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联合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SOFA)、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血清降钙素原(PCT)、动脉乳酸(LAC)对脓毒症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并分析2015-2017年我院急诊ICU收治的脓毒症患者临床资料。结果不同中医证型(卫气同病证、气分实热证、气分湿热证及气营两燔证)、不同病情严重程度(一般脓毒症、严重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组间比较: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血清PCT及动脉LAC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预后组间比较:合并基础疾病、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血清PCT及动脉LAC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气营两燔证、气分湿热证、脓毒性休克、入院24 h内SOFA及APACHEⅡ评分、血清PCT及动脉LAC水平等指标是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其中气营两燔证、脓毒性休克、动脉LAC水平OR值分别高达4.255、5.118和5.078(P 0.05);进一步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提示SOFA评分(界值12.36)、APACHEⅡ评分(界值23)、血清PCT(界值6.02)及动脉LAC水平(界值5.04)对于脓毒症患者发生死亡转归的预测效能相当,曲线下面积均在0.9以上。结论中医辨证联合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血清PCT及动脉LAC水平检测可用来判断脓毒症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脓毒症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以及患者预后情况。方法:选取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房山区中医医院2019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124例脓毒症患者,参照中医辨证方法分析患者的中医证型,并总结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124例患者中,热证患者占44.35%(55/124),瘀证患者占21.77%(27/124),虚证患者占33.87%(42/1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热证患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明显高于瘀证、虚证患者。瘀证患者的PCT、hs-CRP水平高于虚证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同一证型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热证患者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评分均低于瘀证、虚证患者,虚证患者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最高(P<0.05)。124例患者死亡病例占50.0%(62/124),其中气阴耗竭者死亡例数最多。结论:脓毒症热证、瘀证、虚证患者中,瘀证、虚证患者普遍存在预后不佳的情况,以内闭外脱、阳气暴脱、气阴耗竭证型为主,临床需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血浆降钙素原(PCT)和动脉血乳酸水平对急诊老年脓毒性休克和严重脓毒症患者的预后和病情的评估意义。方法选择老年脓毒性休克和严重脓毒症患者137例,入院后给予PCT和动脉血乳酸等检查,并进行APACHEⅡ评分。随访28 d,根据患者预后分为死亡组36例和存活组101例,比较死亡组和存活组动脉血乳酸、血浆PCT和APACHEⅡ评分的差别;比较脓毒性休克和严重脓毒症患者血浆PCT、动脉血乳酸和APACHEⅡ评分的差别;用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PCT和动脉血乳酸预测老年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死亡的价值。结果死亡组PCT、乳酸水平和APACHEⅡ评分高于存活组(P均0.05);脓毒性休克组PCT、乳酸水平和APACHEⅡ评分高于严重脓毒症组(P均0.05);PCT预测死亡ROC曲线下面积为0.812,动脉血乳酸曲线下面积为0.798,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和动脉血乳酸对急诊老年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的病情和预后具有重要的评估价值,高水平的PCT和乳酸提示预后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危重症患者在脓毒症时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与APACHEⅡ评分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共有59例患者入选,根据患者一次入院的疾病转归分为死亡组31例,存活组28例。测定患者入院后24 h内的血清PCT浓度,同时进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价(APACHEⅡ评分)。评价PCT、APACHEⅡ评分对脓毒症的诊断价值及对预后的评价价值。结果:死亡组血清PCT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死亡组APACHEⅡ评分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PCT与APACHE II评分的相关系数是0.540(P<0.05)。结论:死亡组APACHEⅡ评分及PCT水平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CT与APACHEⅡ评分有较强的相关性,结合PCT与APACHEⅡ评分有助于早期诊断脓毒症并对预后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血清降钙素原及乳酸水平在脓毒症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意义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1月在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ICU治疗的脓毒症患者92例,按照治疗结局分为存活组63例和死亡组29例,所有患者均在进入ICU后接受动态监测,采用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对患者的整体状态进行评分。了解患者的预后结果,并对存活组和死亡组的血浆降钙素原(PCT)、降钙素原清除率(PCTc)及乳酸水平、APACHEⅡ评分进行比较。