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以“早黑宝”葡萄为试材,在0℃条件下贮藏,研究比较了8种保鲜剂对“早黑宝”葡萄果实品质指标、呼吸强度、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含量、可滴定酸含量、丙二醛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5CT2+2CT5组合保鲜效果明显优于其它保鲜剂,可做为“早黑宝”葡萄的最适保鲜剂.该组合下,建议贮藏时间为60 d以内.  相似文献   

2.
张兴亮 《北方园艺》2016,(6):125-127
以"巨峰"葡萄为试材,采用低温冷藏加保鲜包装处理对其进行保鲜试验,研究了不同材质包装对"巨峰"葡萄采后品质变化影响。结果表明:预冷后的"巨峰"葡萄,使用不同包装材料进行处理,能有效延缓葡萄品质的下降。贮藏30d后,采用聚苯乙烯泡沫箱包装"巨峰"葡萄,采后品质调控效果明显;葡萄呼吸强度维持在较低水平为3.7CO2mg·kg-1·h-1,葡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上升8.01%,可滴定酸含量下降7.84%,维生素C含量降低5.32%,果皮硬度维持在13.28~13.73kg/cm2,果肉硬度维持在0.79kg/cm2。B型瓦楞纸箱和内衬0.01mm PE保鲜袋的塑料筐对葡萄采后品质调控效果相近。  相似文献   

3.
以"富士"苹果为试材,研究了0.5μL/L 1-甲基环丙烯(1-MCP)对采后直接进行常温货架(20±1)℃、108d苹果及不同温度下(14±1)℃和(0±1)℃分别贮藏4、5、6个月再转入常温货架(20±1)℃、25d苹果理化品质的影响,并深入研究0.5μL/L 1-MCP对采后直接进行常温货架(20±1)℃、108d苹果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的影响,为探索1-MCP对采后不同贮藏阶段苹果货架期生理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采后直接进行常温货架的苹果,在货架结束时1-MCP处理果比对照果硬度高出16.25%,处理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比对照果下降缓慢40.00%,且在货架18、27、54、63d时,处理果可滴定酸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果(P0.01),因此1-MCP处理可有效抑制采后直接进行常温货架苹果的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对于不同温度下分别贮藏4、5、6个月再转入货架的苹果,低温可有效保持苹果在货架期的较高理化品质,而1-MCP处理则可有效抑制苹果货架期硬度、可溶固形物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其中1-MCP处理对抑制(14±1)℃贮藏苹果货架期硬度和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有较好的效果,而对抑制低温贮藏苹果货架期可溶固形物含量的下降效果较好。此外,1-MCP处理可有效保持果实在常温贮藏期间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过氧化物酶活性,抑制丙二醛含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4.
采用1-MCP 1.0、1.5、2.0、2.5和3.0mg/L分别熏蒸采后西番莲24h后于室温下贮藏,测定贮藏12d期间果实硬度、呼吸强度、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5个浓度梯度中,以1.0mg/L熏蒸处理的保鲜效果最佳,贮藏期间能较好地抑制果实呼吸强度,维持果实较高硬度、维生素C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延缓了可滴定酸、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的下降,保持了较好的果实外观和内在品质。  相似文献   

5.
以晚蜜桃果实为材料,研究了热水处理对晚蜜桃果实采后贮藏品质(硬度、可溶性固性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及Vc含量)的影响及膜脂过氧化物(MDA)含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45℃热水处理3min对桃果实贮藏过程中硬度、可滴定酸含量的保持有显著作用,对贮藏过程中V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无显著影响。其机理可能是热处理抑制了膜脂过氧化物(MDA)的积累。  相似文献   

6.
以葡萄为试材,采用0.5%、0.7%、0.9%、1.1%不同浓度的红枣多酚溶液涂膜处理葡萄果实,每隔48 h对葡萄的感官评价、腐烂率、失重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度、抗坏血酸含量、氧化还原酶活性和多酚氧化酶活性进行测定,研究了不同浓度红枣多酚处理对葡萄采后贮藏品质的影响,以期为葡萄采后贮藏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涂膜组与对照组相比,涂膜组能显著降低葡萄在贮藏过程中的腐败率和失重率,并且可以显著降低葡萄在贮藏前期的呼吸强度,进而抑制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以及抗坏血酸含量的降低。涂膜D组在16 d时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抗坏血酸含量分别比对照组高0.208%、4.31%和3.49 mg·(100g)-1;其中涂膜组与对照组相比多酚氧化酶和氧化还原酶活性得到有效抑制,以涂膜B组与A组尤为显著。因此红枣多酚预涂膜处理处理能有效保持果实内外在品质,适用于葡萄的采后贮藏。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黑提葡萄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临界低温高湿贮藏条件对黑提葡萄的贮藏保鲜效果,贮藏期间定期对葡萄的品质和生理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临界低温高湿的贮藏条件可以有效地降低果实的呼吸强度,保持较好的果实硬度,有效地减缓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速率,并进一步延缓了MDA含量的升高。综合评价,临界低温高湿贮藏条件有利于延长黑提葡萄的贮藏保鲜时间。  相似文献   

