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肠道病毒71型(EV71)诱导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CCK8比色法检测EVT1感染对于人横纹肌肉瘤细胞RD增殖的影响,通过Hoechst33342染色和Caspase3活性测定检测细胞凋亡特征,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和8的激活。同时通过免疫共沉淀检测EV71感染后细胞内Bax的活化。结果EV71感染RD细胞可以明显抑制细胞增殖,引起Caspase3、8和PARP蛋白的激活,同时引起Bax蛋白表达增加并发生构象变化。结论EV71通过Bax构象变化诱导Caspase依赖的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研究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感染引起细胞的自噬及抑制自噬对病毒滴度的影响,为进一步明确EV71的致病机制提供基础.方法 利用Western Blot检测EV71感染后RD-A细胞内源性LC3的型别转换和P62的降解来指示细胞发生自噬的水平,通过测定染毒细胞培养上清中EV71病毒CCID50来观察抑制自噬后细胞释放EV71感染性病毒颗粒的变化.结果 EV71的感染促进了细胞LC3的型别转换和F62的降解,诱导了细胞发生自噬;3-MA抑制细胞自噬后,EV71染毒细胞产生的感染性EV71病毒颗粒数量减少.结论 EV71可以诱导细胞发生自噬,细胞自噬可能促进EV71感染性病毒颗粒的产生和释放.  相似文献   

3.
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自1974年首次报道以来[1],全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如保加利亚、日本、韩国、新加坡、法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均报告了EV71的流行[2-9].近年来,有研究表明EV71在亚太地区的流行呈上升趋势,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在我国,2007年的山东及2008年的安徽、广东的EV71大规模流行,上万名婴幼儿感染,几十名婴幼儿死亡.现在,EV71已取代脊髓灰质炎病毒成为最主要的婴幼儿中枢神经病毒病原.本文主要就EV71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面作一综述,以探索基因变化对EV71流行、致病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肠道病毒71型预防性疫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是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感染后主要发病人群是5岁以下的学龄前儿童.EV71最初于1969年由Schmidt等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1名9个月的脑炎患儿的粪便中分离出,并于1974年首次报道[1]之后在世界范围内多次出现EV71感染的周期性暴发和流行.近年来,EV71的流行在亚洲地区呈上升趋势,人们开始越来越关注EV71的流行和预防.但是对于手足口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抗病毒治疗策略,发展EV71疫苗是控制手足口病流行的首选措施.本文就目前的EV71疫苗的研究发展做一个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人横纹肌肉瘤(RD)细胞后不同时期凋亡相关基因差异表达及信号通路转导机制.方法 锥虫蓝染色观察EV71感染RD细胞的存活率,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法检测病毒感染后凋亡细胞形态学及凋亡发生率,PCR芯片分析病毒感染RD细胞8h和20h后88个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EV71(MOI=5)感染RD细胞8h后存活率显著下降.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病毒感染20 h后早期凋亡及晚期凋亡细胞分别上升至18.0%和19.1%.PCR芯片检测88个凋亡相关基因,EV71感染8h后,除IFN-β1上调5.22倍外,ACIN1、Akt、Apaf1、caspase、CIDEB等47个基因发生明显下调.病毒感染20 h后,FasL、CD40L、TNF、caspase-10、caspase-3等28个基因发生2倍以上上调.结论 EV71感染早期RD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下调与病毒凋亡抑制效应相关,而感染晚期病毒可激活Fas/FasL、TNF/TNFR死亡受体信号通路诱导细胞凋亡.同时宿主细胞也通过调节CD40/CD40L、NF-κB/RelA、PI3 K/Akt等信号通路途径抑制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2009年徐州地区肠道病毒感染引起手足口病情况,为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荧光RT-PCR方法对240例临床诊断为肠道病毒感染的手足口病例中的222例肛拭子和咽拭子标本同时进行EV和EV71、CA16特异性RNA检测,用ELA方法对其中的114例急性期血清标本进行EV71-IgM抗体检测.