上下级医院影像信息化升级,影像数据的互联互通。实现分级诊疗、医联体建设和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方法:结合医联体医学影像现状,采用最新的架构进行开发设计,建设医联体影像云平台数据中心和医联体影像云协同平台。结果:医联体内各级医院全部接入,实现数据的统一存储、管理、互联互通,打造业务协同的机制。结论:让上级医院真正能够帮助有需求的基层医院,实现医疗资源上下贯通、信息互通共享、业务高效协同。同时建立交流、学习、培训机制,为基层医院培养高水平的医生队伍。  相似文献   

7.
分级诊疗是新医改的重要改革工作之一。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能够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科学、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是建设分级诊疗制度的重要举措。将“互联网+”医联体平台运用于分级诊疗中能够推动医疗大环境逐步提高,为医疗事业的发展提供明确方向。该研究对分级诊疗中使用“互联网+”医联体的管理模式进行具体论述,将该模式的运用方式和运用价值进行分析,表明“互联网+”医联体管理模式适用于分级诊疗,且能提高医联体中各成员医疗机构的医疗水平。该研究旨在为各医联体和分级诊疗单位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目前,"医联体"在我国各地纷纷崛起,各地方政府为解决我国医疗人力资源分布不合理问题,大力推动"医联体"建设。通过"医联体"实现优质医疗队伍资源的合理分配与充分利用,让患者无需辗转奔波,在基层医院也能得到专家的会诊和指导。国内的远程会诊正是在这样的形式下应运而生,远程医学最早出现在上个世纪50年代的美国,当时美国的医学界应用互联网技术,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远程医疗服务,最早将互联网应用于远程医学。本文从相关概念、国内外远程会诊概况、远程会诊  相似文献   

9.
张渊 《中国医院》2023,(1):43-44
目的:利用文献分析法探析医联体建设现状与发展状态,为进一步完善医联体建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发展提供参考。方法: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中检索2012-2021年国内学者发表的有关远程医疗医联体建设的相关文献,对所获取文献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1 122篇中文文献,文献覆盖全国20余个省、市、自治区,发文数量最多为上海。结论:医联体建设正在高速发展阶段,中文文献数量逐年递增,但是没有形成有效的专家研究团队,大多都是以医疗机构或者医学院校为背景进行研究;对远程医疗助力医联体建设在政策支持、发展持续、人员配置以及医联体机构之间的管理研究相对缺乏,需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以南京市某眼科医院为主体单位牵头的医联体为例,介绍了从"合作模式""人才培养""信息化建设""学科建设"4个方面人手,提出构建3+2+1(三级医院+二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域联动、眼病防治服务体系的纵向紧密型眼科医联体联盟新模式,筑牢医联体保障机制,为推动医疗联合体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防控是当前世界范围内备受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在COVID-19疫情防控中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其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医共体内全科医生团队起到了关键作用。为更好地指导和规范我国医共体建设,发挥全科医生团队在疫情防控中的"桥梁"和网格化管理作用,进一步巩固我国COVID-19疫情防控成果,本项目组织多位相关领域专家,在归纳国内外相关文献证据、广泛征集意见、充分结合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全科医学+"医共体在COVID-19疫情防控中的优势和构建经验进行汇总,形成了本专家建议(第一版试行)。本专家建议的内容包括"全科医学+"医共体的内涵、组织结构、职责与分工、运行机制、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培训与考核等,可以为各地区建设"全科医学+"医共体并发挥其在COVID-19疫情防控中的作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分析“医云工程”在军区医院整体发展、数据安全、医疗行为和日常运维中的风险因素,提出相应措施和解决办法,降低工程建设中的安全风险。方法:结合军区医院信息化建设实际,充分分析“医云工程”建设特点和实施方法,研究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可能给军区医院在信息管理、医疗行为等方面带来的影响。结果:应用云计算在增强医院信息化建设能力的同时,应采取适当措施降低军区医院在整体发展、数据安全、医疗行为和日常运维中的风险。结论:通过采取加大统筹力度、突出数据安全、建立应急机制、强化技术保障等方法举措,能够减少风险,提高并优化军区医院基于云计算的医疗信息服务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优质资源多集中于三级医院,导致分级诊疗难以落实到位,无法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高要求,因此医药卫生领域的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创新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模式,全面建立成熟完善的分级诊疗制度。医联体模式可以通过整合内部医疗资源,引导优质资源下沉,进而实现分级诊疗的目标。本文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医联体的“专全结合”慢性病管理团队为例,介绍了团队内的综合医院专科医师、社区医院全科医生及健康管理师如何开展医联体特色的家庭医生式签约服务,并分析其特点和积极作用,为分级诊疗的全面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基层部队在急救卫生装备使用与维护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层部队急救卫生装备使用与维护在线课程的建设方案,并从教学内容建设和教学模式建设两个方面对方案进行阐述。教学内容建设由基层常规医疗设备的管理理论与具体的急救卫生装备的使用和维护教学两部分构成,教学模式建设详细论述了授课、答疑、训练及考核单元的组织形式。在线课程教学设计方案符合基层部队官兵学习的特点,可满足基层部队卫生人员系统学习急救卫生装备的使用与维护相关知识的需求,从而提升岗位任职能力。  相似文献   