8.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夏黑”和“丽红宝”葡萄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夏黑"和"丽红宝"葡萄为试材,研究了赤霉素和噻苯隆对葡萄果实膨大效果及对着色和内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生理落果后,使用赤霉素和噻苯隆溶液浸蘸果穗,在促进果实膨大的同时,赤霉素处理对"夏黑"葡萄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没有明显影响,但降低"丽红宝"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赤霉素对2种葡萄着色没有明显影响;而噻苯隆处理降低"夏黑"和"丽红宝"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可滴定酸含量,不利于果实着色。从果实综合性状来看,赤霉素处理效果优于噻苯隆。  相似文献   

9.
以江西新余市渝水区珊娜果业有限公司示范基地2011年10月26日和11月2日2个时期采收的新余蜜桔为材料,在(6±1)℃、相对湿度85%~95%条件下贮藏90天,每6天取样测定了果实的腐烂率、失重率、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维生素C、总糖、果皮色差指数、呼吸强度和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丙二醛含量等品质及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新余蜜桔属于非呼吸跃变型果实,在冷藏期间,11月2日采收的果实呼吸强度高,果实内含物质消耗多,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和总糖含量低,可滴定酸降解速度较快,果实风味不足;与11月2日采收果实相比,10月26日采收时可以抑制果实腐烂及水分损失,降低果实呼吸强度,果皮褐变指数较小,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和维生素C含量较高,保持了较高的商品价值,同时,丙二醛含量较低,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较高.适当提早采收的新余蜜桔具有较好的贮藏品质,适于长期低温贮藏.  相似文献   

10.
以‘夏黑’葡萄为试材,采用3 mg·L-1亚硒酸钠溶液对其进行浸泡和喷施处理,研究了采后2种方式硒处理对葡萄常温贮藏品质和保鲜效果的影响,结合主成分分析筛选最有效的硒处理方式并综合评价其贮藏期限,以期为外源硒在葡萄果实采后常温保鲜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与CK相比,采后硒处理有效延缓了贮藏期间‘夏黑’葡萄果实好果率和硬度的下降,维持了较高的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抑制了失重率和丙二醛含量的升高,提高了过氧化物酶活性;从主成分分析的综合得分来看,各处理对‘夏黑’葡萄常温贮藏的保鲜效果表现为硒浸泡>硒喷施>CK,且采后硒浸泡处理一定程度延长了2 d的常温贮藏时间。  相似文献   

11.
箱式气调贮藏对蓝莓采后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北陆"蓝莓为试材,研究了箱式气调及箱式气调+保鲜剂处理对蓝莓果实品质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箱式气调及箱式气调+保鲜剂处理降低了呼吸强度的增加,减缓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及维生素C含量的降低,抑制贮藏期间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上升,延长了贮藏期。  相似文献   

12.
为找到适合金秋梨的天然保鲜剂,以金秋梨为试验材料,采后以0.1g/L水杨酸溶液浸泡处理金秋梨果实,研究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维生素C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呼吸强度。结果表明:0.1g/L的水杨酸溶液可以延缓金秋梨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维生素C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且贮藏末期,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维生素C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分别是对照的1.35、1.34、2.14、2.02倍。同时,0.1g/L的水杨酸溶液可以降低金秋梨果实的呼吸强度,并延缓呼吸高峰的出现,对金秋梨果实有一定的保鲜作用。  相似文献   

13.
二氧化氯对不同包装樱桃贮藏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黑珍珠"樱桃为试材,以3种浓度(20、40、60mg/L)的二氧化氯对采后樱桃进行熏蒸处理,分别用纸盒和外罩聚乙烯薄膜袋的塑料篮包装后于2~5℃的低温条件下贮藏,研究樱桃采后感官品质、生理指标及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二氧化氯处理能有效控制樱桃果实的呼吸强度和腐烂,保持果实颜色,减缓可溶性固形物(TSS)、还原糖(RS)、可滴定酸(TA)和维生素C含量的下降速率,抑制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升高;其中,二氧化氯浓度为20mg/L,包装材料为纸盒的樱桃处理组保鲜效果最佳,贮藏至18d,腐烂率仅为17.34%,大部分品质及生理指标优于其它处理。  相似文献   

