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分析埃克替尼联合培美曲塞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敏感突变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1年7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52例晚期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76例。对照组口服埃克替尼,125 mg/次,3次/d。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培美曲塞500 mg/m2,每3周给药1次。两组患者持续用药至疾病进展或毒性不耐受。比较两组持续治疗3个疗程的抗肿瘤疗效、肿瘤标志物、肺功能、免疫功能、肝功能及药物安全性,统计两组患者1年生存情况。结果 治疗期间共脱落3例。实验组疾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治疗前后胸甘激酶-1、神经元烯醇化酶、癌胚抗原、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Th1/Th2、Th17/Treg、CD4/CD8的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治疗前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的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对照组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5.33%和21.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截至随访结束,两组各失访2例。实验组73例患者存活59例,对照组72例患者存活56例,两组1年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埃克替尼联合培美曲塞治疗EGFR敏感突变NSCLC患者,可增强近期抗肿瘤疗效,抑制肿瘤标志物合成,改善肺功能及免疫功能,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2.
吉非替尼有关物质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控制吉非替尼的药品质量,建立吉非替尼原料药的质量标准,从吉非替尼的合成路线入手,分析并合成其中可能存在的4个有关物质:4-(3-氯-4-氟苯基)氨)-7-甲氧基喹唑啉-6-醇(A)、N-(3-氯-4-氟苯基)-6,7-二甲氧基喹唑啉-4-胺(B)、4-(3-氯-4-氟-苯基)氨基)-7-甲氧基喹唑啉-6-基)氧基)丙基)氨基)乙醇(C)和N-(3,4-二氯苯基)-7-甲氧基-6-(3-吗啉代)喹唑啉-4-胺(D),并经1H NMR和MS确证结构。  相似文献   

3.
PEG修饰的大黄酸偶联物的合成及紫杉醇纳米胶束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抗肿瘤药物紫杉醇(PTX)在水中的溶解度低,其临床制剂Taxol®所使用的增溶剂Cremophor EL毒副作用大,影响其临床治疗效果。本研究设计PEG修饰羧甲基壳聚糖并接枝大黄酸,合成了两亲性mPEG-羧甲基壳聚糖-大黄酸(CRmP)偶联物,作为PTX的递送载体材料,并制备了载PTX的CRmP纳米胶束(PTX/CRmP纳米胶束)。利用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对CRmP偶联物进行结构表征。通过动态激光粒径仪(DLS)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对PTX/CRmP纳米胶束的粒径与形态进行表征。通过MTT法评估CRmP偶联物和PTX/CRmP纳米胶束对MCF-7细胞的细胞毒性,结果显示,CRmP偶联物具有良好的安全性;随给药时间的延长,PTX/CRmP纳米胶束在相同药物浓度下表现出优于Taxol®的体外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2型糖尿病(T2DM)患者细胞免疫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邯郸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拟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T2DM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组,每组60例。A组采用靶控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全身麻醉,B组在A组基础上复合吸入七氟醚全身麻醉。比较两组T淋巴细胞(CD3+、CD4+及CD8+)、NK细胞(CD3-CD16+CD56+)、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IL-10水平及术中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麻醉前(T0)、建立气腹前(T1)、建立气腹后90 min(T2)、术后第1天(T3)及术后第3天(T4)CD3+、CD4+、CD8+、CD3-CD16+CD56+和IL-6、hs-CRP、PCT、IL-10水平比较,在不同时间、不同组间及变化趋势上有差异(P <0.05)。B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短于A组(P <0.05)。两组麻醉维持时间、术中恶心呕吐、牵拉反应及低血压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靶控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吸入全身麻醉可降低全子宫切除术T2DM患者围手术期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保护细胞免疫功能,且不增加术中不良反应,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在氧化三甲胺(TMAO)促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方法 用分子对接预测TMAO与AT1R可能的相互作用。