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农药甲胺磷对CdSe/ZnS量子点荧光猝灭的现象,建立了一种简单快速测定农药甲胺磷的新方法.在最佳实验条件下,CdSe/ZnS量子点的荧光猝灭程度与甲胺磷浓度在4.72×10-7~7.08×10-6 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8 8,检出限为2.5×10-7 mol/L.本法已成功用于大米及莴苣叶菜中农药甲胺磷残留的检测,加入回收率在91.7%~106.7%之间.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及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探讨了甲胺磷对CdSe/ZnS量子点荧光的猝灭机理.  相似文献   

2.
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甲醛对量子点的猝灭作用: 由Stern-Volmer方程可得甲醛与CdTe量子点反应的荧光猝灭速率常数Kq=5.67×1011  L/(mol·s), 结合紫外 可见吸收光谱可知该过程为动态猝灭过程. 基于量子点荧光强度的降低与甲醛浓度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将CdTe量子点作为荧光探针检测甲醛浓度, 并将该方法与分光光度法进行对比. 结果表明, 两种方法对甲醛浓度的检测效果相同.  相似文献   

3.
采用微波直接碳化法制备具有蓝色荧光(λem=430 nm)的氮掺杂碳量子点(N-CDs),简称碳点。透射电镜检测表明,所获得的碳点为尺寸均一的类球状颗粒,平均粒径为5.1 nm±0.2 nm。应用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结果显示,碳点表面有丰富的羟基、羧酸等含氧基团以及氨基等含氮基团,因此具有优良的水溶性与分散性。紫外-可见光光谱及荧光光谱分析结果表明,该碳点水溶液具有激发波长依赖性和荧光稳定性强等光学特性,其最佳激发波长λex=260 nm,最佳发射波长λem=430 nm。该碳点与Fe3+相互作用具有显著的荧光猝灭效应。不同浓度的Fe3+对荧光强度的影响显示,在200~500μmol/L范围内,猝灭效果呈线性关系,其检测限域为21.2μmol/L。其猝灭机理是由于Fe3+的存在导致非荧光络合物的形成,从而导致荧光猝灭。该碳点具备较好的光学性质,并能够灵敏检测低浓度的Fe3+。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常见中药材菊花作为生物质原料,通过热解炭化、超声透析等方法制备纯化,冷冻干燥得到固态碳量子点(carbon quantum dots, CQDs),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T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meter, FTIR)、拉曼光谱仪、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UV-vis)和荧光光谱仪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制备得到的碳量子点水溶性好,发出蓝色荧光;由于C=C的π→π*跃迁,在205 nm左右处有一较弱的吸收峰;存在激发波长依赖性,最大激发波长约为370 nm,最佳发射波长约为460 nm;颗粒呈圆形,平均尺寸为3~5 nm。分析各种金属离子对其荧光强度的猝灭影响,发现低浓度下Fe3+导致碳量子点荧光猝灭的线性关系,检测范围为0~7.5×10-5 mol/L和0~5.0×10-4 mol/L,检测限为1×10-5 mol/L。  相似文献   

5.
以巯基丁二酸为稳定剂,二氧化硒为硒源,合成高质量水溶性CdSe量子点.采用反相微乳液技术,制备以CdSe量子点为核的SiO2荧光纳米颗粒.在pH值为11.0的碱性条件下,当nCd∶nSe∶nMSA=1∶0.2∶1.4时,在540 min时间内,可获得荧光发射峰在531~554 nm范围内连续可调CdSe量子点,最高荧光量子产率值可达14.7%.分别用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和透射电镜等对CdSe量子点进行表征,用荧光光谱、透射电镜、红外光谱等对CdSe/SiO2荧光纳米颗粒的性能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6.
以焦粉为原料,采用一步水热法合成荧光碳量子点,用合成的碳量子点对水中Hg~(2+)进行检测,并对Hg~(2+)与碳量子点的结合方式、反应机理等进行研究,探讨Hg~(2+)对碳量子点的荧光猝灭机理。结果表明,合成的碳量子点在用于Hg~(2+)检测时具有较好的单一选择性;Hg~(2+)对该碳量子点的荧光有猝灭效应;用碳量子点荧光猝灭法检测Hg~(2+),灵敏度高,对Hg~(2+)浓度的检测范围为1.0×10~(-8)~1.0×10~(-7) mol/L,检出限为1.0×10~(-8) mol/L;Hg~(2+)对碳量子点荧光猝灭的方式为静态猝灭,二者相互作用是自发进行的焓驱动过程,相互结合位点约为1,反应结合常数为1.0×10~5 L/mol。  相似文献   

