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正>根据《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农业部令2013年第4号)规定,经湖南省第六届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六次专业委员会初审、主任委员会审核,决定停止推广湖南省审定通过的河西牛角椒等11个辣椒品种、湘西瓜2号等6个西瓜品种(详见下表),现予通告。自本通告发布之日起,上述品种种子在湖南省内停止生产,自通告发布一个生产周期后,上述品种种子在湖南省内停止经营、推广。  相似文献   

2.
<正>Q优6号水稻品种由重庆中一种业有限公司选育而成,2005年通过重庆市、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6年通过湖北省、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  相似文献   

3.
<正>丰两优香1号审定编号国审稻2007017选育单位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品种来源广占63S×丰香恢1号省级审定情况2006年江西省、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7年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  相似文献   

4.
雪峰大玉无籽四号西瓜系湖南省瓜类研究所选育而成的无籽西瓜品种。2005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湖南省西瓜种植地区种植。品种审定编号:湘审瓜2005003。  相似文献   

5.
《北京农业》2009,(2):40-43
<正>丰两优香1号审定编号国审稻2007017选育单位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品种来源广占63S×丰香恢1号省级审定情况2006年江西省、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7年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  相似文献   

6.
湘杂棉9号     
《湖南农业》2006,(11):6-6
湘杂棉9号由湖南省棉花科学研究所选育而成。2006年2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湖南省棉区种植。品种审定编号:湘审棉2006007:  相似文献   

7.
天龙香103水稻由湖南省水稻研究所、湖南金健米业股份有限公司和湖南天龙米业公司选育而成。2005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湖南省稻瘟病轻发区作双季晚稻种植。品种审定编号:湘审稻2005028。特征特性该品种属迟熟常规晚籼稻。在湖南省作双季晚稻栽培,全生育  相似文献   

8.
湘早籼43号水稻由湖南省水稻研究所选育而成。2006年2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湖南省非稻瘟病区作双季早稻种植。品种审定编号:湘审稻2006002。特征特性该品种属常规迟熟早籼稻,在湖南省作早稻栽培,全生育期112天左右。株高87厘米左右,株型松散适中,分蘖力  相似文献   

9.
湘杂棉7号是湖南省棉花科学研究所种质资源研究室选育的抗虫杂交棉组合,具有高产、多抗、优质的特点,于2005年2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2009年5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  相似文献   

10.
湘椒44号     
湘椒44号系农友种苗(中国)有限公司选育而成,由湖南省农业产业发展中心引进推广。2005年2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湖南省种植。品种审定编号:湘审椒2005003。  相似文献   

11.
江西省早稻主栽品种苗期耐冷性鉴定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对江西省23个早稻主栽品种(组合)进行了苗期耐冷性鉴定。结果显示:金优L2、潭两优83、T优898、五丰优623、I优899、五优157、荣优1506、淦鑫206具有较强的苗期耐冷性;株两优505、中嘉早17、嘉育948、优I402则表现出极弱的苗期耐冷性;杂交稻组合通常具有比常规稻品种更强的苗期耐冷性;耐冷性基因具有加性及不完全显性效应。  相似文献   