将21只6周龄ApoE-/-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TMAO组、TMAO+替米沙坦组,每组7只。TMAO组在饲料中加1%胆碱复制高TMAO血症模型。TMAO+替米沙坦组采用替米沙坦10 mg/(kg·d)灌胃治疗。12周后采血,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血浆TMAO含量;油红O染色确定主动脉根部斑块面积;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斑块内炎症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浸润;构建AT1R表达质粒,转染293T细胞,加入TMAO(200 μmol/L)或TMAO(200 μmol/L)+替米沙坦(1 μmol/L)作用0、5、10、15、30和60 min,检测AT1R下游信号通路ERK、PKC磷酸化活化情况。结果 分子对接预测到TMAO与AT1R之间的存在直接结合位点。3组小鼠主动脉根部斑块面积占比、斑块内MCP-1和IL-6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TMAO组较对照组主动脉根部斑块面积占比增加(P <0.05),斑块内MCP-1和IL-6表达升高(P <0.05),而替米沙坦组较TMAO组主动脉根部斑块面积占比下降(P <0.05),斑块内MCP-1和IL-6表达降低(P <0.05)。3组主动脉组织的AT1R、p-ERK1/2、p-PKC蛋白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TMAO组较对照组升高(P <0.05),而替米沙坦组较TMAO组下降(P <0.05)。在转染AT1R质粒的293T细胞中,TMAO组(200 μmol/L)不同时间点的p-ERK1/2、p-PKC蛋白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0 min比较,作用15和30 min时p-ERK1/2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P <0.05),作用10和15 min时p-PKC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P <0.05)。而替米沙坦(1 μmol/L)作用后,各个时间点的p-ERK1/2和p-PKC蛋白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TMAO加重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机制可能包含了其对AT1R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舒芬太尼联合咪达唑仑对机械通气COPD患者治疗后的疗效和影响。方法 从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ICU机械通气COPD患者中,选取120例,随机分成A、B、C、D 4组,每组30例,A组舒芬太尼(0.6 μg/kg负荷量,0.6 μg·kg-1·h-1 维持量)联合咪达唑仑(50 μg/kg负荷量,40~200 μg·kg-1·h-1维持量),B组舒芬太尼(0.4 μg/kg负荷量,0.4 μg·kg-1·h-1 维持量)联合咪达唑仑(50 μg/kg负荷量,40~200 μg·kg-1·h-1维持量),C组舒芬太尼(0.2 μg/kg负荷量,0.2 μg·kg-1·h-1 维持量)联合咪达唑仑(50 μg/kg负荷量,40~200 μg·kg-1·h-1维持量),D组咪达唑仑(50 μg/kg负荷量,40~200 μg·kg-1·h-1维持量)。结果 4组治疗后,浅快呼吸指数(f/VT)、心率(HR)都下降显著,氧合指数(PO2/FiO2)、镇静评分值(Ramsay评分)升高显著, A、B、C组平均动脉压(MAP)下降显著,4组患者的呼吸功能指标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浓度的舒芬太尼治疗后,A、B、C组HR较D组下降更明显(P<0.05),C组与A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的MAP明显低于D组(P<0.05),C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Ramsay评分,A、B、C组均高于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镇静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A、B、C组明显低于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后,4组患者的清醒时间没有明显差别。结论 舒芬太尼联合咪达唑仑对机械通气COPD患者效果较好,且中等浓度即可满足临床需要,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安罗替尼联合信迪利单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并作生存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2020年12月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收治的82例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40例和实验组42例。对照组口服盐酸安罗替尼胶囊,12 mg/次,1次/d,连续14 d,21 d为1个周期;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信迪利单抗注射液,200 mg/次,每21天给药1次。两组均治疗至病情进展或不可耐受药物副作用为止。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血清肿瘤标志物、免疫功能指标及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情况,记录随访1年期间患者的生存情况,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比较两组的累积生存率。结果 研究开展期间共3例脱落。