同时检测健康儿童254份咽拭子和258份血清标本以及密切接触者咽拭子54份标本.结果 240例疑似肠道病毒感染者,总EV感染率为72.50%(174/240),其中EV71感染率为57.92%(139/240),CoxA16感染率为9.17%(22/240),其他EV感染率为5.42%(13/240).240例疑似肠道病毒感染者中的222份肛拭子标本EV71-RNA阳性率为45.94%(102/222)、咽拭子EV71-RNA阳性率为25.68%(57/222),114份急性期血清中EV71-IgM抗体阳性率为86.84%(99/114).254份健康儿童咽拭子EV71-RNA阳性率为1.57%(4/254),未检出CoxA16-RNA;258份健康儿童血清标本EV71-IgM抗体阳性率是2.71%(7/258).密接(医护人员)咽拭子54份,EV-RNA检测均为阴性.结论 徐州地区手足口病流行主要由EV71型引起.3岁以下儿童流行期间存在被EV71型隐性感染,并产生IgM抗体.成人即使密切接触传染源也不易被感染EV71.疑似病例急性期血清中EV71-IgM抗体检测阳性率最高(86.84%),其次为肛拭子EV71(45.94%)和咽拭子EV71(25.68%)的RNA检测阳性率.ELA试剂盒用于EV71型感染的早期诊断,具有操作简单快速经济,值得在基层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阐明EV71感染者病毒的排泄特点.方法 采集重症手足口患者、轻症手足口患者及其密切接触者(简称密接)的咽拭子和粪便标本,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EV71核酸.将研究对象分为重症组、轻症组及密接组,Kruskal-Wallis检验分析三组的排毒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本研究从27位儿童和3位成人共采集136份咽拭子和粪便标本,其中包括7例密接、9例轻症患者和14例重症患者.研究结果显示:密接、轻症病例及重症病例的排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V71感染者咽拭子最长排毒时间为30天,粪便标本最长排毒时间为54天.结论 排毒时间较长是EV71感染者的典型特征.EV71感染者排毒时间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持续排毒是手足口病流行的一个潜在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2009年徐州地区肠道病毒感染引起手足口病情况,为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荧光RT-PCR方法对240例临床诊断为肠道病毒感染的手足口病例中的222例肛拭子和咽拭子标本同时进行EV和EV71、CA16特异性RNA检测,用ELA方法对其中的114例急性期血清标本进行EV71-IgM抗体检测.同时检测健康儿童254份咽拭子和258份血清标本以及密切接触者咽拭子54份标本.结果 240例疑似肠道病毒感染者,总EV感染率为72.50%(174/240),其中EV71感染率为57.92%(139/240),CoxA16感染率为9.17%(22/240),其他EV感染率为5.42%(13/240).240例疑似肠道病毒感染者中的222份肛拭子标本EV71-RNA阳性率为45.94%(102/222)、咽拭子EV71-RNA阳性率为25.68%(57/222),114份急性期血清中EV71-IgM抗体阳性率为86.84%(99/114).254份健康儿童咽拭子EV71-RNA阳性率为1.57%(4/254),未检出CoxA16-RNA;258份健康儿童血清标本EV71-IgM抗体阳性率是2.71%(7/258).密接(医护人员)咽拭子54份,EV-RNA检测均为阴性.结论 徐州地区手足口病流行主要由EV71型引起.3岁以下儿童流行期间存在被EV71型隐性感染,并产生IgM抗体.成人即使密切接触传染源也不易被感染EV71.疑似病例急性期血清中EV71-IgM抗体检测阳性率最高(86.84%),其次为肛拭子EV71(45.94%)和咽拭子EV71(25.68%)的RNA检测阳性率.ELA试剂盒用于EV71型感染的早期诊断,具有操作简单快速经济,值得在基层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2009年4-8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手足口病患儿肠道病毒的感染状况,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采集首诊手足口病159例患儿的咽拭子和疱疹液标本,以肠道病毒(EV)通用型、柯萨奇病毒A16(CA16)型、肠道病毒71(EV71)型核酸检测试剂盒,应用实时RT-PCR法检测标本中的肠道病毒.选取阳性标本扩增VP1区,产物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 (1)EV、CA16、EV71的阳性病例数分别为152、102、43;阳性率为95.6%、64.2%、27.0%.(2)CA16占EV阳性的67.3%,EV71占EV阳性的28.3%,非CA16和EV71的EV病例7例,占EV阳性的4.6%.CA16:EV71为2.37:1.(3)部分阳性标本经测序验证与此法结果一致.结论 2009年我院手足口病患儿以EV71和CA16感染为主,EV71感染的手足口病比例较2007年出现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10.