15.
医德缺失状态下的医德建设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从当今医德严重缺失的社会现象与医学院校医德建设两方面来阐述医学教育中人文教育的医德建设。突破医学为纯自然科学的传统教育模式,通过教学与实践的全程阶梯式推进,最终实现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医学生拥有潜在的人力资源优势,开展医学生社区志愿服务是完善社区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医学生广泛参加社会实践,增强职业道德素质、专业知识水平和操作能力的重要举措。针对医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目的性不明确、专业性不强、缺乏系统培训和资金匮乏等问题,实现医学院校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结对服务,构建新时期医学生社区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7.
摘要结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国家级应急医疗救援队,参加四川省雅安市地震灾区实施医疗救援的实践经验,总结雅安市地震灾害医学救援的特点和具体做法:高度重视、科学救治、注重细节防治院感。根据救援工作中存在着伤员多、病情复杂、危重患者多、医疗人员不足、缺少药品等情况,从健全高效的组织指挥体系,建立救援专业人员培训、公众预防灾害、自救知识培训机制等方面对国家级应急医疗救援队的建设提出建议,这对地震等突发事件救援工作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东阳市人民医院借鉴现代企业运行机制,研究医院内部经济运行的特殊规律,推行以医疗增加值为核心目标的经济运行精细化管理,按照医疗增加值原理分析经济运行要素,通过扩大经济总量,控制变动成本,提高了医疗增加值含量,提升了运行效率和效益,实现了降低医疗费用,维持日常运行,保持适度发展的目标,走出了一条依靠自身内部经济运行精细化管理,推动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公立医院内部运行机制改革之路。  相似文献   

19.
医联体是医改的重要内容,医保支付改革是医联体重要的内生动力。目前医联体与医保改革并不完全合拍,导致医保对患者的引导不足,医联体内生动力机制缺失。为探究新型医联体内医保支付改革方式,本课题组对重庆市医联体现状和医联体内医保支付方式进行研究,指出重庆市医联体内医保支付存在的问题,提出适合重庆市医联体的医保支付改革策略,为医联体的完善提供政策建议。结果显示,重庆市建立了以托管模式、分院模式、县域技术帮扶模式为主的医联体,实行了医保基金市级统筹,建立了多元混合式医保支付模式,减少了转诊的“门槛费”。但仍存在医联体内医保基金不能相互调剂使用、医联体与医保之间缺乏联动、医保支付方式不完善、缺乏相应的绩效考核办法等问题。建议构建紧密型医联体,允许医联体内医保基金相互调剂,健全医疗质量与绩效考核体系、激励约束机制,制定相关医保政策,合理确定预算总额,完善医保支付方式。  相似文献   

20.
建立完善医德考评制度裨益医德建设长效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德考评的意义在于实现考评的表现形式与医疗机构制度管理的统一,医德考评制度裨益医德建设长效机制。规范并完善医德考评制度,充分发挥医德建设长效机制的作用,需要重点在教育、管理和监督三个层面开展工作。强化医德教育,筑牢医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坚实基础;完善内部管理,维护医德建设长效机制的良性循环;发挥监督职能,确保医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