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陈珂 《南都学坛》2023,(6):84-92
伟大建党精神是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品质的凝练总结,是百年大党为什么“能”的精神之匙,蕴涵深刻的理论逻辑与历史逻辑。从理论内涵来看,集中体现了其逻辑起点、笃行动力、风骨品格与目标追求。从历史进程来看,伟大建党精神如一根红线,以自身的发轫、形成、发展与传承,贯穿了中国共产党人革命、建设、改革与复兴的百年奋斗历程。可以说,伟大建党精神集中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百年壮阔的历史图景,是立党、兴党与强党的精神之源,亦是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的精神动力。新时代新征程之下,要持续深入思考伟大建党精神赓续的时代价值,探寻精神动能转化为实践效能的现实路径。深化系统研究,加强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自觉;推进思想教育,提升伟大建党精神的思想自觉;注重文化熏陶,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文化自觉;抓好实践落实,强化伟大建党精神的行动自觉。  相似文献   

2.
伟大建党精神是一个内涵丰富、意蕴深厚的精神体系。准确把握伟大建党精神,应当坚持以深邃的理论思考、宽广的历史视野以及对现实的深刻把握来理性认识其理论维度、历史维度和实践维度。从理论维度来看,伟大建党精神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质、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先进性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共同作用的结晶。从历史维度来看,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华民族“三个起来”历史进程的产物。从实践维度来看,伟大建党精神应当指引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伟大”。科学认识伟大建党精神的三重维度,有助于我们明确这一精神“从哪里来”、“往哪里去”,进而推动这一精神的赓续传承。  相似文献   

3.
红岩精神是伟大建党精神在特定时代方位、特有文化土壤、特殊斗争环境中生成的具体革命精神,呈现出独树一帜的鲜明特质。准确认识红岩精神的生成逻辑,应着力从理论、历史和实践三个维度去把握。从理论之维看,红岩精神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和近代重庆地方文化的土壤,是伟大建党精神思想的传承发展。从历史之维看,红岩精神熔铸于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党在国民党统治区的奋斗历程,是伟大建党精神初心使命的延续传承。从实践之维看,红岩精神凝结于中国革命重要转折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在国民党统治区的革命斗争实践,是对伟大建党精神鲜明特质的内在彰显。  相似文献   

4.
伟大建党精神,是基于当前处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的"庆祝期"、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进期"、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推进期"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变动期"而提出来的.伟大建党精神从四个维度深刻地解答了中国共产党"因何而立""向何处去""如何行动""为谁出发"的问题,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呈现为一个逻辑严谨、内在贯通的有机整体.伟大建党精神立基于党的思想理论之中,凝结于党的历史发展之中,形成于党的实践进程之中.新时代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应当以理论建设为根本,以党史资源为依托,以奋斗实践为指向,增强伟大建党精神的说服力、亲和力、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历史源头.井冈山精神是伟大建党精神传承创造的生动展现,遵循和体现了伟大建党精神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现实逻辑,继承了伟大建党精神的思想旗帜、根本原则、政治品格和价值立场.传承伟大建党精神,弘扬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需要培育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自觉,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实现伟大梦想的接力奋斗者、新时代伟大斗争的先锋战士、坚持人民至上的忠实实践者.  相似文献   

6.
党的二十大将伟大建党精神列入大会主题,最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也将其载入总纲。伟大建党精神多次被写入党的纲领性文献,彰显了伟大建党精神的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首次概括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及其“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的历史地位为起点,伟大建党精神成为学界持续关注且持续深耕的重要议题。学界主要从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成基础、科学内涵、当代价值、弘扬路径及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关系等视角,对伟大建党精神展开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从整体上看,相关研究仍处于初期阶段,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为研究视角较为局限,研究方法较为单一、微观视角要素分析较少等,需要学界从回归理论、面向实践、拓宽视野等方面深化对伟大建党精神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青年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厘清伟大建党精神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有利于新时代青年深刻认识伟大建党精神,有利于进一步涵育新时代青年价值观。伟大建党精神以“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涵育新时代青年的理想信念,以“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涵育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以“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涵育新时代青年的奉献精神,以“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涵育新时代青年的家国情怀。伟大建党精神涵育新时代青年价值观需要加大伟大建党精神的宣传力度,提升涵育效果;注重新时代青年的实践培养,增进培育效果;同时要构建科学机制,健全保障效果。  相似文献   

8.
党的二十大将伟大建党精神作为大会主题的关键词,充分说明新征程中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重大意义。自习近平提出伟大建党精神以来,学术界围绕其生成逻辑、内涵特征、历史地位、时代价值及弘扬路径形成了一系列学术成果,基本确立了伟大建党精神研究的理论基础、结构框架和价值意蕴,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研究注入了活力。在对既有研究全面耙梳的基础上,指出伟大建党精神研究在异质性、具象化、交叉性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和缺憾,并以此为据进一步明晰了今后深化伟大建党精神研究需要深化学理研究、拓宽研究视阈、丰富研究方法、强化集成创新和重视常态化研究。  相似文献   

