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贾强 《中国综合临床》2003,19(8):677-678
众所周知 ,高血压是促使肾脏疾病进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许多临床及实验研究已经证实 ,阻断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 (renin angiotensinsystem ,RAS)不仅可以降低血压 ,而且具有延缓肾脏疾病进展的作用。目前临床上已有多种药物可在不同环节阻断RAS ,其中主要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ngiotensincovertingenzymeinhibitor,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angiotensinⅡreceptorantagonists/blockers,ARAorARB ,以下统称ARA)两大类 ,前者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ngiotensincovertingenzyme ,ACE)而减少血管紧张素Ⅱ(angiot…  相似文献   

2.
赵文新 《临床医学》1999,19(6):49-51
血管紧张素转移酶抑制剂(ACEI)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研究发现在正常或病变心脏组织内还有另一种蛋白酶可使ANGI转变为ANGⅡ;此外,有些病人用ACEI虽有效,却不能耐受其副作用。这促使药理学家寻找较ACEI更为安全有效的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 Ⅱ)受体拮抗剂。 ANGⅡ受体拮抗剂是一类全新的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醇(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RAA)系统的药物。该类药物能特异性地拮抗ANGⅡ受体,有较ACEI更广泛的治疗作用,且作用时间长,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本文简述  相似文献   

3.
李广然  王宁宁 《新医学》2006,37(10):698-699
1引言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angiotensin Ⅱreceptor blocker,ARB)在肾脏疾病中的应用是近10年来肾脏疾病药物治疗中最重要的进展之一:有证据显示,联合应用ACEI和ARB通常比单独应用其中一种的疗效高,而其不良反应并无明显增加,但对于两者能否合用的问题,还存在一定的争议。为使同行对这2种药物在肾脏疾病中的应用有更全面的认识,现将相关资料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反义寡核苷酸(AT1-AS-ODNs)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心肌细胞心钠素合成的生物学效应。方法:实验于2004-07/2005-07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体外培养乳鼠心肌细胞,将其分为4组:①对照组:无血清Opti-MEM培养48h。②血管紧张素Ⅱ组:无血清Opti-MEM培养24h 10-6mol/L血管紧张素Ⅱ刺激24h。③AT1-AS-ODNs组:200nmol/LAT1-AS-ODNs孵育24h 10-6mol/L血管紧张素Ⅱ刺激24h。④顺义序列组:200nmol/LAT1-S-ODNs孵育24h 10-6mol/L血管紧张素Ⅱ刺激24h。显微荧光技术检测脂质体包裹的AT1-AS-ODNs在心肌细胞内分布;免疫沉淀法检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2蛋白表达水平;放射性免疫法检测心钠素(ANF)表达。结果:①在脂质体的包裹下,AT1-AS-ODNs成功转染心肌细胞,120min转染效率为60%。②血管紧张素Ⅱ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2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低25%,21%(P<0.05),AT1R-AS-ODNs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蛋白表达水平下调60.7%(P<0.01),血管紧张素Ⅱ受体2蛋白表达水平无改变。③血管紧张素Ⅱ组心钠素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780±38),(430±23)μg/L,P<0.01]。AT1-AS-ODNs组心钠素表达为(589±19)μg/L,明显低于血管紧张素Ⅱ组(P<0.01),顺义序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AT1-AS-ODNs可成功转染心肌细胞,通过特异性抑制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蛋白表达,拮抗血管紧张素Ⅱ的生物学效应。  相似文献   