14.
屈彦伯  孙静  章程辉 《北方园艺》2015,(24):118-122
为了减少市场流通过程中"红地球"葡萄的损失率,寻找安全、有效、适用于西北"红地球"葡萄的贮藏工艺,采用质量分数不同的焦亚硫酸钠保鲜纸对"红地球"葡萄进行为期60d的贮藏试验,测定了贮藏期间葡萄的可溶性固形物、硬度、可滴定酸、腐烂率、果梗新鲜度、漂白率的变化,研究了西北市售保鲜纸对"红地球"葡萄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贮藏末期60d时,经质量分数75.0%的焦亚硫酸钠保鲜纸处理后的葡萄腐烂率和漂白率最低;果实硬度较采收时降低了15.02%;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分别为14.5%和0.508%,较好保持了原有的风味;能有效抑制果梗新鲜度的下降,保持葡萄的外观品质。由此可见,含75.0%的焦亚硫酸钠保鲜纸保鲜效果最优,既能延缓可溶性固形物、硬度、可滴定酸、果梗新鲜度的下降,降低果实腐烂率,又可避免漂白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海藻酸钠涂膜对乐业红心猕猴桃保鲜的效果,以百色乐业红心猕猴桃为材料,采用不同浓度海藻酸钠对猕猴桃果实进行5min涂膜处理,以蒸馏水浸泡为对照,分别置于室内常温贮藏,探讨海藻酸钠涂膜后猕猴桃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蛋白、可滴定酸、维生素C、可溶性糖、丙二醛、脯氨酸等品质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海藻酸钠涂膜处理能够更好地维持猕猴桃的贮藏品质,贮藏至26d时,与对照、3%~5%浓度相比,1%~2%浓度的海藻酸钠处理保鲜效果较好,表现为维持了较高的果实硬度、维生素C、可滴定酸与脯氨酸的含量,有效抑制了可溶性固形物和丙二醛的上升,能够进一步维持猕猴桃果实较好的贮藏品质,延长其货架期。  相似文献   

16.
以"夏黑"葡萄为试材,研究了不同花穗整形方式对葡萄产量、果实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筛选适宜的花穗整形方式,以期为我国葡萄标准化生产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不同的花穗整形方式对产量、果实品质存在一定影响。圆锥形整形花穗长度4.5 cm的处理能显著增加果粒纵横径、单粒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可滴定酸含量。在"夏黑"葡萄生产中,选择圆锥形整形花穗长度4.5 cm的标准化花穗整形方式。  相似文献   

17.
研究采后热处理对贮藏‘黄冠梨’果实品质(可溶性固形物、硬度、可溶性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采后热处理提高了贮藏‘黄冠梨’果实的综合品质,延缓和降低了果心褐变率的发生,增强了其在冷库中的贮藏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不同浓度的抗坏血酸在常温条件下对鲜切莲藕生理生化品质的影响,选择了0.1%和1.0%浓度的抗坏血酸处理鲜切莲藕进行贮藏。在贮藏期间,每天测定鲜切莲藕的硬度、可滴定酸、还原糖含量、MDA含量以及PPO、POD活性6个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用抗坏血酸处理后贮藏有效地保持了果实硬度,延缓了可滴定酸、还原糖含量的下降,能更好地抑制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并且减少丙二醛(MDA)含量,其中用1.0%抗坏血酸处理后的效果更好,能有效地延缓鲜切莲藕的衰老,保证贮藏期间的品质。  相似文献   

19.
以菇娘为试验材料,采用4、8、12℃及室温(均温28℃)贮藏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温度对菇娘贮藏品质(维生素C、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采后生理(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贮藏温度对菇娘果实品质和采后生理影响不同,在室温下品质和生理变化最快,其次是12℃,变化最小的是4℃。贮藏温度对菇娘维生素C和可滴定酸含量有显著影响,低温有利于减缓菇娘品质的下降速率;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菇娘的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不断增加,SOD活性不断降低,低温贮藏有利于抑制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的增加,同时保持较高的SOD活性。4℃和8℃贮藏均能提高菇娘的贮藏品质和生理活性,以4℃表现最佳。  相似文献   

20.
以不同成熟度“红阳”猕猴桃为试材,采用生理生化试验分析,研究了4℃贮藏条件下猕猴桃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抗坏血酸含量、硬度、可溶性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呼吸强度、腐烂率、失重率变化,并以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贮藏品质,以期为适时采摘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低温贮藏过程中,不同成熟度猕猴桃品质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到一定值后进入稳定状态,抗坏血酸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硬度逐渐降低,可溶性糖含量、呼吸强度先增加后降低;腐烂率和失重率逐渐增加,其中,成熟度Ⅱ猕猴桃贮藏品质相对较好。主成分分析评分结果表明,成熟度Ⅱ猕猴桃贮藏97 d时综合评分最高。综合来看,成熟度Ⅱ猕猴桃表现出更佳的耐贮藏性,建议在生产实践中将成熟度Ⅱ的猕猴桃在4℃条件下贮藏90 d时进行出库,同时确保贮藏时间不超过97 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