结果:存活组血浆PCTc明显高于死亡组,而血浆PCT、乳酸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均低于死亡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ICU中动态监测脓毒症患者的血清PCT及乳酸水平,有助于判断患者的病情及预后效果,在临床中具有一定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胃癌早期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清胃蛋白酶原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根据病例纳入与诊断标准,收集符合诊断标准的257例胃癌早期患者,分别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探讨胃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清胃蛋白酶原表达水平的相关。结果:①早期胃癌中脾胃湿热证组所占的比例最高,脾胃亏虚证组所占的比例最低。②与脾胃湿热证组和肝胆不和证组相比,脾胃亏虚证组中的血清PG I水平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胃湿热证组和肝胆不和证组的PG I/PGⅡ比值与脾胃亏虚证组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三组间血清PG I、PGⅡ、PG I/PGⅡ比值对比,与肝胆不和证组和脾胃亏虚证组比较,脾胃湿热证组出现几率增高(P<0.05)。结论:胃癌早期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清胃蛋白酶原表达水平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与中晚期肺癌中医证型的相关性,为明确中医证型提供可靠的实验室检查依据。方法选取186例中晚期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患者中医证型分为肺郁痰瘀组、脾虚痰湿组、阴虚痰热组、气阴两虚组,比较各组治疗前血清PCT、CRP水平差异,并比较其肺部感染率、病死率,分析PCT、CRP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及中医证型与患者肺部感染率、病死率的相关性。结果肺郁痰瘀组、阴虚痰热组血清PCT水平显著高于脾虚痰湿组、气阴两虚组,气阴两虚组血清CRP水平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均0.05)。肺郁痰瘀组、阴虚痰热组肺部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脾虚痰湿组、气阴两虚组,气阴两虚组病死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均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PCT及CRP有望为中晚期肺癌的中医证型辨别提供参考,且PCT水平的升高预示着患者肺部感染风险上升,而CRP水平的下降预示着患者死亡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8.
宋卫红 《河北中医》2013,(5):668-670
目的观察糖尿病性聋中医不同证型血液流变学的改变及辨证论治疗效。方法选取153例糖尿病性聋患者为观察组研究对象,根据中医证型不同分为3组,阴虚热盛证组(n=54),气阴两虚证组(n=50)及阴阳两虚证组(n=49),另选取50例糖尿病性聋患者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给予中医辨证治疗,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比较观察组不同证型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并评定各组疗临床疗效。结果阴虚热盛证组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比黏度、红细胞比容和全血还原黏度均低于气阴两虚证组和阴阳两虚证组(均P<0.05)。气阴两虚证组和阴阳两虚证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虚热盛证组总有效率61.11%,气阴两虚证组总有效率60.0%,阴阳两虚证组总有效率65.31%,均高于对照组(22.0%,均P<0.05)。阴虚热盛证组、气阴两虚证组和阴阳两虚证组3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阴虚热盛证患者多为糖尿病早期阶段,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变化轻于气阴两虚证组和阴阳两虚证组。中医分型辨证治疗糖尿病性聋患者,症状改善以及听力恢复效果优于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血乳酸水平在重症感染患者预后评价中的参考价值,分析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高州市人民医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80例重症感染患者,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成死亡组(31例)和存活组(49例),并依照乳酸清除率10%分为高乳酸清除率组(清除率10%,58例)和低乳酸清除率组(清除率10%,22例),对死亡组和存活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Ⅱ(APACHEⅡ)评分、乳酸清除率进行比较,并对高乳酸清除率组和低乳酸清除率组生存率、APACHEⅡ评分和血乳酸浓度进行比较。结果:死亡组和存活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初始血乳酸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乳酸清除率显著低于存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乳酸清除率组患者生存率显著高于低乳酸清除率组,6 h血乳酸水平显著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乳酸水平在重症感染患者预后评价中效果显著,随着患者体内乳酸水平的下降或乳酸清除率的升高,患者死亡率下降,对于患者预后转归及提升生存率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脓毒症不同中医证型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318例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入选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测数据。将入选患者按就诊时不同中医证型分为毒热证组(73例)、腑气不通证组(82例)、血瘀证组(97例)、急性虚证组(66例),比较不同中医证型之间28 d病死率、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的差异;按28 d临床预后分为存活组(244例)和死亡组(74例),比较两组各临床相关指标的差异,并对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不同中医证型28 d病死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急性虚证组(40.9%)、血瘀证组(20.6%)、毒热证组(17.8%)、腑气不通证组(17.1%),4组互为比较,急性虚证组与毒热证组、腑气不通证组、血瘀证组有显著差异,而毒热证组、腑气不通证组、血瘀证组互为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不同中医证型APACHEⅡ评分分值从高到低依次为急性虚证组(24.25±7.67)、血瘀证组(16.85±6.34)、毒热证组(15.64±4.43)、腑气不通证组(14.97±5.23),4组互为比较,急性虚证组与毒热证组、腑气不通证组、血瘀证组有显著差异,而毒热证组、腑气不通证组、血瘀证组互为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中医证型、降钙素原、D-二聚体、心肌肌钙蛋白I是脓毒症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因素。