5.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业已证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在调节人体血压、电解质、血容量、心血管结构的改变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方面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在RAS中起到极其关键的作用。研究表明,AngⅡ只有在与特异性血管紧张素受体结合才能发挥其生物学效应。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就是通过阻滞了AngⅡ受体才使得AngⅡ不能发挥其生物学效应,从而达到降压,对心脑血管及肾脏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王颖  燕树勋  王晋明  李华  贾玲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28):49-51,i0002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反义寡核苷酸(AT1-AS-ODNs)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心肌细胞心钠素合成的生物学效应。 方法:实验于2004-07/2005-07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体外培养乳鼠心肌细胞,将其分为4组:①对照组:无血清Opti—MEM培养48h。②血管紧张素Ⅱ组:无血清Opti-MEM培养24h+10^-6mol/L血管紧张素Ⅱ刺激24h。③AT1-AS-ODNs组:200nmol/LAT1-AS-ODNs孵育24h+10^-6mol/L血管紧张素Ⅱ刺激24h。④顺义序列组:200nmoL/LAT1-S-ODNs孵育24h+10^-6mol/L血管紧张素Ⅱ刺激24h。显微荧光技术检测脂质体包裹的AT1-AS-ODNs在心肌细胞内分布;免疫沉淀法检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2蛋白表达水平;放射性免疫法检测心钠素(ANF)表达。 结果:①在脂质体的包裹下,AT1-AS-ODNs成功转染心肌细胞。120min转染效率为60%。②血管紧张素Ⅱ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2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低25%,21%(P〈0.05),AT1R-AS—ODNs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蛋白表达水平下调60.7%(P〈0.01)。血管紧张素Ⅱ受体2蛋白表达水平无改变。③血管紧张素Ⅱ组心钠素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780&;#177;38),(430&;#177;23)μg/L,P〈0.01]。AT1-AS-ODNs组心钠素表达为(589&;#177;19)μg/L,明显低于血管紧张素Ⅱ组(P〈0.01),顺义序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 结论:AT.-AS-ODNs可成功转染心肌细胞,通过特异性抑制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蛋白表达,拮抗血管紧张素Ⅱ的生物学效应。  相似文献   

7.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在受体水平上阻止多途径源性的血管紧张素Ⅱ,在治疗高血压的病程中,可延迟和逆转心脏肥厚,提高心脏指数;防止肾小球硬化,改善肾血流,减少蛋白丢失;对高血压的心脏、肾脏等重要器官有保护作用,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治疗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大一  赵秀丽 《现代康复》1999,3(10):1204-1206,1219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拈抗荆是新一类抗高血压药物.也是目前国际上的研究热点之一。其作用机制为直接作用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使血压下降。本文对此类药物中研究较多的氯沙坦和缬沙坦从作用机制、特点、临床试验和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相关羧肽酶(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related caeboxyy peptidase),又称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 (ACE2),为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新成员,在 RAS中有拮抗ACE并减少血管紧张素II(angiotensinⅡ,Ang Ⅱ)形成的作用,因此在高血压、心力衰竭、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1-7)[Ang-(1-7)]对二肾一夹(2K1C)高血压大鼠血浆及肾组织血管紧张素Ⅱ及其受体的影响.方法采用微渗泵植入技术,建立Ang-(1-7)对高血压大鼠干预模型,放免法测定血浆及肾组织血管紧张素Ⅱ(AⅡ)浓度,RT-PCR检测肾组织内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AT1)和2型受体(AT2)mRNA水平.结果 Ang-(1-7)减轻2K1C高血压大鼠肾脏病理损害,Ang-(1-7)对血浆及肾组织AⅡ浓度无显著影响,对肾组织内AT2受体表达无显著影响,减少肾组织内AT1受体表达.结论 Ang-(1-7) 对2K1C高血压大鼠肾损害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之一是通过减少肾组织内AT1受体而实现.  相似文献   

11.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 angiotensin system,RAS)是由肾脏和肝脏分泌的一组相互作用又互相调节的激素或前体,包括肾素,血管紧张素原,血管紧张素Ⅰ(AngⅠ),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血管紧张素受体等。AngⅡ为最强的血管收缩剂之一,具有众多的生物学活性。目前认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 (ARB)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联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的疗效。方法  10 4例CHF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随机分成 2组 ,对照组 (A组 )采用ACEI制剂卡托普利治疗 ,治疗组 (B组 )采用ARB制剂科素亚与卡托普利治疗 ,均治疗 4~ 6周。结果 A组总有效率为 82 .6 9% ,B组为 96 .15 % ,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ARB与ACEI联合治疗CHF比单独使用ACEI疗效更确切。  相似文献   

