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城市居住隔离及其研究进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明了城市居住隔离的概念及内涵,对国外居住隔离研究的发展进程进行了系统梳理,分析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和地区的居住隔离状况及研究重点,并着重剖析了经济转型时期我国居住隔离研究的背景、现状及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5,(1)
城市居住空间分异与居住隔离的出现是市场经济发展中不可逾越的阶段,随着市场经济条件下住房分配制度的改革、住宅产业化步伐的推进、住区管理体制的变迁以及城市住宅开发渠道的日益拓宽,各种新型的住区不断涌现,城市社区居住隔离的现象日趋明显。目前,对居住隔离问题展开的研究多侧重于分析宏观层面居住隔离的空间格局、动力机制以及分异模式。虽然也有就一些特定社会空间的实证研究,但都是针对不同类型社区之间的分异探讨,而针对混合型社区居住隔离(居民个体心理层次与社区内部分异)的微观能动及深层次系统研究还比较薄弱。  相似文献   

3.
《规划师》2010,(Z2)
农村就地城市化是根据我国国情提出的城市化新途径,是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从某种意义上说,就地城市化把城乡差异转变为城市内部的问题—居住隔离。居住区的物质景观是居住隔离最直观的体现,在就地城市化过程中,其特征主要体现在安置房住区区位、住区规划、公共服务设施、道路交通设施等方面。目前,我国学者对于这类居住隔离的研究还十分欠缺,因此应从社会保障体制、安置房住区区位选择及规划建设三个方面着手解决居住隔离的问题,从而有效改善居住隔离的程度,为"双失居民"融入城市主流社会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4.
我国已经进入快速城市化阶段,农村就地城市化是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就地城市化把城乡差异转变成城市居住隔离.国内学者对于这类居住隔离的研究还十分欠缺,如果就地城市化的"双失居民"不能融入城市主流社会,必将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隐患.本文在简述相关概念的基础上,从城市规划的视角,以安置房住区物质景...  相似文献   

5.
张万录  陆伟  徐洋 《规划师》2011,27(Z1):124-128
同一阶层的聚集及不同阶层间的隔离,引发了居住隔离的现象,从而对社会的和谐发展埋下隐患.从最初为解决低收入阶层的住房问题,到目前为满足高收入阶层的居住需求,大连市郊区出现了差距显著的住区,居住隔离问题日益严重.研究通过对凌水街道地区的居住社区及其居民职业结构、收入水平等分析得出其隔离指数,在此基础上提出组合各类住区用地,...  相似文献   

6.
王屹 《山西建筑》2008,34(12):72-73
指出混合居住模式是我国转型期针对居住隔离等社会问题在居住空间建设方面的有益尝试,并对混合居住模式的理论来源和国外实践进行了总结,希望对我国混合居住模式的建构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左伟灿 《建筑师》2023,(2):113-119
美国的居住隔离现象一直备受学术界的高度关注,是众多学科研究的焦点。深入了解美国居住隔离产生的原因及其变化,对我国的城市发展和政策制定有很好的借鉴作用。本文通过文献综述,剖析了美国居住隔离的成因,总结了其发展变化以及产生的社会影响,并系统介绍了美国包容性住房政策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对居住隔离的影响。分析认为:(1)导致美国居住隔离的主要因素包括社会经济地位差异、社会偏好和歧视;(2)美国种族居住隔离依旧明显但程度整体呈缓慢下降趋势,居住隔离模式逐渐偏向阶层之间的居住隔离,其尺度也从社区上升到城市;(3)居住隔离加剧了社会不平等,抑制了弱势群体的流动性,最终导致贫困集中和社会矛盾激化;(4)包容性住房政策可以有效提高保障房的供应量,有消除居住隔离、促进社会融合的潜力。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三点对中国住房政策的启示:大力推行并优化包容性住房政策,促进社会融合;深化户籍改革、扩大住房保障的覆盖面,消除体制化的弊病;住房保障既要“补砖头”又要“补人头”。中国住房政策应吸取美国居住隔离和包容性住房政策的经验和教训,对中国城市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居住区建设与民生紧密联系,同一社区不同阶层的居民混合居住是社会和谐的重要表现。近年来,随着我国住宅建设的快速发展和社会阶层贫富差距拉大,居住空间逐渐显现出了分化与隔离的状态。这种分化与隔离带来了社会资源分配不公、阶层之间矛盾加深等问题。在我国现行  相似文献   