结论:脓毒症不同中医证型与患者临床预后以及病情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是影响临床预后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衰病中医辨证分型与LVEF(心脏射血分数)、LVEDD(左心室舒张末内径)、纽约心功能分级及BNP的相关性,为心衰病中医临床辨证提供一定的客观化指标,同时辨明不同分型间预后差异。方法:研究纳入2015年1—12月太仓市中医医院心血管病科住院心衰病病例105例,辨证分别为心肺气虚、瘀血饮停证,气阴两虚、心血务阻证,阳气亏虚、血奈水停证及肾精亏虚、阴阳两虚证。所有入组病例均进行纽约心功能评估、BNP检测,完善心超(LVEF、LVEDD),判断不同分型间相关指标差异,同时出院后随访1年,比较证型间1年内再住院情况,判断预后差异。结果:肾精亏虚、阴阳两虚证LVEDD高于其他三型(P0.05),LVEF低于其他三型(P0.05)。BNP、心功能分级各分型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不同证型间一年内再住院情况比较,心肺气虚、瘀血饮停证,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阳气亏虚、血瘀水停证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肾精亏虚、阴阳两虚证年内再住院率高于其他三组(P0.05)。结论:肾精亏虚、阴阳两虚证较其他证型LVEDD升高、LVEF降低明显,该指标的改变对辨证分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提示预后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加味升降散治疗脓毒症(毒热内盛证)的临床疗效。方法脓毒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治疗组是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中药加味升降散口服或鼻饲;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表Ⅱ(APACHEⅡ)、白细胞(WB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乳酸(LAC)及中医证候积分变化。结果治疗前后,治疗组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对照组治疗前后APACHEⅡ评分两者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 0.05);治疗后,对照组与治疗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的分值均比治疗前降低(P 0.05),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WBC、hs-CRP、PCT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5),治疗组治疗后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加味升降散治疗脓毒症(毒热内盛证)疗效确切,能够降低炎症因子,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3.
彭炳贤  罗子清  张溪 《陕西中医》2021,(12):1692-1695
目的:探讨白虎加人参汤联合复方薤白胶囊治疗重症肺部感染疗效及对血清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性受体-1(sTREM-1)、肺表面活性蛋白D(SP-D)的影响。方法:选择重症肺部感染患者10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加复方薤白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白虎加人参汤。治疗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血清sTREM-1和SP-D水平变化,使用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 Ⅱ)评分评价肺部感染、健康状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4.23%高于对照组的80.39%(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sTREM-1、SP-D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CPIS评分、APACHE Ⅱ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白虎加人参汤联合复方薤白胶囊治疗重症肺部感染临床疗效较好,可改善患者症状,减轻肺部感染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合并钙磷代谢紊乱患者中医证型与血清炎症因子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117例血液透析合并钙磷代谢紊乱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时期我院进行体检的3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微炎症指标[血清C反应蛋白(CRP)]、钙磷代谢指标[钙(Ca)、磷(P)、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分析观察组CRP与Ca、P、PTH水平之间的相关性,将观察组分为不同的中医辨证分型亚组,比较不同的中医辨证分型亚组之间CRP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CRP、P、PTH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C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液透析合并钙磷代谢紊乱患者CRP与Ca、PTH水平均有显著相关性(P0.05),CRP与P水平没有相关性(P0.05)。阴阳两虚证与气阴两虚证的CRP水平明显高于其余三种中医辨证分型,并且阴阳两虚证CRP水平明显高于其余四种中医辨证分型(P0.05)。结论:血液透析合并钙磷代谢紊乱患者以脾肾气虚证较为多见,患者血清炎症因子CRP水平明显升高,且钙磷代谢紊乱与患者机体炎症状态相关,微炎症状态在阴阳两虚证与气阴两虚证中表现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慢性肾衰竭(CRF)中医辨证分型与肌酐、尿素氮的关系,进行辨证的客观化研究。方法对61例CRF进行辨证分型,并测定肌酐、尿素氮水平。结果CRF患者各中医证型之间BUN、Scr升高水平存在一定差异,其升高水平自高至低为阴阳两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气阴两虚证脾肾气虚证。结论CRF患者各中医证型与BUN、Scr水平存在一定关系,随着肾功能损害的加重,肌酐、尿素氮水平逐渐升高,出现气虚、气阴两虚,最终出现阴阳两虚之证。  相似文献   

16.