12.
湖南省双季稻产量差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湖南省是中国主要的双季稻种植区之一,2014年湖南水稻总产量位居全国第一,在中国籼稻生产中占重要地位。研究湖南省双季稻区早稻和晚稻潜在产量特征,明确潜在产量、实际产量以及产量差时空分布特征。【方法】论文基于湖南省1981—2010年气候资料、水稻作物资料、土壤资料及产量统计资料,对ORYZA v3进行调参和验证,选用决定系数(R2)、D指标、均方根误差(RMSE)、归一化均方根误差(NRMSE)、平均绝对误差(MAE)等评价指标来评价模型调参验证的结果。然后利用调参验证后的ORYZA v3模型并结合Arc GIS软件模拟分析湖南省双季稻的潜在产量时空分布特征,再结合双季稻实际产量,分析早稻和晚稻产量差绝对值及相对值过去30年的时间变化趋势及空间分布特征,明确研究区域双季稻的产量可提升空间。【结果】(1)调参验证后的ORYZA v3模型对研究区域早稻和晚稻的出苗—穗分化、出苗—开花、出苗—成熟的时间(天数)以及产量具有较好模拟效果,可用于湖南双季稻潜在产量模拟研究。(2)1981—2010年间湖南省早稻和晚稻潜在产量呈北高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高值区为研究区域中部的武冈和邵阳等地,低值区为南部的丘陵地区;研究区域内东部地区双季稻潜在产量稳定性略高于西部地区,早稻潜在产量稳定性高于晚稻。研究时段内早稻和晚稻潜在产量随时间呈降低趋势,且晚稻潜在产量降低速率更快。(3)研究区域内双季稻产量差空间分布差异较大。研究区域内北部地区早稻和晚稻产量差最大,表明该地区双季稻产量有较大的可提升空间;西南部地区双季稻产量差小于北部地区,且早稻产量差最小而晚稻产量差相对较大,即西南部地区晚稻产量可提升空间大于早稻。研究时段内湖南省早稻和晚稻产量差均呈缩小趋势,且晚稻的产量差缩小速率大于早稻。【结论】气候变化背景下平均气温的升高使得双季稻潜在产量呈现下降趋势,同时品种的改进、栽培技术进步及生产投入增加,实际产量不断增加,研究时段内除个别站点(道县、沅江等)外早稻和晚稻的产量差均呈减小趋势。研究表明湖南省双季稻区内早稻产量差普遍高于晚稻且其随时间缩小的速率小于晚稻,这是由于早稻生长季内日照时数增加对早稻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正效应可以部分抵消温度升高的负效应。同时,早稻产量差呈现增加趋势的站点多于晚稻,因此湖南省双季稻产区早稻产量提升空间较晚稻大。  相似文献   

13.
水稻品种对稻飞虱的耐害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飞虱是水稻上的主要害虫之一,抗虫品种的应用是防治稻飞虱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为实现稻飞虱的持续控制,应用功能植物损失指数和田间产量损失率等指标评价了江西省17个水稻品种对稻飞虱的耐害性水平。结果显示,陵两优268、中嘉早17、欣荣优5号和潭两优83 4个早稻品种的功能植物损失指数在45.45~74.93,显著低于感虫对照品种TN1的功能植物损失指数,陵两优268、欣荣优5号和潭两优83 3个品种的产量损失率较低,均在1%以下。湘优196和天优998两个晚稻品种的功能植物损失指数分别为71.46和77.19,也显著低于感虫对照品种TN1的功能植物损失指数;收割测产结果显示,湘优196、五丰优淦3号、天优998和庆丰优7798 4个品种的产量损失较低,其产量损失率在9.02%~13.68%。上述结果表明陵两优268、欣荣优5号、潭两优83、湘优196、五丰优淦3号、天优998和庆丰优7798等水稻品种对稻飞虱具有较强的耐害性,值得在生产上更加广泛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陆两优105是湖南亚华种业科学院用广亲和低温敏两用核不育系陆18S和自育的优质父本华105选配而成的两系法杂交早稻新组合。2003~2004年参加湖南省早稻区试,表现丰产稳产好、熟期适中、品质优良、适应性较广等特点,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该组合于2005年12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湖南双季杂交晚稻品种对细菌性条斑病的田间抗性表现及双季晚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生特点,通过2014—2016年连续三年的田间系统调查与统计分析,研究了湖南双季杂交晚稻主栽品种上条斑病的田间发病情况及大田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生流行动态,绘制了条斑病发生动态与进展曲线图。结果表明,12个湖南双季杂交晚稻主栽品种中,仅‘深两优5814’、‘天优3301’、‘欣荣优华占’、‘五优308’等4个品种田间抗性表现较好,其余8个品种包括近年种植面积较大的品种如‘天优华占’、‘广两优2010’、‘威优227’、‘H优518’等均表现易感条斑病,揭示湖南双季杂交晚稻对条斑病的抗性水平整体较低;湖南双季杂交晚稻条斑病的始发期在8月中旬,约8月11—15日间,流行高峰期在9月上中旬。上述研究结果可为湖南双季杂交晚稻生产上适时防治细菌性条斑病提供科学依据与指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有利于湖南省双季稻产量和资源利用效率的最佳播期,通过对比不同播期对早晚稻产量和光热资源效率的影响,分析不同熟型双季稻对播期响应的敏感性。【方法】以双季稻主产区湖南省通过审定的主推双季稻品种为试验材料,于2018年至2019年早晚稻各设置3个播期进行大田试验,通过测定分析生育期、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气象资料,比较不同播期下各品种的产量和光热资源利用效率的差异。【结果】随着播期推迟,早晚稻通过缩短播种—始穗阶段的天数使生育期缩短,早稻产量呈增加的趋势,对中熟早稻和迟熟早稻产量影响不显著,晚稻产量呈下降的趋势,迟熟晚稻对播期推迟的响应比中熟晚稻快;2018年随着播期推迟早稻的热能利用率分别下降2.73%、4.45%,光能利用率分别下降1.28%、-1.77%,晚稻的热能利用率分别下降-2.64%、8.15%,光能利用率分别下降-2.14%、13.25%;2019年随着播期推迟早稻的热能利用率分别增加0.36%、10.36%,光能利用率分别增加1.53%、12.52%,晚稻的热能利用率分别下降-0.72%、6.09%,光能利用率分别下降0.58%、6.21%。【结论】播期对双季稻光...  相似文献   