肠道病毒71型(EV71)是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成员,其感染主要引起患者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个别患者可引起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自1998年EV71在中国台湾暴发以来,EV71病毒在亚洲的流行呈上升趋势.流行病学资料表明,不同地区不同症状的EV71病毒性疾病的暴发可能与毒株间的差异等因素有关[1].为了解EV71病毒的遗传和变异特征,本实验室对2009年在江苏手足口病流行地区分离到的一株EV71型病毒株(Jiangsu01,GenBank:FJ600325.1)的基因组核苷酸序列进行了遗传进化分析,从分子水平为EV71病毒的流行以及所致疾病的防控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研究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感染引起细胞的自噬及抑制自噬对病毒滴度的影响,为进一步明确EV71的致病机制提供基础.方法 利用Western Blot检测EV71感染后RD-A细胞内源性LC3的型别转换和P62的降解来指示细胞发生自噬的水平,通过测定染毒细胞培养上清中EV71病毒CCID50来观察抑制自噬后细胞释放EV71感染性病毒颗粒的变化.结果 EV71的感染促进了细胞LC3的型别转换和F62的降解,诱导了细胞发生自噬;3-MA抑制细胞自噬后,EV71染毒细胞产生的感染性EV71病毒颗粒数量减少.结论 EV71可以诱导细胞发生自噬,细胞自噬可能促进EV71感染性病毒颗粒的产生和释放.
Abstract:
Objective To determine whether or not enterovirus 71 ( enteroviurs 71, EV71) may induce autophagy and affect the production and release of EV71 after the treatment of autophagy inhibitor. Methods Western blots were performed to examine the conversion of LC3- Ⅰ to LC3-Ⅱ and the degradation of P62 after the RD-A cells were infected with EV71. CCID50 was determined by checking the virus titer in the supernatant of cells that treated with autophagy inhibitor 3-MA. Results EV71 infection enhances the type conversion of LC3 and degradation of P62. The infectious virus particles were decreased after the treatment of 3-MA. Conclusion EV71 infection could induce cell autophagy and the autophagy might contribute to the production and release of infectious EV71 particles.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柯萨奇病毒A组6型、肠道病毒71型手足口病临床特点,为指导临床诊断,调整手足口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前瞻性调查的方法,收集2013至2014年在北京市西城区手足口病临床确诊病例信息,将手足口病原核酸检测阳性的病例分为CA6、EV71组,分析比较2组的临床特点、流行特征、预后等.结果 CA6组130例,EV71组121例.2组的年龄、性别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A6组发热比例高达82.3%,明显高于EV71组(34.7%,P<0.05),其中大于等于38℃占85.0%.CA6组出现大疱疹(7.4%)、恢复期脱皮(16.9%)、脱甲(10.0%)的比例高于EV71组(P<0.05).不同年份流行主要毒株不同.结论 与EV71感染相比,CA6感染引起的高热比例较高,部分病例可表现为大疱疹、脱皮、脱甲,整体预后较好.CA6和EV71感染所致的HFMD发病高峰季节不一致.  相似文献   

13.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一种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及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婴幼儿疾病.病原体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AV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为主[1],其中EV71于1969年在美国首次被分离鉴定,但是直到1973年日本和瑞典暴发大规模流行之后,才被认为与手足口病相关,继而确立为手足口病的重要病原体之一.此后,EV71在全球连续暴发,在过去十年,亚太地区所受影响最重[2-3].在我国,2008年3月于安徽省阜阳暴发EV71感染所致重型手足口病,并迅速蔓延到多个省份,当年全国共有488955例HFMD患者,死亡126例[4].研究表明,在EV71感染所致的重型手足口病患儿的中,EV71引发机体免疫功能的紊乱,从而对疾病的进展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肠道病毒71型的分子病毒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道病毒71(Enterovirus71,EV71)是导致婴幼儿感染的重要病原之一,自1974年首次报道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多次暴发与流行并且在我国地区的流行也呈上升趋势,该病毒感染具有较广的疾病谱,除引起大规模的手足口病暴发,也可引起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并可导致死亡,近年来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对EV71病毒生物学特征、分子流行病学、致病毒力及预防控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肠道病毒71型( EV71)感染患儿免疫活性细胞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PRR)及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方法 EV71感染患儿71例,其中轻症EV71感染组20例,重症EV71感染组25例,危重症EV71感染组26例,同年龄正常对照组20例。采用real -time PCR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维甲酸蛋白Ⅰ(retinoic acidinducible gene Ⅰ,RIG-Ⅰ)、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melanoma differentitation-associated gene 5,MDA5)及细胞因子(IL-12、IFN-α)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单核/巨噬细胞( monocyte/macrophages,MC)、髓样树突状细胞(myloid dentritic cells,mDC)及浆样树突状细胞(plasmacytoid dentritic cells,pDC)Toll样受体(TLRs)表达率;ELISA检测细胞因子IL-12及IFN-α的变化。结果 (1)轻症患儿仅TLR7升高,重症EV71感染患儿外周血MC、mDC、pDCTLR7表达明显升高(P<0.05),MC、mDC高表达TLR2、3、4,危重症患儿呈下降趋势。(2)EV71感染患儿胞内模式识别受体RIG- Ⅰ/MDA5 mRNA表达明显增加;(3)轻症患儿DC相关细胞因子有上升趋势,重症患儿DC相关细胞因子IL-12、IFN-α明显增高(P<0.05),轻症及危重症患儿明显降低(P<0.05)。结论 TLR7可能是免疫活性细胞识别EV71的主要模式识别受体;RIG-I/MDA5也可能参与识别EV71;合并细菌感染或细胞破坏释放的内源性配体导致TLR2或TLR4活化,诱导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6.