治疗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客观缓解率分别为30.95%和12.50%,疾病控制率分别为85.71%和65.00%,两组比较,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治疗前后血清CA125、CYFRA21-1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治疗前后CD3+、CD4+、CD4+/CD8+、NK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期间,实验组Ⅲ级血小板减少症1例、Ⅲ级高血压1例,对照组Ⅲ级出血1例、Ⅳ级高血压1例,其余不良反应均为Ⅰ、Ⅱ级;两组的各项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截至随访结束,实验组和对照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4.29%和47.50%,两组的累积生存率比较,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安罗替尼联合信迪利单抗治疗晚期NSCLC临床疗效确切,可降低患者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有效改善患者免疫功能,不良反应可耐受,使患者生存获益。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同步放化疗联合早期综合营养治疗在局部晚期鼻咽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河南省肿瘤医院就诊的100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根据不同干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同步放化疗和常规营养支持,观察组接受同步放化疗联合早期综合营养治疗方案,对比两组患者认知水平、干预前后营养状态、免疫功能和远期疗效。结果 观察组营养认知、食欲、功能和饮食配合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前后人血白蛋白、血红蛋白的差值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转铁蛋白的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前后CD3+、CD4+、CD4+/CD8+的差值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D8+的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总生存率、疾病特异性生存率、无局部复发率和无远处转移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予以同步放化疗联合早期营养治疗方案,可提高认知水平,减少疾病对营养状态和免疫功能的影响,对预后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Na99mTcO-4甲状腺显像对甲状腺131I放射性计数的影响及其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方法 以2013年3月至5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核医学科就诊并已行甲状腺摄碘率(RAIU)测定的40例Graves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为研究对象,静脉注射Na99mTcO-4(185MBq)行甲状腺显像以测定甲状腺面积,采用甲状腺功能仪分别测定患者注射Na99mTcO-4后1、25、49、73、169 h甲状腺内放射性计数,并利用半衰期公式推算25、49、73 h时甲状腺内来自于131I及99mTc的放射性计数,以99mTc/室本底计数(1200)相对值为参考,观察99mTc放射性计数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及其对RAIU的影响,同时计算出99Tcm在甲状腺内的有效半衰期(Teff 99mTc),观察其与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131I有效半衰期(Teff 131I)间的相关性。结果 静脉注射Na99mTcO-4后第1、25、49、73h,通过甲状腺功能仪测定出来自99mTc的放射性计数分别为(440.16±247.35)×104、(11.37±10.67)×104、(0.13±0.36)×104、(-0.10±0.19)×104,其与室本底比值分别为3668.00、94.75、1.08、NA。Teff 99mTc为(4.41±0.49)h,与FT3、FT4和Teff 131I均无明显相关;Teff 131I与FT3(r=-0.503,P=0.003)、FT4(r=-0.516,P=0.002)则呈负相关。结论 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甲状腺内Teff 99mTc为4.41 h。注射Na99mTcO-4 3 d后,Na99mTcO-4甲状腺显像对RAIU测定已无影响。99mTc的有效半衰期与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和摄碘功能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T790M突变的肺腺癌裸鼠模型,为探讨肺腺癌EGFR-TKIs 的继发性耐药机制提供工具。方法 建立对吉非替尼耐药的人肺腺癌细胞株RPC-9,以皮下异位移植法建立EGFR T790M突变肺腺癌裸鼠模型。进行组织病理学分析,以基因测序法检测EGFR基因突变;以Western blot法检测EGFR及磷酸化EGFR表达水平。结果 吉非替尼浓度增到10μmol/L时,基因测序法检测显示PC-9细胞EGFR基因E20发生突变,其氨基酸变化为790T>T/M。在4周内,PC-9移植组及RPC移植组肿瘤体积明显差异;移植后第5周时,RPC移植组肿瘤体积为944±20mm3,PC移植组肿瘤体积为878±8mm3,RPC移植组肿瘤体积显著大于PC-9移植组(P<0.05)。PC-9移植及RPC移植组肿瘤组织病理均为低分化腺癌。RPC-9移植组肿瘤组织EGFR基因存在E20发生突变,其氨基酸变化为790T>T/M。PC-9移植组及RPC移植组肿瘤组织EGFR及Tyr992磷酸化的EGFR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皮下移植对吉非替尼继发性耐药的人肺腺癌细胞RPC-9成功建立EGFR T790M 突变的肺腺癌裸鼠模型,为研究肺腺癌EGFR-TKIs 的继发性耐药提供了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1.