7.
基于苋菜红对CdTe量子点的荧光猝灭作用,采用CdTe量子点荧光猝灭法检测苋菜红的浓度,并分析其反应机理结果表明:检测的线性范围为4.14×10~(-6)~9.10×10~(-5)mol/L,最低检出限为4.81×10~(-9)mol/L;荧光猝灭常数为1.91×10~(12)L/(mol·s),且高温小于低温Stern-Votmer曲线的斜率,结台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可知该过程为静态猝灭过程;苋菜红与CdTe量子点结台的焓变△H~θ=1.063kJ/mol,熵变△S~θ=91.36 J/(mol·K),自由能变△G~θ=-26.62 kJ/mol,即该过程为吸热和自发过程  相似文献   

8.
以聚丙烯酸(PAA)为稳定剂,成功合成了水溶性的CdS量子点(QDs).CdS QDs表面的羧基能与Eu3+ 结合导致QDs聚集,有效引发QDs间能量的转移,致使CdS QDs荧光显著猝灭.当加入PO3-4时,由于PO3-4与Eu3+的结合能力强于CdS QDs表面的羧基,CdS QDs荧光强度又逐渐恢复.由此建立一种基于CdS-Eu(Ⅲ)体系荧光恢复可视化测定磷酸根离子的新方法.该方法灵敏、简单,检测限为0.078 μmol·L-1.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运用水热法合成了结构新颖的金属有机框架物C28H32Cd3N2O23.通过X线单晶衍射、X线粉末衍射、TG-DTA等手段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Pccn,a=1.847 4(14) nm,b=1.220 7(9) nm, c=1.615 4(9) nm,热稳定性较好.此外,对其进行荧光分析,发现加入Fe3+,Zn2+,K+,Co2+时,只有Fe3+对该化合物的荧光猝灭效果最好.利用这一特性,该化合物可作为检测Fe3+的荧光探针.  相似文献   

10.
以谷胱甘肽为稳定剂水相合成了CdTe量子点,研究了恶霉灵对量子点荧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恶霉灵可使CdTe量子点的荧光猝灭,且猝灭的强度与恶霉灵的浓度呈正比.在最佳条件下,恶霉灵浓度在2.0×10-7mol/L~8.0×10-6mol/L范围内与CdTe量子点荧光猝灭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将CdTe量子点荧光猝灭法用于土壤中恶霉灵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这为恶霉灵的测定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石墨烯量子点为荧光探针构筑了高选择性磷酸盐传感器.石墨烯量子点的荧光发射波长在407nm,Eu3+可使其荧光发生猝灭.随着磷酸盐的逐渐加入,Eu3+从石墨烯量子点的表面释放出来与磷酸盐结合,猝灭的荧光逐渐回升.回升的荧光信号与磷酸盐浓度成正比,线性范围为8.0×10-7到9.0×10-6mol/L,检出限为1.0×10-7mol/L.所制备的传感器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且测定简单,快速,使其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以CdTe量子点作为荧光探针,Hg~(2+)为猝灭剂,建立了一种基于荧光猝灭-恢复模式的N-乙酰-L-半胱氨酸(NAC)检测方法.考察了不同缓冲溶液、pH值、金属离子、Hg~(2+)的浓度及反应时间对反应体系的影响,探讨了Hg~(2+)对CdTe量子点荧光猝灭和NAC对CdTe量子点荧光恢复的机理.结果表明:在pH=7.8的B-R缓冲溶液中,当Hg~(2+)的浓度为1.0×10~(-6)mol/L、NAC的浓度范围为5.0×10~(-7)~2.0×10~(-5)mol/L时,NAC的浓度与量子点的荧光恢复程度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可实现对NAC的快速定量分析.该检测方法较常规的方法操作简便、检测速度快、灵敏度高.  相似文献   

13.
山梨酸钾属于酸性食品防腐剂,能有效地抑制霉菌、酵母菌和好氧性细菌的活性,延长食品的保存时间,并保持食品原有的风味.本研究通过一步水热法合成了水溶性良好的荧光氮掺杂碳量子点(NCQDs),基于山梨酸钾能有效地猝灭NCQDs而构建了快速检测山梨酸钾的荧光探针.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山梨酸钾浓度在3.0×10-5~1.0×10-4mol/L和1.0×10-7~3.0×10-5mol/L范围内与NCQDs荧光猝灭强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9.5×10-8mol/L.我们已将其用于苏打水及白醋中山梨酸钾含量的测定,回收率分别为98.25%~102.7%和98.33%~101.8%.  相似文献   