17.
湘优616是湖南省永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利用自选恢复系R616作父本与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选育的湘丰70A作母本配制而成的一个高产、稳产、抗性好、出米率高的三系早籼杂交组合。该组合2011和2012年连续2年参加湖南省早稻迟熟组区试验,2年平均产量达7725.15 kg/hm2,比对照增产4.69%;该组合表现出生育期适中、分蘖力强、穗大粒多、产量高、米质优等特点;同时,介绍了该组合的制种关键技术、品种特性和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8.
粮食安全问题一直是世界性重大问题,建立水稻生产风险预警体系至关重要。阐述了水稻生产在湖南农业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分析了湖南水稻生产风险信息采集标准的原则、设备信息采集和人工信息采集的方法、信息采集网点的布局和建设等,并讨论了后续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宁乡县白背飞虱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虫情测报灯和田间虫情系统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分析了2008~2010年宁乡县回龙铺镇白背飞虱田间种群动态.结果表明:2008至2010年白背飞虱灾情有逐年增强趋势;早稻田间白背飞虱若虫、成虫数量呈“翘尾型”,晚稻向背飞虱田间若虫数量呈“昂首型”,成虫呈现“首尾双峰型”;全年白背飞虱种群数量高峰主要集中在早稻灌浆期-乳熟期和晚稻拔节期-孕穗期以及蜡熟期.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湖南省稻瘟病菌无毒基因组成,为培育水稻新品种及合理布局抗稻瘟病品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2014年分离自湖南桃江病圃丽江新团黑谷(LTH)上的120个稻瘟病菌单孢菌株室内离体针刺接种于24个已知抗瘟基因的水稻近等基因系(NILs)上,对供试菌株进行无毒基因鉴定。【结果】120个稻瘟病菌含有全部24个无毒基因,在24个无毒基因中,出现频率高于40.00%的有Avr-Pita和Avr-Pish;出现频率在30.00%~40.00%的无毒基因有Avr-Piz、Avr-Piz5、Avr-Pi3和Avr-Pi9;其余无毒基因出现频率均较低,特别是Avr-Piks、Avr-Pikp、Avr-Pib、Avr-Pi12和Avr-Pi11出现频率均低于10.00%。【结论】含抗性基因Pi-ta和Pi-sh的水稻品种可在湖南省推广利用;含抗性基因Pi-z、Pi-z5、 Pi-3和Pi-9的水稻品种在湖南推广时应慎重考虑;含抗性基因Pi-ks、Pi-kp、Pi-b、Pi-12和Pi-11的水稻品种不宜在湖南省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