以人血白蛋白为载体,制备环孢素A白蛋白纳米粒(CyA-HSA),考察其包封率、载药量、粒径、Zeta电位、pH、渗透压、形态、稀释稳定性等理化性质,并以透析法研究其体外释药特性。结果表明,所制得的CyA-HSA纳米粒载药量为14.7%,包封率为85.8%,动态光散射法测定其粒径为240.5 nm,Zeta电位为-32.0 mV,pH为7.0,渗透压为314.7 mOsmol/kg。透射电镜照片表明该纳米体系为规整的球形结构。CyA-HSA纳米制剂比市售环孢素A注射剂(山地明)具有更优越的稀释稳定性,且二者皆具有缓释特性,并呈现零级释药特征。CyA-HSA和山地明注射剂同剂量(7 mg/kg)静脉注射后,二者体内过程均符合二房室模型,与山地明注射剂相比,CyA-HSA的药物清除率和药物从中央室的消除速率常数k10均有显著下降,AUC显著提高(P<0.05)。HSA 纳米粒能够高效负载CyA,同时克服了山地明注射剂中增溶剂(聚氧乙烯蓖麻油)的不良反应,有望开发成为环孢素的新一代制剂。  相似文献   

12.
从HIV蛋白酶抑制剂洛匹那韦的国内外专利状况分析出发,基于该药物的上市产品Kaletra®的配伍策略,对蛋白酶抑制剂的二次创新和仿制药开发思路进行了探讨,提出该类药物与具有CYP450酶抑制作用的抗菌、抗病毒药物的联用将对艾滋病及其相关的感染类并发症产生良好的疗效,以期从药物复方和适应证扩展技术方向寻求该类专利到期药物的二次创新突破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考察坏死性凋亡抑制剂GSK-872以及聚合物PEG-4000对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TCMK-1)表面一水草酸钙晶体黏附沉积的影响。方法 实验一用200、400、600、800ug/ml一水草酸钙粉末状晶体作用于TCMK-1细胞,另一组使用RIPK3抑制剂GSK-872作用于TCMK-1细胞,再加入相同质量浓度一水草酸钙晶体处理细胞,空白对照按照相同容积加入等量PBS,孵育12h后倒置显微镜观察表面晶体黏附情况。在400、800ug/ml一水草酸钙晶体浓度下,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DCFH探针法检测细胞氧化应激水平,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坏死性凋亡相关蛋白RIPK1,RIPK3,p-MLKL的表达,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检测细胞表面晶体黏附量。实验二a组用800ug/ml一水草酸钙粉末状晶体作用于TCMK-1细胞。b组用10%容积浓度PEG-4000作用于TCMK-1细胞并混匀,再加入800ug/ml一水草酸钙粉末状晶体作用于细胞。c组用800ug/ml一水草酸钙粉末状晶体作用于TCMK-1细胞,再加入10%容积浓度PEG-4000并混匀。各组孵育12h后倒置显微镜观察表面晶体黏附情况,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DCFH探针法检测细胞氧化应激水平,ICP法检测细胞表面晶体黏附量。结果 实验一采用400ug/ml 一水草酸钙晶体浓度时,与一水草酸钙晶体处理组相比, GSK-872预处理组中TCMK-1细胞晶体黏附量减少,细胞增殖活性增强,氧化应激水平降低(P均<0.05)。使用800ug/ml 一水草酸钙晶体浓度时,与一水草酸钙晶体处理组相比, GSK-872预处理组中TCMK-1细胞晶体黏附量无明显变化(P>0.05),细胞增殖活性增强,氧化应激水平降低,p-MLKL表达减少(P<0.05)。实验二与一水草酸钙晶体处理组相比,TCMK-1细胞在PEG-4000预处理组晶体黏附量明显减少,细胞增殖活性增强,氧化应激水平降低(P均<0.05)。而PEG-4000后加入组与一水草酸钙晶体处理组相比,晶体黏附量、细胞增殖活性、氧化应激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均>0.05)。结论 坏死性凋亡抑制剂GSK-872可以一定程度减少一水草酸钙晶体在细胞表明黏附沉积,但在较高的晶体负荷下晶体可在细胞表面聚集形成不定型沉淀,预使用聚合物PEG-4000能够保持一水草酸钙微晶粒在悬液中保持悬浮稳定,减少晶体聚集沉积及细胞黏附,减轻细胞氧化应激损伤。而充分接触一水草酸钙晶体后的TCMK-1细胞加入PEG-4000不能逆转晶体细胞黏附聚集沉淀。  相似文献   

14.