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主要引起手足口病,近年来,EV71病毒的流行在亚太地区呈上升趋势,其中最令人关注的就是EV71的流行引起患儿的神经症状甚至死亡.贵州省自该病纳入法定传染病管理以来发现2009年感染EV71的患儿及重症病例比2008年多,同时在2009年初实验室诊断因EV71感染引起了患儿死亡,疫情也比2008年开始的早,我们对2008-2009年的手足口病临床标本进行了实验室诊断,并进行了基因测序及特征分析,以期发现是否发生了抗原漂移,分析引起重症的EV71毒株是否与核苷酸序列有相关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感染肠道病毒71型尸检病例的分子病原学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感染肠道病毒71型(EV71)的尸检病例石蜡包埋组织病原学分子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 尸体解剖2例怀疑因EV71感染死亡的患儿,对脑组织进行了组织学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标记;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尸检后的石蜡组织中肠道病毒的核酸并测序分析.结果 2例均有中枢神经系统脑干脑炎的病理学特点.坏死神经元周围可见大量的小胶质细胞(CD68阳性)和少量的中性粒细胞(CD15阳性)浸润.2例延髓石蜡组织中均检测出EV71的核酸序列,与GenBank最新公布的安徽阜阳暴发EV71感染的病毒株序列同源性为100%.结论 从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的EV71感染患儿脑组织中检测出病毒特异性核酸序列,及时明确诊断临床误诊、漏诊的死亡病例,深化认识了手足口病,为公共卫生管理机构及时加强EV71病原学监测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8.
肠道病毒71型(EV71)是引起手足口病的重要病原体之一,部分患者可引起多种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目前,EV71感染的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宿主免疫应答是清除病毒感染最有效的方式,但也能导致免疫病理损伤,可能与EV71感染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密切相关。本文围绕宿主免疫相关易感基因多态性、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等方面加以综述,旨在进一步理解EV71感染所致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中的免疫学发病机制,为病情预测与治疗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9.
肠道病毒EV71感染重症儿童的病理学特点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2008年3月底至4月初,安徽阜阳地区出现以"重症肺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患儿,并出现连续死亡病例,引起当地医务界及社会和各级政府部门的广泛关注.卫生部、中国CDC等部门积极组织各领域专家查找病因,研究防治对策.经检测发现本次疾病流行是以肠道病毒71 (enterovirus 71,EV71)感染为主的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 HFMD).政府相关部门很快制定一系列防控措施,临床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此后,尽管仍有EV71流行,仍有重症患儿出现,但死亡病例明显减少至无.在此期间,我们进行了部分EV71感染死亡患儿的尸体解剖,并及时与临床医生交流,为双方更好地认识疾病提供了一定的病理依据.本文拟结合尸体解剖病理改变对EV71重症病例进行分析和介绍.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手足口病(Hand,foot,and mouth disease HFMD)严重威胁着我国婴幼儿的健康,其发病季节以夏秋季为主,发病年龄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1口].可引起HFMD的肠道病毒有20余种,其中以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危害最大.EV71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通常是轻症的、自限性的,但是EV71感染也可以引起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和循环系统疾病.20世纪以来东南亚地区包括中国大陆、中国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区都曾爆发过大规模流行.本文就EV71感染的重症HFMD感染途径、临床特点、治疗等方面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