14.
以CdCl2·2.5H2O,Na2SeO3和NaBH4为反应物,制备3-巯基丙酸稳定的CdSe量子点.研究了加热回流时间、镉和硒的物质的量及镉和3-巯基丙酸的物质的量之比等实验条件对CdSe量子点光谱性能的影响.采用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和高分辨透射电镜等分析手段,对量子点的光学性能和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反应时间、镉和硒的物质的量及镉和3-巯基丙酸的物质的量之比等实验条件对CdSe量子点的光谱性能有明显影响;不同条件下制备的量子点的荧光发射峰的半峰宽保持在35~40 nm范围内;所得CdSe量子点为立方晶型.在pH值为11.0,且nCd∶nSe∶nMPA=1∶0.2∶1.1的条件下,回流90 min制备的量子点的荧光量子产率值可达16.1%.  相似文献   

15.
以还原型谷光苷肽为修饰剂,在水相中合成了稳定的核壳结构的 CdSe /ZnS 量子点.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其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研究表明:CdSe /ZnS 量子点对 HSA 内源荧光的猝灭机制属于形成复合物引起的静态猝灭,28℃时猝灭常数为2.1×105 Lmol -1,结合常数为2.8×105,结合位点数为1.0,量子点与 HSA 的结合力为静电作用力,量子点对 HSA 的构型未改变.  相似文献   

16.
碳量子点(CQDs)以其优良的光电性能,以及环保、价廉、易得的优点而受到极大关注以柠檬酸(CA)和三聚氰胺(Melamine)为原料,采用一步水热法成功制备了氮掺杂的碳量子点(N-CQDs).对其形貌、组成及光谱性能进行了表征,详细研究了其电化学发光(ECL)性能,结果表明:所合成的N-CQDs在共反应剂过硫酸钾(K2S2O8)存在下能发射强且稳定的ECL信号进一步研究显示:金纳米粒子(Au NPs)的存在会导致N-CQDs的ECL信号猝灭,而谷胱甘肽(GSH)的加入又能使其ECL信号得以恢复.根据这一特点实现了对GSH的灵敏检测,线性响应范围为1.0×10-9~1.0×10-4 mol·L-1,检出限是8.0×10-10 mol·L-1.该策略也可用于其他含巯基(-SH)的生物硫醇类物质的检测.  相似文献   

17.
在pH5.0的缓冲溶液中,叶酸与酪氨酸、色氨酸和苯丙氨酸3种芳香族氨基酸反应,使得上述芳香族氨基酸的荧光发生猝灭,最大猝灭波长分别位于304 nm(酪氨酸体系),353 nm(色氨酸体系),284 nm(苯丙氨酸体系),芳香族氨基酸的荧光猝灭值在一定范围内与叶酸浓度成正比.由此,建立荧光猝灭法测定叶酸的新方法,该方法的线性范围和检出限分别为:1.0× 10-5-1.0×10-2 g/L,5.2×10-6 g/L(酪氨酸体系);1.0×10-5-1.5 ×10-2 g/L,5.6×10-6 g/L(色氨酸体系);5.0×10-6-8.0×10-3g/L,2.9×10-6 g/L(苯丙氨酸体系).该方法已应用于实际样品的测定,并对荧光猝灭的机理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8.
分别合成了表面带正电荷和表面带负电荷且粒径相同的水溶性CdTe量子点,以及表面带有负电荷的金纳米粒子(AuNPs),考察了AuNPs对表面带不同种类电荷的CdTe量子点荧光的猝灭作用.结果表明:AuNPs对表面带正电荷CdTe量子点荧光具有更强的荧光猝灭能力,在pH=5~9时,AuNPs对表面带正电荷CdTe量子点的荧光猝灭率为0.640~0.846,对表面带负电荷CdTe量子点的荧光猝灭率为0.534~0.690.静电吸引可以增强AuNPs与CdTe量子点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9.
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洛美沙星、依诺沙星、左氧氟沙星三种喹诺酮药物与半胱氨酸修饰的CdSe量子点的相互作用,文中分别考察了pH、N-羟基丁二酰亚胺(NHS)用量等对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HS存在下,三种药物均能够使CdSe量子点的荧光发生猝灭,猝灭机理为动态猝灭。热力学结果显示,其作用是由疏水作用引起的、自发的、熵驱动过程。  相似文献   

20.
在pH 5.5的0.1mol/L(CH2)6N4-HCl底液中可获得铟(Ⅲ)-荧光镓体系灵敏的络合吸附波。测定铟的线性范围为1.0×10-7~1.0×10-5mol/L,检测限达8×10-8mol/L, 测得电活性络合物的组成为铟∶荧光镓=1∶2,条件形成常数β=3.6×1013,表面电极反应速率常数ks1ks2ks3分别为4.4、1.74、10.8s-1,并研究了电极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