通过美国上市的拉莫三嗪案例,探究药品数据保护制度与药品可及性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药品数据保护制度延迟仿制药上市周期,无法及时有效地平抑创新药垄断高价,从而降低了用药可及性。建议我国合理设计药品数据保护制度的应用范围,并设置首仿药制度和配套措施,控制药品数据保护制度负效应,保障公众健康福利。  相似文献   

15.
采用静态平衡法测定了温度为293.15~363.15 K时硫酸亚铁水合物在质量分数为1%和3%硫酸中的溶解度数据。同时利用X射线衍射和热重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晶体组成进行分析,确定其不同的存在形式。结果表明:在w=1%硫酸中,硫酸亚铁水合物以FeSO4·7H2O、FeSO4·4H2O和FeSO4·H2O三种形式存在;在w=3%硫酸中,硫酸亚铁水合物以FeSO4·7H2O和FeSO4·H2O两种形式存在。硫酸亚铁水合物的溶解度受温度、硫酸质量分数影响较大,以硫酸亚铁为基准,随着温度升高溶解度先增加,当温度大于转变温度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同一温度下,硫酸质量分数越高,溶解度越小。硫酸亚铁水合物在稀硫酸中晶体存在形式及溶解度数据为硫酸亚铁湿法转晶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热力学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6.
通过胶黏合法建立人胃癌裸鼠原位移植模型,并使用7T核磁共振成像(7T MRI)动态检测原位肿瘤。将对数生长期人胃低分化腺癌SGC-7901细胞制成细胞悬液注射于裸鼠右腋皮下,建立皮下移植模型;以皮下移植瘤块为材料,采用胶黏合法建立原位移植模型。造模约20 d后,裸鼠进行7T MRI扫描,并对胃部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3只裸鼠中2只胃部可见肿瘤疑似物,组织病理学检查验证该疑似物为肿瘤,成瘤率达66.7%。实验结果表明,7T MRI对原位肿瘤可进行无创、动态的活体检测,且无辐射伤害。MRI检测有望用于临床前胃癌药物的研发以及临床胃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单独应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片和单硝酸异山梨酯片联合曲美他嗪片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方法选取酒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3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9例。对照组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酯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曲美他嗪片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心功能、炎症指标、血清组织蛋白酶S(Cat S)、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脑钠肽(BNP)水平,并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1.30%)高于对照组(81.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功能指标、炎性细胞因子指标、Cat S、TSP-1及BNP水平治疗前后差值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2,P=0.727)。结论 单硝酸异山梨酯片联合曲美他嗪片可有效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减轻其炎症反应,改善血清Cat S、TSP-1及BNP水平,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8.
采用乳酸作为引发剂、辛酸亚锡作为催化剂,引发丙交酯开环聚合制得分子量不同的具备缩聚活性的预聚物L-聚乳酸(PLLA)和D-聚乳酸(PDLA),将重均分子量(Mw)相近的预聚物熔融共混后制成前体进行固相缩聚。采用核磁共振(NMR)、凝胶渗透色谱(GPC)、差示扫描量热(DSC)及X射线衍射(XRD)分析了固相缩聚产物的链结构、分子量、热性能及晶体结构。结果表明,固相缩聚产物具有立体嵌段结构。预聚物的分子量大小将影响固相缩聚前体中均相晶体和立体复合晶体的相对含量,进而影响固相缩聚产物的结构。当预聚物PLLA和PDLA的Mw≈5×104时,固相缩聚产物重均分子量的涨幅最大,最终达到1.83×105。因此,采用Mw≈5×104的预聚物进行固相缩聚有利于产物中立体复合晶体结晶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地氯雷他定联合复方甘草酸苷对慢性荨麻疹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笔者医院从2013年1~6月收治的14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均分为实验组70例和对照组70例,实验组采用地氯雷他定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对照组单用地氯雷他定治疗。比较两组CD4+和CD8+淋巴细胞比例的变化、临床疗效、治疗后复发率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CD4+和CD8+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D8+淋巴细胞两组均出现显著减低(P<0.05),CD4+淋巴细胞和CD4+/CD8+比值两组均出现显著升高(P<0.05),但治疗后实验组CD4+淋巴细胞和CD4+/CD8+比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CD8+淋巴细胞实验组又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7.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8%(P<0.05)。随访6个月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55.7%和72.9%,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6%,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氯雷他定联合复方甘草酸苷能有效治疗慢性荨麻疹,安全有效,且能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