9.
“两个确立”是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作出的重要政治论断,蕴含着科学的理论逻辑、深厚的历史逻辑与鲜明的实践逻辑。“两个确立”这一新时代的重大政治成果,从理论逻辑来看,体现了高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觉;从历史逻辑来看,总结了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从实践逻辑来看,是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重要历史性成就、实现接续成功的必然要求。深刻把握“两个确立”的三重逻辑,对不断提升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是党领导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努力的抗争史、奋斗史和发展史,在这个过程中孕育和凝聚了伟大建党精神,它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的先进理论、不同时期的革命建设实践以及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价值目标、性质宗旨和政治品格。在新的征程上,要从深化理论学习研究,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打下理论基础;推进红色资源的保护和运用工作,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丰富物质基础;做好舆论宣传引导工作,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营造良好氛围;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践,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创造实践环境等方面大力弘扬历久弥新的伟大建党精神。  相似文献   

11.
《梁书》、《陈书)历经千年,传抄过程中难免造成文字差错,后人直接引用,必然与事实不符。文章对这两部史书里面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了考证,对错误之处作了剖析,并参照有关史料予以纠正,有助于正确把握梁陈史实。  相似文献   

12.
自建党以来 ,中国共产党的新闻事业性质观念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和阶级斗争工具。第二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阶级斗争工具、社会舆论工具。第三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无产阶级专政工具。第四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社会舆论工具、大众传播工具  相似文献   

13.
散曲的套数成熟在前 ,对元杂剧的形式有重要作用。后为元杂剧的唱曲起了定型作用 ,并为之提供了基本的乐调和曲牌 ,奠定了本色美的艺术特征。元杂剧的形成 ,从体式到风格 ,皆与散曲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围城》包孕着丰厚的审丑意蕴,钱钟书先生把他对中西方化、对人性以及对社会的畸形、片面、病态及丑陋的的揭示,真诚地奉献给读者。这些对文化、对人性及对社会生活的审丑的新的纲领,极大地扩大了文学表现的感觉空间和思考空间,让读者睹见作家对中国现实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和人性善恶的严厉的审视乃至洞穿,从而反复引发人们的审美体验,这其实正是《围城》被认为是美的文学作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一种物本主义形态的唯物论,还是一种超越物本主义形态、从实践理解世界的本质相关问题的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唯物论?这是一个我们必须搞清楚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本质规定性和精神实质的重大问题。在考察物本主义的唯物论及其思维方式的局限性的基础上,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现代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并重点研讨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关于从实践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和自然世界的先在性的原理,以期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进一步阐明人类世界的实践性原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企业理论的发展对产业组织理论演进的影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组织理论分析的基础是企业理论,企业异质性假定对企业同质性假定的替代和企业异质性假定的不断深化是产业组织理论获得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20世纪70年代以来,产业组织理论沿着两个基本方向发展:一是坚持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在哈佛和芝加哥学派对企业异质性假定的基础上引入博弈论等新的分析工具,着重研究企业行为及其相互依存关系,形成了以泰勒尔为代表的新产业组织理论。二是修正新古典经济学的假设前提和分析方法,在对企业的异质性作出全新假定的基础上,构造新的产业组织理论的分析框架。企业能力理论把企业的异质性归结为企业知识和能力积累的差异,并把产业组织理解为企业专业化分工和企业专业化知识与能力成长的协调机制。企业理论的创新对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技术消费是技术品、技术服务进入消费领域的主体经济行为和个性创造过程。如果把工业遗产看作是工业文明的历史凝固物,那末工业遗产的技术消费遗存编码就构成了他的精神内核和遗存标志符号化系统。从技术消费角度解读工业文明的孑遗,从技术消费价值认知过程探索工业文化遗产的价值内涵将是一个有学术前景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苏共亡党的原因很多 ,但最重要的是没有按照党的先进性来建设党 ,从而失去了它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作用 ,削弱乃至丧失了执政的能力 ,最终葬送了社会主义事业 ,也葬送了党的自身。从党的先进性视角 ,解析苏共亡党的深刻教训是有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19.
当今我国大力推进民主政治,已成为构建现代宪政法治秩序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在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政治运行法治化将是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是科学社会主义面临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的探索,经历了三个前后相继的认识阶段,即毛泽东的"基本矛盾动力论"、邓小平的"改革动力论"和江泽民的"创新动力论",反映了党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问题上认识的深化和发展。基本矛盾—改革—创新的动力轨迹表明我党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的探索历经艰辛,日趋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