戴林峰  王醒  程璐  鲁俊  庄燕 《中国中医急症》2015,(3):471-472,475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卫气营血辨证分型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10水平、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与规律性。方法纳入60例脓毒症患者,按照中医卫气营血辨证分型,分为气分证组、营分证组和血分证组。入组24 h内抽取静脉血标本,测定血清TNF-α、IL-10水平;同时进行APACHEⅡ评分,研究其相关性与规律性。结果血分证组APACHEⅡ评分、TNF-α水平均较气分证组、营分证组有明显差异(P0.05或P0.01),而气分证组与营分证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组间IL-10水平差异不明显(P0.05)。气分证、营分证、血分证3组脓毒症患APACHEⅡ评分与TNF-α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83,P0.01),与IL-10水平无相关关系(r=0.10,P=0.44)。结论各证型脓毒症患者的APACHEⅡ评分与其血清TNF-α水平呈正相关;中医卫气营血辨证有助于判断病情与体内炎症反应程度。  相似文献   

17.
韩佳瑞  左振魁  张琪 《光明中医》2011,26(8):1570-1571
目的 观察慢性肾衰竭(CRF)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清钙、磷水平的关系,进行辨证的客观化研究.方法 对61例CRF进行辨证分型,并测定钙磷水平.结果 CRF患者各中医证型之间钙磷水平存在一定差异,阴阳两虚证血钙磷代谢紊乱程度最为严重,其次为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气阴两虚证,脾肾气虚证血钙磷代谢紊乱程度较低.结论CRF患者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不同辨证分型与炎症因子的关系,为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指标。方法:选取符合AECOPD诊断标准和肺胀中医辨证标准的患者进行辨证分型,以健康组为对照组,检测患者治疗前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观察各证型组间差异性以及炎症指标与证型组别间的相关性。结果:AECOPD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血清的CRP水平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血清PCT与证型分型存在相关性。结论:可尝试将血清PCT、CRP、IL-6等作为AECOPD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依据,推进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统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ICU中重症感染患者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具体情况。方法:选取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ICU 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期间收治的重症感染并发MODS患者52例,按患者不同预后分为存活组(n=32)与死亡组(n=20),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器官衰竭状况。结果:两组患者入住ICU后并发MODS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存活组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低于死亡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存活组2个器官衰竭发生率高于死亡组,3个、4个器官衰竭发生率低于死亡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均先以肺部为首要衰竭器官,但组间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存活组患者先以循环系统衰竭的发生率低于死亡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ICU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以肺部为首要累及器官,故临床上应根据患者器官累及个数及APACHEⅡ评分,判定患者预后,采取有效干预措施,阻断连锁反应,改善患者预后,减少病死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尿微量白蛋白联合肾脏超声与糖尿病肾病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为糖尿病肾病中医辨证客观化提供依据。方法:根据中医证型将135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分为4组,分别测定每组患者尿微量白蛋白、肾体积、肾段间叶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并计算阻力指数(RI)。结果:阴虚燥热证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肾体积、VS、RI与其余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阳两虚证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VS、RI与其余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阴两虚证患者RI与脾肾气虚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微量白蛋白与VS相关性良好(r=-0.613,P0.05)。结论:尿微量白蛋白联合肾脏超声中VS可作为糖尿病肾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化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