13.
血管紧张素-Ⅱ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组成成分,在血管活动调节中起重要作用.血管紧张素转移酶(ACE)活性与ACE基因的多态性有关,其中以DD型ACE活性最高.ACE是AT-Ⅰ转化为AT-Ⅱ的限速酶.我们对健康人的ACE基因的不同基因型及其血浆AT-Ⅱ水平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 (RAS)在调节血压及心脏肥大 ,心力衰竭 ,肾病等发病机制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多数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的作用是由于部分阻断血管紧张素 (Ang )的形成而产生药理作用 ,其主要副作用是因增加缓激肽的作用而使少数患者出现顽固性的咳嗽而不能耐受。多年来 ,人们致力研究在受体水平上完全阻断 RAS的新药——血管紧张素 受体拮抗剂 ,并在心血管疾病防治中显示了其极好的应用前景。1 血管紧张素 受体拮抗剂的药理学特性目前了解较多的是 Ang 受体的两种亚型 AT1 和AT2 [1 ] 。 AT1 受体主要分布于…  相似文献   

15.
以氯沙坦(losartan)为代表的非肽类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ngiotensin receptor1 receptor blocker, ARB)的临床广泛应用为高血压治疗开创了一个新的天地.近年来,ARB及其受体的研究让我们认识到此类药物不仅仅在高血压防治方面有较好的效果,而且在诸多高血压相关疾病和非相关疾病治疗上有广阔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代文(valsartan)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RAS)在血压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当肾脏血液灌注减少或肾出球小动脉Na 减少时 ,可刺激肾球旁细胞分泌肾素增加 ,肾素使血液中由肝脏分泌的血管紧张素原转变为血管紧张素Ⅰ ,后者在肺内或肾内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 (ACE)作用变成血管紧张素Ⅱ[1] ,  相似文献   

17.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是新一类抗高血压药物,也是目前国际上的研究热点之一。其作用机制为直接作用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使血压下降。本文对此类药物中研究较多的氯沙坦和缬沙坦从作用机制、特点、临床试验和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4例CH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4例,对照组60例,两组均经常规休息、限盐、强心、利尿、减轻心脏负荷联合消心痛10mg3次/d,倍他乐克12.5—50mg 2次/d治疗,通过比较观察口服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取得较好的效果。结果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治疗心力衰竭显效22例,有效34例,无效和死亡共8例,总有效率87.5%。结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对CHF治疗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正>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是调节血压、体液容量和电解质平衡十分重要的系统。肾素是由肾小球旁器产生,血管紧张素(Ang)原由肝细胞产生,可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Ⅰ(AngⅠ),继而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即肽莫-二肽水解酶,是一种膜结和糖蛋白,能使十肽的AngⅠ肽链C末端的组氨酸和亮氨酸残基水解,形成具有生物活性的血管加压素,即八肽的AngⅡ。ACE由肺及血管的内皮细胞产生,不仅循环中存在Ang Ⅱ,而且在不同器官中也存在局部RAS,通过自分泌、和/或旁分泌在  相似文献   

20.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肾素作用于肾素底物血管紧张素原 ,裂解出一种 10肽产物——血管紧张素 (Ang ) ,当 Ang 通过毛细血管床 ,特别是肺部毛细血管床时 ,就被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ACE)从羧基端去掉 2个氨基酸 ,产生 8肽产物血管紧张素 (Ang )。Ang 与各种靶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产生效应。近年随着 Ang 拮抗剂研究的深入 ,为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手段 ,本文综述介绍这方面的研究成果。1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ACEI)的作用   ACEI能稳定地抑制 ACE的活性 ,阻止 Ang 转变为Ang ,降低血管张力 ,抑制血管收缩 ,使醛固酮分泌减少 ;由于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