9.
我国特有国情及发展阶段决定了我国城市化具有一定特殊性.本文以长沙市为例,通过研究分析城市化的集中化与郊区化两个阶段中,商业空间与居住空间的发展过程,得出两者是相互影响并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交替主导地位的结论.在此基础上分析互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如何协调两者和谐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住宅产业化进程中的居住隔离——以上海为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论述了现阶段我国居住隔离的社会经济背景,并以上海为例,从多层次的住宅供应体系、居住隔离的空间分布、居住隔离的外部表征三方面对其加以考察,重点描述居住隔离的空间特征。最后指出,在住宅产业化进程中,遏制居住隔离现象是我国城市住宅建设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1.
叶怡君  张一兵 《城市规划》2019,43(10):80-85
归纳了毗邻隔离住区的研究现状,从不同主体角度分析了城市中心区毗邻隔离住区产生的原因,总结了其特征及影响。在此基础上引入了有机更新理论并剖析该理论与毗邻隔离住区的内在联系,从空间环境、社会结构和公共服务三个方面探索出切实可行的整合更新策略,以促进城市居住空间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赵子莉 《山西建筑》2007,33(8):27-28
从建造态度、对城市的影响、建筑院落文化的继承、建筑风水等方面,对现代居住建筑如何继承传统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阐述,对解决我国现阶段住宅开发中的一些问题起到了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仝保军 《山西建筑》2008,34(4):51-52
针对目前我国城市住宅小区日益突出的停车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剖析,并从几个方面提出了解决小区停车问题的方法和建议,以创建和谐的城市住宅小区。  相似文献   

14.
城乡统筹发展是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必然道路,而土地流转又是促进乡村地区城镇化、解决城乡发展中土地容量问题的重要手段。该文对城乡统筹与土地流转的理论和二者联系进行梳理,并针对我国部分地区土地流转的案例进行剖析研究,总结出不同地区土地流转实践的类型及联系,以及对城乡统筹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王明川 《山西建筑》2007,33(34):31-32
分析了现阶段我国老年人居住模式的现状,从构建大型综合老年居住社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两方面阐述了老年居住模式的发展趋势,并介绍了综合老年居住社区的类型,对完善我国养老体系,改善老年人生活,稳定民心都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李晶  张沛 《华中建筑》2014,(8):21-25
西方国家关于城市规划理论研究较早,尤其以"广亩城"与"阳光城"城市理论模型为代表,同时城市发展从研究功能到空间形态特征便成为重要研究课题。中国目前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城市外部环境、内部结构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因此,对"广亩城"与"阳光城"的理论内涵以及城市特征进行梳理,通过核心价值的辨析,重视我国城市发展的现实问题,并进行发展方式的检讨,为我国的城市规划提供理论启示,并引导城市规划实践工作有序进行。最终指导城市规划实现公平与效率的平衡,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  相似文献   

17.
巴西作为经济发达与社会分化显著并存的发展中国家,长期以来因其严重的城市住房短缺问题引起了全球社会的关注。本文全面回顾了巴西自1940年代以来国家公共住房政策的发展历程,以及新时期公共住房建设面临的挑战和发展策略,最后总结并评述其发展经验和教训,作为完善中国公共住房政策体系的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8.
汪洋 《建筑经济》2012,(7):71-73
对国内外城市住区衰退机理的研究与进展进行梳理,从住区衰退成因与影响、住区治理与演替更新、住区发展趋势与选择三方面展开评述,比较分析不同视角下城市住区衰退问题的主要关注点,并归纳提出了城市住区衰退的几种研究思路及其对我国城市住区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都市农业已成为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关注的热点,但目前在中国仍停留在概念阶段,缺少实证研究。本文基于都市农业和绿色建筑理论,以武汉赵家敦职工宿舍楼为例,对武汉城区居民对原有住宅建筑自发性兼农改造行为进行全面调查,提出兼农住宅概念,即兼顾农业种养功能的城市住宅。研究显示:兼农住宅是回应可持续发展和食物安全的绿色居住模式。最后,本文提出建筑师主动介入的若干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